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界的黑科技,配備高清內窺鏡和照明燈,掏耳朵不再是難事!

2020-12-21 Science鋒芒

大家都知道,人類的視覺是受到限制的,即使視力正常的人也如此,就拿人的背面來說,如果不通過鏡子,或是拍攝,我們平時根本就看不到。或者像耳道這樣的地方,我們也是難得一見。

而我們的耳道又是需要經常清理的地方,因為裡面有許多的髒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耳屎,雖然老人常說討耳朵不好,但是如果耳朵不進行清理的話是會影響到聽力的,但是如果在看不到的情況下盲掏耳朵的就有可能會不小心傷到耳朵,所以就需要去麻煩別人,今天所介紹的這個神器是一個掏耳界的黑科技,能讓你又快又高效的掏耳朵。

它就是,大家都知道,普通的耳勺也就是根金屬製成的底端呈勺狀的樣式。而今天介紹的這個耳勺就比普通的耳勺看起來要高端許多,它配備得有高清的內窺鏡和照明燈,這除了可以讓你清楚的看到耳道內的情況以外,還具有拍照和錄像的功能,當然這裡就有個疑問了,那我們如何看得到呢?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珍貴的手機了,同樣的下載名為蜂鳥採耳的軟體,然後與該採耳勺相連這樣我們就能觀察到我們的耳道了。除了能清楚觀察到耳道之外,這個耳勺還能很好的避免我們的耳道不被傷害,因為它採用的是柔軟的矽膠製成的,不像金屬材質那樣的硬讓我們弄疼自己,此外這個耳勺還配備得有防誤傷的耳塞,可以更好的防止耳勺過度的深入耳道。

我們也會遇到看到耳屎,但是因為體積過大而掏不出來的情況,非常的揪心。可是有了這個耳勺之後即使遇到這種情況也不需要擔心,因為它配備得有12種類型不同的耳勺頭,這樣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取用,而這些耳勺頭也是非常好裝卸的,就如同擰螺絲一樣。

有了這個黑科技,掏耳朵就不再是難事了,甚至還會讓你享受其中,享受整個過程給你帶來的快感。你們是不是也很想擁有這樣的耳勺呢?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相關焦點

