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以愛的形式延續 張沙沙捐獻遺體延續3人生命

2020-12-21 大眾網

2014年8月,《黃河口晚刊》曾刊登「拾荒老人對患病養女不離棄養女為回報社會想捐器官」一文,報導中的「養女」是張慶廣與妻子抱養的女孩張沙沙,她在上初中時被診斷患有腦瘤,多年裡得到許多村民、好心人的關注與愛心。為了回報眾人的幫助,張沙沙在病中顫顫地寫下心願:「捐器官」。

2016年9月,沙沙的病情愈發嚴重;13日晚10時左右,沙沙陷入昏迷;14日一早,沙沙因二級神經纖維瘤病變去世,在鴻港醫院進行了器官摘除;17日,記者從齊魯醫院獲悉,沙沙捐獻的肝臟、腎臟器官已移植給三名患者,目前病人情況已經穩定。

堅強女孩與病魔鬥爭多年

心懷感恩決定「捐獻器官」

據本報報導,沙沙讀初中時經常暈倒,其養父張慶廣帶沙沙去醫院檢查,被醫生診斷患有腦瘤。張慶廣多方籌款,外加愛心捐助,2002年給女兒做了腦瘤手術。但好景不長,幾年後,沙沙再度出現了身體不適,聽力下降、視物模糊、頭疼頭暈等症狀。2014年7月底,沙沙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再度就診,醫生對張慶廣說,沙沙的纖維瘤長在腦幹部位,非常危險,如果再不進行手術,沙沙撐不過一年,可所需的手術費用高達30多萬。

經了解,張慶廣每年撿破爛的收入不過數千元,而且女兒常年治病的花銷也比較大,30萬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得知這一情況後,墾利永安鎮的村民繼多年的愛心捐助後,再次進行了募捐,為其籌集5000元愛心款;本報報導沙沙的情況之後,不少愛心人士也積極奉獻愛心,為其籌錢治病。

看到這麼多陌生又溫暖的人幫助自己,沙沙的心中十分感動,她在病中寫下了自己的心願,捐獻器官,回報社會的愛心。她的陽光與善良使她成為了病友群的「精神支柱」,來自天南地北的病友知道了她的病情後,還曾主動寄來藥物,並曾集資為她安裝空調。

生命以愛的形式延續

捐獻器官挽救三人生命

進入初秋,天氣已微涼。親人24小時的陪護、市民網友的愛心、各地病友的祈禱,也沒能留住這個被疾病折磨十多年的年輕生命。

9月13日晚22時左右,張沙沙陷入昏迷之中。9月14日一早,張沙沙在鴻港醫院不幸離世。按照沙沙生前的願望,在其養父的同意下,來自齊魯醫院的專家為其進行了肝臟和兩個腎臟的器官移植手術。

9月17日,據最新消息,沙沙的器官已移植給三位病人,手術比較順利,目前病人恢復情況良好。「這是她的心願,是她對所有關心她的人的回報,也是她留給世間的希望與美好。」採訪中,沙沙的堂姐說。

對於她的離世,不少網友也感慨不已,「她曾說,如果能夠自力更生,一定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此刻,她雖已離世,卻延續了更多人的生命,這是一個善良女孩最感人的大愛!」

其實,沙沙在生前還有一個心願,就是見見自己的親生父母,可因線索少等種種原因,她最終也沒能如願,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內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好想吃一頓媽媽親手做的飯,感受溫柔的母愛,如山的父愛,而不是孤零零地面對病痛…… (記者 趙爾靖)

相關新聞:

我市器官捐獻志願者已達78人

張沙沙走了,但她的生命卻通過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

記者從東營市紅十字會獲悉,近年來,隨著來我市紅十字工作的深入開展及市民對遺體捐獻認識的逐步提高,很多像張沙沙一樣的志願者不斷加入進來。

目前全市遺體捐獻志願者已達91人,角膜捐獻志願者107人,器官捐獻志願者78人,並且成功捐獻遺體6例、角膜8例,為他人送去了活著的希望和生命的光亮。

「雖然遺體捐獻的觀念還沒有被大眾接受,但是不同群體的人都在逐漸加入,包括大學生、農民、個體戶等,還有老年人群體,他們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使遺體捐獻觀念慢慢讓更多人接受。」東營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年來,東營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隊伍囊括了不同的群體,包括大學生、農民、個體戶等,還有老年人群體,他們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使遺體捐獻觀念慢慢讓更多人接受。

但該負責人也表示,雖然志願者人數一直在增加,但缺口較大的狀況仍然沒有明顯改善。

據了解,在臨床醫療方面,我國每年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多達30萬人,僅有1萬人得到救治(其中親體捐獻佔1/4),絕大多數患者因缺乏器官來源而得不到及時治療,他們懷著對生命的渴望,在期盼與等待中失去生命。我市也面臨這樣的缺口難題。

