福建泉州第一座基督教堂泉南堂,百年後依然在講述著歷史

2020-12-12 寬度視覺

福建泉州第一座基督教堂泉南堂,百年後依然在講述著歷史

地上看泉州,地下看西安。泉州這座閩南濱海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文化名城,也是東亞文化名城。

在在宋元時期泉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馬可波羅筆下的刺桐港,是當時東方第一大港。也由於繁榮的對外經貿往來,也使得泉州具有海洋的包容性,當時世界許多國家人員到此經商,也帶來各種宗教的交流。

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摩尼教(又稱明教)等當時世界上主要的教派紛紛傳入泉州。這些外來宗教與本土宗教,還有當地的媽祖、關帝等信仰一起並存於泉州各地。足可見當時泉州的繁華與開放性。

那麼在泉州,基督教是何時傳入的?通過泉州的考古發掘,泉州在元朝就有了基督教的記載。而在近代基督教傳入泉州,是在鴉片戰爭以後,隨著不平等條約,西方基督教會乘機而入。1856年,英國的長老公會教士杜嘉德從廈門到安海傳教。1863年,勢力發展到泉州城內。然後逐步向晉江沿海、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發展。至1900年,泉州地區的基督教會基本上屬長老公會控制。

據泉州地區英國長老公會記事冊統計材料,清同治四年(1865年),泉州只有安海一個堂會,有教徒30人。光緒元年(1875年),有安海、泉州兩個堂會,有教徒143人。民國4年(1915年),有泉南、泉西等14個堂會,有教徒1655人。民國17年(1928年),有泉南等16個堂會,有教徒3375年。

隨著基督教的傳入,基督教堂也同時在泉州各地建起。其中泉南教堂是泉州基督教會在泉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基督教泉南堂位於泉州市中山中路374號。在清同治年間(1863年),由英國長老會杜嘉德牧師到泉州傳教三年後,基督教泉南堂正式成立,成為泉州第一座教堂。

這座教堂和施琅將軍還是有些淵源的,當時在教士要建教堂時,正值施琅將軍後人轉手出讓施琅將軍後花園「新花山」書房的舊址,教會就把它買了下來,建成泉州第一座教堂,也就是泉南堂。

泉南堂設教160多年歷史,歷來都是泉州市基督教活動的中心,在海內外享有盛名。

泉南堂歷史上經歷三次重建,舊教堂建於1927年,1935年,高蘭庭牧師主持擴建為四層騎樓式教堂,1938年教堂遭日軍轟炸後於1948年開始重修,加建了鐘樓,安放銅鐘,此鍾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知去向。;1949年主堂和鐘樓部分翻建,2002年2月22日拆除舊堂重建,並於2007年12月日落成。

新教堂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新堂在保留了原來的建築風貌的同時,裡面增添了中央空調、電梯、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教堂。

那麼這泉南堂名稱有何來歷?據泉南堂蘇偉垣牧師說,泉南堂成立之初因建於當時的泉州的南街,也就是現在的泉州中山路,由街而得名為「泉州南街禮拜堂」,這也是如今「泉南堂」的「泉南」二字的來歷。

