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四川閬中天林鄉五龍村,以「網際網路+旅遊」的創新思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力助推脫貧攻堅。81歲的老太開起民宿,還為網絡預訂的客人親手烹製咖啡;脫貧奔康產業園裡,瓜果蔬菜都通過電商平臺擺上全國人民的餐桌。而「網際網路+旅遊」的創新發展,更是引得外國客人都來取「扶貧」真經。
81歲村民開民宿 提供詩意田園生活遊
6月初夏,在四川閬中天林鄉五龍村,一排排川北特色民俗,在花草掩映與山水相映成趣。農田錯落有致,果樹整齊排列好似一幅以大地為畫布創作的寫意山水畫。
今年81歲的村民王素清,家裡的5間農房被改造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有鄉村樂趣的民宿——「素清民宿」。通過網絡預訂,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素清民宿」十分搶手。為吸引顧客,王素清還特意準備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蒸籠宴,並親手為遊客烹製咖啡,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品嘗。
山水相依、民風淳樸的五龍村,南鄰國家4A級景區天宮院,距國家5A級景區閬中古城僅23公裡,在閬中全域旅遊的思想引領下,五龍村旅遊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在旅行社開闢的五龍村體驗詩意田園生活旅遊線路帶動下,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在五龍村,享受別樣的鄉村旅遊體驗。
產旅融合 調製鄉村旅遊大蛋糕
五龍村位於古城閬中西南方,是天林鄉的東大門,距城區30公裡,距4A級景區風水文化主題景區天宮院3公裡。2014年,該村被認定為省定貧困村,精準識別貧困戶49戶,貧困人口155人。2017年,五龍村以「網際網路+旅遊」的創新思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力助推脫貧攻堅。2017年12月13日,經南充旅遊標準評定委員會集體審議,五龍村鄉村旅遊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景區。
農業是五龍村的支柱產業,更是發展鄉村旅遊的依託。在助推貧困村脫貧奔康的攻堅戰中,五龍村走產旅融合之路,發展鄉村旅遊,建設脫貧攻堅示範點。 針對全村可用耕地較多、田地相對集中、梯級用地明顯等特點,引進了五大產業落戶五龍村,按照「建基地、創品牌、助旅遊、搞加工」發展模式,激發並帶動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積極增收致富。
沃柑種植園、瓜蔞種植園、大棚蔬菜園、辣木種植園、建水產養殖園……依託農業資源,五龍村利用網際網路對大量網絡資料進行甄選,大力發展適宜生長又兼具經濟價值的觀光體驗性產業。利用網際網路廣泛宣傳,招引投資業主,建設產旅一體奔康園。
村民趙文琴,脫貧奔康產業園裡「上班」。「栽苗、鋪地膜一天下來可以掙70元工錢。」趙文琴說,自己女兒遠嫁浙江,老伴早年因一氧化碳中毒有些痴呆,家裡勞動都靠她一人支撐,如今她家的3畝地入股脫貧奔康產業園,一年有租金收益1500元。
「網際網路+旅遊」 引得外國客人都來取「扶貧」真經
2017年11月,在囯扶辦的組織下,來自亞洲30餘個國家「2017年亞信國家農村發展與減貧理論與實踐研修班」一行,來到五龍村。沃柑產業園、智能蔬菜大棚、瓜蔞產業園、辣木產業園、水產園區、民俗客棧……美麗的五龍村,讓外國朋友嘖嘖稱讚。
去年以來,五龍村以「網際網路+旅遊」的創新思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在五龍村,每家民宿、餐廳、度假小屋都開通網絡預訂預購服務。要住民宿、要吃綠色農家菜,網上下單即可。村裡更是多次組織專業攝影師開展攝影活動,發布大量美圖,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吸引眾多遊人。同時,依託閬中古城5A級旅遊景區,利用天宮院4A級旅遊景區進行聯動宣傳,組合旅遊產品線路,產生轟動效應。
利用電商平臺「自食農」銷售和推廣農特產品,也是該村「網際網路+旅遊」發展路上的創新。自食農模式,採用的網際網路營銷方式和科學化生態種植養殖模式,開創閬中農村生產創新改革的先河,促進現代農業在閬中農村發芽、生長。目前,已建立多處精準扶貧蔬菜瓜果採摘點。
下一步,五龍村將依託網際網路,舉辦活動,擴大宣傳,進一步提升景區知名度。依託電商平臺,包裝旅遊產品,拓寬銷售渠道。繼續依託電商平臺,完善服務功能,對農產品、旅遊產品進行包裝、推廣和銷售。力發掘和開發觀光休閒旅遊體驗配套項目,並廣泛推廣宣傳。通過對民風民俗、農事活動、傳統工藝等項目的挖掘和包裝,開發符合遊客興趣愛好的體驗性旅遊特色產品,實現產業配套的進一步完善。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