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23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目前,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物理機制已有多種模型提出,雖然彼此之間仍存爭議,不過認為該效應的存在與材料的極性密切相關則是普遍接受的常識。

近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易志國科研團隊在開展鐵電體物理與光催化化學的交叉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現具有中心對稱結構的釩酸鉍材料具有大的反常光伏效應。在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李永祥團隊合作開展微結構表徵的過程中,進一步發現釩酸鉍材料內部存在著大的局域應變起伏。經過深入的系統研究,揭示出該反常光伏效應起源於應變起伏誘導的局域對稱破缺機制。並且,該反常光伏效應可通過應變調控予以調製。該工作不僅顛覆了鐵電光伏效應只存在於極性化合物中的傳統認識,而且為釩酸鉍材料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福建物構所博士劉希濤和上海矽酸鹽所博士張發強為論文第一作者。論文評閱過程中受到期刊編輯和審稿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是鐵電光伏領域的標誌性進展。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項目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在實驗推進過程中還得到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曾華榮和澳洲國立大學教授劉芸的合作支持。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標題: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郵箱:chenchen#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員孟祥建課題組在鐵電量子隧穿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進一步優化弛豫鐵電單晶的壓電性能以及探索新型高性能壓電材料,弛豫鐵電單晶高壓電效應的產生機理一直是鐵電、壓電材料領域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普遍認為:弛豫鐵電單晶的高壓電效應與其特有的微觀結構,即極性納米微區(如圖1所示),有著重要的關係。然而,在近20年的時間中,雖然各國學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極性納米微區與壓電性能的關係仍然沒有明確。這也導致了近些年關於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的研究工作進展較為緩慢。
  • 基於一種新奇的面內自極化鐵電光伏效應
    鐵電光伏材料,由於其具有窄的光帶隙、良好的載流子傳輸和強的紫外-可見-紅外吸收等特點,兼具機械、化學、熱穩定且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太陽能轉換應用上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作為完全不同於傳統p-n結光伏效應的獨特光伏材料體系,鐵電光伏材料的自發極化是驅動載流子分離的主要動力,且光電流方向能夠隨著自發極化方向發生轉變,這些獨一無二的特性拓寬了鐵電光伏材料的應用領域。但是由於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且穩定性較差,尋找高轉換效率且輸出穩定新型鐵電光伏材料仍然是光伏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挑戰性課題。
  • 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華聲在線12月11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記者今天從省科技廳獲悉,湖南大學聯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構建了一種產生一氧化氮的人造細胞,具有血管舒張的生理效應,在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學)上。現有的血管舒張治療,是通過注射血管舒張小分子藥物。
  • 物理所電子鐵電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李建奇研究組近幾年來一直致力於電荷有序多鐵材料的微結構與物理性能的關聯研究,在新型電子型鐵電體LuFe2O4 體系電荷有序及自發極化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Phys. Rev. Lett. 98 (2007) 247602; Phys. Rev. B.
  • 薛其坤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觀測
    薛其坤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觀測  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記者 劉蔚如 顧淑霞)4月27日下午,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副校長康克軍出席論壇。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陳毓娟攝影)薛其坤院士為媒體介紹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測量用的低溫樣品架和樣品(陳毓娟攝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2019年12月2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福建物構所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因結合了鐵電性和優異的半導體性能,在光電器件領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薛其坤: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中國對人類科學重要貢獻
    從2009年起,薛其坤教授領導的實驗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合作,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實現進行攻關。歷時4年努力,薛其坤教授團隊實驗了逾千個樣品,終於找到一種叫做磁生拓樸絕緣體薄膜的特殊材料,並從實驗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而今天我們想要講的,是清華大學薛其坤,用 5 年時間不懈探索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他獻給世界的諾獎級禮物。1879 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研究金屬的導電機制時發現,帶電粒子(例如電子)在磁場中運動時會受到洛倫茲力的作用發生偏轉,那麼在磁場中的電流也有可能發生偏轉。
  •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通訊員 王珊珊) 日前,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陳春梅副教授,與美國喬治亞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德拉瓦大學的同行合作,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土壤有機碳庫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礦物與有機碳的相互作用對土壤有機碳穩定儲存至關重要,其中鐵氧化物的作用尤為關鍵。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然而,在鐵電材料當中,雖然不存在D-M相互作用和磁交換作用,但是由於彈性能、靜電能和梯度能之間的相互競爭,鐵電體系也存在類似於磁性拓撲態的非平凡拓撲結構。最近的研究表明,非平凡自旋/極性拓撲結構的出現均伴隨著大量新奇的物理特性(如拓撲霍爾效應和負電容等)。
  • 進展|研發原位電鏡儀器技術,在原子分辨下調控鐵電渦旋疇相轉變
    鐵電渦旋疇是極化連續旋轉形成的鐵電拓撲結構,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單個渦旋疇的尺寸為幾個納米,有望大大提高信息存儲密度。為了將來實際器件應用,如何在外場激勵下操縱這類結構的拓撲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研究渦旋疇在外場作用下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南方科技大學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霍爾效應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heory for the Charge-Density-Wave Mechanism of 3D Quantum Hall Effect」為題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
  • :鐵電材料極化保持研究取得進展
    但是鐵電材料中存在的極化保持失效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Jan Seidel課題組,Nagarajan Valanoor課題組與莫納什大學的合作者們,通過設計鐵電疇壁釘扎大大提高了鐵電材料的極化保持時間,相關工作以 「Superior polarization retention through engineered domain wall pinning」為題,於近日在線發表在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傳統鐵電材料中鈣鈦礦結構的鋯鈦酸鉛(簡稱PZT)系列是應用面最廣的鐵電材料,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實現能量存儲和爆電換能的理想材料。但是,隨著新技術對高性能鐵電材料需求的增加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探索新型無鉛鐵電材料體系變得越來越迫切。
  •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打開APP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環球創新智慧 發表於 2019-12-12 15:45:45 (文章來源:環球創新智慧) 據美國普渡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工程師將電晶體與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結合成一種新設備,該設備集信息處理與存儲功能於一身。
  • 化學所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