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 國人舌尖「辣」之始

2020-12-18 騰訊網

張軍

胡椒是世界馳名的調味品,全球每年用量高達40多萬噸。

法國頂級餐廳的主廚,需要熟知不同產地頂級胡椒的特殊味道:巴西胡椒辛辣又快又猛,這種並不能停留很久的香味,適合令人興奮的開場菜;印尼楠榜胡椒辛辣味由弱到強,這種緩慢綿延的灼熱感適於製作油脂潤滑的牛排;馬來西亞砂拉越胡椒口味中平,可以讓烤肉凸顯香辛,並帶一點香料的粗糙感;印度馬拉巴爾胡椒則有一種很溫和的黑苦風味,廣泛用於燉燜菜餚……

胡椒的「辣」是如此的不同,其中有略帶甜味的印度代利傑裡胡椒,也有如辣椒般灼熱的厄瓜多塔拉曼卡胡椒。

對於中國人而言,胡椒為我們打開了「辣」之門。

1.

藥食同源 國人品「辣」由此始

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是沒有「辣」這個概念的。

中國是世界蔬菜起源中心之一,源起於我國的姜等香料味覺,被稱之為「辛」。成書於公元前239年的《呂氏春秋》是一部戰國時期的百科全書,其《本味篇》是現存最早、最詳盡的美食理論之作,其中對味覺的提法是「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

「辣」字的出現在漢朝的《說文解字》中,「辣,一束辛是也」。

現代人把辣椒之辣,認為是國人「辣」的起源。但辣椒是元末明初進入中國的,在明末清初是一種觀花植物,湯顯祖的名劇《牡丹亭》中,以花名作為唱詞提到了38種花卉,辣椒就是其中之一。康熙年間的《廣群芳譜》,也將辣椒視作觀賞花卉。

對胡椒的「辣」,國人明顯領略得要早得多。

最早有關胡椒的記錄出自西晉。西晉張華(公元232-300年)的《博物志》被稱作我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其中就記載了一種胡椒酒的做法。同時期西晉宗室司馬彪所著的《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至漢獻帝約200年的歷史,其中提到「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

北魏年間的《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總結了公元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書中就有烤羊肉用胡椒佐料的食用方法。

在唐代,胡椒主要用途是入藥。公元659年編輯完成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正式頒布的藥典,其中提到「胡椒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辣。」公元682年,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成書,他在書中對胡椒和花椒作了比較「調食用之,味甚辛辣,而芳香當不及蜀椒(即花椒)」。

段成式(公元803-863年)的《酉陽雜俎》,是一部記錄唐朝以及南北朝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的著作。書中提到了胡椒的產地:「出摩伽陁國,呼為昧履支」。而摩伽陁這個國家,「屬中天竺,距長安九千多裡」。從這個距離,可看出唐人是何等的氣派。本土不產胡椒,敢不遠萬裡,從原產地,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一帶運過來。而對於口感也有描述:「至辛辣。六月採,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

2.

宋代海上貿易 帶動辛辣食品流行

宋朝,由於北方少數民族侵擾,北方貿易通道幾乎中斷。

海洋貿易空前興盛,胡椒的進口數量增加。《宋史·地理志》記載:「黎州貢紅椒,廣州貢胡椒。」此時,胡椒運輸成本下降,但仍是給皇帝的貢品。

宋太宗淳化年間,朝廷列了一張「禁榷物」清單:玳瑁、象牙、犀角、珊瑚、乳香、胡椒。胡椒是禁止民間私自販賣的高端奢侈品,只許國家專賣,說明其中的利潤也相當之大。宋孝宗乾道年間,廣州海關官員孫尚「將胡椒盜拆官封,出賣錢銀等物,侵盜入己」,將本由朝廷專賣的胡椒拆封出售,獲取暴利,把錢財揣進自己腰包。最後被判處死刑:用大棍打死。

胡椒的稀少,使之並不能成為食材流傳開來。宋代食譜《中饋錄》,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全面、最詳盡的宋朝民間食譜,該食譜收錄了七十六個條目,羅列了一百多道食物,沒有一道使用胡椒。南宋美食家林洪著有《山家清供》,書中專寫各種清鮮食品的做法,提到了很多種調料,包括麻油、醬油、米醋、花椒、蒔蘿、酒糟,但是極少提到胡椒。唯一用到胡椒的是一道「山海羹」:主料為竹筍與蕨菜,焯水之後與魚蝦同煮,拌上綠豆粉皮,用醬油、麻油、精鹽、米醋和胡椒粉來調味。林洪在介紹完這道菜的做法之後,又評價道:「今內苑多進此,名蝦魚筍蕨羹。」說明這道唯一用胡椒調味的佳餚竟然還是出自宮廷。

