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現狀:經濟發展落後南北差異懸殊

2020-12-11 騰訊網

本報駐哈薩克斯坦特派記者孫力本報特約記者章名豈吳巖

一嘲顏色革命」讓吉爾吉斯斯坦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戲劇性的變化讓整個國際社會措手不及。正當學者和專家對吉劇變的原因和發展趨勢展開熱火朝天的討論時,許多讀者仍然對吉爾吉斯斯坦這個中亞山地國家感到十分陌生。吉爾吉斯斯坦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家呢?

再回比什凱克:首都在流淚

當本報記者孫力3月26日再次走進吉首都比什凱克時,就像進入了一個無人管理的城市:所有的國家機關停止運轉,商店關門,學校停課;過去街道上嚴格執法的交通警察已不見蹤影,一些年輕人組織起了「人民糾察隊」在人群較多的地方維持秩序。吉總統府周圍每天都有大批人駐足觀望:有身披各種彩帶的人們,他們心裡想的是怎樣保護「勝利果實」;有滿臉茫然的市民,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市民在接受採訪時,周圍總圍著很多披著彩帶的人,當受訪者說「錯話」時,他們都會及時「糾正」。目前,比什凱克市物價大幅上漲,一張大餅由5個索姆(1美元兌換35-36索姆),漲到了現在的10個索姆,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威脅。

從中國《史記》中找到歷史

吉爾吉斯共和國位於中亞地區東南部,總面積19.85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00萬。記者曾多次參觀位於比什凱克市中心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每次都熱情地介紹說,是中國人讓吉爾吉斯人了解到了自己最早的歷史。在公元前3世紀,吉爾吉斯斯坦土地上的活動就有了文字記載,而這一記載是吉史學家在中國史書《史記》中查找到的,在歷史博物館二樓的展窗內就展示著《史記》書頁。吉官員談起與中國的聯繫時都津津樂道地說,中國著名詩人李白就出生於吉爾吉斯斯坦,其誕生地在距比什凱克60公裡處託克馬克市附近的碎葉城。

在吉爾吉斯斯坦的80多個民族中,主體民族吉爾吉斯人以及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塔吉克等當地民族主要居住在吉南部、西部和東部山區的廣大農村,而由於歷史原因遷徙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等斯拉夫族則主要集中在生活條件優越的北部谷地和城鎮地區。吉爾吉斯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最初生活在亞洲北部的葉尼塞河上遊。受沙俄的壓迫,吉爾吉斯人於16世紀大批遷移到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繁衍生息至今。1876年被沙俄併吞。1917年,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4年成為一個自治州,1936年成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1991年8月31日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吉爾吉斯斯坦,並於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協。

經濟發展落後,南北差異大

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佔國土面積的80%左右,其經濟一直處於低水平發展階段,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吉獨立後為發展經濟借了大量的外債,到今年1月,累計外債額已相當於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吉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農業和畜牧業,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60%以上。因為多山的緣故,吉礦產和水電資源豐富。原煤產量在中亞國家中首屈一指,被譽為「中亞煤鬥」。

吉適合人們居住的地區集中在北方以首都比什凱克為中心的楚河谷地和南部靠近費爾幹納的平原地區,吉爾吉斯山脈、費爾幹納山脈等將這兩個地區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地域,並形成了吉爾吉斯斯坦政治文化傳統上的南北差異。南部的奧什州和賈拉拉巴德州是在吉爾吉斯斯坦處於非主體民族地位的烏茲別克族聚居區,這裡的居民與毗鄰的烏茲別克斯坦往來密切,受到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影響甚至大於來自本國的影響。2002年春,造成吉政府辭職的大規模遊行示威和流血衝突就發生在南部地區。

吉爾吉斯斯坦南北兩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差異。去年,吉國內人均工資為每月53美元,而吉南部的人均月工資只有20美元左右。記者不久前踏訪了吉「南都」奧什,當地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他的妻子沒有工作,一家三口都靠一輛計程車生活,家裡很少吃肉,電視和冰箱都是靠貸款買來的。相比之下,住在首都比什凱克的阿廖莎一家的生活則顯得稍微富裕一些,他和妻子的工資每月有幾十美元,他每天工作之餘都開計程車去賺錢。最近,由於局勢不穩,來採訪的記者比較多,阿廖莎的包車生意也好了起來,這幾天他的收入每天可達到幾十美元。一位在比什凱克的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他曾到幾位當地同學家做客,感到當地人的生活差距很大,生活條件差的只能用土豆來招待客人。

軍事力量薄弱,反恐要靠外援

獨立初期,吉政府對國防建設採取了忽視態度,這為吉軍隊的發展埋下隱患。由於受經濟實力影響,吉的軍費預算水平較低,近年來還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吉2003年的軍費預算只有2400萬美元,僅相當於1994年的65%。《簡氏防務周刊》評論指出,在中亞五國中,吉軍隊是力量最弱的一支。

