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失落的國家與破碎的「民主」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顧月冰 全現在 收錄於話題#全世界109#全現在深度觀察59

作者 | 顧月冰

全文共 6473 字,閱讀大約需要 11 分鐘

對於一個有著長期遊牧歷史的國家來說,他們的部族政治非常濃厚。當地人民的部族認同超過了民族認同,甚至超過了對國家的認同。因此獨立建國後,吉爾吉斯斯坦出現了一次次的非正常權力更迭,有時是非法的、暴力的。

在剛過去的1個月裡,中亞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經歷了一場因議會選舉不公引發的抗議運動。

時任總統熱恩別科夫(Jeenbekov)先於10月初的議會選舉抗議中「公然消失」,後於10月15日「為了國家和平」而辭職。10月16日,在抗議中從監獄救出的扎帕羅夫(Japarov)被推為吉爾吉斯斯坦總理兼任代理總統。

10月9日,抗議者在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廣場舉行集會。圖源:CFP

這是吉爾吉斯斯坦15年內發生的第三次非正常權力更迭。

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地區典型的傳統遊牧部族國家,主體民族是吉爾吉斯族,其他的民族如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和俄羅斯族佔很大比重。它曾經是蘇聯15個加盟國之一,國內俄羅斯語的普及率極高。

蘇聯解體後,1991年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宣布獨立,建立總統制。2010年6月,吉新憲法草案獲得通過,其核心內容是吉政體由總統制過渡到議會制。然而近10年來,吉爾吉斯斯坦的政局卻並不穩定。

10月30日,全現在對話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許濤,在他看來,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

許濤,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圖片:受訪者提供

許濤在青年時代就與中亞國家結下了緣分。他1955年出生於北京,1969年跟隨工作調動的父母前往新疆,其後在新疆生活工作了近20年,而新疆正是中國與中亞國家交往最密切的地區。

上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處於蜜月期,俄語的普及率很高,許濤在新疆讀書時,很多老師都出身於開國上將王震部隊的俄文大隊幹部,許濤便跟著他們學習俄語,這也為之後的中亞研究打下基礎。

恢復高考後,1979年許濤考入新疆大學歷史系。

畢業後,許濤留校教了7年的歷史,在新疆大學,他也接觸過不少前來交流的中亞國家人士。

1988年,許濤以俄語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更加專注於國別政治和地理文化。次年,復旦大學增派前往蘇聯的留學名額。在輔導員的推薦下,許濤選擇前往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攻讀中亞歷史方向的博士。

「俄羅斯人將中亞問題研究得十分透徹。」 許濤在訪談中告訴全現在。因此,對於他來說赴俄研習中亞文化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1996年許濤回國,進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工作,此後一直從事中亞問題研究。

近年來,許濤深度研究中亞地緣政治與地區安全、地區民族宗教問題、上海合作組織等問題,曾撰寫《亞太戰略場》、《中亞地緣政治:歷史、現狀與未來》、《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等多本學術著作,發表論文百餘篇。

世紀之初,許濤曾前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做訪問學者。2008-2013年間,許濤曾任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使館參贊,這讓他對中亞國家有了更多直觀的認知。

許濤(左二)前往吉爾吉斯斯坦訪問,與課題組師生在首都比什凱克阿拉套廣場合影。圖片:受訪者提供

許濤對近來吉爾吉斯斯坦政局的變化也很關注。在他看來認為,吉爾吉斯斯坦是被蘇聯建構的民族,但蘇聯解體後,卻給吉爾吉斯斯坦人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痛」。「蘇聯解體不光讓吉爾吉斯斯坦等獨立國協國家失去了經濟上的供給,更讓它們失去了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戰略自信。」他說。

同樣,在西方國家的「改造後蘇聯空間」運動中,吉爾吉斯斯坦也難以倖免。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發生了「鬱金香革命」,很多西方設立的非營利組織在運動中「嶄露頭角」。這場革命是吉爾吉斯斯坦成為民主國家後第一次非正常的權力更迭,首任總統被迫下臺,同時也暴露出國內民主的脆弱性。

