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建築競賽中國人奪冠 蔡澤宇李思蓓資料簡介

2020-12-13 閩南網

  昨日(8月6日),一段「中國建築師巴黎聖母院建築競賽奪冠」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顯示,兩名中國建築師設計的Paris Heartbeat(巴黎心跳)方案獲巴黎聖母院屋頂建築競賽冠軍,該方案從來自56個國家的226個方案中被選中。此事引發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詢問,巴黎聖母院將由中國人修復?

  事實並非如此。此次引發熱議的競賽名叫「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人民的巴黎聖母院設計競賽)」,由美國一家創意圖書出版公司GoArchitect主辦,僅是一項民間競賽。據該公司官網介紹,獲勝者將獲得1000美元獎金,所有參賽作品將被設計成一本圖書出版。

  蔡澤宇李思蓓資料簡介

  8月6日晚間,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巴黎心跳」設計者,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李思蓓出生於1994年,從小在北京長大,本科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之後到康奈爾大學建築學讀研究生,去年7月畢業後到SOM工作。蔡澤宇生於1992年,杭州人,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讀書,後到康奈爾大學建築學讀研究生,在SOM已經工作兩年多了。

  他們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項競賽並非法國官方組織,冠軍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方案會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最終修複方案。

  巴黎時間4月15日下午6點50分許,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起火,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名的玻璃花窗和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均毀於一旦。

  起火第二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希望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隨後法國政府宣布,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提交方案,以重建聖母大教堂的尖頂。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海松搜集的資料顯示,在起火一兩周內,便有多位全球著名設計師提出了修複方案。「巴黎聖母院多麼有名,沒有哪位建築設計師不想提出自己的改造想法。」王海松說。

  見到蔡澤宇和李思蓓的「巴黎心跳」設計方案後,王海松評價,「能看出設計者沒把巴黎聖母院火災視作傷疤,而是當做一個新的出發點,兼顧歷史和新科技,也符合法國人的浪漫氣質。」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蔡澤宇、李思蓓對話。

  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一次重生

  新京報:為什麼要參加巴黎聖母院修復競賽?

  蔡澤宇:我們都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覺得不管是學建築的還是普通人,都會被它的宏偉神聖所震撼。巴黎聖母院著火那天,我早上醒來看到視頻,覺得非常惋惜,巴黎聖母院不僅是法國,也是全人類的文明遺產,作為建築師,我們也希望能貢獻一點力量。

  新京報:介紹下你們的方案吧。

  蔡澤宇:我們想以一種更現代或者說更與時俱進的方式去構思我們的方案。作品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水晶屋頂,能夠映射巴黎歷史悠久的城市風光,城市本身在不斷變化,巴黎聖母院也可以在每個瞬間都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玻璃尖塔,鮮豔的玻璃製造出七彩的光線,內部是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雙螺旋結構帶來獨特的光影,藉此將巴黎聖母院兼具浪漫與理性的玫瑰花窗以一種極富藝術感和技術感的方式重新呈現出來;

  尖塔頂部設有一個懸浮的「時間膠囊」裝置,每半個世紀開啟一次,旨在保留過去的記憶,同時也為未來留下充足的空間。這一基於磁懸浮技術而設計的裝置在塔尖有節奏地上下浮動,象徵著巴黎起伏的心跳,因此我們的方案取名為「巴黎心跳」。

  「巴黎心跳」由三部分組成:水晶屋頂、玻璃尖塔和尖塔頂部懸浮的「時間膠囊」裝置。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你們的設計靈感來自哪裡?

  李思蓓:我們在不斷了解巴黎聖母院本身的歷史文化,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比如,城市萬花筒這一設計就是我們仔細研究了巴黎聖母院的玫瑰花窗,然後對它進行建築語言的轉移。

  蔡澤宇:是的,我們查了很多資料,最早的巴黎聖母院長什麼樣,之前的法國設計師在大火之後對它的塔尖重新進行的設計,它的幾何形狀和屋頂的結構,整個巴黎聖母院的平立剖,我們其實都有所研究。

  新京報:你們的方案和巴黎、原本的巴黎聖母院有什麼關聯?

