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裡,人口3.8萬,位於福建「黃金海岸」中部,正處在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的湄洲灣口,距莆田市區40公裡的東南海面上。
離大陸最近點文甲碼頭僅1.8海裡,海陸交通都較方便。湄洲島還是聞名海內外的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東方麥加」。
媽祖,原名林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雍熙四年農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
據宋代史料記載,大約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地處福建莆田湄洲嶼,有一位姓林的青年女子,自幼聰慧穎悟,能識天氣,通醫理,善舟楫,平素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的敬重。她羽化升天后,鄉親們為了紀念她,便在島上修廟奉祀。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稱為媽祖祖廟。
從此以後,出海的人們紛紛傳說在狂風惡浪中,常見到有位紅衣女子閃現在梔杆上導航,直到化險為夷。
傳說媽祖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奇女子,治病消災,救助海難,伏妖降魔,護國庇民,無所不能。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救難濟世的動人事跡和美麗傳說。媽祖傳說從湄洲灣擴展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們日益增多,並得到封建朝廷的確認。
從宋徽宗宣和五年起到清朝,歷代皇帝先後給媽祖36次褒封,封號由二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直至無以復加。
朝廷的累累封賜,最終確立了媽祖作為海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經過千年的分靈傳播,媽祖信仰影響範圍愈益擴大,並隨著漂洋過海的華僑、海員和外交使節等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近2億媽祖信仰者,僅臺灣島就有1600多萬。世界各地分靈的媽祖廟近四千多座,分布在世界上26個國家和地區,臺灣島上最多。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就有媽祖信仰者。
媽祖在國際上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並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延續至今而形成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媽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