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落在地,
地球不美麗。
這是灣灣小編上小學時,
教室公布欄上貼的標語。
臺灣從1996年開始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即取消原設在街道兩側的垃圾投放點,要求居民將垃圾拎到垃圾收運車停靠點,在固定時間段內直接投放到垃圾收運車內,而垃圾收運車如同守時的列車,在固定時間抵達,在固定時間駛離。
臺灣民眾普遍由小學,
甚至幼兒園開始,
接受"垃圾不落地"教育,
學生教室一般設有三個垃圾桶,
分別標示: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以及廚餘三大類。
更甚者,
還會將可回收垃圾細分為:
鋁箔類、紙類、鐵罐類……
並且,教師會利用上課時間,
仔細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區分垃圾,
甚至設立獎懲措施,
每個班級都會選出一位"環保班長",
在下課或全校打掃時間,
監督同學有無正確分類。
為什麼臺灣街頭垃圾桶很少
「垃圾不落地」政策的實施雖然使居民投放垃圾成了件「麻煩事」,但由於垃圾裸露堆放、汙水橫流、蚊蠅孳生等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極大的改觀,逐步為居民所接受,並得以推廣普及。目前,全臺灣不論城市鄉村均實施「垃圾不落地」,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區幾乎見不到垃圾桶,但城市乾淨整潔,基本杜絕了亂扔垃圾現象。
從小到大,
小編無論在學校或是家裡,
只要遇到丟垃圾啊,
都會感到有點緊張,
在學校要注意"垃圾有沒有丟對"
否則要被環保班長記缺點,放學留下來做全班的垃圾分類。
在家裡呢,
雖然小編住的小區有集中式垃圾場,
會有固定人士來小區收垃圾,
所以不用像有些辛苦的家庭主婦們
追著垃圾車跑……
但!
如果被清潔員發現垃圾分類錯誤,
是會被拒收的!
上面貼張
"鋁箔包是可回收垃圾,非普通"
然後垃圾就被留在原地……
雖然臺灣垃圾桶確實很少,
但由於民眾從小教育深根蒂固,
所以民眾也很少有
亂扔垃圾的傾向哦。
下次來臺灣時,
歡迎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喲!
來源 | 綜合新華網
京彩臺灣,給你精彩!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微信號 bjstb2017)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京彩臺灣
京彩臺灣 給你精彩
京彩臺灣
微信號 : bjstb2017
編輯:王鬱棋
美編:杜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