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大概一個月之前,我給家裡的養老金帳戶$ZH2323783建倉了上海機場,近期隨著市場的下跌追加了一些,目前佔比約10%,已達到目標倉位,按照目前價格,浮虧約8%。
近期上海機場持續下跌而且今天大跌,雖然我是不看技術面的,但像這樣的放量破位下跌,按技術分析的說法是很難看的走勢,一時間質疑的聲音不少,不過現在擔心很多的問題和今年三月差不多,看來更多還是股價的影響。
我也簡單總結一下我當初買入的邏輯,以及當初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變化。由於在我個人的投資決策體系裡面,商業模式具有主導性的地位,所以今天主要是對商業模式而非企業財報的分析,
而且像上海機場這樣的大白馬企業,財報都被研究的很徹底,我一般只看個大概,沒有明顯瑕疵就可以,所以今天就不做過多的財務分析。
一、機場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如果只看機場這個生意,可說是平淡無奇
1、成本方面:典型的重資產模式,前期建設航站樓、跑道,都需要極大的成本支出,而且需要定期維護,像是一個吞噬現金流的巨獸。
2、收入方面:航空性收入提價能力相對有限,受空域、航線多重因素限制,而且國內短途航空業務受高鐵衝擊明顯。
非航性收入大部分機場還是以餐飲、娛樂、購物為主,相當於商業地產收商戶租金的模式,但這項收入同樣受限於商戶質量、運營能力以及機場面積,這部分收入佔比普遍不高
3、日常運營方面,機場的邊際擴張受到土地、資金多方面限制(尤其是在核心城市,土地資源稀缺),在客戶量相對飽和的基礎上,增加單位客戶的成本線性增加,缺少基本的網絡效應。
二、上海機場的商業模式和其他機場有什麼不同?
1、上海具備天然的國際大都市的潛力
上海機場佔據這一極佳地理優勢,具有核心壟斷地位,每年吞吐量接近8000萬,世界排名前列,說白了就是天生命好
2、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定位天然不同
浦東機場以國際航線為主,幾乎覆蓋歐美日韓主要發達國家地區,旅客具備潛在高消費能力。而虹橋機場,主要是以國內航線為主,二者定位區別明顯
3、上海機場非航收入佔比很高
1、2點是原因,3是結果。上海機場非航收入佔比62%,佔歸母淨利潤的80%,這是一個很亮眼的數字,對比之下,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非航收入佔比剛剛超過20%。(參考2019年報)
而非航收入的來源主要是免稅零售、餐飲以及廣告、櫃檯出租等業務,其中免稅零售佔大頭,上海機場的核心利潤貢獻來自免稅店的銷售分成和租金,較高的非航收入也體現了上海機場較好的管理運作能力
4、總結一下,就是地段好、客人多、消費能力強、管理運作好。
買上海機場主要是買非航收入尤其是免稅業務,這代表了消費升級的大方向,免稅商品尤其是化妝品、奢侈品,具備明顯的精神屬性,體現在佔領消費者心智、定價能力強、品牌地位牢固等特點,是很好的生意模式,所以上海機場核心是高端消費股
三、疫情衝擊之下,上海機場的商業模式有沒有變化?
1、疫情帶來最直接的衝擊就是上海機場的國際航線基本消失
很搞笑的是,從最近的新聞看,浦東機場還有轉國內航線的趨勢
但我一直相信一點,時間是病毒的敵人,是人類的朋友。隨著疫苗的逐漸投產,人類戰勝病毒的時間也在逐漸臨近,對上海機場的商業模式不構成根本性衝擊。
2、疫情帶來的次生影響就是市內免稅店業務以及海南免稅島的設立,這是在內循環的大政策背景下推出的措施。
對這個政策解讀,我也看過一些研報的分析,但也不能下定論,我認為短期影響會有一些,長期還不確定,這是上海機場面臨的較大變量。
但是即使市內免稅店能夠較好的運營,我傾向於上海機場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相對精準的客群,機場相對封閉的消費場景,免稅服務具備天然優勢,最根本的商業模式不會被動搖,只是被分流多少的問題,這仍待保持觀察。
四、我對上海機場當前價值及未來的判斷
綜合以上,我買上海機場的本質是購買了一個具有奢侈品屬性的消費股,而且這家店還坐擁了最核心的商業地段和最具消費潛力的人群,雖然疫情對上海機場的衝擊很大,但可以近似認為是一次性事件,從長期價值來看影響不大。
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未來國內免稅業務的布局,包括市內免稅店對上海機場的衝擊,雖然我傾向於認為上海機場有其獨特的地理屬性,但我還是保持謹慎,因此我只配置了10%的倉位,並且沒有進一步加倉或止損的計劃。
現在60元左右的價格,對應市值1200億,我覺得屬於合理的區間。但現在市場情緒似乎對歐美第二波疫情又極度悲觀,無視疫苗即將大規模投產的事實,現在這個位置大概率不是底。
不過我認為,股價的波動並不是風險,真正的風險是對商業模式的錯誤認知。投資生涯中這樣的經歷很常見,對於價格波動,我一般選擇無視;對於看錯商業模式的風險,我一般用深入研究和適當分散來降低損失的可能和絕對值。
以上,僅供大家參考,歡迎拍磚。
作者:伐木的小豬連結:https://xueqiu.com/4566978155/162315835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