「對於一個有著長期遊牧歷史的國家來說,他們的部族政治非常濃厚。當地人民對部族的認同超過了民族認同,在民族國家成立之後,甚至還超過了國家認同。因此獨立後,出現了一次次的非正常權力更迭,有時是非法的,有時是暴力的。」許濤指出,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人物平衡國內局面,吉爾吉斯斯坦是很難維持國內政治的穩定的。」

以下是全現在與許濤的對話。

01////

被建構的民族

全現在:能否談談你對吉爾吉斯斯坦的了解?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許濤: 13世紀,吉爾吉斯族人受蒙元統治時,在葉尼塞河周邊進行遊牧生活,設萬戶府。由於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楚河谷地地勢平坦,高山環繞,適合放牧,便成了吉爾吉斯族人的主要生活場所。直到15世紀後,吉爾吉斯族基本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吉爾吉斯(柯爾克孜)先民曾被稱作「鬲昆」「堅昆」「契骨」「紇骨」「黠戛斯」「轄戛斯」「吉利吉思」「乞兒吉思」「布魯特」,該民族活躍於我國西漢、唐朝、元朝時期的北方和西北地區。

天山山脈西段餘脈阿拉套山等高山將吉爾吉斯斯坦分為南北地區。

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能看到遠處無際的山脈。圖源:CFP

吉爾吉斯斯坦分為北方四個州——包括楚河州、納倫州、伊塞克湖州、塔拉斯州。南方三個州:賈拉拉巴德州、奧什州,還有巴特肯州。

這也影響了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格局,在這個國家政治力量集團是按地理分為南北派別,而非西方的左右派。

全現在:中亞是個地理概念,歷史上並未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你的既往觀點曾提到,「吉爾吉斯斯坦是被蘇聯建構起來的民族國家」,這該如何理解?

許濤:蘇聯與吉爾吉斯斯坦的聯繫得從沙皇俄國說起。

沙皇俄國的形成是一個對外擴張的過程,從基輔羅斯公國到莫斯科公國,翻過烏拉爾山,沿伏爾加河進入喀山,再從裏海邊的阿斯特拉罕轉入中亞進行吞併,這個時間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算。

沙皇俄國進入中亞之後,採取分而治之的方法。

1822在沙皇俄國頒布了一部哈薩克法律——《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人法規》,法規把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統稱為了吉爾吉斯人。

當時沙俄對中亞民族只有粗淺的認知,並未認真研究中亞居民的民族構成,就已經成為中亞的統治者。外加中亞地區的遊牧習俗,人們居無定所,更不利於按民族居住區來劃分行政單位。當時整個中亞總稱為突厥斯坦總督區。

吉爾吉斯斯特南部地區的農村居民仍保留著「半遊牧」狀態。圖源:CFP

十月革命後,中亞的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中亞地區只是換了個名字——突厥斯坦蘇維埃共和國。到了1921年,中亞蘇維埃政府要召開第一屆《突厥斯坦農工代表大會》,需要各民族派代表參會。

這時,蘇維埃內部開始意識到了問題,派誰去?為了防止代表分配不均,而出亂子,必須識別清楚中亞內部的民族構成。

等到1924年,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實施民族劃界,分割成當代的中亞五國前身。

期間,蘇聯也對中亞地區的民族進行了精簡合併,但中亞各國的民族種類依舊多樣,像哈薩克斯坦有130多個民族,烏茲別克斯坦有129個民族,吉爾吉斯斯坦也有60-70多個民族。

02////

蘇聯的「罪與夢」

全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州生活著很多烏茲別克族人,而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也經常在奧什地區出現民族衝突,這有什麼歷史原因?

