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像科技:B端深度商業化、C端工具出海日本,本土虛擬偶像團隊的...

2020-12-24 騰訊網

撰文:EW 研究| 招傑冰 霓虹

審閱:顏蔚

聯繫:ewreasearch@yingzaotimes.com

「虛擬偶像最先跑出來的賽道可能是目前大熱的電商直播,

因為相對於其他商業模式,電商的數據和成績最直觀,

推動著平臺和MCN加速入場。」

萬像科技創始人 夏冰

5月27日晚,上美影經典動畫《我為歌狂》中的角色楚天歌在京東直播間進行了首次虛擬直播。

楚天歌直播首秀的整場活動由萬像科技(以下簡稱萬像)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和策劃運營。這也是萬像與上美影就《我為歌狂》虛擬偶像IP達成合作後,為《我為歌狂》打造的首個落地的商業化方案。

據悉,接下來《我為歌狂》的Open樂隊將以虛擬偶像的身份重新出道,目前已談下綜藝、代言等多項商業化合作。

萬像科技2019年成立於杭州,自我定位為虛擬偶像的IP孵化和運營服務商。成立時間只有數月,已完成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萬像創始人夏冰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開啟Pre-A輪的融資並已經收到數家投資機構的TS,公司計劃在6月底完成Pre-A輪。

萬像創立之初便瞄準高潛的虛擬偶像市場,依託自主研發的數字人技術和快速落地的產品解決方案為市場提供服務,與包括愛奇藝、嗶哩嗶哩、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阿里巴巴、網易、騰訊、虎牙、絲芭傳媒在內的國內多家頭部平臺達成業務及深度戰略合作,並已輸出了多個代表性案例。

夏冰告訴東西文娛,萬像的優勢在於創始團隊內容與技術相融合的背景,這讓萬像跳脫出單一技術公司的路線,兼具強內容孵化、內容運營與商業化變現的能力。而基於此優勢,目前萬像在業務模式上形成了特有的版權運營模式,以版權方之一的身份參與虛擬IP從孵化到變現的全環節。

今年以來,直播、短視頻等市場的聚流效應明顯加速虛擬偶像市場熱度上升。夏冰預計,中國的虛擬偶像可能率先在主播行業爆發,原因在於更多在於人們對虛擬身份的需求,而目前可見的商業化方向是虛擬形象電商直播帶貨。

團隊背景:內容+技術融合的差異化

雖然看似成立時間不長,但成立之前,萬像的團隊在行業內已經積累了許多年。

夏冰本人曾任職於知名網際網路和遊戲大廠,擁有傳統綜藝、遊戲、真人影視劇和動漫的從業經驗,經手過多個頭部IP的全鏈孵化和商業化落地,技術領域,萬像技術團隊已與成都大數據中心達成基於虛擬實境技術聯合實驗室的合作。

夏冰告訴東西文娛,萬像的優勢在於擁有內容+技術融合的團隊,這類複合型極強的團隊有突出的競爭優勢。

夏冰表示,與傳統的技術團隊相比,萬像團隊的核心成員,在內容的前期策劃和創意上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在內容的運營以及商業化變現上也有較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並且對新興的產品形態的體系化運作也非常熟悉,比如短視頻和電商直播等。

而相對傳統的內容公司相比,萬像也有自有的技術及技術相關的服務能力,並且持續嘗試更為前沿的探索,目前,萬像技術團隊已與成都大數據中心達成基於虛擬實境技術聯合實驗室的合作。

夏冰表示,正是因為複合的背景,所以萬像才能做到明確市場需求並快速將技術產品化。

布局邏輯:不局限於核心二次元圈

在傳統的理解中,虛擬偶像是相對重度的二次元產品,但萬像並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所謂的核心二次元圈,而是想走向更廣泛的層面,針對不同的用戶人群做不同的內容定位,提供匹配不同需求的虛擬偶像產品。

這一布局邏輯,是基於萬像團隊對比中日兩國虛擬偶像市場模式之後,對於中國市場趨勢的判斷。

在夏冰看來,日本虛偶市場立足於核心二次元用戶,創作者主要是聲優或想要成為Vtuber並對ACG行業熟悉的人,受眾的需求離不開核心二次元。

日本Vtuber調研公司User Local的數據可以作為一個判斷的基礎,截至2020年1月15日,日本的Vtuber人數超過1萬人,收入來源包括品牌聯名、電視節目出演、直播打賞、付費音樂(CD或流媒體)、線上線下演唱會、周邊衍生品等,可以看出背後的商業邏輯離不開日本演藝和ACG產業。