  蔡澤宇:其實每一個部分都是有典故的,比如城市萬花筒對應的是原來的玫瑰花窗,形狀、顏色和整體構成都是有出處的;尖塔也是研究了原來法國設計師設計的塔,然後用更現代的建築語彙去轉譯。法國巴黎本身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我們也想通過「巴黎心跳」這個浪漫的主題去呼應整個城市氛圍。

  二人設計的玻璃尖塔內部是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由在火災中毀壞的玫瑰花窗重新演繹而來。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你們希望通過設計方案傳達什麼理念?

  李思蓓:我們一直都把巴黎聖母院當作一個生命來進行設計,希望告訴大家它的故事,並且讓它可以在這個時間點將生命繼續下去。城市一直在變動,巴黎聖母院也是在跟城市一起成長的。

  蔡澤宇:巴黎聖母院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之前其實也著過火,後來修好了,所以我覺得塔尖的倒塌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一次重生的機會。

  新京報:對於巴黎聖母院的修復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原樣修復,一種是可以進行一些全新的設計,你們怎麼看?

  蔡澤宇:我個人認為巴黎聖母院如果按照原樣修復也是很好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世界遺產,但如果能按照一些更新的方式去闡述的話,它可能會創造新的歷史。

  李思蓓:不同的修復理念只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最終的選擇是多種原因綜合的一個結果。我覺得這已經不僅僅是建築範疇本身的事情了,巴黎聖母院未來的生命其實包含在了這個時代,包含在人們各個方向的意志中,最後促成一個結果。

  希望大眾對建築有更多的熱情

  新京報:本次競賽規則是怎樣的?

  蔡澤宇:規則比較簡單,設計師需要提供三張圖,一張是人的視點,一張是鳥瞰視點,還有一張是體驗式的,總之是呈現你最想表達的概念,沒有任何其他限制要求,讓設計者可以天馬行空,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意。參賽者把方案上傳到指定的網站,6月30日截止,之後是一個月的大眾投票時間。

  李思蓓:最後評審過程中,除了普通公眾投票,還有一些專業評委給出意見,最後得到一個比較綜合的評價結果。具體他們內部的評委架構我們也不是特別的了解。

  新京報:你們最後獲得了多少票?

  蔡澤宇:最終結果是投票和評委意見綜合而來的,沒有公布最後的票數。

  新京報:你們是代表SOM公司參賽還是個人?

  李思蓓:我們不代表公司,主要還是我們個人比較感興趣。我們6月初看到競賽消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利用周末和下班時間,緊鑼密鼓的構思、畫草圖、建模渲染,完成了方案設計。

  新京報:你們什麼時候知道獲得冠軍的?

  蔡澤宇:兩天前主辦方GoArchitect的CEO先給我們發了個郵件,緊接著他們在網站公布了結果。

  新京報:參與這個競賽對你們而言,意義是什麼?

  蔡澤宇:我們本身也比較年輕,作為一個青年建築師,能夠在世界舞臺上發聲,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這次經歷對我們今後的建築生涯會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李思蓓:我高中母校是北京四中,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和幾個小夥伴在北京四中房山校區開辦了建築學選修課,希望可以把知識和經驗傳遞給學弟學妹們,讓建築專業被大眾所認識。巴黎聖母院修復競賽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讓大眾對建築有更多的熱情。我希望國內相關的文化活動也可以更多一點,讓更多人可以去了解這些建築的歷史和故事。

  新京報:你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參與到後續的重建中嗎?

  蔡澤宇:作為個體而言,我們非常希望自己的想法和靈感能夠對最後的重建工作有所幫助,但是最後怎麼重建,還是要由法國政府和法國人民自己來決定。

  李思蓓:我覺得巴黎聖母院連接著歷史、現在與未來,是連接世界的一個媒介,我們能通過建築師的語言,讓大眾對這件事情持續關注,即使不能夠真的作為最後的修複方案,這件事情也是值得的。

  新京報:你們還會繼續修改和完善這個方案嗎?