許濤:提到奧什地區的衝突,要回到當年的蘇聯劃界。蘇維埃政府是有意識地將擁有烏茲別克族人口佔80%的奧什州割給了吉爾吉斯斯坦。

一般來講,一個民族國家應以單一民族數量和定居人口作為領土劃分標準,這樣看,奧什州應該劃給烏茲別克斯坦,可是蘇維埃政府卻沒那麼做。

國家行政區劃的核心原則是治理,領土劃分應相互制衡,避免內部生亂,這一點應該優於民族、地方經濟、交通等因素。

1924年-1936年期間,蘇聯對15個加盟共和國重新進行了國界線劃分,為了防止單一民族內部形成獨立國家,蘇聯時期並未將統一民族劃歸為同一國家,劃定國界線時會附帶其他族群的土地。

中國人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類似例子,比如說元代統治者就將漢中劃給了陝西省。從地理上看,漢中已經在秦嶺南側了,而且就漢中人語言文化來講,他們說著一口四川話,但由於「蜀道難」的地形優勢,如果把漢中劃給四川,它很可能出現一個獨立王國。因此,元代時期,漢中就劃歸給了陝西省。

10月5日,社會民主黨、愛國者黨和遠徵黨等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在首都比什凱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廣場組織集會,反對於前一天舉行的議會選舉初步結果。圖源:CFP

當時蘇聯劃界就是此種考量,比如塔吉克斯坦北部城市苦盞,該地也是烏茲別克斯坦族人居多,但現在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

蘇聯時期,對加盟國有一定集權的治理手段,在領土劃分上對各加盟國互相牽制。但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成為獨立國家,都開始考慮自己的領土主權和自己的領土訴求,就此產生了矛盾。

全現在:奧什州除了民族衝突,還有別的爭端點嗎?

許濤:資源是一個民族繁衍生息的根本。遊牧民族的生活狀態不利於民族文化發展。整天在馬背上,沒有固定居所,更不能生產手工藝品等文化承載物。部族首領都希望有個定居的農業地。

吉烏兩國主要衝突是有著豐富水資源的費爾幹納盆地,它也位於南部奧什州,與烏茲別克斯坦西部接壤。

在波斯帝國統治時期,「魚米之鄉」費爾幹納盆地的水資源來自天山雪水、帕米爾高原的冰川融水。一個統一的帝國可以調動人力,修建良好的灌溉系統。土地肥沃、水資源充足,事宜生存。

歷史上的中亞地區,無論哪個遊牧民族佔據統治地位,費爾幹納盆地都是被盯上的肥肉。這個糧倉可以支撐整個帝國,它不僅是中亞爭奪的中心,也是古代中亞的文化勝地。

全現在:據我了解,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工商業較發達,而南方農業較發達。事實上,蘇聯解體後,中亞多國效仿葉爾欽推行的「休克療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狀況到現在都不是很好,這有什麼原因嗎?

許濤:其實,吉爾吉斯斯坦的南北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北方首都比什凱克,擁有廣闊的楚河平原,適合於定居,而南方山地佔到80%-90%,只有一個可憐的河谷。北方更為現代化,南方更為原始。

金礦是吉爾吉斯斯坦為數不多的自然資源,國內最大的是庫爾託姆金礦,但各屆政府腐敗斂財,多數金礦的所有權都被賣給了發達國家。因此,吉爾吉斯斯坦本地的經濟發展並不好。

勞務輸出和轉口貿易是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的經濟來源。吉爾吉斯斯坦居於中亞的中心,它主要是向中亞其他國家和俄羅斯進行轉口貿易。

11月6日,吉爾吉斯共和國比什凱克,工人們拆除了議會大廈和總統行政大樓的大門。 圖源:CFP

這個600萬人國家的外出務工者達到三分之一,其中前往俄羅斯的務工人口達到100萬。今年,由於新冠疫情阻斷了原有的經濟來源,多國工地停工,吉爾吉斯斯坦的外出務工者被迫回國,貿易也無法轉運,對經濟影響極大。

數據顯示,吉國2020年第一季度失業率高達21%,外債高達46億美元。

全現在: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後經濟運行狀況不佳的很大原因是,蘇聯解體後,由於吉爾吉斯斯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製造業基礎,因此無法擁有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那麼蘇聯時期給吉爾吉斯斯坦了何種經濟支持?