夏冰認為,與之不同的是,中國的「虛擬偶像」可能率先在泛用戶圈層如主播行業爆發,而未必在偶像行業,原因在於中國市場的虛擬偶像消費群體更廣泛,更多在於人們對虛擬身份的需求,「每個人都有隱匿社交和虛擬備份的需求。」

而當前國內市場的發展階段來說,中國市場尚未出現大批個人創作者,虛擬偶像行業的主導者為平臺和IP方,國內入局虛擬偶像的平臺有愛奇藝、B站、淘寶直播、虎牙直播、酷狗音樂、抖音、騰訊等,各平臺的內容特性不同、IP獲取方式不同,但在現階段都面臨虛擬偶像內容和產能不足的問題,缺乏讓用戶持續不斷去消耗的內容。

根據這一現狀,萬像的布局策略是,基於核心產品MyMaker(萬像自主產品)分階段走,首先推出面向B端的專業解決方案,去滿足平臺的高質量的內容需求,第二階段再規劃面向C端的輕量化工具,進而實現「人人皆可虛擬」的目標。

內容與技術融合的團隊背景讓萬像團隊在用戶需求洞察與執行力上做出快速反饋。萬像表示,目前,在B端產品層面,立足於過往的IP商業化經驗以及技術的累積,已在短時間內已經實現了多個代表性案例的落地,這些案例囊括了與上美影合作的「我為歌狂」中的「Open樂隊」、愛奇藝合作的RiCH BOOM鼓手Rainbow,明星IP虛擬偶像韜思曼、與淘寶、天貓合作的帶貨虛擬偶像Mika、新國風偶像蘇朵朵IP等多類型虛擬偶像。

當前技術的下沉向消費級產品邁進已是方向。在C端產品層面,夏冰認為日本是個業態成熟的市場,創作者對輕便工具的需求很大,萬像計劃在日本市場測試市場需求和可行性後,再回到國內市場。

發展策略:B端本土化與C端出海探索

B端策略:探索版權共享模式、注重IP商業化價值

在眾多已落地的一些虛擬偶像項目中,萬像充當了技術供應商的角色。在去年11月虎牙的發布會,萬像首度出現在對外披露的官方合作名單中。而在黃子韜的虛擬分身「韜斯曼」登臺湖南衛視去年底的跨年演唱會的項目中,萬像則提供了虛擬形象實時驅動技術,與黃子韜的龍韜娛樂和「韜斯曼」的製作方次世文化共同完成演出。

基於內容和技術融合的背景,在IP開發和商業運營及變現上的能力,萬像已經顯示出商業化上的潛力,這也推動萬像自身在商業模式方面進行了更多嘗試

夏冰表示,萬像將探索IP聯合開發的模式,而不是單純提供技術,以深度參與的方式分享IP商業化的收益。

這意味著,萬像作為版權方之一,可以在IP的方向選定、內容創作、商業化方案等決策層面擁有更多話語權。

剛結束的楚天歌京東直播是萬像與上美影合作的最新商業落地案例,楚天歌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推出的動畫《我為歌狂》中的經典角色。在京東直播中,楚天歌通過實時動捕技術,與真人主播同坐在直播間中,以動畫的人設個性與真人主播、觀眾進行互動,並在直播期間唱出主題曲《有夢好甜蜜》,當場最高觀看人數在40萬左右。

夏冰認為,虛擬偶像最先跑出來的賽道,可能是目前大熱的電商直播,這是因為相對於其他商業模式,電商的數據和成績最直觀,推動著平臺和MCN加速入場。

基於這一判斷,早在3月22日,萬像聯合手心好物推出的虛擬偶像Mika便首次在淘寶直播亮相,當時的帶貨成績已經顯示出快速變現的巨大潛力。

不過,夏冰強調,虛擬直播帶貨的本質,是滿足用戶購買符合需求的商品,因此,在虛擬直播帶貨中,重要的是傳達出去的信息、交互方式和商品性價比,應該在電商邏輯的基礎上,思考虛擬直播的價值,這也更為考驗技術團隊的應對能力與運營能力。