儘管這是上流階層的奢侈品,但胡椒的流行已經開始。

宋朝的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對當時辛辣味食品的流行起到了引領作用。書中專門談到,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補氣補虛,再輔以生薑、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可以舒肝醒脾。北宋定都開封,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而民間小吃也隨之興盛,花樣百出。胡椒就是一道美味的調味品。故此河南胡辣湯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一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成為胡辣湯的雛形。

在「南海一號」沉船上,植物考古學家發掘、鑑定了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的31粒胡椒遺存。

3.

明末成日常調味品

胡椒美味層出不窮

明代初年,胡椒曾作為貨幣參與流通。

這一做法叫「折俸」,即折支俸祿。將一些外國進貢的貢物折算成俸祿,發放給官吏。由於明朝初年朝貢活動繁榮,明朝政府便將外國進貢的胡椒等折支官員的俸鈔。《明會典·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宵節錢,支與胡椒,斤兩不等。」到了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還規定了胡椒折俸的具體比例,胡椒每斤折鈔100貫。這一年,也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來的那年。鄭和下西洋,抵達的是科欽。科欽是印度次大陸最南部喀拉拉邦的海港重鎮,位於北緯10度線上,西臨阿拉伯海,南接印度洋,是連接亞洲和阿拉伯的海上樞紐。這裡是胡椒的起源地。在葡萄牙人達·伽馬到達這裡尋找香料之前的百年,鄭和已經率領龐大的船隊來到這裡貿易。

學者認為,鄭和的船隊帶回來的主要貨物就包括胡椒。《東西洋考》裡記載,三佛齊胡椒每斤賣0.01兩,鄭和收購來運到中國後,則以每斤10至20兩的價格賣出。以鄭和龐大的船隊只要運回1000噸胡椒,就可以使政府獲得2000萬至4000萬兩的巨額利潤。在這一政策下,胡椒成為厚禮。胡椒的保值特徵,使它被權貴之家囤積。太監錢寧被籍沒家產時,竟然搜出胡椒數千石。明王鰲《震澤長語》中記載嘉靖籍沒錢寧貨財,其中有「胡椒三千五十石」,王鰲感嘆:胡椒八百斛,世以為侈也,而盛傳之。今觀二逆賊所籍,視元載何如也。

至明代後期,在一些沿海城市,朝廷放鬆了控制,使香料貿易合法化,同時徵以重稅,彌補國庫虛空。據推算,每年運送至中國的胡椒達五萬袋,兩千噸。福建漳州香料遍布,以至於「香塵載道,玉屑盈衢」。利瑪竇就觀察到,胡椒等物品隨著進口多了價格也在下跌。

香料的大量湧入,也使這些昔日的珍稀物品,走入尋常百姓家。此時胡椒被普遍食用,不但宮廷、官吏階層食用,在一般平民中也普遍食用。在烹調魚肉等食材時,胡椒被大量使用,以壓制腥味。對胡椒的用法,明代有較多介紹。《遵生八箋》中介紹了使用胡椒的菜餚做法。「蟹生」,將生蟹剁碎,用麻油熬熟,冷卻後用胡椒、花椒末、茴香、砂仁等,再加蔥、鹽、醋,共十味,加入拌均,即時可食。「酒發魚法」,將大鯽去魚鱗、腸胃,不用水洗滌,以布抹乾,每斤魚用神曲一兩、紅曲一兩,拌炒鹽二兩,胡椒、茴香、川椒、乾幹各一兩,拌勻後裝入魚空腹內,然後裝入壇中用泥封好。

在明朝人看來,胡椒具有藥用價值,可以治癒疾病。《本草綱目》認為胡椒「實氣、味辛、大溫、無毒。」李時珍羅列了胡椒的藥用價值,如霍亂、牙痛、心腹痛、冷氣上衝等,甚至可以壯腎氣。

明朝人還發展出了胡椒的軍事用途,與現代催淚瓦斯類似,名目眾多,如「賊點頭」之類。「賊點頭」用胡椒等物裝入竹筒中製成,臨陣時百枚齊發,「賊著此藥,眼即立瞎,噴嚏不已,何暇對敵,可不戰而擒矣。」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胡椒種植傳入我國,第一株胡椒種植的發源地在海南省瓊海市。