許濤:吉爾吉斯斯坦是農業國家,蘇聯在吉爾吉斯斯坦建了一個滿足整個中亞需要的農機廠,主營拖拉機、收割機生產。

在當時的體制下,農機廠的發動機來自烏克蘭,鋼材來自哈薩克斯坦,橡膠輪胎又從喬治亞或者從東南亞社會主義國家進口而來,十分便利。而現在,產業供貨源頭消失了,經濟支持也消失了,工廠也沒落了。

10月12日,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比什凱克,一個小販在當地跳蚤市場賣手風琴。圖源:CFP

類似情況在蘇聯解體後的中亞國家很普遍。例如,塔吉克斯坦土地面積更小,但礦產豐富,電能充沛。蘇聯在塔吉克斯坦的哈爾科夫市建了鋁廠,位於首都杜尚別郊區。蘇聯時期可以容納1萬人,但2002年初,我去參觀時,已經萎縮至1000名工人左右。

所以,目前看很多中亞國家對自然資源、土地和水是斤斤計較的。

全現在:通過與吉爾吉斯人聊天,瀏覽文學作品,我發現,老一輩人依舊懷念蘇聯時代,這是蘇聯解體後的民族傷痛嗎?

許濤: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中亞國家很多人民是不願意獨立,因為不願意蘇聯解體。國家內部的官員也一樣,官員雖然需要權力,但離不開蘇聯源源不斷的供給。

另外一個原因是,解體後,這些中亞國家作為超級大國的政治自信和戰略自信都消失了。中亞國家過去是站在蘇聯肩膀上面對世界,解體後他們都覺得自己是蘇聯的一部分的世界觀也崩塌了。

我去烏茲別克斯坦時,主要負責文化教育工作,有時候也能看到蘇聯對中亞地區的影響,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幹是蘇聯時期的第4大城市,位列莫斯科、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基輔之後。

沙皇俄國時代是對中亞進行整體治理,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幹大學是蘇聯第三大大學,比烏克蘭的基輔大學都大。獨立之後,塔什幹大學按農業、水利、經濟等分成了十幾所大學。

10月4日,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選舉投票於當地時間4日8時正式開始。選民佩戴口罩進行投票。圖源:CFP

在文化方面,二戰時,蘇聯西部戰線戰況慘烈,白俄羅斯烏克蘭一代滿目瘡痍,當時很多精美的文化產品也都轉移到了中亞地區,並形成了繁榮的文化基地。

可能這種情緒對老一輩人的中亞人打擊更大,不過目前看,解體後的二代三代人都成長起來了,各國內部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03////

部族權力

全現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格局不是以左右派來劃分的,而是根據地理上位置上的南北地區劃分政治格局,並且獨立之後的總統任命是按「南北輪流坐莊」而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許濤:由於地理政治和歷史傳統,吉爾吉斯斯坦是按南北劃分政治派別的。

第一任總統阿卡耶夫是楚河州人,北方人。2005年鬱金香革命中上臺的巴基耶夫是南方賈拉拉巴德州人,2010年上臺的總統是阿坦巴耶夫,北方楚河州人。而剛剛辭職的總統熱恩別科夫是南方奧什州人,幾乎都是南北交替,輪流坐莊。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自身的民族性,存在很深厚的部族政治文化,並且作用於現代社會政治中。每一次政權更迭都是南北方利益集團,或者說部族集團在政治舞臺上演繹的。

全現在:外界說,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五國中最積極效仿西方民主制的國家,也是最典型的研究標本。但這個國家的民主制度卻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監獄中出來的人可以當總理、總統,而且15年內為何發生了3次非正常的權力更迭。

許濤: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獨立後普遍採取的是總統制。

在吉爾吉斯斯坦,法律上確實滿足了總統制的要件。比如,總統是國家最高掌權者,法律層面的規定是,如果總統與議會或總統與政府發生分歧時,總統有權解散議會。一國的總理由議會提名、總統任命,總統有權免除總理職務。