由於經費緊張,吉爾吉斯斯坦軍隊武器裝備差、訓練水平低、作戰能力弱。吉軍的武器裝備是上世紀70年代的老裝備,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之後,許多已經嚴重破損。吉軍工企業也處於癱瘓和半癱瘓的狀態,甚至連軍裝都生產不足。老舊的裝備使吉軍的訓練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無法產生和應用新的作戰理論,直接導致了吉軍戰鬥力低弱。像「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之類的恐怖組織經常從邊境地帶滲透進吉爾吉斯斯坦,但吉軍隊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清剿,需烏茲別克斯坦派兵進入本國境內協助打擊。

左右逢源的外交讓吉受制於人

在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領導集團紛紛不同程度地採取了以大國平衡為特徵的務實外交政策。由於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建國的政治、經濟資源較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大國貧乏得多,它不得不採取更加靈活多變的對外政策。這就像一個體格單薄的雜耍藝人走在鋼絲繩上,不停地左右搖擺,不知會被哪來的一股勁風吹落。獨立後,吉爾吉斯斯坦首先標榜自己將成為中亞的「民主之島」,效仿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等政治制度。同時又繼續依靠俄羅斯,抓住獨立國協不放,積極參與「歐亞經濟共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活動。尤其在「9·11」事件後,吉爾吉斯斯坦左右逢源的表現越來越突出,但其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活動的夾縫卻越來越校2001年12月,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同意美國在「瑪納斯」國際機場建立甘西空軍基地,而在2002年12月又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了在坎特機場建立獨立國協集體安全組織快速反應部隊空軍基地的協定。兩個空軍基地相距僅30公裡,甚至連空中飛行管理都有麻煩。因為擔心會得罪「闊朋友」,吉爾吉斯斯坦始終處於受制於人的地位。

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

吉爾吉斯斯坦雖然是一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小國,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吉爾吉斯斯坦邊界線全長約4170公裡,北部和東北部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南面與塔吉克斯坦隔山相望,西南部與烏茲別克斯坦銜接,東南與東面與中國新疆毗鄰。今天吉爾吉斯斯坦所處的地域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是中國經中亞通往歐洲古代商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已經成為國際反恐鬥爭的重要陣地,上海合作組織的反恐中心就設在比什凱克。上世紀90年代前期,中亞地區恐怖主義活動一度猖獗,與阿富汗境內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有聯繫的中亞極端主義分子將吉爾吉斯斯坦南部當作連接大本營與前沿陣地的中間地帶。1999年至2000年間,臭名昭著的中亞地區恐怖主義組織「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叫囂要回到自己的祖國,「解放被卡裡莫夫關在監獄中的穆斯林兄弟」,曾企圖打通由塔吉克斯坦經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到烏茲別克斯坦的山區通道,引發了令整個中亞地區乃至歐亞各國警覺的「巴特肯事件」。現階段,隨著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和反恐部署的深入,中亞形勢已經大為改觀。有分析指出,如果吉爾吉斯斯坦政局持續動蕩,中亞地區恐怖主義勢力可能捲土重來,這是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不願看到的局面。▲

附:吉爾吉斯斯坦的貧窮與腐敗

(一)吉爾吉斯斯坦在蘇聯時期就是經濟最落後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後,持續的經濟衰退給吉爾吉斯斯坦造成的社會災難更加嚴重。2002年吉爾吉斯斯坦的貧困人口佔52%,70%的鄉村沒有自來水,41%沒有醫院和保健機構,60%沒有交通設施,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狀況近於赤貧。可以說是「貧窮趕走了阿卡耶夫(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

(二)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加劇2003年吉爾吉斯斯坦人均GDP為377美元,人均月名義工資為23美元,比2002年增加6.7%。吉爾吉斯斯坦工資差別較大,金融業人均月工資為147美元,而衛生部門人員月工資為23.4美元,農業部門為20.3美元。職工最低月工資為2.2美元。

經濟轉軌伊始,蘇聯時期的官員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資本家、商人,佔人口3%~4%的極少數人在經濟轉軌過程中暴富起來。他們多為權力要害部門的領導及其親朋,成為吉爾吉斯斯坦新貴。而大多數民眾則深深陷於貧困之中。

