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B端G端的三個關鍵詞:人性、錢、利益

2020-12-25 產品工具箱

前一段時間有個朋友問我,近期他想轉行做產品經理,有什麼推薦的書籍入門嗎?由於和朋友的關係比較親近,我也就帶著開玩笑的心態回答說:做產品的關鍵要回歸人的本性,任何一款產品想要取得成功都要抓住人性,違背人性的產品都是難成大器的。因此做產品要從人性的研究開始,推薦你去多看看《性愛大師》《小惡魔教你極致性愛》此類書籍,多關注李銀河老師的文章,裡面的內容要細細考究,方能抓住做產品經理的本質。

玩笑歸玩笑,但做產品要回歸人的本性已是一個無太多爭議的話題。不論是馬斯洛的需求模型,還是佛教的貪嗔痴,亦或是天主教的七宗罪,都是在產品經理領域文章中出現的高頻詞彙,原因是這些理論指出了人性的本質,非常適合進行需求分析,找到需求的根本來源。

C端產品關鍵詞:人性

產品都是在滿足人性的欲望

以七宗罪中的淫慾為例,人性中存在著淫慾這一人類的本性,因此市面上存在著很多圍繞解決淫慾而去做的產品。雖然部分產品已經觸碰了法律的邊緣,但即使執法部門一直在嚴打,也沒有徹底杜絕此類產品。陌陌、探探、blued等交友軟體,就是抓住了淫慾這一人性,早期微信的一部分用戶,也是被微信的搖一搖、附近的人功能而吸引,下載了微信軟體。

人性中還存在著表現欲這一本性,朋友圈、微博就是在幫助人類展示自己,讓表現的欲望有處表達,讓表現的欲望得以釋放。我們每天發朋友圈都是把自己好的一面顯示出來,從來沒有人希望把自己的失敗、陰暗的一面在朋友圈中大張旗鼓的展露(除非你是在博得他人的同情)。

回看我們的朋友圈是不是都在展示旅遊、美食的圖片,在展示美食的時候,還要配上一段文字「今天的髮型真好看」,鏡頭的視角要把美食給覆蓋上,甚至焦點都要在美食上面,以突出自己今天吃了一個特別好吃、特別貴的食物,突出自己生活的優越。

違背人性的產品勢必艱辛

產品如果不是在解決人性的需求,無法回歸人性是不會成功的。產品如果違背了人性,就天然受到一顆絆腳石的阻礙,通往成功的道路勢必會艱辛一些。最常見的違背人性的產品案例,就是違背人類的懶惰天性。

例如學習軟體,遊戲化做的非常好,對用戶的反饋十分及時,也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來抵消人類對學習的厭倦,但學習軟體面臨的一個天然問題就是,人類是懶惰的,是天生不喜歡接受學習的,除非有一種動力能刺激人類克制這種懶惰。同時智能終端功能如此強大,拿手機、平板來學習難免會分心,有一句玩笑就說抱著手機來學習,就好比抱著美女玩遊戲一樣,怎能入心。與學習軟體一樣,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健身軟體上。

需要配合長篇大論的說明書或者使用起來複雜度高的非簡約產品,也同樣在挑戰著人類的懶惰天性,用戶一但出現更好的選擇,此類產品就會喪失自己的領地。因此簡約設計近年來也是產品經理領域的熱門話題,與早年的複雜產品相比,如今的產品都是在趨於簡單化、傻瓜化,現如今再去設計一款類似於Adobe Photoshop使用門檻高的產品,勢必會受到一定的推廣障礙。

第一個關鍵詞「人性」討論到這,總結下來就是C端產品需要符合人性,儘量不要違背人性。

B端產品關鍵詞:

一定會有做B端產品的小夥伴跳出來說,我做的產品不符合人性啊!但是它的市場仍然很大呀!我們的商務模式早已經實現了盈利呀!

B端產品要幫助企業賺錢或省錢

企業購買產品的方式和C端是不同的,需要經過多層決策,仔細衡量。企業做事大概率是圍繞著兩個問題去展開,第一個就是這件事能給我帶來多少錢,第二個就是這件事能給我節省多少錢。

昨天一個朋友正好跟我說,她媳婦花了兩萬多,買了一架鋼琴,從來都沒有動過,還佔著家裡僅有的建築空間。這種情況完全就是因為不理性行為而導致的,鋼琴經銷商也抓住了人類感性這一特點,在宣傳鋼琴的時候,突出展示人類彈鋼琴時的魅力,給予人類一個美好的想像。

那如果鋼琴經銷商的客戶是B端,他應該怎麼辦呢?它的宣傳一定是抓住:你把鋼琴擺在店裡會有更多的流量,會帶來更多的收益。核心就是鋼琴可以幫助企業賺錢。

企業客戶無論是大B端還是小B端,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不像C端那樣感性,所做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非常理性的,即使是夫妻創業開了一家飯店,你在向這家飯店推廣產品的時候,也一定是圍繞著能幫他帶來多少收入、節約多少成本而宣傳。因此做B端產品的一個關鍵是要圍繞「錢」來展開。

