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還是魔咒?父子兩代皇帝,均在祭祀孔子三年後去世

2020-12-06 哀哉漢唐

生活於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創立的儒家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與墨家並稱為當世兩大顯學,記錄孔子本人及其弟子言行語錄的《論語》也被後世奉為儒家經典,儒家思想一直影響了中國兩年多年。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儒家並非一開始就被統治者所接納,事實上儒家學說被封建統治者完全接納始於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並維護統治,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自此儒家學說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歷代統治者均不斷對孔子進行祭祀和追封,一步步使孔子成為「聖人」。

漢朝四百年間,對孔子追封過兩次,西漢、東漢各一次,西漢發生在漢平帝時期,東漢發生在漢和帝時期。但是,自漢武帝始,歷代皇帝對於孔子的祭祀十分頻繁,多位皇帝親自前往孔子故裡魯縣進行祭祀,其中就包括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肇。

漢明帝劉莊

公元72年,漢明帝劉莊在東巡途中,於當年3月到達孔子故裡魯城,親自祭拜了孔子,並命令太子及眾親王闡述儒家經典,以示對孔子的尊崇。

三年後,即公元75年,漢明帝劉莊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漢章帝劉肇

公元85年,漢章帝劉肇開始了東巡,於當年3月到達孔子故裡魯城,親自祭祀了孔子,並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演奏六代古樂,並接見了孔家62名男子,君臣之間還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漢章帝劉肇問孔子後裔孔僖:今天舉行的大會,你們孔家是不是覺得十分榮耀?

孔僖回答說:我聽說聖明君主沒有不尊師重道的,如今陛下屈尊降臨我們這裡,這是尊敬先師、發揚君王聖德的舉動,所以說這不只是我孔家的榮耀,也是陛下您的榮耀。

漢章帝聽了之後十分高興:如果不是聖人的子孫,哪能能說得出這樣的好話啊!

三年後,即公元88年,漢章帝劉肇去世,享年三十三歲。

巧合or魔咒?

漢明帝、漢章帝共計在位三十一年,父子兩代帝王均繼承了光武帝劉秀的治國方針,使東漢社會經濟實現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史稱「明章之治」。

但是,這父子兩代明君,卻均在祭祀孔子三年後去世,這是一個巧合呢?還是一個魔咒呢?

