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魯迅先生改名,景觀和文化相結合,是青島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2020-12-06 世界那麼大帶你去看

公園是城市景觀的門面, 所有城市無論規模、經濟高低,都有幾個那樣環境優美的公園景點, 公園作為最常見的景觀,可能非常普通, 不僅是花草樹木的堆積,也是放鬆的娛樂場所, 但是今天筆者介紹的青島這個公園有著「最有特色的臨海公園」的美稱,是位於市南區萊陽路附近的魯迅公園。

魯迅來自紹興,為什麼青島有個公園叫「魯迅公園」? 其實魯迅公園最初被稱為曙濱公園, 那還是20世紀的事,匯泉灣建成第一海水浴場後,這裡成為外國人在青島避暑的必經之地, 因此,附近的黑松林改建成公園後,最初只對外國人開放。

後來青島這個公園被多次改名:曙濱公園、海濱公園、若愚公園、萊陽路海濱公園等,直到50年代為了紀念魯迅先生對中國思想界的貢獻,改為魯迅公園,這個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改名魯迅後,該公園也進行了一系列「品牌」建設, 建設了很多與「魯迅」相關的文化場景。

比如魯迅先生的巖石雕刻,魯迅先生的自傳碑,魯迅詩廊,尖叫聲臺等, 《吶喊》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吶喊臺是環狀看臺,臺中有石刻本樣式的小建築物,內部雕刻了《吶喊》全文,正面寫了書名和作者姓名, 之後是環狀的走廊,人們可以坐在上面看書,俯視海景,很舒服。

魯迅公園現在成為匯泉景區的第一景點, 豐富的文化氣息和海濱公園特有的臨海風情使魯迅公園成為更遠更有名的公園式景點, 以前,很多人去青島是去五四廣場、高山等識別度更高的旅遊勝地,隨著魯迅公園的特色被更多人知道,很多人開始成為青島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甚至出現了網紅點的既視感。

