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產品與B端產品 到底有什麼異同

2020-12-25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C端產品與B端產品,到底有什麼異同

一、什麼是C端產品?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C端產品的「需求」,解決的是用戶在生活場景中的需求和痛點。

雖然用戶需求複雜多樣,涵蓋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但落實到C端產品身上,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下,用戶會使用不同軟體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這些場景下,幾乎不會涉及到與他人協作的情況,用戶關心的是自己。

接下來,我們看看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分別對應哪些典型APP:

  生理需求:餓了麼;  安全需要:(由於滿足人身安全的比較少,我偷換下概念)支付寶滿足了交易安全的需求;  社交需求:微信;  社交和尊重之間:攜程旅行承載了社交需求;攜程旅拍等功能在某種程度上也渴望得到尊重,滿足所謂的裝逼需求,所以我放在這裡;  自我實現:網際網路很少,可能在實體行業比較接近的就是百夫長黑卡的服務了——能在海嘯時孤島上叫來一架直升機救命,這樣的產品還是相當偉大的。  二、什麼是B端產品?

關於「什麼是B端產品」,我的理解是「連接」。

B端產品服務於組織,組織的需求不是從單個用戶需求點出發,而是一種生產關係的連接和延伸。在不同的組織架構下,B端產品要解決部門內外、各層級間的信息流轉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B端產品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的提升,解決的是工作場景下組織內外的所有的需求點,這些需求點連接在一起,形成了需求面。

上圖就是一個典型的商旅雲的示意圖:

  內圈:商旅雲系統,需要和機票、酒店、火車、打車等供應商及管控系統緊密連接;  外圈:商旅雲需要服務於企業出行人、差旅經理,同時還要對接企業的OA、HR、費控等系統,是商旅雲與外部系統的連接。  三、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C端產品和運營非常喜歡用一個詞——「儀式感」。

攜程也用過這個概念,具體來說,這種儀式感的體驗是:預訂酒店時,需要用戶先在酒店詳情頁領一張優惠券,然後預訂時就可以用了。實際上,這種優惠券不限量,等於直減。

但對於B端用戶,這樣真的好麼?

上文也提到過B端產品的目標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額外的流程,所以商旅接入的時候,我們的要求是直接查服返回立減後的價格,不要領券。

簡單總結一下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差異,那就是:

四、關於B端產品的方法論

1。MVP MVP,即最小可用產品。

關於MVP的演進路徑,網上有一張很著名的圖,大意是指:如果要造一輛車,應該先造一輛滑板車,然後是自行車、摩託車、汽車之類的。

對C端產品來說,它可以這樣設計產品路徑。但如果B端產品也這樣設計產品路徑,行不行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B端產品業務與邏輯極其複雜,最重要是架構的搭建。如果按照這樣的演變路徑,每一輪產品基本上都要推翻上一輪的產品以及設計,這在B端的產品裡面是不可接受的。

還是拿汽車來舉例子,正確的產品設計方式可能是:

先有一個可以能動的汽車的框架出來,至少是4個輪子的底盤、發動機、變速箱,可以轉向,很多功能可以缺失。後來再慢慢增加其他,比如說雨刷、座椅、轉向燈、後備箱,甚至頂棚。從奧拓到大眾再到奧迪甚至是特斯拉,這個演進的過程都是OK的。

對於特別複雜,開發周期長的產品,通過巧妙的設計產品路徑,分批上線,可以避免閉門造車的尷尬局面以及風險,快速上線產品也能夠給予客戶信心。

而這些,對於創業公司都是關係生死的問題。

2。賦能

這兩年賦能這個詞也非常火,各行各業都有這個提法。

圖中標紅的行業,就是做B端賦能的企業多一些。

比如我之前從事的金融業,就特別喜歡去談「賦能」;但它們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把B端客戶當做「殘廢」,應當是「扶上馬、送一程」,卻最終演變成了「送上轎子、抬著走」。

當然這也和很多企業完全沒有網際網路產品的思想和組織能力有關。

那應該如何正確賦能呢?