至於缺口較大的原因,一是受「入土為安」傳統觀念影響,再是多數人對遺體捐獻流程不了解,對於遺體能否得到尊重及遺體利用完畢後如何妥善安置存有疑慮與擔憂。

為了做好遺體(器官)捐獻工作,我市做了多方面工作,例如長期堅持進社區宣傳、動員工作,不斷壯大遺體捐獻志願者隊伍,做好捐獻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和服務等。市紅會工作人員也呼籲,希望更多市民加入到捐獻行列中來,讓大愛留在人間,讓生命延續價值。 (記者 李長蓮)

相關焦點

  • 捐獻遺體,讓生命燦爛延續(組圖)
    而今,越來越多的遺體捐獻者站了出來,他們憑著崇尚科學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將遺體捐獻困局一點點扭轉……來自武漢市紅十字會的數據表明,自2000年至今年2月上旬,全市遺體捐獻者共達96例,登記捐獻遺體的志願者已達3200餘例;捐獻眼角膜者有21例,已幫助9人進行了角膜移植。是什麼促使他們拋棄俗見「逝後捐獻」?
  • 生命的接力!讓愛和生命得以延續
    今日一則《19歲女大學生捐獻腦死亡媽媽器官》的新聞想必都出現在了每一個鄭州人的新聞列表中。當看到這個新聞時,內心很沉重。或許這就是正如網友所說的這就是是逝者生命以另一種方式的延續。致敬天使,平凡而偉大的人!
  • 遺體捐獻,另外一種生命延續。24歲女教師捐獻器官救活6人
    悲痛之餘,她的父母決定捐獻出女兒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讓6人重獲新生。遺體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家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 東營:重病女孩去世,捐器官完成遺願 向逝者致敬,讓生命在愛的傳遞...
    張沙沙的器官捐獻手術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本報記者 徐文君 兩年前,身患重病的墾利永安鎮中心村女孩張沙沙決定捐獻器官,本報也曾多次報導。14日,黃三角早報記者了解到,張沙沙於當天早上因病去世,而她捐獻出了肝臟和腎臟,這一行為感動了不少曾經看望她、照顧她的義工們,在很多人的心中,她仍然還「活著」,活在人們的心裡。
  • 生命接力!河南退休女職工「腦死亡」捐獻器官 讓愛和生命得以延續
    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續!」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器官捐獻者家屬的一段話感動了現場所有人。安陽退休職工陳相果女士因「腦死亡」,在河南鄭州做了器官捐獻手術,她用大愛義舉幫助了5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 為生命接力! 青島市市立醫院25名醫護籤下遺體捐獻申請
    「作為從業者,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一旦哪天我去世了,我的器官還有用,我要捐出自己的器官,挽救他人延續生命。」正在籤約的年輕醫生丁兆東說。「器官捐獻是一種文明的行為,一種高尚的行為,我們在去世後,器官還能在別人身上發揮作用,生命也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去年就已經籤下捐獻志願的市立醫院院長助理、泌尿中心主任侯四川說,能有捐獻的機會也是一個人的榮幸。
  • 樹蘭(杭州)醫院OPO團隊:延續生命 撫慰心靈 做生命的「擺渡人」
    如果可以的話,能請那些接受我爸爸器官移植的人,替他到西湖邊看一看嗎?那是我爸爸的遺願,也是我的心願。」陳遠說。去年5月,48歲的老陳在一場突發意外中腦死亡,家人忍痛籤下同意書,捐出他的2個腎臟、1個肝臟和1對眼角膜,挽救了3個危重患者的生命,讓2位失明患者重獲光明。
  • 她為五人帶去新生 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延續。」日前,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邊夢涵完成了母親的遺願,對其器官進行捐贈。邊夢涵母親捐出的5個器官將為5人帶來新生的希望。  與親人告別,以這樣一種方式  「感謝你們為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做出的貢獻。」
  • 藏藍色的愛|讓生命延續,讓藏藍閃光!
    一是要將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社會,留下生命最後的饋贈;二是要在離開時換上鍾愛一生的警服,帶走使命榮光;三是事後不開追悼會,不發訃告,不搞告別儀式。他從書中了解到,我們國家有四五百萬需要移植眼角膜的患者,但是因為供體不足,每年能實施移植手術的僅有幾千例;因為遺體捐獻不足,許多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無法進行足夠的解剖等實踐操作。」
  • 弋陽縣又一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
    5月22日,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張某在弋陽縣人民醫院實現了一肝兩腎器官捐獻,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這是弋陽縣紅十字會在疫情發生以來實現的第二例人體器官捐獻。經醫院的全力搶救,患者生命體徵逐漸穩定,但患者顱內損傷嚴重,5月21日經專家會診已經腦死亡。今年30歲的張某正當壯年,是一企業的業務骨幹,更是家中的頂梁柱,家中還有父母和年幼的女兒。車禍發生時,遠在老家安徽的張某家屬得知張某發生車禍後,一家人心急如焚連夜驅車趕到弋陽,守候在醫院ICU病房外,陷入無盡的悲痛中,期待奇蹟能夠出現。
  • 金華網丨十年間全國有3萬餘人逝世後捐獻器官 挽救9萬餘人生命