據吉爾吉斯斯坦有關資料透露,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夫人阿卡耶娃是國內販賣官職的龍頭老大,吉爾吉斯斯坦的所有官職都有明碼標價,每年賣官鬻爵職的收入,約佔GDP的20%。在阿卡耶夫執政期間,阿卡耶娃的親戚和同學佔據了大多數的政府要職。此外,據報導,烏茲別克斯坦的貪汙腐敗、行賄受賄問題也十分嚴重。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獨立國協國家2003年廉政指數排名資料顯示,白俄羅斯、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喬治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廉政指數排名分別為4.2,53;2.4,100;2.3,106;2.1,118;1.8,124;2.4,100。

相關焦點

  • 資源遍地卻窮困的吉爾吉斯斯坦,自身的動蕩與經濟結構脆弱是主因
    但在解體之後,原本平靜祥和的國家一下子陷入了動蕩的境地,經濟也一落千丈,它就是時運不濟的吉爾吉斯斯坦。但回過頭來看這個中亞國家的發展之路,發展不平衡與各方勢力插手才是這個國家無法擺脫動蕩與貧困的主要原因,而這一切還得從1991年說起。
  • 「南北衝突」持續一周,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去哪了?
    但另一邊,熱恩別科夫仍在多個關鍵時點持續發聲,呼籲民眾保持克制、回應反對派的辭職喊話,盛讚青年人的品質……隨著局勢逐漸朝有利於熱恩別科夫的方向發展,外界由猜疑其「怯弱」悄然變為暗嘆其「老辣」。 南北一失衡就出亂子 熱恩別科夫1958年出生於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州,起步於基層。
  • 為何總是南北差異大,東西分裂少?
    從經濟上來說,意南的人均GDP只有意北的一半,失業率卻是其倍數。長期的貧富懸殊,使得意北人自覺高意南人一等,甚至有人主張應另行獨立,以免老是被意南拖累。中國的歷史上經常出現南北鬧彆扭,其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過去,也多是「南北」模式,很少有「東西」對峙,比如南北朝鮮,南北越南,南北美國,甚至連日本都有過一個南北朝時期。
  • 義大利南北差異懸殊,原因是什麼?
    位於南歐的義大利,面積30萬平方公裡,呈南北狹長狀。大致以首都羅馬為界,義大利可以分為北部與南部。而義大利北部與南部的經濟差距問題,一直是個熱點。義大利北部有個大區是倫巴蒂大區,人均年收入24750歐元。全國最低的是南部的卡拉布裡亞大區,人均年收入「只有」14950歐元。
  • 吉爾吉斯斯坦政局亂象背後:官員腐敗嚴重,西方勢力煽動不滿
    由此釀出了此次吉爾吉斯斯坦新一輪政局動蕩。吉爾吉斯斯坦政壇高層鬥爭的背後,是該國獨立近30年來經濟大幅下滑、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落後、大國間角力等一系列深層次原因。脆弱的經濟基礎蘇聯時期,吉爾吉斯斯坦可以說是蘇聯經濟體制中旳一個部件或者鏈條,農業是當地的主要經濟支柱,因此在蘇聯的專業化分工中主要作為國家的原料生產地和各種工業製成品的產品組裝地。蘇聯解體後,由於吉爾吉斯斯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製造基礎,因此無法擁有獨立自主的經濟基礎。
  • 義大利南北經濟發展失衡加劇
    原標題:義大利南北經濟發展失衡加劇  新華網羅馬7月31日電(記者葛晨)義大利南部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義大利南北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越發明顯。   這家專門研究義大利南部工業經濟環境發展的機構在報告中說,義大利南北發展不平衡,南部經濟下降情況嚴峻。
  • 義大利:北方富,南方窮,義大利的南北差距為何如此懸殊?
    亞平寧半島宛如一隻嵌入地中海的長靴,南北狹長。歷史上,不同文化在亞平寧半島南部和北部的相互碰撞,給義大利帶來了巨大的南北差異。這種南北差異表現在義大利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北部比較注重效率,而南方地區則比較自由奔放,不循規蹈矩。
  • 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
    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一、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緬甸農作物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的,主要有水稻、小麥、甘蔗、玉米、花生、棉花、豆類等。緬甸全國從業人員中,農業從業人員佔60%以上。
  • 吉爾吉斯斯坦經濟形勢淺談
    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另一個需要外力支援的貧窮國家。這種現象除了與該國的碳氫化合物資源有關外,還與以為吉爾吉斯斯坦已經準備好基本經濟改革的上屆總統阿卡耶夫的無知政策有關。而且可以說,基本改革的程度直接與社會表現出的不穩定因素成正比。
  • ...把區域發展差異當成南北問題,不準確 四大板塊的發展動力在哪?
    而最近引發熱議的南北經濟差距問題,其分析的出發點與國土空間布局的政策不符,也與經濟地理的發展邏輯不符。在此背景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對區域協調問題進行解讀。馮奎認為,把中國區域發展的差異當成南北發展的差異,過於簡單化,也不準確,對中國區域發展差異的分析需要更加精確。
  • 義大利為什麼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很大,北方富足,南方窮困?
    這是從地理分布很直觀的描述,大部分發達國家都處於北半球的北方(或者南半球的南部,確切說是圍維度高的區域),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其中似乎存在著某種規律,在發達國家集中的歐洲表現的有違明顯,歐洲越往北去越發達富有,而越往南去則約為窮困,比如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希臘,這四個國家被人戲稱為「金豬四國」,用以形容四國經濟狀況,像豬一樣發展經濟。
