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朝農民工飯菜裡吐口水,媽媽給娃撐腰,農民工反擊太解氣

2020-12-25 小庚庚爸爸

文/小庚庚爸爸

前幾天,在家樓下的飯店吃飯,發生了這樣一幕。

這是一家川菜館,開了七八年了,飯菜又好吃又實惠,深受農民工朋友的喜歡。也正因為這些農民工朋友,導致這家店,很多人來之前都預約,因為他們害怕和農民工一起吃飯「掉面子」。

但這店挺小的,一共就那麼三四個包房,夏天的時候,外面支攤子。農民工朋友們就在外面,不進來。但冬天的時候,天氣太冷,老闆也不讓他們在外面吃,所以在屋內也給他們留了幾桌靠牆的位置。

今天,朋友來了,於是我們一起去了樓下的這家川菜館。剛坐下沒五分鐘,進來了一對母子。媽媽大概三十五六歲的樣子,穿著時尚,畫著精緻的妝容,她手上牽著一個6歲左右的小男孩,但他們來得有點晚,只剩下一張靠近牆邊的桌子,於是在孩子的哭鬧下,這名媽媽帶著孩子坐下了。

沒等菜上齊,那面就發生了爭執,起因是這名小男孩覺得農民工太髒了。他不想靠農民工太近,於是就開始哭鬧,讓媽媽攆農民工走。

於是這名孩子的媽媽就對農民工說:「你們能不能快點吃,穿這麼髒也好意思吃飯!」。聽聞這話的農民工朋友也造個臉紅,於是他們低頭快速地扒拉盤子裡的飯。

而這名孩子卻說:「媽媽,媽媽他們沒吃過飯嗎?他們這麼髒,是不是會弄髒我們的菜啊」。

這名媽媽聽到之後,又開始罵罵咧咧說這些農民工不懂事,不會做人,下等人不該在飯店吃飯之類的話。

但這些農民工就當自己沒聽見,只是快速地吃碗裡的飯菜,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看見這名6歲的小男孩,走到了身旁農民工的桌子前,當農民工抬起頭想對男孩笑笑的時候,這名男孩卻往飯菜裡吐了口水,並說:「這樣會更香」

「這不是侮辱人嗎」旁邊的一位顧客說話了,但慘遭這媽媽的怒懟,並諷刺這名顧客。而一旁的孩子也沒有道歉,反而是幸災樂禍的看著農民工。

這時,農民工也壓不住怒氣了,於是他大喊一聲:「我又沒偷沒搶,我怎麼不能吃飯了,讓你的孩子向我道歉,不然我不客氣了」。

這名6歲的小男孩面對發脾氣的農民工慫了,一見自家孩子被農民工嚇到了,這名媽媽緊接著就說:「你以為你是什麼東西,這麼和我兒子喊,我丈夫可是某某,是這有名的,你趕緊和我兒子道歉,不然我讓你在這城市活不下去」。聽到媽媽這話的孩子,又兇起來了,還動腳踹了下農民工「讓你欺負我」

被氣急的農民工不管三七二十,直接拽過一旁的凳子,往地下使勁一放,說到「你今天不道歉,你倆就別離開這家店」。看著紅著眼,要動手的農民工,媽媽害怕了,於是在僵持幾分鐘後,媽媽道歉了,領著孩子急忙忙跑了。

飯店內的顧客,覺得農民工這一招不錯,既讓孩子受到了教訓,也沒傷害到孩子。但我的角度剛好看到,這農民工拽凳子完全是因為自己氣得不行,但又得控制脾氣,摔凳子的那一下,分明是為了出氣,坐下也不過是為了自己控制脾氣。

所以農民工朋友嚇唬的雖然有用,但他同時克制住了自己的脾氣,更可貴。因此,我們也該相信,行業雖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人品沒有。人品不是你物質好就好,也不是你工作不光鮮而不好。

反而是教育,是父母的教育使得一些人的人品、自制力非常棒。所以在日常教育中,也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衝動、不惹事但不怕事,也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

而文中的這對母子,很多人都說這娃是養廢了,也許這個娃真的被養廢了。但現在改正,及時改正也是來得及的。所以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他們都是有機會成為一名正直的孩子的。

