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合成昆布二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19 生物谷

 

昆布二糖(laminaribiose)是β-1,3糖苷鍵連接的還原性二糖,是一種功能多樣的高價值寡糖。它可以作為合成透明質酸的前體物質應用於製藥及化妝品行業,作為促發芽劑和天然防腐劑應用於農業領域,且其具有益生作用,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於食品保健品行業,另外,還可以調控嗜熱菌熱纖維梭菌的蛋白表達。昆布二糖的傳統製備方法是以稀酸水解天然產物,但天然產物供應有限,導致昆布二糖價格居高不下。因此,開發成本低廉、環境友好的昆布二糖高效合成技術,對高附加值功能性寡糖生物製備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遊淳帶領的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團隊,設計了將廉價底物澱粉和葡萄糖一步轉化為昆布二糖的體外多酶催化系統。該體系包括α-葡聚糖磷酸化酶(α-glucan phosphorylase, αGP)和昆布二糖磷酸化酶(laminaribiose phosphorylase, LBP),其中αGP將澱粉轉化成高能磷酸化糖(葡萄糖1-磷酸,G1P),LBP將葡萄糖和G1P催化合成昆布二糖;此外,添加異澱粉酶(isoamylase,IA)和4-葡聚糖轉移酶(4-glucanotransferase,4GT)兩個輔助酶可以提高昆布二糖產率;最終通過反應體系優化,基於澱粉的昆布二糖的產率進一步提高至91.9%。為驗證該反應路徑的工業潛力,該研究團隊提高了底物澱粉和葡萄糖的濃度,最終可以得到61.2 g/L昆布二糖。這條新的酶法製備二糖系統可以成為未來二糖的生產平臺,通過替換糖苷磷酸化酶可以合成不同二糖,為以澱粉為底物生產其他二糖奠定了基礎。(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張長生組脂肽類天然產物Totopotensamide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ACS Chemical Biology。
  • 體外多酶體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獲進展
    因此,亟須開發綠色、高效、一步法氨糖生產新方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員遊淳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利用體外多酶體系生產氨糖的新型生物製造平臺。該多酶催化路徑通過5個核心酶的級聯催化將澱粉和無機氨一步法轉化為氨糖,利用路徑設計、酶元件挖掘、計算模擬、反應條件優化等方法,提高了氨糖的產率和底物轉化率。
  •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糖化學合成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20-03-17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產物合成化學團隊肖國志課題組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糖化學合成研究工作:(1)發展糖化學合成的新方法和新策略;(2)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糖類天然產物進行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 糖化學合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與通過基因調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調控的,而是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通過逐步的和酶的後翻譯修飾的過程,從而導致了糖類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極其多樣的結構。從自然界中分離提取純的和結構均一的多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化學合成是一種有效的和可規模化的方法來得到純的和結構確定的糖類化合物,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發展新的治療藥物。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華聲在線12月11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記者今天從省科技廳獲悉,湖南大學聯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構建了一種產生一氧化氮的人造細胞,具有血管舒張的生理效應,在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學)上。現有的血管舒張治療,是通過注射血管舒張小分子藥物。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腸道微生物體外模型研究進展
    目前的研究證明只有極少數的細菌存在於大多數人的腸道中。而個人之間菌群結構的不同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到宿主的免疫系統發育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甚至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產生相關。腸道微生物現在認為是人體的一個新「器官」。而腸道微生物生態的研究近十年來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是腸道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重要的瓶頸在於樣品的採集。對正常人來說,除了收集糞便之外,小腸、升結腸、橫結腸等部位的取樣幾乎不現實。
  • 科倫藥業累計捐贈醫用物資約4000萬元 抗新型病毒藥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蒙婷婷2月17日,科倫藥業發布公告稱,自1月21日子公司科倫藥物研究院成立抗新型病毒藥物研究攻關小組以來,全力推進涵蓋預防及治療作用的1個創新多肽藥物和3個仿製藥物的研究,目前已經取得新進展
  • 分子篩催化劑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近幾年來李燦研究組利用紫外拉曼光譜在含過渡金屬雜原子分子篩(如TS-1, Ti-MCM-41,Fe-ZSM-5和Fe-SBA-15)活性位鑑定,以及幾種典型分子篩(如X型分子篩,Fe-ZSM-5)合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
  • 的室溫熱電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缺陷工程優化AgBiSe2的室溫熱電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12-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
  • 蘭州化物所C-N鍵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1,3-二胺的高效合成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中具有挑戰的課題之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漢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1,3-二胺的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小組一直致力於通過C-N鍵活化形成金屬-碳、金屬-氮親核試劑的基元反應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在水稻穗發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已有研究發現種皮顏色越深,種子休眠性越強,穗發芽抗性也越強,但目前這種相關性的分子機制仍不明晰。基因分析確定:控制穗發芽的基因為OsVP1,是ABA信號途徑重要的調控因子;控制種皮顏色的基因為Rc,是調控紅色種皮主要成份——原花色素生物合成的轉錄因子。在紅色種皮的Rc代換系中,ABA含量略有上升,但ABA信號基因表達明顯上升,OsVP1基因表達上升尤其顯著。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年在環狀DNA/RNA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s,eccDNAs)產生於染色體上的序列,在起源上有較高的異質性,可以影響細胞生命活動,促進腫瘤細胞演進和適應性進化,是腫瘤的重要基因組特徵。然而,對於染色體外環狀DNA的結構、組成和全基因組頻率仍然缺乏較為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 ACIE: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新進展
    通過在烯烴分子的一端引入給電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電子的羰基來活化內烯烴碳-氫鍵的策略,研究人員高效實現了鈀催化的內烯烴碳-氫鍵與端烯烴碳-氫鍵的直接偶聯反應,合成了多官能團化的丁二烯衍生物。這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餘正坤研究組、孫承林研究組和陳吉平研究組合作的惰性化學鍵催化活化研究最近取得新進展。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金玉奇、李剛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於霆和復旦大學教授叢春曉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我國番茄、茄子、西甜瓜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一群群的科研人經過長期努力與協同攻關,終於結出累累碩果,在番茄、茄子和西甜瓜的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上取得重大進展,並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 2019年10月18日,《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曹必好教授團隊青年教師邱正坤與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助理研究員劉小茜等合作的研究論文,揭示了Aft-SlMYBATV調控紫色番茄形成的分子機制
  • 辰山科學家在黃芩素合成途徑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原標題:辰山科學家在黃芩素合成途徑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由上海辰山植物園,藥用植物與健康組的Cathie Martin研究員及趙清博士等組成的科學家團隊在解析中國傳統藥用植物黃芩中天然產物合成途徑方面取得突破,已完全解析了整個黃芩素的生物合成途徑。
  • 海灣扇貝養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海灣扇貝養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8-08-06 21:29:00   海灣扇貝的遺傳改良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重要海水養殖生物新品種與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山東省科技廳重點科研課題「扇貝的新品種培育和應用」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