時至今日,胡椒是日常調味品之一。全世界共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胡椒,其中數亞洲地區的胡椒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高,佔全球總產量的80%左右。越南、印尼、印度是主產國,越南更是幾乎包辦了全球胡椒出口市場的一半。另一主產區南美洲的產量僅佔世界總產量的18%。

閱讀延伸

神秘出土胡椒瓶 見證古羅馬人生活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展出了一個銀制胡椒罐,罐身是一位羅馬夫人的半身雕像,掛著長耳環,盤著髮髻。罐底部有精巧機關,控制胡椒倒出量。據考證,年代為公元350年至公元400年,那時古羅馬帝國已經逐漸走向沒落,並且意欲從英國撤離,在大不列顛各島上,眾多的領主和騎士為了爭奪土地和城堡相互開戰。

這個銀制胡椒罐出自於世界十大寶藏排名第九的霍克森寶藏。霍克森寶藏14191枚銀幣、565枚金幣、24枚銅幣以及重達250公斤的純金塊。位於英格蘭薩福克郡。而在當時,英格蘭處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寶藏的主人在緊急情況下把它們埋入地下,希望在一段時間以後重新取回,當時大約是公元440年左右。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或許是主人意外死亡,或許是他無法再找到埋藏寶藏的準確位置,霍克森寶藏一直被埋藏至今。考古學家分析寶藏的主人生前地位一定顯赫,可能突然遭遇變故。不過到現在為止,他的身份還是一個謎。胡椒作為香料,是極為名貴的物品,由此可知,物品的主人應該是古羅馬貴族。

古羅馬人有多愛胡椒呢?古羅馬曾有一個叫埃皮希烏斯的美食家,他在公元1世紀寫了一本《烹調指南》,書中記錄的460個食譜中,僅胡椒一項就出現了350次。胡椒一度被認為是國王的食物,貴族飲食自然也對胡椒趨之若鶩。在節日期間和各種宴會上,客人盤中的胡椒越辛辣,說明主人的招待越隆重。

昂貴的價格和巨大的需求使歐洲各國深為貿易逆差所苦,各國只好尋求新的胡椒來源。葡萄牙人達·伽馬在1521年到達印度後,找到了胡椒等香料,打破了香料壟斷,自此胡椒才成為尋常百姓的調味品。17世紀後,法國廚師開始創新改良,香料退回到調味品的位置,不再喧賓奪主。醬汁是法餐的靈魂,在法餐的五大醬汁體系中,幾乎都能找到胡椒的影子。全世界著名的黑椒汁,14世紀著名的《巴黎持家書》已經給出了製作方法:將適量丁香、胡椒和生薑研磨好,然後與烤麵包屑一起加入肉湯或蔬菜湯中,倒入鍋中蒸煮,期間加一些醋,也可放一些肉桂。

