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柒
他是享譽海內外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是美國雜誌《財富》選出的全球25大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領域。自1999年以來,奪得華人首富,並成立基金會,已經連續21年成為香港首富。根據胡潤公布的全球富豪榜顯示,今年李嘉誠排在了第35位,身價為2000億。但是李嘉誠曾經對外界說過,福布斯低估了他4成的財富,其實李嘉誠不過是謙虛而已,福布斯至少低估了他200%的財富。
2018年3月份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並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眾所周知,李嘉誠先生十分低調,曾經還說過,「我做事喜歡低調,不愛宣揚。我不喜歡樹大招風,喜歡默默地踏實去幹。」2017年有一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媒體詢問了李嘉誠的財富。聽到這個問題,李嘉誠笑著說,他已經很久沒有關注排名了,如果想知道他的財富,可以去查他公司的財務,畢竟都是公開的。
至於李嘉誠是否會擔心被別人超越嗎?李嘉誠這樣說,如果有人超越他,他會很高興。並補充說:「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財富。」對李嘉誠來說,他從一開始白手起家就不斷奮鬥,他經歷了幾十年的商業生涯,現在已經是名利雙收。對他來說,金錢只是一個數字,或多或少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都認為,92歲的李嘉誠已經成為過去式了,但是有專家分析表示,雖然財富榜上李嘉誠的身價只有2000億,但這只是李嘉誠願意讓外界知道的一部分財富,而他真正的財富帝國不僅如此。因為他藏富了,把自己的財富都分散開來了。
20世紀50年代,李嘉誠以塑膠行業發家之後,迅速實現多元化發展,敏銳的投資眼光使他一步步成為中國首富。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裡,李嘉誠和亞洲首富並沒有緣分,但是李嘉誠的生意已經遍布了多個領域,不只有電商,還有地產碼頭。
有人說香港是李嘉誠的家,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並且李嘉誠還大手筆投資歐洲,只在英國的總資產就將近4千億港元。雖然李嘉誠並不是富豪榜的首富,但是大隱隱於市,大富隱於首富之外。
根據不完整的統計數據,自2013年以來,李嘉誠已經持續拋售在香港資產套現逾1000億港元,其中包括港口、連鎖店和電力企業等板塊。李嘉誠還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我永遠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枚硬幣。」
當然有賣就有買,李嘉誠繼續加倉歐洲市場。近幾年李嘉誠將投資的重點放在了歐洲。數據顯示,從2010年4月開始,李嘉誠開始抄底歐洲,加倉能源、基建,尤其是英國,投資遍布電力、天然氣、交通和零售等領域,並側重於基建。一些媒體將其描述為「收購了整個英國」。與此同時,李嘉誠在愛爾蘭、奧地利、義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投資並收購了電信業務。
外界一直流傳著有關於李嘉誠的傳說,直到2012年資產分割完成後,人們對他的資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當時,李嘉誠宣布將三分之二的家庭資金轉移給他的大兒子李澤鉅,把所有的現金都給了他的二兒子李澤楷。根據信息披露,李氏家族基金的資產涉及2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8500億港元,其股票價值約為5600億港元。
多年來,股票以不同的速度升值。當然,李嘉誠除了把財產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外,還保留了一些儲備,他投資了很多公司,也持有很多公司的股份。根據相關報導,李嘉誠的產業遍布全球56個國家,業務範圍非常廣泛,李嘉誠還擁有超過15000畝的土地資產。
那李嘉誠為什麼要「藏富」呢?
1.成長背景
這就要從李嘉誠從小接受的教育說起了。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當時是潮州的大儒,李嘉誠家族原來在潮州當地是書香世家。李雲經也曾棄筆從商,但是後來又立志教育救國,在潮州當地做了小學校長。
李嘉誠從小就在父親的儒學教育中長大,五六歲的時候就能背誦許多儒學經典。正是儒家文化的影響,讓李嘉誠後來以儒家和商人的身份從事商業。更重要的是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李嘉誠盡其所能做到低調。尤其是在財富方面,李嘉誠更是深諳此道。但是畢竟樹大招風,要說完全藏起來是不可能的。
2.安全問題
李嘉誠的長子曾經被綁架過,雖然後來破財免災了,但是在李家人心裡卻留下了陰影。這件事也讓李嘉誠明白,成為世界首富也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是麻煩的開始,名氣也會給他帶來很多麻煩。從那以後,李家就一直保持低調,並且李家一年在安保上有巨額的開銷。並且從那之後,李嘉誠逐漸看淡金錢,開始公益事業。
3.個人性格
李嘉誠先生曾經說過,和人一起工作應該給別人賺錢。如果另一方虧損,他就不會做這個生意。李嘉誠有雙贏的理念,所以他也是一個看透財富的企業家。另一個原因是,現在李嘉誠已經92歲了,他也從商場淡出去頤養天年了。
如果李嘉誠的資產全部算上,也許他可以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競爭。許多人看著財富榜上的數據,認為像「雙馬」、許家印等人,財富已經超越了李嘉誠,殊不知李嘉誠早已經悄悄「藏富」了。現如今的李嘉誠是很多人的偶像,並且他在商界的威望也很高,很多商人也都很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