並且,為了避免總統權力過大,2010年6月,吉新憲法草案獲得通過,其核心內容是吉政體由總統制過渡到議會制。新憲法對國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進行了明確劃分和制衡,規定總統只是國家權力的象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仲裁作用,任期六年,不得連任。議會為一院制,不僅擁有立法權、組閣權,還有財政大權,議會選舉每五年舉行一次。

2020年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舉行獨立日慶祝活動。圖源:CFP

但對於一個歷史上長期遊牧的國家來說,這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並未形成統一成熟的民族觀,他們的部族政治文化非常濃厚。當地人民對部族的認同超過了民族認同,在民族國家成立之後,甚至還超過了國家認同。獨立後,出現了一次次的非正常權力更迭,有時是非法的,有時是暴力的。

就好像,一個部族首領起來後,大家就無條件服從,一旦大權旁落了,新首領會很快頂替前任,過程可能是殘酷和血腥的,它本身就是一個部族政治文化濃厚的社會。乃至後來,一些吉爾吉斯斯坦人對蘇聯的威權政體仍非常認同。

全現在:10月26日,成為代理總統的扎帕羅夫公開表示,自己將在12月底卸任總統職位,以平民身份參與明年1月10日的總統選舉。你怎麼看?

許濤:我不知道扎帕羅夫能執政多久。按照一般中亞國家法律,代理總統沒有資格參加選舉,但中亞地區政客為了獲取權力也可以採用多種手段,這在之前也有先例。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沒有一個強大人物平衡局面,是很難維持國內政治的穩定的。

現任代理總統扎帕羅夫。圖源:CFP

全現在:其實,最近中亞的幾個國家都不太穩定,你怎麼看?

許濤:目前,中亞五國有個基本認同,就是在整個世界大變局中,首先急需穩定。在任的這些領導人他們都很明白。中亞相互之間很多因素是跨國的、互相牽制的,連續發生全國性動亂,對各方都沒好處。