相關焦點

  • 舌尖3江邊辣怎麼做好吃 舌尖3江邊辣的做法
    舌尖3江邊辣怎麼做好吃 舌尖3江邊辣的做法時間:2018-02-27 23: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舌尖3江邊辣怎麼做好吃 舌尖3江邊辣的做法 對於江邊辣我們大家可能都不熟悉,在舌尖3中提到的江邊辣是用豬內臟製作而成的菜品,那麼舌尖3江邊辣怎麼做好吃?
  • 【美食】龍陵「山胡椒」的「死法」
    此時要小心翼翼地夾起一顆,輕輕放入嘴中,牙齒緩緩起落,隨後產生一種微微滑膩的感覺,繼而芳香繞口、微微的辣味在舌尖、喉嚨中瀰漫開來,仿佛慢慢滲透了身上的每一個細胞,大腦格外清醒、呼吸格外順暢、整個人格外舒服。
  • 胡椒的功效作用,胡椒為什麼會辣?
    胡椒原產於印度西南部的熱帶雨林中,唐代的時候傳入中國,現廣植於熱帶地區,現在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均有栽培。中醫認為胡椒味辛,性熱。胡椒的果實與種子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黑胡椒、白胡椒、綠胡椒以及紅胡椒。胡椒的顏色不同,特性各異。
  • 民以食為天,來舌尖湘燴湘菜館吃香的喝辣的
    原標題:民以食為天,來舌尖湘燴湘菜館吃香的喝辣的舌尖湘燴湘菜,在餐飲湘菜中小有名氣,湘菜烹飪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備了較完備的理論,在繼承和創新中,出了不少人氣超高的的特色湘菜菜品。 想吃正宗湘菜?就來舌尖湘燴湘菜館,吃香的喝辣的都有。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重慶的辣,舌尖上的舞動
    重慶是著名的美食勝地,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簡直是福音啊,尤其是國外也有很多人吃的重慶火鍋,麻得香,辣的爽。重慶最出名是萬家燈火的美麗夜景,不管是站在南山上面俯瞰重慶的萬千燈火,還是坐和小夥伴們坐上長江索道,透過玻璃看腳下的城市星星點點的美景,還是從空中俯瞰大重慶的璀璨夜色,和浩瀚星空。
  • 辣炒空心菜 洪秀柱提名之時挑戰之始
    辣炒空心菜 洪秀柱提名之時挑戰之始 2015-06-16 15:23:57洪秀柱大勇不怯的「辣炒空心菜」,下任「總統」選舉將是洪秀柱對上蔡英文的「兩個女人的戰爭」。
  • 康師傅重磅打造「黑白胡椒之旅」,體驗「辛力覺醒」!
    胡椒是美食的靈感之源,藉助其獨特的辛辣風味,康師傅創新推出了胡椒系列風味方便麵。黑白胡椒系列採用獨特馬來西亞胡椒的辛辣香滋味,帶來辛辣濃鬱新感受!為讓更多消費者了解黑白胡椒系列的美味緣起,康師傅重磅打造「黑白胡椒之旅」,邀請幸運消費者親赴馬來西亞,體驗「黑色黃金」帶來的辛力覺醒!
  • 胡椒的用法:白的辣黑的香
    胡椒的用法:白的辣黑的香 2010-11-16 08:38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蕾  論資歷,胡椒絕對算是調料中的「元老」。唐代時,胡椒就已傳入中國,人們會在做肉菜時加入以去腥提鮮。雖然應用時間久,但是你真正了解胡椒的用法嗎?
  • 舌尖與成語:螢屏「傳統之美」喚國人「情感共鳴」
    借美食滋味傳人生百味的《舌尖上的中國2》,首集創下1500萬人次的收視紀錄;以競賽形式展四字格唯美語境的《中國成語大會》,初賽吸引3萬人報名……2014年的春天,中國螢屏文化盡展"傳統之美"。  "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中國烹飪,無比神秘,難以複製。
  • 胡椒居然是香料之王!
    羅馬烹飪書籍《關於烹飪的藝術(De Re Coquinaria)》國人食用胡椒約自漢朝通西域後開始。如今海南省是中國胡椒的最大出產地。中西餐的應用西餐 如果沒有胡椒簡直不可想像。餐桌上永遠必備的是胡椒罐與鹽,在廚房裡一般有兩個胡椒研磨器(pepper mill),分別裝的是黑胡椒及白胡椒顆粒。現磨的胡椒風味最佳,只需一點點即可為開胃菜、蔬菜沙拉、主菜等增添辛鮮香辣的風味。
  • 這口辣湯飯,是許多海南人忘不掉的家鄉味兒……
    這份飯的「精髓」,就在於這碗辣湯。辣湯飯中的辣來自胡椒。胡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下氣等藥用功效。一口辣湯入喉,能祛溼保暖,驅散周身寒氣。湯底是由豬舌、豬肚、粉腸、豬心等新鮮豬內臟加上酸菜熬製而成。「湯裡只放了鹽、糖和胡椒,都是家庭調味料,只是比例不同。」老闆說。「湯的味道純正,最好是先嘗清湯(即不加胡椒的湯)。」老客們常會這樣建議。凌晨,待新鮮的豬內臟、瘦肉等食材送到後,姚家人就要開始著手準備。每天都要熬煮兩鍋湯,才能滿足店內供應。
  • 多多記日記:胡椒
    胡椒的藥用價值胡椒主治:具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洩瀉,冷痢。並解食物毒。;黑胡椒的辣味比白胡椒強烈,香中帶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於烹製內臟、海鮮類菜餚;白胡椒的藥用價值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進食慾、助消化,促發汗;還可以改善女性白帶異常及癲癇症。