    器官移植受者、「一個人的樂隊」5名成員演奏歌曲《感受生命》,表達了他們對器官捐獻者、27歲的澳大利亞青年菲利普的感謝。人體器官捐獻愛心大使鄭培欽表演歌曲《你在人群中》,並發出愛心倡議,呼籲社會公眾關注和支持人體器官捐獻事業。一個個感人的愛心故事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駐足,不少人流下了淚水。
  • 公安幹警捐獻造血幹細胞,為患者延續生命希望
    這是我區第81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愛心捐獻者。白立群在即將到來的42歲生日前夕,為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奉獻了一份沉甸甸的生命厚禮。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黨組成員、秘書長陳華等領導高度讚揚了他的無私奉獻義舉,並代表中華骨髓庫和自治區紅十字會為他頒發了捐獻榮譽證書和證章,進行了親切慰問並致捐獻者單位感謝信。
  • 【人間大愛】趙永華:遺體捐獻宣傳員的生命禮讚
    趙永華在家中取出遺體捐獻申請者的資料準備查看。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入土為安」的觀念深入人心。21世紀以來,遺體捐獻的概念雖已被大多數人知曉,但真正踐行者依舊寥寥。1997年,報紙上一則國家宣傳申辦遺體捐獻的文章吸引了退休後的趙永華夫妻倆的目光,兩人萌生出捐獻角膜和遺體的想法。「那時大家都覺得遺體捐獻是『文化人』幹的事兒,我一個初中文化水平的工人沒那麼高的覺悟。」趙永華說,別人越是覺得他在鬧著玩,他就越要用事實說話。
  • 《生命的禮物》暖心首播 腦瘤少女生命溫暖延續
    首期《生命緣·生命的禮物》播出後表現優異,歡網、酷雲收視排名前三;在網絡上的點擊量直線上升,播出當晚3小時秒拍視頻點擊量即突破500萬,並引發@今晚報、@北京晚報、@新浪視頻、@中國長安網 @思想聚焦 等百餘微博KOL的關注和分享,輻射用戶達3000餘萬,同時登上微博熱搜榜長達7小時,引發網友如潮好評。
  • 2020安徽省遺體器官捐獻冬祭活動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舉行
    民生與法(汪李寶) 12月21日,由安徽省紅十字會主辦,合肥愛爾眼科醫院、大蜀山文化陵園承辦,安徽醫科大學遺體接受站、蚌埠醫學院遺體接受站、皖南醫學院遺體接受站、安徽理工大學遺體接受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十六家單位和社會組織機構支持的2020安徽省遺體器官捐獻冬祭活動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舉行
  • 因為Ta們讓生命在奉獻中延續...
    今天(3月1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它不僅是三月份的第一天,更是上海市第十六個遺體捐獻者紀念日。在金山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遺體捐獻的隊伍,作出向死而生的奉獻。截止今年2月,我區累計登記辦理遺體捐獻952人。具體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 施予受,讓生命延續!上海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超38000人,今天這些...
    9月19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仁濟醫院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捐獻。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 東營患病女孩治癒渺茫 病危期間欲捐獻器官救他人
    東營患病女孩治癒渺茫 病危期間欲捐獻器官救他人 2014-08-19 07:32:00 導讀:張沙沙是東營市永安鎮中心村的村民,如今27歲的她又被查出身患神經性纖維瘤,得知自己身患重病,難以治癒的張沙沙,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她決定把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救助更多的人。
  • ...痛苦之餘決定讓「生命延續」 捐獻器官 把至善至美的靈魂留在人間
    定西一47歲市民在蘭不幸離世,家人在痛苦之餘決定讓「生命延續」捐獻器官 把至善至美的靈魂留在人間每日甘肅網9月22日訊(掌上蘭州張女士的家人在悲痛之餘,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主動捐獻了她的肝臟、腎臟以及一雙眼角膜,用一種大愛,把生命中最後的一點溫暖和光輝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受捐者的生命中,更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我的母親平時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人,她經常會無償地幫助鄰裡鄉親,從來沒有想要一絲回報。當初做決定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艱難,但家人在傷心之餘還是十分支持我的決定。
  • 別讓洶洶之口阻擾遺體捐獻的大愛之舉
    (12月14日澎湃新聞網)    子女遵照其父母遺言捐獻了他們的遺體,不僅是對已故父母的尊重,更是一種大德至善之舉。本該得到周遭人的掌聲和崇敬,可志願者周頌英在捐獻父母遺體後的10年人生軌跡裡,在世俗眼光中飽受「不孝」罵名,更有甚者,責備她將自己父母的遺體「給賣了」。我們難以想像在「人言可畏」的生活環境下,她內心承受了多少不被理解的痛苦煎熬,6年中被迫搬家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