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2020-12-2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以實踐經歷為出發並結合行業觀點,從領域劃分、用戶特徵、常見誤區等方面淺談B端,C端,G端的不同特徵及各自運營要點。

先說個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小A,她大學畢業就去了一家公司做C端運營。工作中的她愛折騰勤思考,領導同事甚至行業圈的人都很肯定她的能力。去年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做內容運營,但是不到三個月就離職了,她一直也不知道原因,直到給我們講了如下的情況:

新公司和政府合作,以半官方的名義做的一款行業性政府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為當地的中小企業提供政府的信息,同時也為政府提供企業的使用數據。由此看來,這是一個G、B共存且以G端為前提及基礎的項目,這和小A之前做的C端運營經驗來看有明顯的差異。

再來說說小A的工作,她主要負責平臺的新媒體運營。基於項目背景,在我們看來,在你還沒把握好客戶和老闆的偏好前,做好以下兩點最為保險:

展示G端權威形象:文風嚴肅正式,排版中規中矩,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傳遞B端所需信息:及時準確傳遞行業政策,行業及友商動態等。但是小A沒有這麼做,她直接用積累的C端思維做內容:每天絞勁腦汁去抓行業及社會熱點、追求語言的風趣個性化及排版的輕鬆活潑。

雖然在短短一個月中,閱讀量,UGC等指標表現非常好。但是領導和政府客戶卻始終對她的工作不滿意,甚至有一次在例會中點名批評她寫的內容不嚴肅,過於活潑。

小A講的時候很委屈,她問我一個優秀的內容運營,不就是要用能洞察用戶心理的文字打造產品IP並實現與用戶交互嗎?瀏覽量和UGC不正是對她工作結果的充分肯定嗎?

我一時語塞,小A說的確實沒錯,但是她卻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產品的語境已經和她的第一份工作變了。她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運營唯C論!

運營唯C論,就是錯誤的認為產品的受眾就是C端的用戶,然後套用C端運營的方法和考核指標去做。盲目的追求閱讀量,互動量等。

在運營中,以面向C端的產品的是目前的主流,當下的很多方法論,運營技巧也是建立在C端運營的。這往往就造成了大家認為所謂的運營就是C端產品的運營。

一、運營唯C論是這麼煉成的?

造成這種理論形成的原因,在朱朱看來,可能有以下三點:

C端發展成熟且方法論易提取:C端是基於單一個人的服務業務場景簡單且發展早品類多,因此很容易總結基於個人的普遍性的需求痛點及解決問題的通用性方法論。非C端業務專業性強方法具有針對性:B端及G的需求來源於具體工作,業務場景固定、專業性強且行業多樣性,因此很難總結出一套通用的方法論去解決不同的業務痛難點;非C端運營部門未成體系:B端和G端產品在市場中偏少,運營工作和其他部門高度重疊,甚至有些公司直接由市場,研發,或者其他部門代勞,因此運營部門暫時難成體系。但從行業數據數據來看,近年來B端和G端產品也在快速增長,大量的資金、創業者、和智力資源都在向這個賽道湧進。

據了解,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以騰訊為代表的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開始調整組織架構,布局B端業務。同時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B端項目的融資金額和融資次數一直處於行情前三的位置(數據來源:IT桔子)。在這個大背景下,糾正「運營唯c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要想糾糾正「運營唯c論」,需要首先明確劃分標準及各自特徵。

二、產品領域有哪些劃分,劃分標準是什麼?

產品劃分標準是怎樣的?通常所說C端B端是什麼意思?各自之間有哪些特徵?典型的產品有哪些?先讓我們解答這些最基礎的問題。

2.1 劃分維度及常見類型

產品劃分形式多樣,常見的為業務方向、技術領域、用戶屬性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劃分類型,即為產品用戶屬性。

這裡的用戶屬性,不是微觀意義上的具體用戶畫像,而是基於業務領域的宏觀通用用戶特徵。基於這種劃分,當前產品大致可劃分為針對普通消費者的C端產品、中小企業的B端產品、政府等官方機構的G端產品。嚴格來講,G端產品是B端產品的一個分支,它們之間也有很多共性。

