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商品品類管理是每家超市都會面臨的一道難題。贏合恆盛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了零售行業品類管理的難點所在,並結合顧客消費需求點,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使零售行業根本上解決了這一難題。
品類管理難在哪裡?
通過調查發現,超市商品分類存在先天不足。超市商品通常按四級分類:大類、中類、小類和單品。全國超市經營的單品約有70萬個,被分為9個大類;87個中類;462個小類,平均一個大類管轄9.7個中類,一個中類管轄5.3個小類,而一個小類卻要管轄1515個單品。
在小類與單品之間存在著分類上的斷層,這是商品天然分類上存在的不足,也是品類管理的難點所在。要想破解品類管理的難題,必須在小類與單品之間進行人為地補充中層分類。
顧客需求是最優的中層分類
經過相關研究,創立了消費者購物需求點理論。這種理論可以有效地在小類和單品之間設置中層分類,起到解決品類管理難題的作用。
按照這種理論,可以把消費者對一個商品小類的購物需求分解為若干個需求點,每一個需求點代表消費者的一種購物需求,並把需求點作為小類與單品之間的中層分類,從而在小類與單品之間架設一道橋梁,理清不同單品之間的關係,使每一個單品按照它的使用價值以及其他屬性歸入一個小組(即需求點)。
歸入同一個小組中的若干個單品是相似的,相互之間具有較強的替代性,這樣就使得單品之間的關係變得條理清晰、井然有序。
消費者購物需求點理論要點
1、把一個小類的商品分為若干個小組,可視單品數量的多少而定,同一個小組內的單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能,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某一需求。像這樣的一個小組,我們稱為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點。
2、通過上面的方法就可以把消費者對某一小類商品的需求進行分解。
3、所有需求點的組合構成了消費者對這一小類商品的全部購物需求。
4、通過需求點覆蓋率的高低就可以直觀地看出一個超市商品結構狀況的好壞。
5、把現有的消費需求點與當地全部的需求點相比較,就可以發現該超市所缺少的需求點,把這些缺少的需求點補齊就可以提高需求點的覆蓋率,改進超市的商品結構狀況,從而實現商品結構與消費者購物需求的吻合。
需求點排序的變化
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購物水平、不同消費群體方面會有較大差別,這種差別在品類管理中具體表現為不同需求點銷售額順序的變化和需求點內單品的排序變化。如禮盒裝巧克力在春節、中秋節期間的需求點排序中排位較高,節日過後則又降到較低的位置了。
由此可見,消費需求的大小及變化總能通過需求點排位的高低及變化表現出來,我們可以通過需求點的排位及變化來推斷市場上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需求狀況,以此及時調整本超市的品類構成,以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