與此同時,夏冰認為虛擬偶像正成為品牌代言的一個標配,「許多品牌擔心不涉足虛擬偶像領域會失去年輕用戶」,所以這也是虛擬偶像商業化的一個潛力方向。

夏冰向東西文娛透露,目前萬像已與萬達影業、使徒文化、三隻松鼠以及國內某服裝和國際快消品牌達成合作,在下半年會有商業化案例陸續落地,而在平臺合作層面,4月份與B站做了第一次虛擬偶像與真人UP主的小綜藝,未來將輔助B站一起做更多年輕人喜歡的內容,而與愛奇藝的合作則會專注在網絡綜藝節目。

C端策略:產品率先出海驗證,目標「人人皆可虛擬」

按照規劃,在C端市場的下沉層面,萬像對MyMaker將先在日本測試市場需求,「MyMaker」定位是通過新的技術降低VTuber的使用門檻,從而降低VTuber內容創作的成本。再將此經驗應用到國內市場。

夏冰表示,之所以先選擇日本,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萬像覺得日本市場成熟度相比國內更高,而且它的用戶需求很明確,「先在成熟市場把滿足用戶痛點的產品做出來試一試,看用戶的反饋,然後再來看非成熟市場我們應該怎麼做。」

截至2020年1月,日本的Vtuber數量超過1萬人,日本Vtuber常用的直播工具分為智慧型手機端和PC端,例如智慧型手機端的REALITY、SHOWROOM V、Emomo、中之人LIVE,PC端的有FaceVTuber和FaceRig,但這些工具普遍停留在面部捕捉、全身捕捉的設備仍需要穿戴裝置和專業工作室等配備。

夏冰認為,「MyMaker」針對的痛點在日本和中國都存在:高質量的設備成本高,一般玩家難以參與,由於技術、企劃和行業資源集中在頭部公司,導致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而個人勢的虛擬偶像創作需求得不到滿足,難以被市場發現。

但基於中國市場的用戶群以及產業結構的差異,萬像團隊預判虛擬偶像在中國會有更大的市場。夏冰認為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是UGC市場,「MyMaker」的目標用戶是有展示內心真正自我需求的年輕人。這主要是因為:

一方面,相比日本的虛擬偶像一直在核心二次元的賽道裡發展,變現模式離不開核心二次元用戶的C端消費,B端的應用則以廣告代言為主,商業化渠道較為單一;中國的網際網路平臺呈多樣化發展,能給到虛擬偶像更大的可能性,在教育、動畫、遊戲、品牌代言、產品發布會等場景都有落地空間。

另一方面,日本虛擬偶像市場由IP方主導,而國內虛擬偶像行業目前由平臺主導。夏冰認為這是利好並且必然的趨勢,因為平臺擁有流量優勢,手握最多的資源和籌碼,可以快速完成用戶的市場教育,而且這也帶來了中國市場的包容性,虛擬偶像相對而言沒有核心二次元的瓶頸。

談及國內虛擬偶像行業今年的發展趨勢,夏冰認為會出現百花齊放的狀態,並有望形成前期的小格局,甚至會出現類似於日本Vtuber四天王的頭部內容,而且由於中國市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虛擬偶像在直播領域、短視頻領域、核心二次元和泛用戶的形態都有所不同,這讓市場參與者在各自領域都能獲利。