2.2 常見劃分及特徵

C端產品定義及分類

C(consumer),即為給單個消費者提供服務的產品。例如:滿足社交需求的微信、可以點外賣的餓了嗎麼、短視頻應用抖音、充電學習的起點學院。

這些產品相比而言較競品多、用戶基數大、迭代迅速。應用商店上成百上千款C端產品,在朱朱看來可大致劃分為兩大類:功能型和內容型。

功能型產品,即以功能為產品特性,通常能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例如,美團、12306、滴滴、鏈家、美圖秀秀、美顏相機、讀書筆記等;內容型即產品,以提供資訊信息為主,如今日頭條、抖音、騰訊視頻以及幾大新聞產品等。當然,不論功能型和內容型它們並不是彼此分明,界限清晰。當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相互滲透。如那句網際網路名言:所有的工具,在擁有大量的用戶的情況下都會逐步異化,成為媒體。我們還能給微信一個確定的定義嗎?它早已不是個單純的IM工具了,淘寶,支付寶,我們常用的應用都是這樣的。它們都逐步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所在,滲透到各個領域。

B端產品

B(business)即用戶群體以組織為主,該用戶群體選擇並使用B端產品的目的常常是為了滿足公司或組織的需求。必須為公司記帳,打卡,協助組織管理,薪水管理,組織優化等等。

和C端產品相比較,B端用戶具有更強的通用目標性——提高公司收益率。依據這個特性,當前B端產品可以劃分為三種形式:

1)具體產品:為企業提供具體產品,按照產品的呈現形式,又可以分為硬體業務和軟體業務。其中,硬體業務,就指實體產品業務,即為用戶提供供應鏈上下遊所需的硬體實體。比如說,輪胎廠為自行車廠供應輪胎;麵粉廠為麵包廠供應麵粉等。

軟體業務,多為一些工具類產品,即用戶使用相對成熟的工具軟體,加強協同辦公或效率提升的目的。這些工具很多,大體上可劃為:

團隊協作類:傳遞管理團隊內需求,降低溝通成本。例如 Teambition、雲道、Github (代碼管理工具) 、Git(版本控制工具)、Jira(需求管理工具)、Confluence(文檔管理工具);內部通訊類:內部溝通工具,例如:釘釘、企業微信,以及外企常用的Lync和Slack等;辦公自動化類:Office Automation,主要提供資料查詢、單據審批等功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辦公軟體。人力資源管理軟體: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包括招聘、簡歷管理、入職管理、薪酬管理等功能。財務管理系統:這是專業性最強的業務系統,公司一般會採購成熟的財務軟體。平臺型,向企業售賣平臺的資源平臺即供應商整合行業上下遊商業資源,為用戶提供流量、技術等資源。就好比一家女裝店要入商家,店鋪的地理位置、基礎裝修甚至是商場自身的用戶量已經有了,新入駐店鋪僅需做簡單軟裝及日常鋪貨就可正常營業了。

在這個過程中,之所以選擇入駐商場這個平臺的原因無非是兩點:依託平臺固有的人流量及平臺自有的基礎性設施。基於這種目的,線上的多為B2C類電商類平臺,例如:天貓、美團、大眾點評、婚禮紀等。

服務型,向企業售賣以產品為媒介的服務或解決方案。服務型產品和前來兩者的區別在於,提供基於用戶場景化的服務或垂直綜合性解決方案。它更多的是具有針對性的端到端服務,可以是一個產品但更多的是具有某項特性的產品集依據一定的排列組合形式共同作用的一解決方式。

這類用戶訴求也很多,有基於大數據,雲技術的綜合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城市、數字城市、智慧醫療、雲上旅遊等;也有具體專項的服務項,例如活動公司承接用戶的活動場布及策劃;視覺公司承接用戶的企業視覺等。

G端產品定義及分類

G(government),是為政府包括事業單位開發的產品。嚴格來講,G端產品是B端產品的一個分支,他們有很多共性。

是面向組織而非個體的產品;具有業務專業性及提升效率的通用性用戶需求特徵;需求明確且往往是付費使用。基於業務訴求,G端也可以劃分為兩種形式:

具體產品型:提供具體的產品服務,大多為具有定製化的軟體產品,例如信息管理平臺等;服務及解決方型:依據垂直型場景需求,提供產品軟硬體、技術培訓指導甚至是運營分析於一體的,端到端服務。

三、B端,C端,G端各自的用戶特徵有哪些?