原標題:《對話中亞問題專家許濤:吉爾吉斯斯坦,失落國家與破碎「民主」》

相關焦點

  • 破碎版圖下的政治規矩 吉爾吉斯斯坦騷亂難息的理由
    被拼接的國家現代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的形成缺少歷史傳承,它是沙俄在19世紀徵服浩罕、希瓦等中亞各汗國之後,由蘇聯在1924年到1936年間不斷調整並創建的。這個被天山山脈從中一分為二、南北長期交通不暢的國家因此顯得突兀且對比強烈。
  •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概況
    【國名】吉爾吉斯共和國(Kyrgyz Republic, Кыргы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簡稱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Кыргызстан)。  【面積】19.99萬平方公裡。  【人口】截止2018年10月,吉常住人口登記數量為636.2萬人,男性佔比49.5%。
  • 吉爾吉斯斯坦是個怎樣的國家?
    當地時間8月30日上午位於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中國大使館館區遭到汽車炸彈襲擊,造成三名使館人員受傷。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中方已要求吉方迅速徹查事件真相,嚴懲兇手。吉爾吉斯斯坦這個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有些陌生的中亞國家突然進入中國公眾的視野。
  • 吉爾吉斯斯坦政權為何一夜崩潰?
    國際媒提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局勢發生突變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阿卡耶夫判斷失誤  俄《新聞時報》25日發表的文章說,如果探尋阿卡耶夫政權迅速崩潰的原因,應該指出,在這個國家「革命」的最後階段,推動整個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加強團結的主要領導人不是別人,正是總統阿卡耶夫。
  • 詩仙李白的家鄉吉爾吉斯斯坦發生大事
    一夜之間,中亞國家吉爾吉斯斯坦變天了,不出意外,又是選舉惹的禍。
  • 戈巴契夫:若蘇聯仍存在,前蘇聯國家更有希望獲得民主
    據《今日俄羅斯》1月11日報導,前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表示,如果蘇聯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那麼對前蘇聯國家來說,向民主的過渡會更容易。報導截圖在他發表上述言論之前,前蘇聯國家白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去年均發生了政治危機。這位前領導人認為,這兩個國家正在艱難地應對從蘇聯體制向民主體制轉變的困難。
  • 許濤:中亞「民主島」中了殘酷魔咒
    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原有的力量平衡被打破,吉爾吉斯斯坦的南北之爭在這個背景下成為左右獨立後國家政治進程的重要因素。2005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爆發「鬱金香革命」,被認為代表北方集團利益的時任總統阿卡耶夫被來自南方賈拉拉巴德州的巴基耶夫推翻。
  • 吉爾吉斯斯坦大選前瞻
    吉爾吉斯斯坦大選前瞻——訪吉中央選舉委員會成員奧斯馬利耶夫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選舉將於1月10日舉行。根據吉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信息,共有18名符合參選條件的候選人競選。  選舉預期比較明朗  根據俄莫斯科政治社會學科學研究院去年11月下旬公布的吉爾吉斯斯坦民意調查結果,84.5%的受訪者願意參加投票,比率創下新紀錄。其中,59.11%的人支持前代總統、前總理扎帕羅夫,而吉統一黨領導人馬杜馬羅夫、前議長伊薩耶夫、前議員卡爾馬馬託夫等候選人的支持率均低於5%。
  • 吉爾吉斯斯坦騷亂,反對派武力奪取首都市長權力,幕後黑手是誰?
    據俄羅斯「軍事理論」官網10月6日援引吉爾吉斯斯坦通訊社(АКИpress)報導稱,佔領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長辦公室的人宣布,若什別克·科耶納利耶夫(Жоошбек Коеналиев)將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市長,然而市長阿齊茲·蘇卡爾瑪託夫(Азиз Сукарматов)並沒有遞交辭職信
  • 也來說說我們的近鄰——吉爾吉斯斯坦
    到吉爾吉斯斯坦去了。從烏恰縣城出發往西走,就是百把公裡的樣子,就到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地界了。所以,作為半個烏恰人的筆者,決定作一篇文章,讓更多人來了解一下我們的近鄰——命途多舛的吉爾吉斯斯坦。吉國被西方人士冠之以「中亞民主島」的稱號,這樣一個中亞小國,在蘇聯解體數年後,實行了頗為徹底的西方民主體制,被認為是中亞最民主的國家。追求民主沒有錯,但是步子走的快了些就「難免扯到襠」。事實上,這種「民主改造」給吉國帶來的不是穩定和發展,而是持續多年的動蕩,可謂是「逢選必亂」,像這次政局出現動蕩也是因為近期的選舉。
  • 中亞國家與中國的淵源(一):吉爾吉斯斯坦(歷史與血統)
    要說中亞國家與中國的淵源,首先當提吉爾吉斯斯坦,因為就土地而言吉爾吉斯斯坦累計在中國版圖的時間恐怕比蒙古、越南、朝鮮還要長。今天就為大家梳理一下吉爾吉斯斯坦的歷史源流以及與中國的關係。吉爾吉斯斯坦位置首次納入中國版圖:西漢漢武帝時,也就是距今2100多年前,經漢武帝數次徵伐西域正式納入了西漢王朝的版圖,這一時間持續了大概400年,一直到西晉時期重新被突厥佔領。西域都護府二次納入中國版圖:唐朝高宗時,公元650年左右,唐軍一舉滅掉了西突厥,安西都護府管轄中亞諸部,吉爾吉斯斯坦再次納入中國版圖,一直到唐末地方割據形成。