二個關鍵詞「錢」討論到這,總結下來就是做B端產品,無外乎就是幫B端賺錢或者幫B端省錢。

G端產品關鍵詞:利益

G端產品需要給關鍵人帶來政績

G端(或者事業單位)雖然和B端有一點像,但G端不需要盈利,也不需要刻意省錢,G端所做的多數決策都是在面向政策。G端產品的成敗取決於是否滿足了關鍵人物的個人利益。這裡所說的個人利益不是說財產,而是政績,是升值的渠道,或者給自己帶來管理上的便利。

我們在面向G端推廣產品的時候,無論產品多麼好,多麼有利於客戶,無法提升業績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例如我們開發了一套成熟的內部管理系統,但G端客戶的政府工作考核方法上對該建設內容並未提及(或者僅佔很小的分值),這都會對產品推廣造成障礙。因此研究政策,研究政府績效考核是一個重要工作,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寫產品解決方案在討論背景時都在提政策背景、法律背景和法規問題。

G端產品需要降低風險

談論G端利益,不得不附帶另外一個關鍵詞:風險。為什麼要把風險放到利益裡,因為政府人員想獲得晉升利益,不僅要做好一件事,而且要不出差錯,因此小風險也是關鍵的一項。

產品供應方和政府客戶做完產品介紹後,政府人員最愛問的一句話就是:「有案例嗎?」案例只是客戶的表面需求,客戶問這句話的深層需求是想降低產品使用的風險,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關於降低風險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是利用自身的大品牌。比如知名企業或者央企、國企,這類公司和小公司相比天然具備低風險的屬性,同樣是給政府推廣產品,這類公司的中標概率就要大的多。

第二是利用案例。一套系統,如果已經有幾十家地方政府在用了,隨時可以參觀。這就意味著購買的風險降低了很多,政府客戶更願意接受。

第三是利用產品演示或試用產品。不得不說如今有好多企業,產品還沒做出來,就開始忽悠政府買單。政府也是習慣了這個套路,早已具備免疫,企業如果能把產品的演示給政府看一遍,讓客戶親眼看到真實的產品,就是在降低客戶的感知風險,政府客戶接受意願會更強一些。

第四可以利用權威的測試報告和權威機構的產品推薦。例如供應方如果可以拿到研究機構或者國家機構下發的試點推薦,客戶採購此類產品就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背書,即使出現問題也有合理的解釋。

