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在中國人的印象當中,法國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國家,浪漫已經成為了法國人的代名詞。而巴黎聖母院早就藉由著經典的文學著作傳遍了全世界,幾乎每一個來到法國巴黎的人都會前往巴黎聖母院參觀,它早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個名片。
然而,這樣一個被全世界人視為珍寶的巴黎聖母院,卻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火災。巴黎聖母院當中有很多作品沒能被搶救出來,而巴黎聖母院的結構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壞。這場大火牽動了全世界的人心,最終當火被撲滅的時候,全世界人都感到慶幸,因為人類最終還是搶救下了這樣一座寶貴的遺產。
在大火被撲滅之後,緊接而來的問題並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修復。而法國也表現出了非常大的包容,他們向全世界徵集巴黎聖母院重建的方案。那麼,最終哪個國家的方案勝出了呢?
答案就是中國,中國一對留學生情侶的重建巴黎聖母院方案得到了法國政府的認可。
一、重建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5號,巴黎聖母院發生了一場非常大的火災,大火很快就吞噬了巴黎聖母院,就連塔頂都已經出現了火光。
很快巴黎聖母院著火的事情就傳遍了整個網絡,不光是法國人,整個歐洲整個世界都在為這樣一座文明遺蹟發生這樣的事情而感到痛心。這場火災從燃燒到被完整的撲滅一共花費了消防人員9個小時的時間,在大火燃燒的過程當中,巴黎聖母院的尖頂也已經由於溫度過高而倒塌。
這場火災對巴黎聖母院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除了非常明顯的塔尖的倒塌以外,整個巴黎聖母院的結構有一大半都已經被毀掉了。唯一算得上幸運的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還在,而巴黎聖母院當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也被及時的搶救了出來。
在火災被撲滅之後,重建巴黎聖母院的事情迅速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這樣一個有著豐富歷史的建築,又是法國人民的驕傲,儘管法國政府的財政捉襟見肘,可是民間卻有著非常高昂的捐款熱情。有了資金,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活動迅速開展。
這一方面政府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巴黎聖母院重建的方案,另一方面在建築設計領域,人們也沒有袖手旁觀。美國獨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就利用了人們對巴黎聖母院重建的關注發起了一項競賽。這就是「人民的巴黎聖母院」建築設計比賽,這家公司向全球優秀設計師徵集重建巴黎聖母院的設計方案。
當然,這樣一項競賽與法國政府重建巴黎聖母院的工程毫無聯繫,畢竟巴黎聖母院這樣的歷史建築,最好還是修復成原來的樣子比較好,不然不倫不類的,說有歷史,卻又沒歷史,豈不是讓那些早就參觀過巴黎聖母院的人感到傷心。
不過既然跟巴黎聖母院扯上了關係,很快這個競賽便就受到了全球設計師的關注。最終我國的一對留學生情侶蔡澤宇,李思蓓成功獲勝,他們兩人的設計稿被多數人選擇為心中理想的聖母院。那麼他們設計的重建方案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他們二人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方案被稱之為「巴黎心跳」,他們將這一次巴黎聖母院的重建當成是一次新生,花費了巨大的心力來完成設計稿。
二、留學生情侶與「巴黎心跳」設計稿
蔡澤宇,李思蓓其實是一對90後學霸情侶,從小到大他們就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好學生。
蔡澤宇在高三的時候獲得了全國物理競賽的一等獎,因此有系沒有通過高考而直接保送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他在清華大學讀的是本碩連讀建築學專業,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蔡澤宇在畢業之後並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他又進入了康奈爾大學建築系進修。在這裡他學到了更多關於建築設計的知識,也豐富了自己的想像力。學成之後,他進入了世界頂級SOM建築設計師事務所工作。
而李思蓓則是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她跟蔡澤宇在康奈爾大學相遇,兩人很快便陷入了愛情當中不能自拔。在這之後,她也進入了蔡澤宇所在的公司當中工作。
決定參加這樣一項設計比賽之後,為了更好的設計重建手稿,這兩位學霸查找了一系列關於巴黎聖母院的傳說,歷史,文化的書籍。
2019年的火災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壞,這一次重建可以算得上是新生,因此他們便將新生作為主要的設計理念。既然是新生,那麼自然就要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在他們的設計稿中,因此運用了非常多的現代科技和材料,整體上表現出一種時代和傳統相融合的特徵。
其實,如果真正說起來的話,巴黎聖母院雖然很早就在開始建造,但也不是一次性就建造完成。斷斷續續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建成之後,由於歐洲戰火不斷,巴黎聖母院也經常遭到一些小型的破壞。前文當中提到的火災對巴黎聖母院的破壞算是比較大的。
他們利用周末和業餘的時間對巴黎聖母院的重建進行建築構圖和建模渲染。其實他們都各自有工作,並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巴黎聖母院重建方案的設計當中,因此他們只能利用一些業餘時間來探討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方案。
最終他們拿出來的成果大致上有三個部分組成,首先就是水晶屋頂,水晶屋頂可以將不同時間巴黎的景色呈現給周圍的觀眾。
第二部分就是玻璃塔尖,在陽光的照耀之下,玻璃塔尖能夠展現出耀眼的七彩光芒。
第三部分就隱藏在這玻璃塔尖之中。在他們渲染出來的模型當中,在玻璃塔尖內部有代表著法國的「雄雞」,在裡面裝著聖人的聖骨,以及傳說中耶穌逝世時所戴荊棘冠上的一根刺。
這些物品非常具有宗教色彩,能夠與巴黎聖母院濃厚的宗教氛圍相適應,具有一種非常神聖的意義。
當然在他們的設計作品當中,還有一個非常細微的設計,這個細微設計正是巴黎聖母院重建計劃稿「巴黎心跳」名稱的由來。他們兩人設計了一個時間膠囊。
這個時間膠囊,其實是一種懸浮裝置,被安置在塔尖的頂部。這個懸浮裝置能夠有節奏的上下跳動,頗有一些類似於人的心跳,因此這個計劃稿才被稱之為「巴黎心跳」。
全球有56個國家的226位參賽選手都提交了他們精心設計的巴黎聖母院重建計劃稿。而在全球範圍內,有大約3萬多人參加了這一次重建計劃稿的評選。最終「巴黎心跳」成功的進入了前6名。第一次人民評選之後,又由專業評委給出意見。
最後專,家們經過各個方面的考慮,最終認定「巴黎心跳」設計稿成為「人民的巴黎聖母院」設計比賽冠軍。
小結:
雖然這個比賽與巴黎聖母院真正的重建毫無關係,但是這一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學霸情侶,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們在建築設計方面的實力。
不過,可惜的是這一對學霸情侶最終並沒有回到中國工作,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或許等中國逐漸強大之後,這些在全球知名建築設計企業的人才會回到中國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