我舉一個平安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我曾經負責過平安集團內部的「插件產品」,當時是在壹錢包,出發點是解決集團內部各APP支付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除了支付業務之外,各家還有金融產品和生活服務相關的需求,而壹錢包又具有相應的能力。所以我們把金融和生活產品也做成插件形式,可以是SDK,也可以是H5,輸出給集團內外的各家公司。

當然,插件產品的豐富是相互的,各子公司既是插件的宿主,同時也是金融產品的提供方。通過這樣的插件產品群,將集團內各子公司資源、流量聯動起來,形成很好的共贏生態。

那用類似插件的思路,能不能幫助我們日常工作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攜程商旅的很多客戶都有自己的APP,流量都還不錯,客群也有交叉。

那怎麼快速將這種流量變現呢?

我們可以將攜程機票、酒店、火車票、度假產品分別插件化,並統一輸出給需要的B端客戶,最終觸達C端的終端用戶。

這樣一來,一方面B端豐富了產品線,具備了機酒旅遊產品的能力,而這些產品可以帶來高額的返傭;另一方面,攜程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流量提升GMV,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早在2012年,我在交行打造手機銀行2.0時也有類似做法:

以前銀行APP只有查詢轉帳買理財等金融服務,我們首家打造了「生活服務」板塊,並且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普遍了。

如果做賦能僅僅是把功能接上,那還不足以滿足客戶,最多只能算「扶上馬」。

我們還需要根據不同宿主的特性,考慮產品定製功能及特性。

比如我們把上述旅遊類插件輸出給銀行APP,我會考慮增加消費金融場景:

旅遊產品屬性決定消費金融需求很大,可以幫助銀行做分期,搭建場景金融理念;同樣也豐富了產品本身的支付能力,貼合C端用戶需求,一舉數得——也就是剛才說的「送一程」。

3。雙向思考

我們都知道硬幣有兩面,做B端產品時往往會遇到客戶的需求是截然相反的。

舉個例子:對於出差預訂酒店這件事,有的企業會說,我一定要讓員工儘量省錢。

怎麼省錢呢?——降低差標。

但是降低差標會讓員工體驗變得很差,於是我們在業內首家提出了「福利金」的概念:預訂酒店和差標差價的部分可以作為福利返給員工。

通過福利金項目,我們幫助企業更多地引導員工節省差旅支出,而不是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實現,更好地體現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

另一方面,區別於傳統70、80後按照差標預訂,新時代的90後員工更注重出行品質,消費升級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那如何既滿足差標,又可以預訂更好的酒店呢?

我們將個人支付和公司差標內支付進行組合,滿足員工「住得更好」的訴求。

對於B端產品來說,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多做雙向的思考和嘗試,會幫助我們豐富產品能力。

五、產品經理必備素質

最後,談談我認為的產品經理最需要具備的幾個點:

1。積極

積極的心態,積極的行動。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多麼複雜的環境,永遠做一個陽光開朗的產品,這個不多展開了。

2。特別

我之前加入平安時,面試我的是當時壹錢包總經理、現任汽車之家總裁邵海峰邵總,一般大家面試完了總要客氣一下。領導問我有什麼問題,我比較賤,就問有沒有什麼成功心得可以指導晚輩一下。

邵總給我介紹了三點,其中一點就是「特別」:強迫自己和別人有一點點不一樣;只要有一點點特別的地方,你就會被別人記住,比如我就是個子特長。

至於還有哪些特別點,沒有標準答案,留給大家思考吧。

3。擔當

這一點也是我這兩天從我們CTO身上學到的,他處理完生產事故後和我說「沒擔當的人比做不好事情的人更討厭」,技術人員如此,產品經理也是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產品經理是最接近CEO的人,原因就在產品經理做得好,就承擔榮譽;做得差就更要承擔責任。