相關焦點

  • 巧合還是魔咒?父子兩代皇帝,均在祭祀孔子三年後去世
    為了鞏固並維護統治,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自此儒家學說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歷代統治者均不斷對孔子進行祭祀和追封,一步步使孔子成為「聖人」。漢朝四百年間,對孔子追封過兩次,西漢、東漢各一次,西漢發生在漢平帝時期,東漢發生在漢和帝時期。
  • 無法解釋,中西方歷史的十大驚人巧合!
    巧合四:中國孔子與印度釋迦牟尼  中國孔子與印度釋迦牟尼生於同時,兩人年齡只相差14歲。巧合六: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  公元632年,李淵、李世民父子統一全國,建立大唐帝國;穆罕默德進攻麥加城,創建阿拉伯帝國。
  • 唐朝的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祭祀北嶽恆山?
    唐太宗是以祭祀北嶽,來祈求嶽神佑助其軍事行動。     從北嶽的地理位置來看,北嶽在中古時代佔據北塞南北交通的重要位置。所以,唐朝皇帝對於北嶽的祭祀、祈禱較之其他四嶽也就多了捍禦邊防、鞏固政權的訴求。這種帶有軍事訴求的祭祀,多由官方主持。除了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徵遼經北嶽親自撰文祭祀以外,重要的軍事大臣也到北嶽神廟祭祀,祈禱襄助。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第三年則是選擇正好清明那天去祭祀比較好!第四年就可以和舊墳一樣選擇清明後再祭祀都可以,會比較自由。但因為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像湖南、河北、廣東、江西等地則有「新墳不過社」的習俗。就是說,去世前三年,包括第三年,掃墓祭祀時都要選在春社之前。
  • 公元前500年,孔子、老子、釋加牟尼同時出現,是巧合還是必然?
    在這一段時間裡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釋迦摩尼、孔子、老子等先哲,他們的智慧讓人類文明取得階段性的突破,其成果價值至今都無法超越。(關注:文史暢談,天天暢聊歷史)孔子、老子、釋迦摩尼都生活在公元前500年,是生在相同時空裡的人物。這三人分別是儒釋道三教的創始人。我們都知道,兩千五百年前,文明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 中華三大祭典:黃帝是祖宗,孔子是信仰,唯有她至今被時常祭祀
    因此,不論是從權力角度、祭祖角度還是文明開化角度來說,黃帝都應該受到後世帝王的祭祀。一般來說,古代皇帝祭祀黃帝的時候,都選擇在陝西黃陵縣的黃帝祖廟對黃帝進行祭祀。在祭祀之前,皇帝需要沐浴齋戒,來表示自己對的尊重。
  • 孔子是人還是神?
    孔子是人,不是神。然而在他去世以後,首先被作為孔姓的家族之神,後又被獨尊儒術的國家作為國家公神。起初規格僅和社稷同級。封建國家滅亡前夕,其地位升到和天地同高。這也是確鑿的歷史事實。中國古代,祖先祭祀更加發達。求祖宗保佑,是中國人迄今為止仍然習以為常的傳統。孔子死後,起初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僅僅作為家族神被自己的後代祭祀。由於他是私人辦學,所以國家的學校祭祀中也沒有孔子的地位。僅僅是他自己的學生,在他死後守「心喪」三年。只有子貢,在三年以後,又在他的墓旁守喪三年。戰國時代,孔子不受重視,幾乎沒有知名的人物去祭祀孔子。秦朝建立,也不祭祀孔子。
  • 孔子和釋迦摩尼,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彼得大帝和康熙,歷史巧合?
    在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至今都難以解釋的謎一樣的巧合。公元前30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與《史記》中所載的中國炎帝、黃帝同時代。兩者俱為東西方文化始源。二、中國孔子與印度釋迦牟尼生於同時代,兩人年齡只差14歲。
  • 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大批名人去世,是巧合還是意外?
    劉備取得荊州(其實是荊州地區由劉備的一部分)後,由關羽率軍鎮守。然而就在關羽率兵攻打襄、樊時,孫權卻玩起了趁人之危的把戲。弄得關羽不僅沒有攻下襄、樊,還丟了荊州,最後落得個敗走麥城被呂蒙所殺的下場。三國第一猛將,就這樣走完了他光輝奪目的一生。沒錯,219年三國第一戰將關羽被殺,還是被孫吳一方的一位二流將領呂蒙所殺。
  • 歷史上中國四大神奇巧合,巧合到讓人不敢相信!最詭異巧合在明朝
