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航的直飛紐約航線對有些航空樞紐來說不是好事 攝影:《澳大利亞商務旅行者》
民航資源網2017年5月26日消息:據彭博社報導,新加坡航空決定再次開通直飛紐約的航班,對於紐約樞紐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對於類似紐約的航空中心來說確實情況不妙。
從上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的前幾年,新加坡、香港、洛杉磯和杜拜陸續成為航空樞紐,原因很簡單:當時的商業航空公司競相開通航程在1萬千米以上的航班 中途不需要降落加油。這意味著東亞地區的航班無法直飛到達美國的大部分地區,而且聯接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航班也必須在海灣地區或亞洲中轉。
科技最終趕上了市場的變化。目前燃油通常佔一家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25%左右,波音和空客利用先進材料、安裝更現金的發動機又分別推出了燃油效率更高的遠程機型787和A350。
圖:新飛機的燃油效率越來越高 攝影:彭博社
這可能意味著地理位置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據CAPA報導,新加坡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和泰國航空等東南亞航空公司將能在北美航線上與國泰航空和阿聯航空一較高下。
雖然沒有多少人願意一次在機艙裡待上19個小時,但對於「一秒寸金」的企業高管們來說,直飛航班是最好的選擇。
2013年,新航直飛紐約的航線因為高油價停止運營,當時執飛該航線的飛機為採用全商務艙布局的空客A340-500,載客總數為100人。商務艙乘客帶來的每乘客、每千米收益是經濟艙的3.6倍左右,因此雖然商務艙座椅數量少,但卻佔據了航空公司利潤的相當一部分。贏得更多商務艙旅客能讓航空公司的經濟艙票價更具競爭力。
新加坡和杜拜等樞紐機場仍然很重要。樞紐機場讓航空公司能利用少量的飛機提供飛往各種目的地的航線。自從於2012年與阿聯航空結盟後,澳航的歐洲航點數量從5個增加到了30個。
但如果商務旅客開始向波音和空客新飛機執飛的超遠程直飛航班上轉移,航空樞紐的影響力會被削弱。對於利潤微薄的航空業來說,這並不是好事。(李曉燕/編譯)
3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