對於萬像而言,則意味著,基於」人人皆可虛擬」的願景,與更多的垂直領域去嫁接和延伸出來的各種可能性。

相關焦點

  • 遊戲才是虛擬偶像的賺錢工具
    對於偶像遊戲來說,簡化甚至替換玩法,押注人設是遊戲出圈的必然選擇。其最終目的可能不是為了讓遊戲更好玩,而是像真人偶像一樣,圈到更多粉絲。偶像產業發達的日本遊戲公司KLab,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了偶像遊戲最大的獲利者。它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偶像遊戲的成功。
  • 關於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事,你真的了解很多?
    很多初入網際網路的小夥伴都會聽說B端產品或者C端產品這樣的詞,作為網際網路人應該知道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也看了很多關於B端和C端產品的文章,結合自己的理解今天在這裡給做大家深度分析,希望對大家有一定幫助!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對時長用戶幾句敏感性,懂得做用戶市場調研,用戶訪談和需求分析,注重用戶體驗,對內部團隊協作溝通,熟悉運營方面的知識。B端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業務流程、各種業務間依賴關係、窮盡業務場景等,抽象影響因素,梳理邏輯流程,推導因果關係,都是理性思維的主場。
  • 洛天依已經盈利了,其他虛擬偶像的機會在哪裡
    來源:音樂先聲(ID:nakedmusic) 近日,北京蜜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蜜枝科技」)COO兼虛擬偶像組合And.Ⅱ安菟製作人劉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虛擬偶像僅洛天依一人開始盈利了。除了洛天依,上海禾念自己就推出了5名設定各不相同的虛擬偶像,打造了Vsinger家族;「洛天依之父」任力在退出上海禾念之後,創辦了上海望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望乘」),也推出了「心華、楚楚、悅成、小夢」等4名虛擬偶像;在資本層面,運營B站的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了上海禾念,而中國演藝第一股宋城演藝更是虛擬歌姬的「鐵桿粉絲」,在上海望乘和蜜枝科技都有大手筆的投入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4、對於PM的要求 B端需要的是專業和深度,理解企業的經營運轉,組織管理、決策、財務制度等。 C端要求理解人性和注重體驗。5、用戶推廣獲取過程 CAC B端用戶決策鏈條長,開發客戶更難,一般需要銷售團隊專業跟進,原因是企業客戶更多的角色和場景,例如:財務、行政、採購、業務部門、管理層,每種角色又有不同的等級人員。業務開始多以銷售驅動,慢慢到業務驅動,再到產品驅動。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在這個大背景下,糾正「運營唯c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要想糾糾正「運營唯c論」,需要首先明確劃分標準及各自特徵。二、產品領域有哪些劃分,劃分標準是什麼?產品劃分標準是怎樣的?通常所說C端B端是什麼意思?各自之間有哪些特徵?典型的產品有哪些?先讓我們解答這些最基礎的問題。
  • 曾獲鼎暉、湖畔裡程等投資,靈動科技兼顧AI技術B端、C端落地
    但剛成立三年多的靈動科技卻打破慣例,公司同時推進面向B端和C端客戶的產品,並且在兩條業務線都找到了清晰的商業模式。「對有原創技術的企業來說,做出技術足夠強、市場需求足夠大的產品最重要,至於產品是面向B端還是C端並不需要太過糾結。並且,我們同時做2B和2C業務,也能夠形成聯動效應。」靈動科技創始人齊歐對21世紀經濟報導解釋說。
  • 像製造網紅一樣創造虛擬偶像的日子來了
    儘管這部影片票房不高口碑一般,但它卻為後世貢獻了一個創造虛擬偶像的流程模板。2007年誕生於日本的初音未來,幾乎完全套用了西蒙妮的「出身」,只不過將明星資料庫替換為社會徵稿。日本動漫創作在90年代前後經歷過一次變革。隨著經濟和文化環境的發展,日本的動漫消費逐漸由消費故事的「物語消費」轉變為消費素材的「資料庫消費」。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B:企業用戶,公司團隊商家組織都算,也可能是代表組織的個人在使用。設計目標主要是滿足這一類角色的通用需求,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個性化需求,B端用戶大部分情況下相對C更垂直。2. 使用場景C:可能是任何場景,移動端居多,自由度非常高。
  • 首提數位化「TIE」模式 京東數科B端、C端業務如何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的8月17日,京東數字科技集團旗下個人金融業務品牌京東金融進行了多項重大品牌升級動作,前手推京東金融APP,後手推資管科技JT,B端業務和C端業務如何協同?其中,JT既是一個雲端一體化資管科技服務平臺,擁有更加智能化的系統和工具,能夠幫助金融機構解決效率問題,又是一個生態層面的開放平臺,能夠提升各類資金和資產的聯結性,從而更方便資管機構進行跨市場、跨品種、跨機構的交易。在京東數科內部,這個平臺的工程代號為「下一代的阿拉丁」。JT是一個更本土化、更智能化、更開放化的新型資管數位化作業系統。
