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舉世聞名。2016年,臺北市被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評為全球第五個世界設計之都,誠品書店成為大陸文藝青年喜歡的去處,這樣的例子不可勝舉。臺灣的文創絕不僅僅局限於咖啡館與動漫產業,而特色的民宿產業,更是臺灣文創業的一抹亮色。
長大樹的餐廳
南投的民宿產業各具特色,例如有臺灣小瑞士之稱的清境農場,上百間民宿幾乎都是以歐洲風情為主題。而日月潭所在的魚池鄉,因為是當年林業採伐的集散地,知名的「禪與松會館」、晶園度假村都是以珍稀的臺灣檜木建築為主題。像「禪與松會館」擁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檜木建築,晶園度假村擁有一座如今市值超過2億新臺幣的全檜木製別墅,無論從歷史意義還是珍稀程度,都是極為罕見。
在埔裡鎮的牛耳藝術村,則是將雕塑、建築與旅遊融合的典範。1987年建成的牛耳擁有一段伯牙子期式的佳話。1980年,支持原生態藝術發展的黃淵初次發現了林淵的作品。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藝術教育的林淵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作品中的樸實與生命力深深打動了黃淵,更通過後者讓法國藝術家杜布菲大加推崇,成為臺灣著名的素人藝術家。
黃淵專門建造了雕塑園與藝術館,用以展出林淵的作品。因為參觀的人多了,又建造了餐廳。而藝術園區栽滿了油桐樹,每年四月桐花盛開,又讓許多人萌生了留宿的想法,最終演變成了一座以藝術為主題的度假村。
文創的生命力正是來源於不斷創新。如今的牛耳,不光可以欣賞到林淵遍布園區的石雕作品,還有一座更具特色的樹屋餐廳。度假村第二代老闆在數年前修建了一座全新的雕之森餐廳,為了配合藝術園區的氛圍,他並沒有隨意砍伐掉樹木,而是精心設計,把樹木保留在三層樓的餐廳當中,反而造就了一座獨特的樹屋餐廳。這樣一棟幽美的建築,成為了牛耳新的亮點,讓許多遊人專程為此前來。
不嚇人的妖怪村
與此同時,一批年輕人的加入,也為民宿業帶來了活力。我們在魚池鄉參觀了LOOK路殼民宿,該店年輕老闆李柏諺連一個配件都要自己去海淘挑選,一棟民宿整整打磨了三年時間。輕工業風混搭鄉村的風格,即便地處偏僻,仍然備受年輕人的追捧。
濃厚的文創氛圍,帶來的是良好的競爭機制。面對年輕一代的衝擊,傳統的酒店業也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位於南投溪頭的妖怪村主題酒店,就讓我們見識到了,誰說只有民宿才能玩文創。
創立於1972年的明山森林會館,興起於溪頭最鼎盛的觀光時期,也經歷了地震與風災的低谷期。「9·21大地震」後,家族第三代傳人放棄了在臺北打拼事業的決定,回到酒店幫忙打理生意。並在2009年開始打造酒店新園區,直到2013年正式更名為妖怪村主題飯店。
妖怪村的名字,讓我們以為和許多地方粗糙的鬼屋一樣,只是一座普通的主題遊樂場。所以對於這裡的參觀,我們原本只是打算隨意拍幾張招牌,就趕去下一站採訪。結果卻是在陪同人員的再三催促下,我們依舊不肯離去,吸引我們的,正是這裡精彩的文創主題。
妖怪村是以可愛的妖怪主題吸引年輕人與家庭親子遊。而這裡的每一個妖怪都是來自於原創,除了以臺灣雲豹和黑熊為原型,打造標誌性logo,還為每一個卡通造型設計自己完整的故事。從枯麻主題房到妖怪公車,從八豆郵箱再到山大王包子簡,以及免費贈閱的妖怪抱報,從無到有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主題園區。
經營者的理念同樣非常自信,他們悉心打造了景區,卻不收任何門票,因為他們同時還打造了完整的創意產業鏈。他們一方面與當地企業聯繫,為傳統食物商品設計全新包裝,一方面將自己的員工送往日本藍帶學院進修,學習最新的餐飲理念。從要打針才能吃的泡芙,到名字搞怪的咬人貓麵包,從形形色色的食品到五花八門的主題紀念品。可以說,每一處都體現了創意與設計的理念。也難怪經營者自豪地說,現在妖怪村最值錢的並不是這幾棟客房,而是他們的品牌。
作者:陳晨 來源:深圳特區報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