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於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創立的儒家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與墨家並稱為當世兩大顯學,記錄孔子本人及其弟子言行語錄的《論語》也被後世奉為儒家經典,儒家思想一直影響了中國兩年多年。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儒家並非一開始就被統治者所接納,事實上儒家學說被封建統治者完全接納始於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並維護統治,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自此儒家學說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歷代統治者均不斷對孔子進行祭祀和追封,一步步使孔子成為「聖人」。
漢朝四百年間,對孔子追封過兩次,西漢、東漢各一次,西漢發生在漢平帝時期,東漢發生在漢和帝時期。但是,自漢武帝始,歷代皇帝對於孔子的祭祀十分頻繁,多位皇帝親自前往孔子故裡魯縣進行祭祀,其中就包括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肇。
漢明帝劉莊
公元72年,漢明帝劉莊在東巡途中,於當年3月到達孔子故裡魯城,親自祭拜了孔子,並命令太子及眾親王闡述儒家經典,以示對孔子的尊崇。
三年後,即公元75年,漢明帝劉莊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漢章帝劉肇
公元85年,漢章帝劉肇開始了東巡,於當年3月到達孔子故裡魯城,親自祭祀了孔子,並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演奏六代古樂,並接見了孔家62名男子,君臣之間還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漢章帝劉肇問孔子後裔孔僖:今天舉行的大會,你們孔家是不是覺得十分榮耀?
孔僖回答說:我聽說聖明君主沒有不尊師重道的,如今陛下屈尊降臨我們這裡,這是尊敬先師、發揚君王聖德的舉動,所以說這不只是我孔家的榮耀,也是陛下您的榮耀。
漢章帝聽了之後十分高興:如果不是聖人的子孫,哪能能說得出這樣的好話啊!
三年後,即公元88年,漢章帝劉肇去世,享年三十三歲。
巧合or魔咒?
漢明帝、漢章帝共計在位三十一年,父子兩代帝王均繼承了光武帝劉秀的治國方針,使東漢社會經濟實現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史稱「明章之治」。
但是,這父子兩代明君,卻均在祭祀孔子三年後去世,這是一個巧合呢?還是一個魔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