4。皮實

產品經理必備的素質之一就是皮實,不能玻璃心。

比如說有的男生產品經理遇事就撂挑子不幹了,有的女生產品經理遇事就梨花帶雨,這些都不行。

最後,希望各位產品經理,永遠不要停止追求偉大的用戶體驗,為用戶的每一天增加價值。

來源: 36Kr

相關焦點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下圖將兩者的建設流程對比呈現出來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兩者的異同點。其中,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是根據經驗總結抽象出的常見流程,不同的需求和背景下的流程可能略有不同。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而大眾眼中的微信、抖音、支付寶,這類就是To C的產品,可以面向單個的個人進行使用和操作,獨立完成體驗的APP產品就是直接的C端產品。Section 2為什麼要有B端產品呢?B端產品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涉及到後續的維護和服務,需要持續跟進,比如企業的審批系統、聊天工作平臺等,有問題有Bug需要及時解決。C端用戶面向大眾,沒有直接提出精準需求的整體,C端產品更多是一個核心功能配套附加的小功能,抓住用戶的最直接痛點進行解決,對針對一群用戶的最大問題進行滿足。首次先解決最大痛點,後續跟進需求再迭代。
  • 關於B端產品與C端產品的事,你真的了解很多?
    很多初入網際網路的小夥伴都會聽說B端產品或者C端產品這樣的詞,作為網際網路人應該知道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也看了很多關於B端和C端產品的文章,結合自己的理解今天在這裡給做大家深度分析,希望對大家有一定幫助!C端為好玩而存在,用戶進來是免費的,而之後需要想辦法留住用戶,讓用戶儘可能發生消費行為,為產品生產價值,它的商業模式可謂簡單,本質上基本都是是流量間的變現,只要有足夠基數的用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B端產品是根據公司戰略或工作需要,構建生態體系,或者推動將流程系統化,提高效率。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本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個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在B端產品經理圈子中經常被提及的話題。以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要理解本文的一些內容,需要一定的行業經驗。所以,這裡也沒必要介紹什麼是C端和B端了吧。
  • B端產品經理和C端產品經理到底哪裡不同?看完就明白了!
    以前總有人問我,你是C端產品經理,還是B端產品經理?我說,我是產品經理,沒有什麼端。其實,不管什麼端的產品經理,這隻代表你負責的產品不同而已,而你的使命是不變的,設計產品的原則都是滿足用戶需求。我做過C端產品,也做過B端產品,下面跟大家談談我對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一點看法。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3、用戶訴求(價值主張) B端:注重效率、成本、管控。追求服務的穩定性、保證能力、安全性。 C端:注重個人的體驗,使用簡單,有樂趣。5、用戶推廣獲取過程 CAC B端用戶決策鏈條長,開發客戶更難,一般需要銷售團隊專業跟進,原因是企業客戶更多的角色和場景,例如:財務、行政、採購、業務部門、管理層,每種角色又有不同的等級人員。業務開始多以銷售驅動,慢慢到業務驅動,再到產品驅動。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細數運營的JD要求,有創意、會溝通、懂數據、貼市場是基準,在此之上能有幾個不得了的高ROI的市場策劃case就更棒了……這麼說來,也難怪不少人都困惑於運營與市場營銷之間的關係了。運營究竟走的是產品通道,還是市場通道?從C端運營轉到B端運營,究竟哪裡不一樣了?運營本質上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線下處理比線上處理要方便很多的情況每個業務流程如果你嚴格的去梳理功能點,發現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進行處理,這個時候非常考察B端產品經理化繁為簡的能力,打一個大家都會碰到的公司裡面請假的比方吧,會有很多人考慮設計如下的功能:a:如果員工申請了休假,老闆還沒有批的時候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因為B端產品的業務價值往往很難衡量,比如,你很難讓一個B端產品經理描說楚他做的每一個功能帶來的業務收益。 而如果是商業化對外售賣的SaaS產品,又有專職的銷售和CSM團隊,你能說銷售業績不好,是產品經理的鍋麼?
  • 一文講透B端產品/C端產品、SaaS/PaaS/IaaS的區別
    本文分析了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區別以及SaaS、PaaS、IaaS、本地部署的區別,與大家分享!有時候會被問起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什麼又是SaaS產品?只能泛泛的回答一些表層區別,比如C端的用戶是個人,B端產品的對象是企業,而SaaS是軟體即服務,部署在雲端,可以按帳號開通等等。再深入一些,就感覺有點說不出來了,是時候深入總結一下這些概念的區別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 B端和C端產品主要差異:用戶、體驗、數據
