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獲悉,湖北省作家協會籤約專業作家朱朝敏創作的脫貧攻堅紀實作品《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
朱朝敏是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協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出版有散文集《涉江》,小說集《遁走曲》《魚尾裙》等,曾榮獲第四屆冰心散文獎、湖北省新屈原文學獎等。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北省作家創作了一批優秀戰疫文學作品,其中,朱朝敏在《小說月報》發表散文《這個春節》、《湖南文學》發表散文《庚子年的早春手記》。
《百裡洲紀事》一書以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百裡洲鎮脫貧攻堅為背景,精選了12個精準扶貧的實例,真實地記錄當地的鰥寡孤獨、貧困獨居者、留守兒童、困難戶、五保戶、孤兒、有基礎疾病者當下的生活現狀,呈現了這一弱勢群體在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公裡」的窘迫、困惑以及對未來的思慮,並呼籲社會不僅要關注貧困者的「物質脫貧」「精神脫貧」,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脫貧」。
值得一提的是,《百裡洲紀事》也是「一部扶貧幹部手記」。朱朝敏2017年下半年開始在百裡洲參加一線扶貧工作,歷時兩年時間走遍了百裡洲的41個村莊,採訪了數百位扶貧幹部和脫貧人員。
「這個有關枝江市百裡洲鎮精準扶貧的紀實系列,我幾乎是一口氣完成的,花費了一兩個月時間,2018年11月底完成初稿。2019年,我不斷修改並完善,11月底定稿。」朱朝敏在該書後記《精準扶貧中的鄉村文學意義》中寫道:「關於這個系列的寫作想法,也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從醞釀到準備有一年多的時間。2017年下半年,我參加精準扶貧工作,年底時接手了一個定點扶貧對象,就是書中所說的蔣傳德(因為涉及一些個人隱私,人名我用了化名,地點名稱與實際情況也錯開,還有一些基本信息做了虛化),下鄉駐村成為常態。」
十八大以來,湖北幾百萬人次的幹部群眾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枝江有上萬名扶貧幹部投身其中。而百裡洲鎮因為四周環水,經濟發展緩慢,貧困人口有6076人。脫貧攻堅戰下來,百裡洲鎮每年減少300餘名貧困人口,尤其是2017年以來,枝江市每名工作人員均對口幫扶1~5戶貧困戶。2019年,百裡洲鎮圓滿完成了脫貧任務,將貧困人口數減至0。
「這些年來,幫扶者和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就在他們拉手的一刻,兩者便融合成一個動詞:脫貧。你知道,他們總是偶數,總是彼與此融合,而在融合中,身份便互換。何為?助人者即自助。那些身處生活低谷的人,不過是早先領受命運的困厄再給我們這些幸運者提供生存之道。如此,我拿筆記錄時,記下的絕不是他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命運。」朱朝敏在該書自序中寫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