最後一個關鍵詞「利益」討論到這,總結下來就是做政府端產品要可以給客戶帶來政績利益,同時也要降低風險。

相關焦點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本文以實踐經歷為出發並結合行業觀點,從領域劃分、用戶特徵、常見誤區等方面淺談B端,C端,G端的不同特徵及各自運營要點。先說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小A,她大學畢業就去了一家公司做C端運營。工作中的她愛折騰勤思考,領導同事甚至行業圈的人都很肯定她的能力。
  • 獨家專訪騰訊湯道生:B端、G端歸根到底還是C端
    過去我們積累了很多技術能力,但主要是服務於C端消費者,這次的組織架構重組是希望把這些技術更聚焦,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新京報:你提到以CtoB的方式給B端、G端合作夥伴賦能,能否詳細闡述?湯道生:這是騰訊的優勢。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1、用戶群體 B端:一般是多角色群體、多維度,一般是3個維度,決策者(老闆)、管理者(財務、業務部門負責人)和執行者(使用的用戶)。 C端:群體相對單一,一般是單一維度。4、對於PM的要求 B端需要的是專業和深度,理解企業的經營運轉,組織管理、決策、財務制度等。 C端要求理解人性和注重體驗。
  • 關於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事,你真的了解很多?
    很多初入網際網路的小夥伴都會聽說B端產品或者C端產品這樣的詞,作為網際網路人應該知道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也看了很多關於B端和C端產品的文章,結合自己的理解今天在這裡給做大家深度分析,希望對大家有一定幫助!C端產品即TO C(To Customer)也稱為2C產品,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產品,這類產品之間服務於用戶,這類產品便數不勝數了,購物上淘寶京東,吃飯上大眾美團,出行找滴滴,通訊上QQ微信,C端產品可謂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B端和C端產品主要差異:用戶、體驗、數據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C端產品,它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產品,比如:微信、頭條、抖音、美團等等。作為職場人士也會經常接觸B端產品,它是面向企業的,最常見的就是報銷系統,基本每個職場人士都會用到。如果你是個採購人員可能會用到招投標系統;如果你是個倉管員可能會用到倉儲系統;如果你是個醫生會用到醫院的HIS系統;如果你是個公務員可能會用到各類服務辦公系統。
  • 5個要點,細數B端/G端監控體系設計
    本文總結歸納了B端或G端監控體系設計中的設計要點,並圍繞基礎信息模塊、規則、預警操作、預警問題、監控報表等內容展開。B端或G端的監控,不同於那些面向不同客戶群體的C端信貸風控體系,更多的是針對組織內部,或者是同一個體系內的,所以監控的有效性更多是依賴於規則的有效性,依賴於規則引擎的能力。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一是由於近兩年,C端產品增長放緩,B端產品迎來了幾輪利好。所以,很多C端產品經理轉型到B端產品經理。為B端產品帶來了新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再則,近兩年比較成功的一些產品,都在採用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比如,今年大火的在線視頻產品 Zoom。在產品經理職業的傳統印象中,C端產品經理重思維。幾乎每年,都會有比較流行的產品和運營思維。
  • 海珠區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G端+銀行B端+群眾C端」的雙向嵌入政務...
    海珠區攜手建設銀行,實施創新舉措,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G端+銀行B端+群眾C端"的雙向嵌入政務服務新模式。海珠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廣州分行、區支行負責同志,市政務數據局有關同志,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各街道負責同志等出席活動。儀式後,參會領導還在現場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深入了解並體驗"政務+金融"自助服務一體機的功能。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因為B端和C端產品的定位、目標完全不同,所以兩者的設計起點不同:B端產品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而設計的,設計的起點是進行業務調研,研究業務問題。C端產品要實現公司商業模式的落地,承載著公司的商業目標,設計的起點是對商業模式本身的分析與研究,包括市場分析、客戶群分析等。
  • 騰訊擁抱產業網際網路——從C端向B端「遷徙」
    「產業網際網路」是過去半年多時間裡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反覆提及的一個關鍵詞。比如,他曾表示,「產業網際網路的春天才剛開始」;後來又說,「網際網路下半場是產業網際網路,騰訊基於此也作出了戰略調整。我們提出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立志做各行各業的數位化產業助手」。
  • C端產品與B端產品 到底有什麼異同
    接下來,我們看看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分別對應哪些典型APP:  生理需求:餓了麼;  安全需要:(由於滿足人身安全的比較少,我偷換下概念)支付寶滿足了交易安全的需求;  社交需求:微信;  三、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我們來看一個例子,C端產品和運營非常喜歡用一個詞——「儀式感」。攜程也用過這個概念,具體來說,這種儀式感的體驗是:預訂酒店時,需要用戶先在酒店詳情頁領一張優惠券,然後預訂時就可以用了。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B端產品,就是To Business,面對企業用戶。C端產品,就是To Customer,面向個人用戶。而大眾眼中的微信、抖音、支付寶,這類就是To C的產品,可以面向單個的個人進行使用和操作,獨立完成體驗的APP產品就是直接的C端產品。Section 2為什麼要有B端產品呢?
  • B端C端齊發力 錦州銀行重生記
    經歷了一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錦州銀行業務已步入正軌,開始通過深化搭建B端C端場景金融,謀求一條新的差異化發展之路。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B端錦州銀行面向商戶力推該行打造的聚合二維碼產品,在C端則針對個人專門推出了具有本土化氣息的燒烤主題信用卡及「錦州銀行實現增資擴股」答謝版理財產品以拓寬客戶渠道,加大客戶黏性。
  • 電商的分銷、B端、C端分別代表什麼
    B端 代表企業用戶商家Business,C端 代表消費者個人用戶Consumer。分銷是一種模式,從分銷的角度來講,B代表商家,C代表分銷商。一般情況常見於描述項目所面對用戶群體,例如電商B2B B2C C2C或者一些軟體應用面向B端企業用戶或者C端個人用戶至於有說瀏覽器什麼的 是針對開發的 例如:A端是開發界面;B端是商家界面;C端是用戶界面。移動網際網路,就是將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MVP(上)》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裡面,我們談到了定義MVP產品的前面三個步驟,確定產品定位,找到種子用戶,確定產品路線
  • B端產品經理和C端產品經理到底哪裡不同?看完就明白了!
    以前總有人問我,你是C端產品經理,還是B端產品經理?我說,我是產品經理,沒有什麼端。其實,不管什麼端的產品經理,這隻代表你負責的產品不同而已,而你的使命是不變的,設計產品的原則都是滿足用戶需求。我做過C端產品,也做過B端產品,下面跟大家談談我對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一點看法。
  • 產業網際網路,築造聯通B端和C端的橋梁
    無論是哪種方式,他們進行調整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夠實現B端和C端的再度對等,以促進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於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出現,這種相對於以C端為主要對象的全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將整個行業發展的目光從C端轉移到了B端。一場以產業網際網路為主打概念,以B端為主要改造對象的全新發展時代由此來臨。
  • 「職場」B端客戶和C端客戶有哪些區別?怎樣做好區分對待!
    B端的客戶是以企業為主,其需求主要是滿足公司利益,滿足一個群體的需求,這中間涉及更多的群體利益。C端客戶以個人為主,大多是滿足個人需求,或者實現個人價值等。所以在考慮客戶需求時,就應該從不同的內容去分析。2、財力情況。B端客戶相對而言財力比較雄厚,但財務支出的流程會相對比較繁瑣,這一點要細緻地考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