    一、集體人格VS個人用戶B端產品用戶是擁有集體人格的角色,這類人無論性別、年齡、地區有何差異,他們都是一類角色,我們的產品要提供給這類角色,而不是某個人。舉個例子:我們做一個項目管理系統,主要就是提供給項目經理使用,小王和小李都是產品的終端用戶,也許小王在上班之餘是個狂野的少女,喜歡玩抖音、購物。
  • C端產品轉數據產品,面試問什麼?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想換一個方向,要注意很多問題,因為每個方向的重點以及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本文是作者分享的關於C端產品經理轉數據經理的面試經驗,文中解答了幾個面試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天與朋友聊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C端產品經理想轉數據產品經理,那面試的時候會問到什麼問題呢?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在這個大背景下,糾正「運營唯c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要想糾糾正「運營唯c論」,需要首先明確劃分標準及各自特徵。二、產品領域有哪些劃分,劃分標準是什麼?產品劃分標準是怎樣的?通常所說C端B端是什麼意思?各自之間有哪些特徵?典型的產品有哪些?先讓我們解答這些最基礎的問題。
  • 在簡歷上寫C端產品有什麼危險?
    應聘產品經理崗位,而且還要在簡歷上寫C端的產品經驗,那麼危險比較大。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而且對C端產品的領域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這樣說,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原因很簡單。C端產品是面對大眾的,隨便誰都可以到網上搜到你的產品,然後輕而易舉地下載試用。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在職場摸爬打滾這些年,B端C端都幹過了。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困惑了起來:我到底做C端好還是做B端好呢?本阿姨在此先嘮一句:更多時候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合適自己的(而且還要你的)就是最好的。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
    大家看了這二個例子,是否發現了一個問題,C端產品,特別是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因為有很大的未知數,所以前期MVP最重要的目的是驗證需求是否存在,商業模式是否成立?基於這個驗證的需求來實現最簡的MVP,然後慢慢迭代開發演變。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業務調研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第一階段是業務調研;B端產品中的業務調研,是指調研行業及行業內企業組織中,不同部門崗位或角色之間的工作流程。由於B端產品的特殊性,決策路徑長,用戶角色多樣性,而且決策者往往還不是產品的真實使用者;所以有必要通過業務調研,來幫助產品設計師更好地理解業務,理解客戶需求並轉化為產品解決方案。為什麼B端叫業務調研,不叫用戶調研呢?
  • 設計B端網際網路產品的常規思路
    從功能來界定:C端產品的服務對象是個人,B端產品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商家/組織/團隊。明確了概念,再明確一下我們的話題:如何設計B端網際網路產品(寫字樓的安防器械就不是本次討論的對象了)。直奔主題,設計B端產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明確產品有哪些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也就是用戶)進行屬性聚類不管是哪種B端產品,面對的服務對象一定是千差萬別,少則幾種,多著幾十種,甚至幾百種不同的用戶,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所有使用該產品的用戶,然後進行聚類,有共性的商家歸為一類,對每一類商家分別進行不同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
  • B端產品如何畫好流程圖?
    本文舉了幾個案例,分析了B端產品畫好流程圖的方法與要點。一、線框圖的分類1. 線框圖的必要性作為一個B端產品經理,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從0到1搭建一個產品,我們該如何開始呢?B端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在產品設計時,業務流程繁多,涉及到的後期使用角色多樣化,職能分工細化,以及每個用戶對產品的訴求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前期從0到1開始務必明確產品的業務流程以及角色對應的功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