今日話題:你對此事怎麼看待。你日常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國家給農民工「撐腰」,一類包工頭「遇難」!
    農民工算是我國發展的第一梯隊了,很多人對農民工其實都有誤解,認為農民工只是那些待在工地上幹活的人,其實並不是,那些在道路上運輸水泥、鋪路搭橋的人,其實都可以算是農民工。而且很多人也將「農民工」三個字理解為貶義詞,以為農民工就是底層的勞動力。
  • 幫助追回被拖欠4年的工資市檢察院為農民工「撐腰」
    本報訊(通訊員 袁華軍 記者 馮素華)12月21日,經過市檢察院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劉某等6名農民工被拖欠了4年多的工資終於被全部追回。這也是自省檢察院司法為民「八件實事」專項工作開展以來,市檢察院堅持以辦案抓落實、提效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幫助農民工追薪討薪的又一成功案例。
  • 農民工子女互助託管還能走多遠?
    12月2日,在瀋陽市和平區砂山新村留守流動兒童之家,一堂「正面管教父母成長課」上,擠下了30多位農民工家長。課後,彤彤媽媽說,像這樣指導農民工家長教育孩子的課程太少了。留守流動兒童一直是全社會關心的群體,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放學後無人照看,成了許多農民工媽媽們的「心頭痛」。
  • 磚窯廠的農民工
    傳統工藝燒制紅磚是個很辛苦的工作,高溫、粉塵、重體力勞動,房間裡沒有空調風扇,溫度將近38度,整個空氣顯得悶熱悶熱。農民工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很多農民工都是拖家帶口出來打工的,一家人的生活全都圍繞著磚窯廠,太小的孩子需要大人的照顧,媽媽就把他們背在背上,同大人一起進出窯洞,這對於工人來說,無奈卻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 全國圍觀東莞農民工不舍圖書館!咱天津也有!
    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企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 湖北農民工 2020.6.24 近日 一份東莞圖書館讀者留言 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15歲男孩上韓國說唱節目被挑釁,6字反擊燃爆全場,網友:別怕
    現在來到中國的韓國明星其實有很多,當然也有不少的韓國女明星嫁到中國,因此大家都覺得韓國和中國的關係是很友好的,另外韓國明星來到中國做節目的時候,中國人民都是很客氣也是很熱情的,但是在韓國卻出現了中國15歲男孩上韓國韓國說唱節目被挑釁事件。
  • 「讓工人吃好就行」 鄭州「掰爛包子送農民工店主」呼籲關注農民工...
    工地食堂老闆王洋(央廣網記者 王勇生 攝)視頻裡的店主名叫王洋,今年31歲,幾年前也在工地幹過活兒,201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洋在鄭州滎陽一工地承包了食堂,自己做起了老闆。因為價格實惠,工人都喜歡來他的店裡吃飯。
  • 大河報天龍池景區七夕助愛農民工丨五星級溫泉酒店讓農民工夫婦...
    40歲的陳玲是第一個接受記者採訪的女工,害羞的她一見生人說話還會臉紅,她正低著頭在宿舍內鏽一款「花開富貴」的十字繡:「總共三米三,繡一年多了,都是晚上繡的,下班後一個人呆在宿舍內無聊,一繡就忘了想孩子老公了」,說到這裡,陳玲又紅了臉。家住周口市商水縣蘇莊鄉郭大寨村的陳玲與丈夫陳永合結婚已經十多年了,有3個孩子,大的10歲,二的8歲,最小的7歲。
  • 百錦社區:「五老」關愛農民工子女
    (原標題:百錦社區:「五老」關愛農民工子女) 為了幫助農民工子女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識
  • 「農民工」有了「新稱號」!「貶義化」已不再,你知道是什麼嗎?
    毫不誇張地說,近些年來城鎮經濟的發展與建設,「農民工」功不可沒,沒有咱農民的任勞任怨,就沒有現如今城鎮的繁華。只不過,在現實社會當中,農民工卻鮮有「尊嚴」。「農民工」得不到尊重無論是從電視廣播,還是從網絡媒體當中,均有農民工被「欺凌」的新聞報導。
  • 愛心企業紛紛提供贊助 眾多農民工受邀吃大餐
    原來,1月12日晚上,在多家愛心企業資助下,昌邑慈善義工協會等組織為將「讓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十八大號召落到實處,感謝農民工對城市建設的付出,在昌邑渝香村大酒店組織了「請農民工兄弟吃頓飯」活動。   眾多農民工受邀吃大餐   當晚6時30分許,記者來到位於昌邑市區的渝香村大酒店,酒店門口處懸掛的印有「邀農民工兄弟共享年夜飯」字樣的紅色條幅格外顯眼。酒店大廳內更是洋溢著歡聲笑語,6桌客人已滿座,大家一邊品嘗著可口的菜餚,一邊聊著家常。
  • 農民工就業流動調查:勞資關係再好也沒保險
    他大聲朝身後的16名農民工喊著。43歲的韓仲傑來自江蘇徐州,在北京香山附近的建築工地做模具工,出來打工8年了。「一直跟著老闆幹活,他很信任我,每年都囑託我過完年給工地帶些工人回來。」韓仲傑戴著很厚的近視眼鏡,他是當年村裡有名的高材生,高考時差8分沒考進南京大學,在村裡的聲望一直很高。