  • 柔宇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B端、C端哪個是未來?
    上市11個月後,據多家媒體報導稱,柔派在天貓旗艦店的月銷量僅為212臺,反觀華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它們的月平均銷量都在10萬臺左右。今年3月,柔宇推出了第三代柔性屏,根據官方介紹,新產品在彎折的次數、可靠性、平整度、亮度、響應速度、對比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B:企業用戶,公司團隊商家組織都算,也可能是代表組織的個人在使用。設計目標主要是滿足這一類角色的通用需求,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個性化需求,B端用戶大部分情況下相對C更垂直。2. 使用場景C:可能是任何場景,移動端居多,自由度非常高。
  • 柔宇科技衝刺科創板,B端和C端都不是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關於柔宇科技上市的傳聞只增不減。年初,曾有外媒報導稱,柔宇科技已秘密申請在美國IPO,擬籌資約10億美元。隨後有消息稱,柔宇科技擱置赴美上市計劃,考慮在中國進行IPO,中信證券於8月初受聘擔任其在A 股上市的輔導機構。值得一提的是,當其上市傳聞不斷傳出時,隨之而來的還有質疑,而這些質疑的核心,紛紛指向柔宇科技的商業化能力。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
    1.3.3 C端產品詳細分類C端產品按功能劃分,可分為工具類、內容類、社交類、平臺類和垂直類產品。還有的企業本身的決策流程比較複雜,產品的使用成本又非常高,就會增加B端產品銷售的難度,例如ERP系統等。如果一款B端產品,企業使用產品的成本很低,相對來說,客戶付費決策更容易一些。比如像Teambiton等協作類產品,前期基本是依靠品牌口碑驅動用戶使用,注重用戶體驗,等用戶養成使用習慣後,則考慮商業化變現,提供付費功能服務,例如項目成員10人以內免費,10人以上收費。
  • 國內虛擬偶像已超20名 目前盈利者僅此一「人」|洛天依|演唱會|二...
    首先找比較好的團隊接一首歌,大概10萬~20萬元,然後要把錄歌錄出來,之後要做動補,動補之後還要修改數據,修改完數據搬到銀幕上100萬元就沒了,而且這還只是一首歌。」相比之下,「虛擬偶像」的演唱會,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算上內容成本,差不多需要2000萬元。
  • 虛擬偶像洛天依:從中國熒幕走向世界舞臺
    實際上,她是一個擁有電子聲庫的虛擬人物。這個聲庫來源於上海禾念公司基於日本山葉Vocaloid聲音引擎開發的聲庫軟體,詞曲作者只要在屬於洛天依的聲庫軟體中輸入曲子和歌詞,就能輸出她演唱的歌曲。這個電子聲庫吸引了大量二次元音樂製作人和二次元愛好者,洛天依也不可思議地迅速成為一個擁有超高人氣的虛擬偶像歌手。
  • 國內虛擬偶像已超20名 目前盈利者僅此一「人」|洛天依|演唱會|二...
    首先找比較好的團隊接一首歌,大概10萬~20萬元,然後要把錄歌錄出來,之後要做動補,動補之後還要修改數據,修改完數據搬到銀幕上100萬元就沒了,而且這還只是一首歌。」相比之下,「虛擬偶像」的演唱會,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算上內容成本,差不多需要2000萬元。
  • 虛擬教育走進英語學習場景,「MageVR」打造「VR端+手機端」學習...
    36氪近期接觸的項目「MageVR」,是北京等賢科技開發的一款虛擬實境學習產品,面向B端和C端提供近千節精品課程和優質的VR互動體驗。在「MageVR」聯合創始人關天智看來,VR軟體市場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比較混亂。
  • 虛擬偶像的中國變形計
    略微發福的任力,看起來和大街上的中年人沒什麼兩樣,但他做的是年輕人的二次元生意,任力是上海望乘信息科技公司的CEO,這公司主營業務是運營虛擬偶像心華、楚楚和悅成。讓任力羨慕的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已經9歲「高齡」,仍有大批追隨者。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b. 採用欄位掩碼,自動匹配特定數字的輸入格式。例如:電話、身份證、銀行卡等;按照7加減二法則,根據用戶的記憶結構來最大化提升閱讀體驗。c. 彈出鍵盤應與需要輸入的文本類型相匹配(移動端)。d.例如:填寫地址欄通常是表單中最成問題的部分,像地址自動填充(基於用戶的定位和輸入提供準確的建議)的工具使用戶能以更少打字量完成輸入。f. 有限制輸入時,給予用戶明確的提示,增加用戶感知,減少出錯率。知識擴展:什麼是7加減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