總之,尋找更有趣的風景是遊客的一大愛好,但在這裡景觀和文化相結合,更有獨特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為紀念魯迅先生改名,景觀和文化相結合,是青島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公園是城市景觀的門面, 所有城市無論規模、經濟高低,都有幾個那樣環境優美的公園景點, 公園作為最常見的景觀,可能非常普通, 不僅是花草樹木的堆積,也是放鬆的娛樂場所, 但是今天筆者介紹的青島這個公園有著「最有特色的臨海公園」的美稱,是位於市南區萊陽路附近的魯迅公園。
  • 沒想到「魯迅公園」這麼大?青島最富特色的臨海公園
    魯迅公園正門魯迅公園為青島匯泉景區第一景點,也是青島最富特色的臨海公園。公園沿狹長基巖海岸東西伸展,東臨青島水族館和第一海水浴場,全長連綿2公裡,公園內紅礁、碧水、青松、幽徑、亭榭逶迤多姿,景色迷人,是一處兼有園林美和自然美的風景區。牌匾上的題字,一說是魯迅先生手跡,另一說是郭沫若手筆,因觀念差異,四字倒念是周公是鬼。坊間傳說,無從稽考。魯迅公園面積可不小,單單是濱海步行道的部分就有2公裡。
  • 魯迅公園,青島最富特色的臨海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
    在我國以文學大師魯迅先生命名的公園不止一個,比如上海魯迅公園、青島魯迅公園、秦皇島北戴河魯迅公園、瀋陽魯迅公園等,其中名氣最大的就是上海魯迅公園和青島魯迅公園了。根據魯迅公園的資料介紹,一百多年前,佔領青島的德國在海濱修建了青島的第一海水浴場,這也是當時亞洲第一大海水浴場。海水浴場修成後,引來了眾多的商賈名流前來青島避暑,浴場西北的一片黑松林帶就成為當時的遊人乘涼和觀景的最佳之地。1929年,日本侵佔青島期間,將這一片黑松林帶改建為曙濱公園,這就是魯迅公園的前身。中國收回青島後,將曙濱公園改名為海濱公園。
  • 廣東有座城市為紀念偉人而改名,改名前默默無聞,改名後世人皆知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廣東有座城市為紀念偉人而改名,改前默默無聞,改後世人皆知不論哪個國家都是由不同名稱的城市組成的,對於城市命名,各個城市之間會採取不同的方法,或許根據自己所處地理位置,或者根據一個小典故等等方式來為自己命名。
  • 整個朋友圈都在等青島的秋,青島網紅打卡地告訴你有多美
    五四廣場五四廣場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已成為新世紀青島的標誌性景觀之一為美麗青島再添靚麗名片。小西湖是中山公園的標誌景觀之一。櫻花盛開季節,滿園人潮花海,「東園花海」是著名的青島十景之一。1950年,為紀念魯迅先生,公園改名為「魯迅公園」。
  • 【盤點】資深攝影師眼中 青島值得一遊的景點有哪些之3
    青島新聞網9月28日訊(記者 龐為)孟憲朋,現居青島市,人文紀實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青島市攝影家協會會員,青島新聞網籤約攝影師。以下是他推薦的青島最值得一遊的景點。青島中山公園。建於20世紀初,可謂百年公園。小西湖是中山公園的標誌景觀之一。櫻花盛開季節,滿園人潮花海,「東園花海」是著名的青島十景之一。
  • 不朽的魯迅先生
    他在論述五四以來中國鍛造了一支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時說:「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 虹口打造「魯迅小道」,感受魯迅先生的最後十年
    同時,他還擁有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愛看電影、鍾情美味,從景雲裡出發到拉摩斯公寓、內山書店、大陸新村……去年首屆魯迅文化周以追憶、共讀、品味、感知和實踐五個單元為主題的9大類活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十餘個城市,網上網下近百萬人次網友參與。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在仙臺,他曾留下了許多回憶,並據此寫出了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仙臺醫專的階梯教室,當年魯迅就坐在這個座位上聽課學習尋訪仙臺魯迅先生故居仙臺市位於日本本州島,處於七北川和廣瀨川之間,近仙臺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宮城縣的首府所在地。
  • 三座海濱旅遊城市:青島、廈門和三亞,誰會是更好的旅行目的地?
    對於旅行愛好者來說,有些人喜歡蜿蜒的小河,有些人喜歡雄偉的黃河,有些人喜歡奔流的瀑布,當然有些人喜歡壯麗的大海,海洋有自己獨特的風景,站在空曠的地方並想欣賞大海的風景,您必須選擇一個沿海城市作為目的地,因此,我們今天在談論許多優秀的沿海城市,例如青島,廈門和三亞。
  • 第八屆宗教哲學論壇暨紀念徐梵澄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青島...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張清俐 通訊員 馮梓璉)2019年8月24—25日,第八屆宗教哲學論壇暨紀念徐梵澄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他自1928年起追隨魯迅,受到魯迅夫婦頗高評價;於1929年至1932年留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其間曾為魯迅搜求歐西版畫,為中國新興版畫的發展有過重要貢獻。他回國後曾在上海為《申報》「自由談」撰寫雜文,並受魯迅之囑而翻譯尼採的著作,為中國最早翻譯和研究尼採的學者之一。抗戰期間,曾先任教於中央藝專,後在中央圖書館從事編纂工作,併兼任中央大學教授。
  • 魯迅先生的一生,簡直用多災多難來形容,也是不為過啊!
    而魯迅先生在文學創作、思想研究等等這些方面上都有他的重大貢獻。對於中國社會思想文化上有著重大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的思想文化上有著積極重要的地位以及影響,也是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先生的這一生也是多災多難!出生於光緒七年,浙江紹興人。
  • 魯迅先生雜文集名的由來
    魯迅先生(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出身於一個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02年赴日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由於一次「日俄戰爭」影片的強烈刺激,遂決定棄醫從文。
  • 上海一「時髦」公園,內有高5.38米墓碑,改名為「魯迅公園」
    給這片異域風情的小世界帶來一種別樣的文化風情。而上海這座「時髦」的城市,卻在某一個時刻,與歷史交匯,與魯迅先生相遇了。虹口公園裡有山、河和瀑布,山川水秀,堤橋相連。徑直走進魯迅紀念館。具有濃鬱江浙建築風格的紀念館即將到來。粉紅色的牆面、黑色的瓷磚和花崗巖形狀的牆板都顯示出建築的差異,並相互補充個性。
  • 魯迅為什麼不去青島
    青島是個美麗的城市,魯迅公園是個絕佳的風景去處。來過青島的人,大都不會錯過這個地方。以魯迅為名,肯定是出於對先生的紀念,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魯迅並沒有到過青島。在《偽自由書後記》中, 先生寫道:西湖是詩人避暑之地,牯嶺乃闊老消夏之區,神往尚且不敢,而況身遊。 ……聽說青島也是好地方,但這是梁實秋教授傳道的聖境,我連遙望一下的眼福也沒有過。魯迅堅守自己的原則,一生橫眉冷對,不輕易妥協。翻開魯迅文集,可以了解當年魯梁論戰的不可調和。
  • 這是日本人明信片上的青島,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青島
    該建築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始建於1932年,1934年竣工,這裡是建國前山東省最高的建築,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圖為當時青島山東路。山東路即今天青島市的中山路,如今的中山路是青島市的名片。該路南接棧橋,北接大窯溝,長約1500米。中山路在青島,就猶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
  • 大上海:追尋魯迅先生的足跡
       我喜歡的魯迅先生,是文學家的魯迅,而不是革命家的魯迅。在我的眼裡,魯迅就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文化偉人,一個寫了許多好看的小說和散文的大作家。   我喜歡紹興,曾經不遠千裡去過兩次,如朝聖般虔誠。初衷很單純,僅僅是為了魯迅。
  • 難得一見,魯迅公園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島火柴廠的商標選取沿海景點為主題的圖案屢見不鮮。其中涉及「魯迅公園」的青島火柴,以工藝美術大師石可先生設計的兩組「青島風景」火花中不同風格的魯迅公園牌坊最為經典。其中三枚與魯迅公園相關,分別是水族館、觀海亭、牌坊。可見萊陽路這段「海濱公園」,確為中外遊客推崇備至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 這是日本人明信片上的青島,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青島
    該建築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始建於1932年,1934年竣工,這裡是建國前山東省最高的建築,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圖為當時青島山東路。山東路即今天青島市的中山路,如今的中山路是青島市的名片。該路南接棧橋,北接大窯溝,長約1500米。中山路在青島,就猶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
  • 魯迅先生的故鄉你去過嗎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有個二弟叫周作人,三弟叫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魯迅先生這一生以他的文章為名寫出當時處在封建社會和強權政治的統治下的階級力量要下寫的在的,在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上萬名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