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歸港,是停泊之時溫情的補給站
上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推出的首檔大型情感戶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讓觀眾跟隨張國立的腳步,回到他曾以鐵路為家的「舊時光」,質樸、真實的回家之旅引來觀眾的一致好評。本周日,演員徐帆將踏上「初心之旅」,感念那些一路上陪伴她的恩師與摯友。
故土難離觸景生情 徐帆直言武漢就是青春
徐帆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每每提及家鄉,總是會自豪地評價:武漢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城市,武漢人的熱情是滾燙的。而今年年初在武漢爆發的一場疫情,徹底打破了這個城市原有的生機與美好。
今年3月5日,在疫情得到初步的控制之時,作為武漢的「女兒」,徐帆參加了中國抗擊疫情紀錄片《冬去春歸》的配音工作,一起為這個英雄城市的復甦加油。
聊到這次的疫情,徐帆幾度哽咽:「即便我離開武漢多年,但對那裡的感情也未曾減少半分,這一「仗」打得不易,我與我的家鄉永遠相連。」
作為武漢人,徐帆也在用光影記錄這段特殊的日子。在片場的拍攝間隙,她還特意叮囑劇組要準備蓮藕,用於在接下來的拍攝中製作排骨藕湯。她要在這部關於疫情的故事片中,借這個很有代表性的武漢美食,詮釋疫情期間千萬個武漢人民的生活。聲影交錯中,記錄這段特殊的日子,為的是不忘初心。
鄉音再現幕幕溫情,現實生活中徐帆也是典型的「家鄉胃」,念念不忘故鄉的點滴習慣,大抵這就是縱使遠航千萬裡,回望不變故鄉人的寫照。
老友相談追憶往昔 是兄長亦是摯友難忘恩重如山
一邊是掛念著的故鄉,一邊是知遇多年的摯友。如今,事業有成的徐帆回憶起年輕時的往事不禁感嘆,自己「命」特好。機緣巧合讓她從武漢來到北京發展,成為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舞臺上的話劇演員,早期的作品《阮玲玉》也讓徐帆在舞臺上留下的一個很經典的女性形象,更讓她收穫了如至親般的朋友。
在與摯友酣暢之時,徐帆回憶起參加北京人藝考試時的場景;年少的她初到北京時,因怕坐錯車,而選擇徒步走到「人藝」報導,開始一步步的丈量藝途。談起當年周圍前輩們對自己的照顧,徐帆更是眼眶一度溼潤,發自肺腑地稱:「這真是親人,都是因為有他們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一場老友相談也讓內心得到治癒。對過往的珍藏與懷念,都是對良師益友的感恩。
從小學習戲曲的徐帆,可謂是熒幕裡的青衣。同時,熱愛生活的她也是生活中的大女主。生活賦予了她不同的角色,也教會了她「家」不僅是親人的懷抱、事業上的歸屬,還是日常點滴裡的智慧。9月20日晚21:00,再次開啟央視綜藝頻道《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治癒時光,跟隨徐帆的腳步,重逢恩師及摯友,感恩所有遇見。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