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今天,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民諺雲
端午節,天氣熱
五毒醒,不安寧
在這裡,願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在我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
西晉《風土記》說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這是「端午」一詞最早的出處
大家更熟悉的節日源頭
是為了紀念楚國名士屈原
相傳屈原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
百姓紛紛到江邊憑弔,流傳至今
端午節還與東漢孝女曹娥有關
傳說曹娥見父親溺水遇難
也在五月五日投江
後人便在每年此時紀念她
據聞一多等專家的考證
端午是我國古代南方百越的祭祀日
這一天,他們
以龍為圖騰,以龍舟競渡
以米投水祭龍,便是粽子的雛形
端午時節臨近夏至
日暖而蟲多生
古人稱這天是「惡日」
「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
人們便習慣在這一天沐浴祛病
插菖蒲掛艾草,燻白芷飲雄黃
戴香囊沐蘭湯,賽龍舟吃粽子
端午節的詩句
正是各地風俗的真切反映
五月五,過端午。
端午到,粽子香。
真不是吹,
在雲南,
光粽子就有一百種吃法!
今天,小U就網羅了一部分雲南各地最有特色的粽子送給您!
丘北五彩粽
您吃過的粽子,應該都是顏色比較單一的吧。不過,在雲南文山州丘北縣,這裡的壯族同胞們吃的可是五彩粽!光聽這個名字就覺得很特別有木有?
壯族同胞非常喜愛糯食,每逢過節都會把糯米染成各種顏色來製作成美食,而這份彩色的記憶在端午也升級成了現在的「五彩棕」。
紅、黃、紫、黑、白,壯族「五彩棕」都是經過植物「渲染」製作而成,這樣包出來的五彩粽不僅天然生態,味道香鮮,還有食藥兩用的作用。
在經過提取色素、染色、浸泡、晾乾等一步步繁瑣的製作過程後,一籮籮顏色豔麗的糯米就準備就緒了。
現在要開始包粽子了,包粽子用的是天然樹葉包裹,再用麻繩捆成三角形。
接下來就可以上鍋蒸粽子啦。五彩粽採用的是柴火蒸的方法,這樣可以更好的保留粽子的清香。
兩個小時後,美味又好看的五彩粽就蒸熟了。
廣南黑粽
不吃粽子等於沒過端午節,過節吃上喜愛的粽子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說完五彩粽,小編再來給您介紹文山另外一種另類的粽子——廣南黑粽。
廣南黑粽是把酥子秸稈和炒香的草果磨成粉末,然後與放了少許油鹽炒香的糯米互相搓揉,讓米變亮變黑。
再用天然野生的箬葉來包,包粽子時可根據各家口感和愛好放用草果粉醃製的五花肉和已經泡好的綠豆。
通過浸泡一夜,煮上五個小時就可打開食用。
新平水果粽
現在,儘管市場上各地五花八門的粽子蜂湧上市,但歷經滄桑的廣南黑粽最終經過歷史積澱,成了廣南人不變的節日味道。
花腰傣人居住在紅河岸邊,房前屋後果樹成林,一到水果成熟的季節,村村寨寨都是水果的味道。時下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節,在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磨刀村,各色荔枝、芒果已掛滿枝頭。這個季節,水果不僅是盛夏的美味,更是製作粽子不可多得的原料。
製作芒果粽,則選用成熟的芒果切成丁,放在糯米中就可以直接包了。
荔枝粽,挑選上好的荔枝做成荔枝幹,再加上泡好的糯米作為餡料就可製作了。
楚雄香菌肉粽
煮上半小時,一個個清香可口的荔枝粽,芒果粽就可以上桌了。
楚雄盛產野生菌,雨季到來後,野生菌成為了市民家中一道常菜。魏勝凱師傅,今年大膽嘗試,將當地的野生菌做成了美味的粽子。
魏師傅從市場上選購了野生香菌,將香菌清洗乾淨後,反覆用刀剁成碎末。
然後在滾熱的油鍋中放入新鮮肉末,加入香菌、生薑、鹽巴等調料反覆翻炒,直到香氣四溢。
隨後,在淘洗乾淨的糯米裡,拌入製作好的香菌肉末,用粽葉將餡料包好後,拿白線將十個做好的香菌肉粽綁好,串成一大串。
元江:粽子花樣多
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鍋裡煮上兩個小時,美味的香菌肉粽就新鮮出爐啦!
玉溪元江,少數民族眾多,這裡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粽子。
比如,傣族小姐姐包的香草粽子。
軟糯的糯米,包進傣家人自己種植的香料——沙朗、香草,再放上油炸肉、草果。用種在芒果樹下的粽粑葉,經她們巧手一包。
清香軟糯的傣族香草粽子保你吃了滿!口!留!香!
再來看看元江彝族同胞用一種山裡採摘來的樹葉製作而成的粽子。
還有元江白族群眾包的造型各異的粽子,簡直堪稱藝術品,真下不了口。
元江有名的僑鄉甘莊,居住著從越南、印尼等國家歸來的華僑,自然當地的特色美食也被他們一併帶來。
火腿粽
每個越南大粽子需要用到20片左右的粽葉,一片疊一片層層鋪好,放入糯米、三線肉和綠豆,再經過老人的巧手,越南大粽子就包好了。
保山施甸地頭山坡多粽葉叢,逢雨水便肆意舒展、綠意盎然。這個節令,粽葉老嫩相宜,自帶撲鼻的清香。
新鮮的粽葉加上施甸特有的火腿,再由奶奶親手包製,濃濃的愛,是多少人最深的牽掛。
粽子千千萬萬,
唯獨偏愛家鄉人包的這一種。
今年端午,
來來來,曬曬你家的粽子,
讓大家開開眼吧!
「端」有開頭、初始之意
願你在端午節小長假中放鬆心情
在假日後抖擻精神,再出發!
(來源:人民日報、掌上春城)
特別說明:我們的配圖、文字等部分來自網絡,若有侵犯您的權益,望告知,我們將及時刪改。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U CAR
如果你有好的圖片和稿子,請私信我——我是 U Car,你是誰?(微信號:FM887jjgb),和我成為好盆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