    最詭異巧合在明朝整個地球有著將近七十億的人口,每天都有這很多事情發生,而從人類繁衍開始就發生這許許多多的巧合事件,而在我國五千年的年代傳承下,也發生過很多的巧合事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在歷史上的幾個神奇的巧合事件。
  • 因為一個魔咒 明朝皇帝一生不立太子 不教皇子
    明朝的隆慶皇帝朱載垕[hòu]是嘉靖帝朱厚熜的第三子,出生後被封為裕王。嘉靖帝的長子是朱載基,立為太子沒幾天就夭折了。方士陶仲文陪同嘉靖帝祭祀先帝,車馬行走到河南衛輝的時候,陶仲文掐指一算,預測說今日必有火光之災。
  • 孔子的成長簡介及孔氏家規
    孔子人生簡介叔梁紇乃先哲微子啟之後,曾做過陬邑大夫,當時是位武將,在他接近七十歲時娶當時十五六歲的顏徵在為妻,顏徵是一位識字並懂得運用教育的女子。一年後生下孔子,又經過三年叔梁紇死亡。孔子及其母親因叔梁紇的第一個妻子施氏設計而離開孔家。孤兒寡母從陬邑來到了魯國國都曲阜,一個婦人帶著孩子獨立謀生,過著貧賤而清苦的生活。她的勤儉自立,給了小孔子一個好的榜樣。孔子17歲時,母親去世。此後,孔子開始獨闖天涯。具史料記載孔子的誕生是因為孔母祭祀神靈所致。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巧合,巧合到讓人不敢相信!最詭異的巧合在明朝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巧合,巧合到讓人不敢相信!最詭異的巧合在明朝小夥伴們,大家好!又到了你的小可愛給大家講故事的時候了,今天我們來講一些詭異的事情,不過那些膽子小的小夥伴們不要害怕,因為我們今天講的東西雖然詭異,但是卻不是那些鬼怪之事。
  • 中西方歷史的十大驚人巧合!
    東西方都處在學術上百家爭鳴(西方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中國有孔子、墨子、老子、莊子等),軍事上天才輩出(西方有波斯居魯士王、馬其頓亞歷山大帝,中國有孫武、吳起、孫臏等)的輝煌時代。巧合四:中國孔子與印度釋迦牟尼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第三年則是選擇正好清明那天去祭祀比較好!第四年就可以和舊墳一樣選擇清明後再祭祀都可以,會比較自由。但因為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像湖南、河北、廣東、江西等地則有「新墳不過社」的習俗。就是說,去世前三年,包括第三年,掃墓祭祀時都要選在春社之前。
  • 祭祀孔子的「大成殿」最早建於唐 叫法來自宋朝
    大成殿,是過去官員和讀書人祭祀孔子的地方,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以曲阜大成殿最為有名。這裡主要說說曲阜大成殿。無論哪裡的孔廟,大成殿都是孔廟的核心。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死後的第二年,魯哀公為了表示對孔子的尊重,在孔子的舊宅上建起了孔廟,也就是曲阜孔廟。不過那時的孔子只是當時各競風騷的諸子百家之一,其名聲地位遠沒有後來那樣顯赫。
  • 學生問孔子:父母去世後要守喪三年時間太長了吧?孔子斥其無愛
    我們知道,仁,是孔子的核心價值,禮,是孔子的政治主張。然而孔子處的時代,卻是個「禮崩樂壞"的年代。所以,孔子主張」克己復禮「。這是孔子對顏回說的,原文是」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然而,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卻有不同的看法。
  • 孔子的儒家學說與他從政失敗有關?誰是第一個祭孔的皇帝?
    後來丁龍不幸去世,在去世之前他做出了一個舉動,把自己生前卡賓特將軍給他的薪水拿了出來還給了卡賓特,告訴他說我的老家已經沒什麼親人了,這一部分錢是您給我的,我現在還給您,您用到該用的地方。這個舉動讓卡賓特更加感動。
  • 毋庸解釋,中西方歷史的十大驚人巧合!
    巧合三:希臘、古羅馬文化鼎盛時期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6~3世紀,為希臘、古羅馬文化鼎盛時期,也正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東西方都處在學術上百家爭鳴(西方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中國有孔子、墨子、老子、莊子等),軍事上天才輩出(西方有波斯居魯士王、馬其頓亞歷山大帝,中國有孫武、吳起、孫臏等)的輝煌時代。
  • 孔子後裔的封號在歷史上的演變是什麼樣的?
    到漢平帝元始元年,才開始對孔子後裔進行了爵位的專封,賜封孔霸的曾孫孔均為褒成侯,以奉孔子的祭祀。王莽建立新朝時,任命孔均為太尉,孔均堅辭不赴任,於是便被王莽剝奪了褒成侯的爵位。隨著新朝的覆滅,劉秀建立起了東漢政權。魏文帝黃初二年時,將孔子二十一代孫孔羨改封為宗聖侯,不再使用褒成侯爵號。同時給孔羨封邑百戶,專門奉侍孔子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