  李思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能會有新的靈感,我們會繼續保持對巴黎聖母院修復的關注和熱情。

  新京報記者 向凱

原標題:巴黎聖母院民間修複方案競賽,兩名中國90後設計師奪冠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焦點

  • 加曼人物誌 | 蔡澤宇、李思蓓:中國設計師撥動「巴黎心跳」
    ,一時間火花與煙幕籠罩了整個巴黎聖母院,更籠罩著整個法國和所有法國人民的心。一小時後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巴黎聖母院的所有木質結構全部燒毀,只剩下主體結構得以保存。GoArchitect舉辦了一場競賽,雖然此次比賽與法國官方無關,但如此意義重大的競賽依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建築師,有超過56個國家200名設計師投稿,投稿作品總數達226件。
  • 奪冠!中國留學生,巴黎聖母院改造方案,打敗56個國家226位選手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也成為了法國的一個名片。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徵,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它的地位以及歷史價值都無法估量。然而這一作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與嚮往的大教堂,卻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火災。我國留學生情侶蔡澤宇、李思蓓設計出了改造巴黎聖母院優秀方案,他們用才華徵服了世界。
  • 奪冠!中國留學生的巴黎聖母院改造方案,擊敗56國226位參賽選手
    ,成百上千名法國人,自發來到巴黎聖母院附近,哀悼被大火嚴重摧毀的巴黎聖母院。自己的作品會在56國226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拿下冠軍,他們便是蔡澤宇和李思蓓,他們的作品,叫做巴黎心跳(PARIS HEART BEAT),這是一個無比浪漫的名字。
  • 中國留學生奪冠!設計巴黎聖母院改造方案,打敗226位參賽者
    美國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就利用了人們對巴黎聖母院重建的關注發起了一項競賽。這就是「人民的巴黎聖母院」建築設計比賽,這家公司向全球優秀設計師徵集重建巴黎聖母院的設計方案。當然,這樣一項競賽與法國政府重建巴黎聖母院的工程毫無聯繫,畢竟巴黎聖母院這樣的歷史建築,最好還是修復成原來的樣子比較好,不然不倫不類的,說有歷史,卻又沒歷史,豈不是讓那些早就參觀過巴黎聖母院的人感到傷心。不過既然跟巴黎聖母院扯上了關係,很快這個競賽便就受到了全球設計師的關注。
  • 巴黎聖母院建築競賽中國設計師奪冠,方案落地成疑
    當地時間8月6日,巴黎聖母院屋頂線建築設計競賽主辦方GoArchitect公布比賽結果,中國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貝的「巴黎心跳」(Paris Heartbeat)方案獲得冠軍。此方案包括三個主要設計特徵:鏡面屋頂,「巴黎時間膠囊」和「城市萬花筒」。在萬花筒中心,利用磁懸浮技術於塔尖頂端浮動的時間膠囊,將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
  • 中國90後留學生奪冠!設計巴黎聖母院改造方案,打敗55國設計師
    巴黎聖母院光是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座宗教建築,1163年,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主張建造一座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巴黎聖母院還沒建造完大主教就去世了,下一任大主教繼續修建,一共歷時182年,1345年正式落成。這座宮殿上演了許多歷史事件,1430年英皇在這裡加冕、1455年平反了聖女貞德,甚至還衍生出了醜聾人卡西莫多和吉普賽少女之間的悽美愛情故事。
  • 時間到了,該賦予「巴黎中心」以生命了!巴黎聖母院重建設計大賽 華人設計師的方案從226份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
    昨日,GoArchitect宣布,設計師蔡澤宇(音譯)和李思蓓(音譯)的設計方案最終勝出。他們的設計方案從226份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由超過3萬份公眾投票決定最終結果。 蔡澤宇和李思蓓的設計被命名為「巴黎中心」或「巴黎心跳」(Paris Heartbeat)。
  • 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中國建築師奪冠!噴泉、萬花筒、綠植...
    中國建築師Zeyu Cai和Sibei Li的一等獎作品「巴黎心跳」當地時間8月6日,巴黎聖母院屋頂重建建築設計競賽主辦方GoArchitect公布比賽結果,中國設計師提出的方案獲得冠軍。不過,GoArchitect是一家獨立出版公司,本次大賽名為「人民的巴黎聖母院設計大賽」,並未受到官方授權,所以方案落地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這並不妨礙來自世界各地的奇思妙想和精彩創意,向這個人類的文化瑰寶匯聚,更令人驚喜的是,一等獎作品來自中國的兩位建築師——蔡澤宇和李思蓓。