  • 吉爾吉斯斯坦擬對57個國家實行免籤制度 重振旅遊業
    那裡就是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吉爾吉斯斯坦。近日,這個意為「草原上的遊牧民」的國家宣布擬對57個國家實行免籤制度。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領土在海拔1500米以上。這種高山地形也賦予了吉爾吉斯斯坦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因為這裡不僅生長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而且吉爾吉斯坦境內還有許多湖泊,比如伊塞克湖、松格裡湖、薩雷切列克湖等。其中以伊塞克湖最為著名。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湖泊面積約6300平方公裡。這裡的湖水清澈澄碧,終年不凍。湖區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是中亞地區旅遊療養的勝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
  • 吉爾吉斯斯坦華人囤積食品防不測(組圖)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張樂背景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爆發「鬱金香革命」,時任總統阿卡耶夫出走俄羅斯,總理塔納耶夫辭職。反對派領導人、前總理巴基耶夫隨後出任總統。此後反對派多次舉行集會,要求巴基耶夫辭職並進行憲法改革。為此吉議會曾兩度修改國家憲法,並多次改組政府。在2009年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巴基耶夫成功連任。
  • 「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的威權主義民主
    印度"也從一個說不清的地理概念正式升級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擺脫了英國殖民政府的壓迫,可以隨心所欲地建設一個自由的新家園了,於是擺在新興印度面前的,就是國家體制的建設問題。印度接受過教育的現代知識分子和西方的先進學者站在一起無論多麼融洽,還是沒有辦法改變居住在這個國家最廣大的貧民絲毫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殘酷現實。因而,印度保留下來的那張最美好的外殼,沒有與之相襯的內裡支撐,怎麼樣填充裝修,都不可能呈現出他們所理想的樣子。這種填充下的印度式民主體制,就好像是塞過了威權主義內瓤的民主體制,要以現代民主國家的概念理論去理解,那屬實是為難。
  • 吉爾吉斯斯坦現狀:經濟發展落後南北差異懸殊
    本報駐哈薩克斯坦特派記者孫力本報特約記者章名豈吳巖一嘲顏色革命」讓吉爾吉斯斯坦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戲劇性的變化讓整個國際社會措手不及。正當學者和專家對吉劇變的原因和發展趨勢展開熱火朝天的討論時,許多讀者仍然對吉爾吉斯斯坦這個中亞山地國家感到十分陌生。吉爾吉斯斯坦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家呢?
  • 吉爾吉斯斯坦記者:在吉爾吉斯斯坦怎麼看中國新聞?
    隨著中吉兩國關係的不斷發展,吉爾吉斯斯坦不僅是中國的友好鄰邦,還是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建交26 年來,中方始終珍視同吉方的友誼,並與吉爾吉斯斯坦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曾經有吉爾吉斯斯坦議會議員這樣描述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經濟文化聯繫的緊密程度:幾乎每個吉爾吉斯斯坦人都能在他的親戚朋友中找到一個做著與中國有關事情的人。
  • 美麗的吉爾吉斯斯坦
    在這個國家/地區,您可以學習如何建造蒙古包,在童話般的峽谷中漫步並見證鷹獵者的精湛技能。回想起我在這個國家一年的旅行,很難沒有某種懷舊之情。我決定寫下使吉爾吉斯斯坦對我們如此特別的重要原因,並希望這份清單也有一天能激發您訪問該國。
  • 吉爾吉斯斯坦概況(圖)
    國名:吉爾吉斯共和國(The Kyrgyz Republic),簡稱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於1936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52年起採用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紅旗,旗面中間有一白色橫條,其上下各有一藍條。1991年8月宣布獨立,後採用現國旗。  國徽: 呈圓形。圓形上有一隻展翅的雄鷹,其背後是山峰和太陽,兩側飾有麥穗和棉桃。國徽上的文字是「吉爾吉斯共和國」。
  • 資料:吉爾吉斯斯坦概況
    國名:吉爾吉斯共和國(The Kyrgyz Republic),簡稱吉爾吉斯斯坦。紅色象徵勝利,太陽象徵光明和溫暖,圓形圖案代表國家的獨立、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和友好。吉爾吉斯斯坦於1936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52年起採用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紅旗,旗面中間有一白色橫條,其上下各有一藍條。1991年8月宣布獨立,後採用現國旗。
  • 「南北衝突」持續一周,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去哪了?
    圖/視頻截圖) 文/筱文 繼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和2010年的「二次革命」後,深居亞洲腹地的中亞國家吉爾吉斯斯坦近日又起變亂。從10月5日至今,這場因反對派質疑議會選舉而起的變亂已持續快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