  • 辣如何客觀的分級,常用辛辣香料如何分類,這是駕馭辣香的第一課
    而有些我們只能感到辣而已?有些辣停留的時間很長,而有些辣則很多的消失了?對於辣的程度,是不是只有主管感知而沒有普遍的標準呢?若是您有這些疑問,今天的這篇文章便值得一觀,相信對於辣會有更多的認識。按照他的分級體系,第一級為入口一段時間後才能感覺到辣感,二級為入口即可感覺到辣感,三級入口之後舌尖便傳來辣感,四級為舌根處會傳來辣感,第五級為整個口腔以及嘴唇都有辣感,最高級也就是六級,它以入口後整個口腔嘴唇有火辣感之外喉嚨和舌頭會刺痛而失去知覺。
  • 辣椒、胡椒、花椒別傻傻弄不靈清,現在就給你還原歷史本來面目
    原產東南亞,生長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熱帶地區,生長期中間還需要一段乾熱的間隔時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斯裡蘭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產國。現在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及雲南等省區均有栽培。胡椒生長地點越偏南方,性越溫熱,因為充分吸收了南方的陽熱之氣。所以,海南胡椒溫熱力最強。
  • 鮮辣、酸辣、鹹辣、甜辣……哪一種辣讓你更上頭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歡迎您點擊下方的問答,說說你對吃辣的看法與見解。下面就一起去感受辣餚的舌尖衝浪。黔山好食辣 多彩貴州味菜品提供/北京貴州大廈製作/王剛採訪/江梅娟 攝影/張洋「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
  • 孝感這家火鍋店,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正宗重慶辣
    不管你是想吃川味兒的,還是京味兒的,孝感都能找到,甚至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這家火鍋店,咱也能在家鄉吃到了!孝感的渝味曉宇火鍋,在2014年就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重慶火鍋的50強呀!所以說喜歡吃辣的朋友,真心可以去嘗一哈,紅湯鍋是從重慶總部發來的,越煮越麻辣,菌湯鍋的湯料採用雞骨、牛棒骨熬製,是吃火鍋不可缺少的開胃湯!不光是鍋底,連香油都特別不一般,裝封好的香油註明是「渝味曉宇火鍋店特供」而且這種香油很幽香,蘸著厚重的牛油吃味道美的很!
  • 中國最能吃辣的地方,究竟在哪?
    貴州鎮遠辣椒02 中國最早的「辣」中國人吃辣椒的歷史至今約有400年,但早在辣椒被搬上餐桌以前,極富智慧的祖先已經體驗過這種舌尖上的快感胡椒原產於南亞、東南亞地區,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拓進入中土。從晉代起,胡椒就廣泛入饌。西晉張華《博物志》一書中記載了胡椒泡酒的藥方:「胡椒酒方,以好酒五升,乾薑一兩,胡椒七十枚,末好石榴五枚,管收計著中下氣。」那時,胡椒在運輸過程中需要進行幾次中轉,價格相當昂貴。
  • 辣椒傳入中國之前,無辣不歡的成都人,用什麼來代替辣椒呢?
    ,不同於重慶的麻辣,當地的辣吃過後,你的嗓子都會辣的疼,外地人很少有能夠接受當地飲食的。辣椒並不是中國本土作物,大概在明朝中後期傳入中國,最初叫做海椒,秦椒等等,而辣椒最初進入中國並不是作為一種食材,而是一種觀賞植物,辣椒作為食材最早的記載可能是在光緒年間,在曾懿在《中饋錄》裡就記載了用辣椒制辣豆瓣法、制豆豉法。那麼在此之前漫長的時間內,四川人是用什麼來代替辣椒的呢?或者說國人是用什麼來代替辣椒的呢?
  • 我知道虎皮胡椒是我的真愛,一口整胡椒,太好玩了,停不下來
    虎皮辣椒引種青椒,又稱青椒,是一種用作蔬菜的花椒,雖然叫胡椒,但一點也不辣,卻具有胡椒的全部營養。說到富含維生素c的東西,你一定會想到酸的食物,比如西紅柿或橘子。事實上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特別高,甚至超過番茄,因此如果你想補充維生素c,不僅可以多吃水果,還可以多吃青椒。
  • 辣得大象狂甩鼻(家鄉美味·品味舌尖上的農村)
    圖為楊恩幸在採摘涮涮辣。本報記者 楊文明攝號稱「中國第一辣」的涮涮辣可不是浪得虛名。涮涮辣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據說如果大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到,就會辣得狂奔不止,不停甩動鼻子,當地人又稱為「象鼻辣」。「看著辣眼睛,聞著嗆鼻子。敢嚼著吃的,算得上是勇士。敢咽下去的,多半要送醫院。」 德宏芒市李子坪村村委會副主任楊恩幸捧著一把剛採摘下的涮涮辣說,上次一個外地人摘了兩包涮涮辣,放在褲兜裡,不小心壓破了,一條腿都被辣麻,褲子洗了三次,穿上還有刺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