現在泉南堂已成了泉州基督教會的代表,看到這座百年基督教堂,你也就能夠想到泉州厚重的歷史,還有包容開放的性格。也因此,泉州人骨子裡都具有一種海洋的性格,敢於拼搏。

一座百年泉南堂,也是一部近代泉州基督教歷史的縮影。一座建築仿佛有生命,其間每塊磚瓦都能夠給每一位到此的客人,講述著基督教傳入泉州的經過,也感受到泉州這座城市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美麗的泉州鐘樓
    鐘樓圖二鐘樓旁邊中山路有一座基督教堂叫泉州泉南堂,有信主或未信主朋友只要有開放時間都可以進入參觀基督教自唐貞觀九年(635)傳入中國後,隨後傳入泉州。近代基督教於清同治二年(1863)由英國長老會杜嘉德牧師將福音再次傳入泉州,三年後泉南基督教會正式成立。清同治五年(1866年),教會購買清康熙年間靖海侯施琅的「花山」園林,建成了泉州第一座教堂,當時稱為「泉州南街禮拜堂」。
  • 泉州第一家西醫院主樓歷經百年依然矗立!建院洋人會說地道閩南話
    (黃方/供圖)位於中山北路34號的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前身是始建於1881年的泉州惠世醫院,這是閩南地區第一家西醫院。院內有一座建成於1917年的惠世醫院主樓——「惠世樓」,由著名建築大師傅維早設計,歷經百年滄桑,演繹了無數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故事。
  • 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館
    其建築規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歷史悠久,規制完整,氣勢宏大,文化內涵豐厚,是福建地區名聞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布局勻稱,建築優美,造型獨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閩南古建築藝術的有機結合。
  • 青島基督教堂一座百年老鐘的故事
    1910年,一座德國原裝進口的報時塔樓鐘被運到青島江蘇路的基督教堂,在那裡開始了它新的生活,一百年後的2010年6月29日,老亨利安先生和兒子小亨利安來到青島洽談生意,閒暇時參觀江蘇路基督教堂。登上鐘樓時,老亨利安先生欣喜地發現,百年老鐘上印有一個標識「J.F.Weule」。
  • 泉州,除了是福建第一經濟強市,還是什麼呢?
    泉州是福建省下屬的一個沿海城市,總面積11015平方公裡,人口870萬,它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城市。泉州歷史悠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有三大中心城市,福州是省會和全省的政治中心,廈門是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泉州是經濟中心和福建經濟最發達的城市。2019年泉州GDP為9946.66億元,人均GDP11.43萬元,泉州的經濟總量已經連續21年保持全省第一。泉州,除了是福建第一經濟強市,還是什麼呢?泉州是品牌之鄉。
  • 轉角遇上一座「活著」的古城——泉州
    開元寺、天后宮、清淨寺、關帝廟、府文廟、銅佛寺、承天寺、泉南堂,還有數不清的小祠堂和故居,歷史之悠久,保留之完好,每一處都讓人嘆為觀止。 「50年後你們一定會後悔!」這是梁思成在得知下令拆除北京城牆時說的話,美其名曰「維修性拆除」......事實上,和中國大多數古老城市一樣,泉州在這半個世紀內,已經有大量古城牆、牌坊群等歷史遺蹟被拆除,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座城市的整體文化風貌依然未變,走在古城區方圓3.5公裡的半徑內,拐進任何一個街巷之中,你都有可能撞見大量的文物古蹟和傳統民居。
  • 福建這座1100年歷史的寺廟,與泉州開元寺齊名,選址竟與狗有關
    福建這座1100年歷史的寺廟,與泉州開元寺齊名,選址竟與狗有關,某寺廟的建設,在古代可以說是盛大複雜的工程,但有特別有名的寺廟, 很多寺院從布局開始,慎重而沉重,需要調查很多因素, 但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座寺廟,其原因是哭得笑不出來。
  • 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福建這座小眾的旅遊城市,藏著眾多宗教元素
    說到中國的寺院,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杭州靈隱寺,河南少林寺,再或者是洛陽的白馬寺等等。而作為擁有著中國古老寺院的中國來說,想要找到一些看起來古樸的寺院一點也不難。比如地處福建的泉州就是一座擁有著眾多古剎的寶藏之地。
  • 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福建這座小眾的旅遊城市,藏著眾多宗教元素
    說到中國的寺院,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杭州靈隱寺,河南少林寺,再或者是洛陽的白馬寺等等。而作為擁有著中國古老寺院的中國來說,想要找到一些看起來古樸的寺院一點也不難。比如地處福建的泉州就是一座擁有著眾多古剎的寶藏之地。
  • 小編遊記 ︳不去廈門去泉州,因為這整座城就是個古董
    他不是一個熱門城市,卻守護著古老的文明他沒有豔遇的噱頭,沒有矯揉的故事他更像一個慈祥的長者靜靜得給來訪的旅人講述一個個古老的故事關於廟堂、建築、歷史關於茶道、南音、閩菜…他就是刺桐古城——泉州跟司機聊天時他自豪得說:「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就是個古董。」可見當地人對自己城市的文化充滿自信。福建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和臺胞祖籍地,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古代全盛期的泉州,就像如今的上海、紐約。另外,泉州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地方,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並存,特別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 九日山:東方第一大港的歷史見證者,泉州第一座佛教寺廟所在