  • 邵麗麗:誰讓農民工沒飯吃?
    該學生頓時感覺一陣心酸,在換餐牌的時候問了一下緣由,對方解釋稱農民工在食堂用餐影響衛生。(中國網絡電視臺)  看到這裡,本人不禁想問:誰家往上數幾輩不都是農民嗎?為什麼現在農民就和城裡人分的這麼清呢?二者的明確區分表現在諸多方面,筆者就不一一列出。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麼農民工靠自己的雙手賺錢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農民工在學校食堂門前受阻,施工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農民工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叫做農民工?
    "農民工"這個名字對於咱們中國14億人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又是誰叫出來的?叫農民叔叔,農民伯伯,農民爸爸媽媽不行嗎?其實"農民工″這個名字還真是有一定的來歷。最初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農村人到大城市裡進工廠做建築工人都打工,男的都叫打工仔女的都叫打工妹,從這些名字可以看出在當時出去打工的都是些年輕人。但是隨著城市的進一步開發和擴張,需求的勞動力更大所以到大城市裡打工的農村人越來越多,也不管年齡,性別,學歷,只要能幹活就行。
  • 三個農民工子女親述心願:「希望全家人可以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我的家鄉在瑞昌市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我平時和媽媽住在一起,爸爸在廣州打零工,是一名農民工。  雖然爸爸在外邊打工,不經常回家,但是我想對爸爸說「爸爸不要擔心,我的成績還算理想,我生活可以自理,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幹的好。我自己一個人可以睡覺,自己可以洗衣服,會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幫媽媽掃地、拖地、洗碗。
  • 24歲外國美女米哈娜,嫁45歲四川農民工,結婚後住工地稱:很幸福
    在上世紀,跨國婚姻還是很稀奇的事,在人們的認知裡,跨國婚姻是上流社會有錢人或者留學生才會發生的事,但是今天,來華的外籍人員數量增多,很多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索性留在中國成家立業。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到中國發展的外國美女,最後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二十幾歲的農民工。這位外國美女的名字叫做米哈娜,她來自哈薩克斯坦。
  • ...最大規模農民工招聘會舉行-跳槽 農民工 面試 師傅 皮爾博格...
    據統計,昨天的活動共吸引了近3萬名外來農民工。   招聘現場工作人員發現,參加招聘的六成左右人員是多次來市場找工作的「老面孔」,有些「老面孔」再熟悉不過了:36歲的劉師傅為了賺錢,2011年從安徽六安來滬打工。最初他在寶山打工,一年後由於嫌月收入3200元太低,他跳槽到嘉定一家貨櫃企業工作。「跳槽前看到有老鄉月收入近4000元,自己不甘心,後來選擇了這家貨櫃生產企業。」
  • 「一元公寓」讓農民工有了「安樂窩」
    □河南日報記者 陳學樺 通訊員 鄭偉偉一元錢買不了幾塊磚,但在焦作,卻可以讓農民工擁有一個「家」。4月27日上午,歷時一年多建設的焦作市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具體地點在焦作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所在辦公樓的6到8層,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這個中心集就業培訓、權益維護、文化教育、餐飲住宿等功能於一體,尤其是推出的「一元公寓」備受關注。「農民工進城找工作會有個『緩衝期』,我們為他們提供一個落腳地,只需每天交一元錢就可以入住。
  • 24歲外國美女米哈娜,嫁45歲中國農民工,住工地卻難掩幸福笑容
    因此,在普通人的傳統印象裡,跨國婚姻總是和那些出國留學工作的高端人士或知識分子有關。再或者就是那些財大氣粗,喜歡外國人的有錢人。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伴隨跨國婚姻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國人也開始擁抱跨國婚姻。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個農民工,便是如此。
  • 農民工代表的春天
    黃久生是農民工出身,如今帶著農民工掙錢。用他的話說,老家信陽潢川縣,廠少礦稀,最富有的就是「人礦」——勞動力。黃久生將大伙兒組織起來,培訓技術,承包工程掙錢,一幹就是30年。別人幹工程都挑「棒小夥」,黃久生不是。他的隊伍中有不少高齡和殘疾人。門衛200多人中,殘疾人比例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