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漢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黃鶴樓、熱乾麵、武漢長江大橋,當然還有國際知名的高等學府——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不僅有濃厚的學術氛圍,而且美麗的武大校園更是名聲在外,恢宏壯觀的牌坊、古樸典雅的建築、綿亙蜿蜒的青石小路……其中最為美麗的一景還要數滿園盛放的武大櫻花!
「三月賞櫻唯有武大」!武大櫻花開於三月中旬,至下旬最為鼎盛,花期較短,僅有20天左右。每年櫻花盛開之時,成千上萬遊客慕名而至,流連觀賞,如醉如痴,櫻花大道摩肩擦踵,落櫻繽紛,好不美麗!今年武大櫻花開的有些孤寂,嬌嫩柔美的櫻花,獨自簇擁俏立在枝頭,但「雲賞櫻」模式的開啟,還是沒有辜負她玉樹瓊花、漫天花海的容顏。
武大櫻花美的不可方物,美的讓人只是初見,便難以忘懷。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在武大櫻花的背後,還藏著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那是上世紀30年代,當時武漢大學剛建校不久,不但聘請了一批名師來此任教,還花巨資修建宏偉校舍。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古樸典雅,奢華壯觀,深深的震撼到了當時的武大學子湯商皓,那時的他便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留在母校任教。可是湯商皓明白,光憑自己的本科學歷想留校還是不夠資格的,必須繼續深造,無奈當時中國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匱乏,他只能選擇去日本留學,自此那段悽美傳奇的愛情故事也由此展開。
湯商皓在日本留學期間寄宿在一個日本人家中。這家的養女鈴木光子,長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互生情愫,不久便在日本結婚生子了。婚後的商湯皓並沒有因為美滿幸福的生活而忘記自己的初衷,他刻苦學習,積極奮進,正當他開始準備博士論文時,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愛國的湯商皓再也無法繼續留在日本學習,他立馬決定回國。此時剛生下第二個孩子的鈴木光子,為了丈夫,她也只好放棄日本的一切,帶著兩個孩子跟隨丈夫回到了中國。
回國後的湯商皓,如願地留在了武大任教,可隨著國土不斷淪陷,武大亦是岌岌可危,為了躲避戰火,武大舉校西遷至四川樂山。國難之時,湯商皓和其他四位教職工臨危受命,留守武漢,保護學校。1938年10月底,武大珞珈山校園遭日軍侵佔,湯商皓和同事全被日本憲兵逮捕,此時鈴木光子站了出來,以日本婦女的身份出面營救了他們。雖然日軍在攻佔武漢前曾下令不準破壞武漢的主要建築和設施,尤其是武漢大學。但湯商皓還是不放心,他委託妻子多方走動聯絡,終於見到了駐守武大的聯隊長憶酋荒原大佐,在湯商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攻勢下,荒原大佐答應調走大部分官兵,並注意保護校園。
數月後湯商皓聽聞駐軍換防,再次來到武大,此時的校園成為了日軍的後勤基地,當時駐軍首領高橋少將與湯商皓商談比較融洽,隨即答應一定會盡力保護武大,並表示:「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點綴,可自日本運來櫻花栽植於此,以增情調。」湯商皓對此心有不滿,因為他知道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但又不能公開反對,於是便提出:「可同時栽植梅花,因中國人甚愛梅也。」但是高橋卻以:「櫻苗易得,梅種難求」為由婉拒。1939年珞珈山種下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當時正值臺灣光復,湯商皓受邀去了臺灣與日本洽談。就在他走後的第二年,鈴木光子作為日僑被獨自遣返日本,離別時她剪下一綹頭髮,給兒子留作一個念想,但這僅留的一綹頭髮,卻在後來因為歷史原因被拿走了。回到日本的鈴木光子,由於極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在第二年櫻花盛放的季節,就鬱鬱而終了。孩子們直到30年後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的消息。鈴木光子的一生,雖然短暫,卻活得那麼璀璨那麼美麗,她的生命和愛情,就像櫻花一樣,盛放時轟轟烈烈,凋零時高雅純潔。武大的櫻花在她的故事的映襯下更有韻味,也更有意境。
雖然武大校園內的櫻花最早是由日本人種下的,但櫻花的生命周期不長,當年日軍所種下的20多株第一代櫻花基本早已不再。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從二十八株「國恥之花」,到如今我們看到的武大校內的千株人文之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開的無比燦爛,它不僅見證了一個大國崛起,也見證了中日兩國的關係變化,更承載了武大的歷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