    九日山,位於泉州下轄的縣級市南安豐州鎮境內,離市區只有七公裡的距離,交通方便,是市內一處歷史悠久的名山。豐州鎮,在唐朝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曾是泉州的行政中心,人文薈萃,經濟繁盛。晉朝時期,中原發生「八王之亂」,隨後京城附近的異族起兵造反,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
  • 中國歷史名人墓巡禮——福建泉州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僑鄉。泉州歷史名人墓的主人有好幾位都與臺灣有關,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1、鄭琛鄭琛墓鄭琛(1475—1556),泉州惠安縣(今福建惠安)人;少有才學,但科舉之途頗為不暢,而立之年方得中秀才,年過半百被薦為貢生,得授嵊縣訓導,十三年後升遷為三水教諭;一生致力於傳道授業
  •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泉州洛陽橋:至今有1000多年歷史了
    今天介紹一下泉州的洛陽橋,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古代的跨海大橋,洛陽橋也是石樑橋,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施工技術,古人將橋墩搭建完成之後,在水下基石上養殖牡蠣,以牡蠣所分泌的膠狀體液,將石塊粘合在一起,以維持橋基之牢固,工藝為全球首創,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的首創,為人類後來的橋梁工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 福建這3座人文豐富的旅遊城市,比廈門市井生活,依然非常原生態
    其實在小馬的3次旅行中,發現了3座比廈門更值得一去的小眾旅遊城市,這就是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漳州以及在我看來為什麼要來這座城市嗎?首先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比較大眾的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媽祖信仰、儒家文化、道教、印度教、景教、拜火教等等。其次在全世界上幾乎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夠像聖城耶路撒冷一樣,而泉州是為數不多的城市之一。
  • 泉州GDP、常住人口居福建第一,卻為何沒有地鐵?
    福建,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89.3%,下轄福州、廈門、泉州等9個地級市。福建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原主要分布在其東南沿海一帶,該區域海岸曲折、港口眾多,孕育了福州、廈門、泉州3座大城市。
  • 泉州,一座世界級的宗教博物館.
    目前泉州依然擁有著眾多的信眾和數目可觀的寺觀教堂,還有數以千計的各種民間信仰宮廟。宋元時期,世界各地的商人匯集到泉州開展商業貿易活動,各種宗教也隨著各國商旅傳播到了泉州。這一時期,中國本土的儒教、道教和中國化佛教,因為人流的聚集,城市的繁榮,在泉州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 走進福建泉州,我們一起看看著名僑鄉的風景
    我國24個歷史名城之一的泉州就在福建。泉州,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而且和臺灣隔海相望,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的祖籍地方。而且泉州還是福建省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發達,被稱為光明之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光明之城呢?如果大家想知道泉州有什麼好玩的景點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
  • 清源山重要組成部分,泉州第一座佛教寺院所在,更是海絲之路起點
    福建經濟的老大泉州,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裡是閩南文化的源頭,也是眾多文化的交匯之地。泉州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景點,其中清源山是唯一一個國家5A級景區。作為清源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九日山,是一處不可錯過的遊覽勝地,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名山,它位於泉州下轄的縣級市南安豐州鎮境內,離市區只有七公裡的距離,交通十分方便。歷史上的豐州鎮,在唐朝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曾是泉州的行政中心,也造就了這裡人文薈萃,經濟的繁盛。
  • 香港歷史老師組團參訪福建 贊泉州歷史底蘊深厚
    2018年04月01日 11:42:15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4月1日電 (張立建)香港教育局「海上絲綢之路與伊斯蘭文化在亞洲探研——泉州交流團」一行35人,4月1日結束為期3天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及伊斯蘭文化在亞洲
  • 福建漳州泉州6天美食遊
    因時值冬天,最終選擇去和廣東天氣相近的福建。一般人聽到去福建旅遊都會默認去廈門,但這次小T反而選擇了它旁邊的兩個城市:泉州和漳州。泉州以泉南佛國和海上絲綢之路聞名於世。漳州以臺灣古早小吃起源和南靖土樓令人嚮往。這次去福建6日5夜遊,3人人均花費2000元。交通:高鐵到漳州,泉州飛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