  • 中國「南北差異最大」的省,看起來像三個省,不是江蘇也不是安徽
    說到南北差異,小到穿衣、飲食、文化、語言,大到地理、氣候,這些無不被人們拿來品評調侃,甚至發展成為「南北之爭」的唇槍舌戰。其實,不光是站在全國的角度看,有南北差異,就是細分到在每個省也有南北之分。就拿江蘇和安徽這兩個省來說,在蘇南和蘇北、皖南和皖北兩地之間,無論是方言、飲食、還是在風俗文化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個省就像是兩個省,但它們還不是中國南北差異最大的省份。要說誰是南北差異最大的省,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省非它莫屬,它最北部是毛烏蘇沙漠,再北一點是黃土高原,中間是關中平原,南邊又是江南水鄉,從南到北完全像三個地方,這個省就是陝西。
  • 吉爾吉斯斯坦:失落的國家與破碎的「民主」
    然而近10年來,吉爾吉斯斯坦的政局卻並不穩定。10月30日,全現在對話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許濤,在他看來,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許濤,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 南腔北調(越南的南北差異)
    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南越的經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無論南北,在越南隨處可以見到中國和法國的影子。這些因素造就了越南肉眼可見的南北差異。有人把南越比做法國的時裝模特,時尚前衛中融合了東方元素,而北越則是東方古典的窈窕淑女,典雅溫婉中略帶一絲法式的情調。
  • 我國「最奇怪」的省,因南北差異太大,南部人與北部人互不稱老鄉
    在中國古代文明中,「南北分界」現象相當普遍,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面積很大,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文化與地區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具有自己的特點,形成了明顯的文化差異,南北也一樣,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是,我們常說「南北分界」是指華南和華北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但在中國有一個省,該省的「文化差異」也很大,甚至更糟,甚至在南部和北部都喜歡兩個不同的省,即該省的「江蘇省」。
  • 同屬中亞,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為何會苦大仇深?
    兩國之間的邊界誕生於1924年10月,在此之前,兩國都屬於沙俄時期在中亞建立的突厥斯坦總督區,後來蘇聯在經濟發展計劃中將中亞視為一個整體來設計電力、天然氣、灌溉、交通等網絡。這樣一來邊界的劃定同樣也沒有對人員的往來和已經形成的社會關係往來造成影響。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衝擊,但還是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民族觀念開始產生和發展。
  • 政局突變後,吉爾吉斯斯坦代總統:優先發展同中國友好合作
    扎帕羅夫還對中方在支持吉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所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表示感謝,高度評價並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為支持吉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大量支持和援助。杜德文則代表中國政府祝賀扎帕羅夫就任吉爾吉斯斯坦總理,並表示,中吉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古絲綢之路見證了兩國人民世代友誼。
  • 在亞洲中亞地區的五個國家中,哪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大洲,總面積約為4458萬平方千米,由於亞洲面積巨大,不同的區域之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異巨大,因此亞洲通常被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等六個地理區劃。所以,自古以來中亞地區的農業發展以畜牧業為主,遊牧業是當地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在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業發展有部分灌溉農業,總體來說中亞地區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區。其中烏茲別克斯坦人口數量約為3337萬人,哈薩克斯坦人口數量約為1840萬人,塔吉克斯坦人口數量約為928萬人,吉爾吉斯斯坦人口數約為640萬人,土庫曼斯坦人口數量約為562萬人。
  • 吉爾吉斯斯坦內亂,除了南北爭鬥,背後兩大國角力
    頂不住壓力,吉爾吉斯斯坦當局讓步了。據環球時報消息,當地時間10月6日下午,吉中央選舉與公投委員會正式公布消息,當地時間10月4日公布的議會選舉結果無效,新的議會選舉將在兩周內重新啟動,希望抗議者從街頭撤退,回歸家庭。
  • 感受英國的南北差異(圖)
    它引發的爭議卻有可能會繼續下去,比如接下來的分權政策,將會引發人們對於英國地區差異的關注。  也許與國人想像的不一樣,英國人不吝於講述自己國家內部的差異,只不過更加喜歡用上「文化多樣性」的名頭,比如語言,雖然都是講英語,但是英格蘭各地口音各異,這就是一個日常聊天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