運營的本質是經營用戶,運營工作就是通過一系列方法去構建一個用戶和產品間的可持續性生態,既能不斷發掘用戶的需求,驅動產品向用戶迭代,不斷滿足用戶的變化性訴求又能穩步提升用戶和產品間的交互率。因此,為保證良好生態的構建,實施的運營措施需基於用戶特徵做到對症下藥。

3.1 C端運營的法寶:人慾的七宗罪

C端產品,是為單個個體服務的,解決的是社會人自身的需求,這種基於個體自然人之間的通用性需求為即是「人慾」,具體為傲慢、虛榮、憤怒、懶惰、貪婪、淫慾和好奇。運營就是去滿足或者利用人性的欲望,或勾起,或催動,或滿足。

對應的常用的方面論如下:

貪婪:愛薅羊毛、貪便宜,例如各種搖獎、打折、返現活動及各種團購平臺等;

懶惰:能少動一下,絕不多操作一步,例如:外賣平臺、各種上門服務APP等;

虛榮:對外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例如:各種美圖/美拍產品等;

好奇:對新鮮有趣的東西感興趣;

淫慾:例如各種主打美女效應甚至是打色情擦邊球的文案等。

憤怒:例如一些特徵性及情緒化明顯的營銷文案及軟文等。

因此,基於C端需求的典型性用戶特徵如下:

目的:能解決「人慾「痛點,滿足個人使用訴求;選擇原因:單純性個人需求或個人興趣等;決策周期:短;使用及購買方式:感性;自傳播:強。

3.2 B端用戶特徵—提升效率提高收益

B端產品,為群體性的中小企業服務,僅在工作中使用,擁有固定化的使用場景。

目的:購買/使用產品,提升效率提升及節約,實現高效益產出;選擇原因:購買成品比自己生產更便宜,具體為能夠解決業務需求及難點,節約人力及研發成本等;受幹擾因素:底;用及購買方式:理性。

3.3 G端用戶特徵—政策性及業務訴求

G端,為政府或企事業單位服務,屬於B端的分支,購買及使用產品的目的具有一定的重疊性。但是,G端產品依據業務場景及用戶屬性的特殊性,也具有明顯的特點:

選擇原因:基於政策及行政要求的業務需求或者技術難點重點需求:高度的信息安全,政府系統因為其特殊性,對於數據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從產品設計階段的數據涉密問題,再到產品之間的數據流轉、存儲、交換等都需要嚴格的安全保;決策周期性長:政府或企事業單位組織結構龐大,要完成一個項目的建設需要跨門審核,經過層層審核,時間跨度就會變得無比的漫長。使用及購買方式:理性本篇主要對產品面向用戶群的劃分及用戶特徵做簡要描述,觀點總結個人及借鑑行業內容,如何運營?有哪些注意事項,下篇做具體說明。如有其他意見及聲音,歡迎補充交流,感謝!

參考:

《淺析G端產品和非G端產品區別》簡書

《To B運營怎麼做?目標、轉化全流程、業務模式、方法論》豐憲飛

#專欄作家#

科班媒體出身轉投網際網路運營,多家自媒體平臺作者,擅長從用戶心理出發進行產品運營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運營是什麼?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本質上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出發,對運營的工作定義和存在的誤解進行了分析,並總結了運營的關鍵工作要點。前陣子給團隊招人,策劃崗還比較明確,到運營崗這塊,突然有點擰巴了。當時組裡的大佬跟我說,就先對標你的工作來招個運營吧。
  • 關於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事,你真的了解很多?
    很多初入網際網路的小夥伴都會聽說B端產品或者C端產品這樣的詞,作為網際網路人應該知道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也看了很多關於B端和C端產品的文章,結合自己的理解今天在這裡給做大家深度分析,希望對大家有一定幫助!C端產品即TO C(To Customer)也稱為2C產品,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產品,這類產品之間服務於用戶,這類產品便數不勝數了,購物上淘寶京東,吃飯上大眾美團,出行找滴滴,通訊上QQ微信,C端產品可謂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但是在選取最小功能集合(或最小可行產品)時,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很大:B端產品要支持業務整體運作,所以在選取最小功能集合時,即便再簡化,也要保證一個核心業務流程的運轉,因此B端MVP往往是一個具備一定複雜度的系統,不可能是一個或幾個功能點。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C端相對推廣比較容易,多是以產品驅動切入,或者營銷驅動,在到運營推動。6、產品層面 B端: 基於服務思維,工具化思維,更理性,B端更多的是幫助B端用戶聯結客戶,更好的讓客戶做到這點需要我們的服務,工具來支撐。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但是在選取最小功能集合(或最小可行產品)時,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很大:B端產品要支持業務整體運作,所以在選取最小功能集合時,即便再簡化,也要保證一個核心業務流程的運轉,因此B端MVP往往是一個具備一定複雜度的系統,不可能是一個或幾個功能點。
  • B端APP產品的端內運營:資源位、PUSH
    導語:就B端APP產品的產品運營崗來講,APP端內運營主要包括資源位與PUSH的常規運營。本文作者主要從這兩方面入手,對主要展現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梳理說明,並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 B端新媒體運營如何提升寫作能力?
    與C端新媒體運營不同,B端新媒體運營需要儘可能避免俏皮詼諧的文風,並且要儘可能傳達觀點、傳遞有價值的內容,並利用中央路徑方法獲取企業的認同與信任,實現轉化。
  • C端產品與B端產品 到底有什麼異同
    原標題:C端產品與B端產品,到底有什麼異同一、什麼是C端產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C端產品的「需求」,解決的是用戶在生活場景中的需求和痛點。  二、什麼是B端產品?關於「什麼是B端產品」,我的理解是「連接」。B端產品服務於組織,組織的需求不是從單個用戶需求點出發,而是一種生產關係的連接和延伸。在不同的組織架構下,B端產品要解決部門內外、各層級間的信息流轉需求。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C端B端都有一定的接觸,發現其實自己更喜歡B端的項目,加上C端流量紅利的消退,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流量獲取越來越難,C端絕大多數流量都集中在騰訊、頭條這種大廠,中小公司在C端的生存其實越來越難。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B端運營:產品商業化過程中,運營要做什麼?
    近幾年隨著企業服務的發展,越來越多同學投身B端運營工作。作者從事B端運營崗位5年,經歷了新產品/成熟產品/廢棄產品線存量維護的多個階段。本文想從一個產品誕生至成熟,以產品發展進度軸的方式,介紹B端運營相關的工作。
  • C端B端G端的三個關鍵詞:人性、錢、利益
    第一個關鍵詞「人性」討論到這,總結下來就是C端產品需要符合人性,儘量不要違背人性。B端產品關鍵詞:錢一定會有做B端產品的小夥伴跳出來說,我做的產品不符合人性啊!但是它的市場仍然很大呀!企業客戶無論是大B端還是小B端,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不像C端那樣感性,所做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非常理性的,即使是夫妻創業開了一家飯店,你在向這家飯店推廣產品的時候,也一定是圍繞著能幫他帶來多少收入、節約多少成本而宣傳。因此做B端產品的一個關鍵是要圍繞「錢」來展開。
  • 獨家專訪騰訊湯道生:B端、G端歸根到底還是C端
    過去我們積累了很多技術能力,但主要是服務於C端消費者,這次的組織架構重組是希望把這些技術更聚焦,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新京報:你提到以CtoB的方式給B端、G端合作夥伴賦能,能否詳細闡述?湯道生:這是騰訊的優勢。
  • 《小新說運營》新書來襲,B端客戶營銷必讀
    本網12月23日訊 運營,從宏觀的角度,概念廣泛。C端運營佼佼者不乏,然而提到B端運營,僅僅只能成為這些書籍當中的一章甚至是幾個小節。B端運營者們對於運營方法論的呼聲甚高,響應者匱乏。幾乎沒有人在這一垂直領域給出任何有實踐經驗或者指導意義的方法論。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B端產品,就是To Business,面對企業用戶。C端產品,就是To Customer,面向個人用戶。而大眾眼中的微信、抖音、支付寶,這類就是To C的產品,可以面向單個的個人進行使用和操作,獨立完成體驗的APP產品就是直接的C端產品。Section 2為什麼要有B端產品呢?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一是由於近兩年,C端產品增長放緩,B端產品迎來了幾輪利好。所以,很多C端產品經理轉型到B端產品經理。為B端產品帶來了新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再則,近兩年比較成功的一些產品,都在採用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比如,今年大火的在線視頻產品 Zoom。在產品經理職業的傳統印象中,C端產品經理重思維。幾乎每年,都會有比較流行的產品和運營思維。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B端和C端產品主要差異:用戶、體驗、數據
    從產品經理的視角看,當然不管是C端還是B端產品做產品的基本套路沒有太大差異,都需要做產品的市場分析、用戶分析、需求分析、功能方案設計、運營分析,都需要寫PRD、繪製原型。這兩類產品的最大差異在哪呢?我自己總結為三點:用戶、體驗、數據。
  • 在線服裝定製如何把握B端和C端業務?
    在線服裝定製如何把握B端和C端業務?黃嶽南:與傳統線下定製相比,線上定製的優勢在於方便聚集定製客戶,提供隨時隨地的定製服務,降低運營成本,因此,我覺得線上定製除了可以服務有定製消費習慣的消費者以外,還可以把定製服務拓寬到現在還沒有消費習慣的消費者,推廣定製生活方式。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在確定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之前,首先需要對B端產品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B端產品性質完全不同,沒辦法一刀切的談論;另外,企業內部自研系統的B端產品經理,和SaaS產品經理,工作目標和方法也區別很大,需要分別探討。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