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臺灣文創產品。 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4月13日電(記者 林波)「寧波文博會結束後,將去武漢參展,隨後去北京。」在臺灣文創產品推廣人吳贊庭的行程單上,密密麻麻記載著最近的「登陸」行程安排。在他看來,大陸市場已成為法華鎏金彩瓷、手捏壺等臺灣文創產品的主要市場。
2019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寧波文博會」)於4月12日至14日在浙江寧波開幕,來自大陸各省份以及臺灣的文創企業展商攜手亮相。
圖為臺灣文創產品。 林波 攝
走進臺灣生活藝術館,陶瓷、臺灣藍染、玻璃器具、木器等產品琳琅滿目、工藝精湛,吸引了諸多民眾的圍觀。
此行,吳贊庭帶來了40餘種的百餘套瓷器。在他看來,臺灣文創產品「文藝到骨子」,「每一個作品、每一個細節都有它獨特的文化韻意。」以此次帶來的富貴圓滿對杯為例,單杯象徵富貴無邊,且杯內有魚,象徵著富貴有餘,「該雙杯合在一起則可以拼湊出一朵牡丹花,象徵富貴圓滿。」
圖為臺灣文創產品。 林波 攝
的確,臺灣文創產品在諸多業內看來,並非簡單地創造一些裝飾,或設計一個新造型,而是一種心境的嚮往,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積澱、情感要素和生命體悟。
圖為臺灣文創產品。 林波 攝
事實上,來大陸推廣臺灣文創十餘年的吳贊庭已「收穫滿滿」,他所推廣的產品在大陸市場每年都在穩定增長。「不單是文創產品,大陸民眾對整個臺灣也從好奇轉為了平常化。」在他看來,這是兩岸經濟和文化交流常態化的成果。
近年來,臺灣文創消費市場日漸飽和,諸多臺灣文創企業紛紛「搶灘」大陸,尋求合作與發展機遇,掀起「登陸」熱潮。而相同的文化和血緣,也成為兩岸交流合作最「天然」的基因。
一隻只泛著斑斕色彩的茶具在貨架上擺放整齊,臺灣柴燒手工藝人林昱開啟了帶著作品打「飛的」往返大陸和臺灣的新體驗。
「大陸市場非常歡迎我們。」林昱告訴記者,大陸對文創產業的積極態度吸引了臺灣文創人紛紛「登陸」。此次寧波文博會,他帶來了臺灣苗慄縣的柴燒作品,「我的柴燒作品使用了彩燒技藝,保留了傳統柴燒的神韻,色彩也更自然與多彩。」
「來大陸交流已趨平常化。」林昱直言,此次參展在展示柴燒新作品的同時,也期待與大陸其他陶瓷文創產業人士溝通交流,提升製作工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