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島石窟—印度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

2020-12-12 甜甜旅遊百科

象島石窟(Elephanta Caves,也音譯作:埃勒凡塔石窟),印度中世紀印度教石窟,位於印度孟買以東10公裡的阿拉伯海的象島上,地屬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邦。象島石窟藝術屬印度教建築中的馬拉他派,即利用石材或巨大巖石鑿成,其建造時間較長,整個石建與雕刻裝飾渾然一體,十分壯觀。

象島是一個幽靜而美麗的地方,印度名為加拉普利(Gharapuri,意為石窟城),源自該島南部一村莊的名字。16世紀葡萄牙人上島時,在登陸地點發現了一頭石雕大象,所以將此島取名為象島(Elephanta)。隨潮水漲落的不同,象島的面積也在10-16平方公裡之間變化。象島被一個小山谷分成兩個小山丘,菩提樹、芒果樹、棕櫚樹、阿育王樹、鳳凰樹等遍布山谷,景色十分秀麗。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島上一座座歷史悠久的石窟。

象島石窟寬宏雄偉,大多由巖石外部向內開鑿,形成了一座座巧奪天工的地下神殿。雕刻的題材多與印度教有關,表現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溼婆神的傳說故事,也有表現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島上一共有兩組石窟,第一組規模較大,由5座印度教組成;第二組規模較小,有2座佛教石窟組成。其中列入文化遺產的是5座印度教石窟。

石窟建築群內共有兩條主軸線,南北方向的軸線從主門延伸到石窟內,東西方向軸線從偏門一直延伸到石窟內的神殿。南北軸線塑像群是石窟南北方向建築的核心,在南北沿線上分布著許多加粗的長柱,頗為壯觀。沿東西軸線分布的大部分建的築是一些風格獨特的浮雕,形成了該方向建築的一大特色。東西軸線恰好穿過象島石窟內的神殿。

石窟中最大的是一號窟,約建於8世紀,為一鑿空山巖的溼婆廟,窟平面呈十字形,列柱林立,邊長約40米,西端另鑿一供奉林伽的獨立式方形祠堂。祠堂四門兩旁各立有兩尊高浮雕守門神巨像,石窟門廊兩側及窟內巖壁上有9幅巨大的高浮雕嵌板,所刻內容為印度教大神溼婆的各個不同側面。

象島石窟是印度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儘管石窟開鑿於公元450年到750年佛教衰落,印度教興起的階段,雖然經歷了葡萄牙侵略者和英國統治者的蓄意破壞,但象島石窟的規模、景觀,以及藝術感染力仍然可以和世界上任意一處最出名的石窟相媲美。石窟內的大量的浮雕、神像、雕飾具有高超技巧,為印度石窟藝術的代表。