  • 從全球200多個方案中脫穎而出 中國設計師奪冠,贏得巴黎聖母院重建...
    當地時間8月5日,巴黎聖母院屋頂線建築設計競賽(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主辦方GoArchitect公司公布比賽結果,兩位中國設計師提出的方案從全球200多個方案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 巴黎聖母院建築競賽中國建築師奪冠,美國日本的設計戳中網友笑點
    8月6日,巴黎聖母院屋頂線建築競賽主辦方GoArchitect公布結果,來自中國的ZEYU CAI和SIBEI LI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冠軍。該方案亮點是利用磁懸浮技術在塔樓設計「時間膠囊」裝置,時間膠囊上下浮動,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因此被稱為「巴黎心跳」。
  • [分享]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平面圖資料下載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平面圖專題為您提供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平面圖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平面圖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大火前的巴黎聖母院  美國某圖書出版商,在其官網發起了發起The People's Notre-Dame Design Competition(巴黎聖母院教堂重建設計競賽)活動,面向公眾尋求大教堂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 巴黎聖母院變毒院 因為最美的建築是有靈魂的
    巴黎聖母院變毒院 因為最美的建築是有靈魂的時間:2019-05-10 12: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巴黎聖母院變毒院 因為最美的建築是有靈魂的 在巴黎聖母院的尖頂被大火燒毀後,法國總理菲利普便向全世界發出了英雄帖,表示將舉辦一場重新設計巴黎聖母院屋頂線(roofline
  • 法國發起重建巴黎聖母院尖頂競賽,引來建築師和網友的大膽暢想
    Flickr user kosalabandara在毀滅性的大火之後,法國總理宣布了一項國際建築競賽,以重新設計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堂尖塔。在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就重建大教堂舉行特別內閣會議後,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宣布了這一消息。菲利普說,競賽將使大教堂「適應新時代的技術與挑戰」。
  • 「上升的綠洲」建築師設計的城市空中漂浮建築
    在11月11日至16日的杜拜設計周(Dubai Design Week)上,卡查米(Kachaamy)設計的漂浮式建築成為展示的明星景點之一。《上升的綠洲》描繪了一個可能的未來,「城市裡有平臺,人們可以把自己從日常束縛中解放出來。」 建築師關於城市街道上空無約束空間的設想可能看起來有些牽強,但他相信這些設想。
  • 巴黎聖母院: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聖母院內部的亮點是迷人的彩色玻璃窗。真心很漂亮。 陽光透過光,感覺能照到人的心裡。 裡面寫著禁止拍照的。但是不要說中國人了。連老外都是單反不離手。我也就意思的拍了幾張。裡面還有聖母院的建造歷史。火車式的結構一點點建造起來。年代久遠到不能想像啊。 PS:出來的時候蠻多人登頂排隊了。
  • 巴黎聖母院為什麼著火塌了?法國巴黎聖母院簡介及大火原因
    巴黎聖母院為什麼著火塌了?當地時間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經過4個多小時,消防部門稱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有部分在燃燒。下面是要點匯總:1.起火原因初步結果是意外,有報導稱,這樣最近的翻修工程有關。2.起火地點最初位於閣樓,此後蔓延至屋頂。3.木製框架基本被燒毀。
  • 走進巴黎聖母院,體味哥德式建築傳奇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馮鈺)巴黎聖母院突然遭遇大火,受損嚴重。據法媒報導,教堂中的玫瑰花窗已被大火損毀。儘管消防隊員正在全力搶救教堂中的藝術品,如荊棘冠等重要文物已經獲救,但是大火的破壞性依舊難以考量——要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座傳奇建築本身才是最大的珍寶。
  •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來了
    昨晚起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連演三十場,卡西莫多的扮演者、年輕的演員安傑洛·德爾·維奇奧以溫柔而低沉的聲音告訴記者:「演出了20年的《巴黎聖母院》繼續在國際舞臺上久演不衰,就是對巴黎聖母院久久不衰的紀念。」
  • 巴黎聖母院,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
    ……小編今天的話題,就來聊聊這巴黎聖母院以及它獨特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