相關焦點

  • 等待70年 世界文化遺產印度象島石窟終於通電
    當地時間2018年2月22日,印度孟買象島石窟所在地象島等待70年後終於獲得電力。這個世界文化遺產通過一條長達7.5公裡的海底電纜獲得了電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象島石窟是世界聞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距離孟買10公裡左右,位於阿拉伯海上。圖為象島上的村民通過海底電纜過上了通電的生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象島上的電力設施。
  • 印度孟買,世界文化遺產,象島石窟遊記
    印度有24座世界文化遺產,象島(Elephanta Caves)上的『埃勒凡塔石窟』也是其中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7年列為世界遺產。到入口處會有另外『埃勒凡塔石窟』的售票,入石窟一個人是150元。這個石窟是屬於印度教建築中的瑪拉他派,就是利用石材或是大巖石鑿成的,象島上一共有五個石窟,『埃勒凡塔石窟』是指第一坑,當初是16世紀葡萄牙人登陸時發現島上有一隻石雕的大象,所以取名叫象島。
  • 背包印度~象島石窟文化……
    走進印度~孟買之象島,因為島上印度教廟宇中有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於是被命名為象島…象島石窟,印度中世紀印度教石窟,位於距孟買約10千米的海島上。這是在象島唯一留下的一張照片,象島石窟,位於印度孟買以東6公裡的阿拉伯海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早安·世界|等了70年!世界文化遺產印度象島石窟終於通電
    1/10 早安·世界世界文化遺產印度象島石窟終於通電 2018-02-24 07:23 責任編輯:史訓鋒
  • 孟買也沒那麼不堪,至少象島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背靠次大陸,面朝阿拉伯海,孟買也儘可能地開放自己,接納世界各地的建設者。所以,如今的孟買是「人種展覽館」,也是「宗教博物館」。除邊緣地帶的土著和孟巴女神,馬拉地傳統早已融入到五花八門的文化中。可以說,孟買是印度的,也是世界的。售票員特意提醒我,印度門到了。剛一落車,就看到印度門廣場上正在爭食的鴿群,旋起旋落,撲楞撲楞,很容易讓人患上「密集恐懼症」。
  • 印度世界文化遺產象島通電 村民期待更多改變
    距離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僅10公裡的世界文化遺產象島終於通上了電。法新社30日援引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德納維斯的話報導,通電將給象島帶來「巨大旅遊商機」。當地官員希望,通電後,遊客能留在象島過夜。
  • 出境遊越來越開放,從新德裡到達印度孟買象島石窟並不方便
    隨著出境遊越來越開放,大量中國人也紛紛到海外旅遊,在過去的時代裡,想要走出國門,簡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對於現在來說,只要人們有足夠的能力,即使是普通民工,也可以實現心存已久的出國夢,印度是一個不錯的旅遊國家,消費水平和國內的相差無幾,來到印度孟買,仍舊能感受到濃濃的亞洲風情。
  • 到了孟買,海上的象島石窟是必看之地
    這樣一來,距孟買11公裡的象島就成了必看之地。 象島是16世紀葡萄牙人發現的。他們登陸時,發現一塊石頭很像大象,所以就把這裡叫作了象島。估計這樣的小島上,真正的大象是一頭也沒有的。 象島上遍布印度教的7個石窟,大約修建在公元450—750年間。
  • 印度世界遺產大全
    1983年,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阿格拉堡、泰姬陵成為印度首批世界遺產。截止2019年,印度已有38項世界遺產,包括30項文化遺產,7項自然遺產,1項複合遺產,世遺數量僅次於中國位居亞洲第二,在全球位居第六。
  • 印度為什麼是文明古國?讓這些歷經風霜的世界遺產給你答案!
    讓我們繼續【有觀點大歷史】文化之旅,本期為「印度世界遺產篇」,在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遺產排名中,印度排名第六,有37處世界遺產(中國排第二,共53處),印度文明一直以多元化著稱,閒話少敘,開始今天的旅途。圖為果阿教堂和修道院,位於印度西南部的果阿邦。
  • 印度世界遺產大全
    1983年,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阿格拉堡、泰姬陵成為印度首批世界遺產。截止2019年,印度已有38項世界遺產,包括30項文化遺產,7項自然遺產,1項複合遺產,世遺數量僅次於中國位居亞洲第二,在全球位居第六。
  • 瑜伽聖地 | 印度有哪些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印度擁有36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每個都代表著印度豐富自然的、文化的和建築的多樣性。指定時間:2004年指定原因:代表著失落的文化,它有大量未經發掘的考古的、歷史的和文化的遺產。Elephanta Caves (Maharashtra)象島石窟(馬哈拉施特拉)
  • 世界八大石窟群,有五個在中國
    被譽為國內外東方藝術的神奇明珠、天才藝術、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寶庫和發展潛力的旅遊大金礦是最佳的觀光勝地。1999年12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據世界遺產委員會介紹,大足地區懸崖峭壁上有一系列獨特的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高藝術質量和豐富多彩的主題而聞名。
  • 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石窟藝術巔峰之作
    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美麗的重慶市,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它叫大足石刻。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美麗的重慶市,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它叫大足石刻。
  • 阿旃陀石窟群—印度壯觀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旃陀石窟位於印度孟買東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德幹高原的文達雅山懸崖上,距離奧蘭加巴德縣阿旃陀(Ajinta)村3.5公裡處,在一個林木茂盛的馬蹄形溪谷中。「阿旃陀」一詞源於梵語「阿謹提那」,意為「無想」。
  • 印度十大世界文化遺產 印度最受歡迎的景點!
    印度的文化有很多,不同地區的風俗、慶典、服裝、藝術、建築風格、宗教和語言是不同的,而印度的很多地方有著眾多的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印度25個不同的地點記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一種保護重要文化遺址的最佳方法,下面要介紹的是印度十大世界文化遺產。
  • 埃洛拉石窟群—印度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奇觀
    埃洛拉石窟群位於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重鎮奧郎加巴德西北約25至30公裡,境內有34座的石窟,其中佛教石窟12座,印度教石窟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長約2公裡。埃洛拉石窟群是公元7世紀至11世紀時期,也就是早期遮婁其王朝、羅溼陀羅拘陀王朝時期的宗教建築。
  • 印度有哪些世界遺產?
    印度擁有36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每個都代表著印度豐富自然的、文化的和建築的多樣性。
  • 人文清華講壇走進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
    我們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應該繼承和保護什麼,需要破除哪些迷思?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清華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的「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第二場在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隆重開講
  • 韓國石窟庵,韓國的著名古蹟,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石窟庵屬於遠東地區佛教藝術傑作。1995 年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石窟庵因其是在一個自然巨石鑿成的石窟之內建成的佛寺而得名為石窟庵。石窟庵建築比較古樸,在山林之中盡顯安靜之意!石窟庵位於從佛國寺到吐含山之間的大約4公裡處,是國寶第24號,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石窟庵的人工石窟是將白色花崗巖鑿成石龕,手法奇特,被譽為新羅王朝在宗教、理論、科學及造型藝術全盛時期的空前絕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