  • 這款產品能讓掏耳朵變得可視化,不再盲目進行亂掏
    今天要說的這款產品是關於掏耳朵的,有掏過就知道,掏耳朵會讓人感覺是非常舒服的事,,但是不正確的使用,比如使用了稍鋒利的耳勺,不但會損傷外耳道皮膚,而且還會讓細菌帶進耳道,更嚴重還會造成耳聾。那怎麼辦呢?能不能在掏的時候可以看到我們掏的過程呢?
  • 金榮優品 | 邊看耳道邊掏耳朵,這款智能採耳神器,讓我在辦公室爽到靈魂出竅~
    相信大家提起成都,除了火鍋,能想到一定是「採耳」俗稱掏耳朵,別小看這事,在四川「採耳」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過的人都流連忘返~在成都的寬窄巷子裡,採耳師傅的裝備樣樣齊全,耳扒、鵝毛棒、鑷子、音叉、馬尾、雲刀、耳起、棉花棒……這些工具,外行人看著五花八門,在採耳師傅手裡能讓你飄飄欲仙……
  • 去醫院可以掏耳朵嗎?小心掏出一坨耳粑粑
    網友對於耳屎能不能自己掏,一直持有多種意見。其中包含多個派別。人的耳朵從外向內依次是外耳,中耳,內耳。我們的耳屎主要集中在外耳道。耳屎的成分包括脫落的耳道上皮,耵聹腺分泌的油脂及分泌物混合形成。耳屎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耳道可以自然脫落,普遍認為耳屎不需要特殊清理。耳內形成耵聹,或耳屎嚴重堵塞耳道時,需要就醫進行清理。耳朵分為油耳和幹耳,油耳的耳屎不易自然脫落,會伴有異味。掏耳朵這個事情,有些人經常掏,有些人幾十年不用掏,因人而異,不過,一些錯誤的工具,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 媽媽給娃掏耳朵「失聰」,千萬不要這樣給孩子掏耳朵了!
    在微博上,刷到一條耳鼻喉科醫生的就診記錄,著實嚇了一跳:一位媽媽發現孩子耳道被耳屎堵住,於是拿起掏耳勺幫助孩子清理。結果耳屎越掏越深,耳朵越掏越疼,甚至連孩子的聽力也開始受影響,越掏聽力越差。耳道連著鼓膜,莫不是鼓膜穿孔,影響了聽力?
  • 小米有品眾籌可視採耳棒:1000萬像素高清內窺鏡 僅199元
    平時掏耳朵完全是「盲操」,小心翼翼,在耳蝸的邊緣瘋狂試探。今天,小米有品眾籌上架了一款可視採耳棒,搭載了1000萬高精內窺鏡,可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耳道內的狀況,拒絕盲掏。內窺鏡擁有75°視場角、12-30mm鏡頭景深和14mm鏡頭焦距,配合6軸陀螺儀,圖像不晃動,可以看到耳內的高清畫面。它還搭載了高端定製晶片,圖像傳輸速率高達30fps,工作頻率為2.40GHz,低延遲優化50%。
  • 當掏耳勺智能化後會怎樣?福耳康可視耳勺體驗
    ,而盲掏,無論是掏耳勺的材質還是盲掏,這兩者如果把握不好,就會給我們的耳朵造成危害,輕則就醫,重則致聾,所以一款小小的掏耳勺也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耳朵造成危害,不過已經有黑科技來顛覆落後的傳統掏耳勺了,這就是覺醒科技的福耳康智能可視耳勺,那麼一款剛需的產品,一但智能化會怎樣?
  • 能給孩子掏耳朵嗎?亂掏耳朵危害多
    能給TA掏耳洞嗎?給孩子亂掏耳朵4危害不建議給寶寶亂掏耳朵,主要有4方面原因:1. 耳膜受損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
  • 300萬高清內窺鏡,伸進耳朵裡,誰說體驗顱內高潮就見不得人了
    不過大多數人如今在"快節奏"的影響下很少有時間去專門做這件事,因此,大多數人還是願意自己用棉棒或是掏耳勺解決,因此,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掏耳勺是最常用的,也是耳鼻喉醫生最推薦的的工具,不過由於缺乏可視性,並且大眾對耳部構造了解甚少,用力也不好把握,因此經常會出現損傷耳部皮膚的情況,甚至損壞耳膜者也不在少數。
  • 成都掏耳師聯名申請非遺 男子打26年飛的來掏耳
    昨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正式落下帷幕,對於成都寬窄巷子30名掏耳師而言,徵程才剛剛開始。近日,包括從事掏耳事業42年的彭大軍在內,成都30名掏耳師籤署聯名申請,希望將掏耳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被成都人稱為「小舒服」的耳朵保健法,也是中華民俗七十二絕技之一,憑藉木製雲刀、竹籤耳勺、鵝毛起絲。耳朵方寸之間,掏耳師大展身手。手腕轉動間到底蘊含哪些絕技?
  • 掏耳朵竟讓鼓膜穿孔!寶寶的耳屎到底該不該掏?
    掏過耳屎的人都會深深愛上那種曼妙飛揚賽神仙的快感,但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媽媽們卻在心裡打鼓。掏吧,怕對寶寶耳朵有傷害,不掏吧,又怕孩子堵得慌,碩大的耳屎也在向你招手「快來掏我吧!」第一次給娃掏耳屎是什麼體驗?媽媽們的普遍反映是:一個星期前給掏了一次,第一次掏。實在是太多了,寶寶還總是用手指摳耳朵。
  • 警惕掏耳朵的這幾大誤區
    誤區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就像眼睛乾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症。如果掏耳朵時,用乾淨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沒有受到細菌感染,保持乾爽潔淨的環境。
  • 不含著淚掏耳:年輕人第一款智能耳勺,福耳康來了
    最近兩年,智能家居產品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也讓更多人體驗到了未來科技的魔力,越來越多的產品刷新了我們對它的認知,如果說2018年最火的是什麼,估計你應該在抖音上刷過,這款讓用戶非常青睞的神器,是來自覺醒科技所推出的福耳康可視耳勺,這是一款可以讓用戶們自己看著掏耳朵,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番
  • 中國牛人歷時三年,發明智能可視掏耳勺,效果不輸成都專業採耳
    古代的挖耳勺和子、挑牙組合在一起被稱為「三金」。這是由於挖耳勺一般都是用金銀材質打造,並且做工精巧,且攜帶更方便。而到了我國魏晉時期,機智的古人就把挖耳勺做成了簪子,插在頭上,可以隨時取下使用。隨著耳挖簪的裝飾性逐漸增強,到了清朝可謂是耳挖簪的全盛時期。
  • 媽媽給孩子掏耳朵差點導致「失聰」,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掏耳朵了
    這位媽媽說,自己經常給孩子掏耳朵,覺得要把耳朵掏乾淨更好。醫生聽完後告誡,家長應該儘量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掏耳朵,如果發現耳屎過多,要及時來醫院就診,否則的話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跟文中的媽媽一樣,覺得給孩子掏耳朵是一件小事,不會有什麼,認為耳屎留在耳朵裡不乾淨,其實這是不對的。
  • 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醫 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
    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醫 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耳屎」在不少人眼中都屬於「不乾淨的分泌物」,他們不僅自己掏,更將手伸向了身邊的寶寶,想讓寶寶變得更加「乾淨」。但美國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每個月有1000個孩子因為掏耳朵導致耳朵受傷,被送進急診室。耳屎是怎麼形成的?該如何正確看待它?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於紅表示,耳屎,醫學名字叫「耵聹」,耵聹由外耳道內一種腺體分泌,分為乾性耵聹和溼性耵聹兩種。
  • 掏耳朵的誤區 這些誤區你知道嗎
    有時候耳朵莫名其妙的開始發癢,這就是提醒大家耳朵裡的汙垢他多了,可以適當的清理一下,大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掏耳朵會選擇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這是為了避免被誤傷,那麼掏耳朵的誤區有哪些呢,掏耳屎需注意哪些,清理耳朵的方法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
  • 耳朵經常發癢?用這個掏耳棒,矽膠毛刷清掃耳屎,連碎屑都掃光
    嚴重一些會堵塞耳道導致聽力受損 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 所以掏耳朵就成了所有人的必修課。 事實上,掏耳朵也有大學問 耳朵的構造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所以胡亂的盲掏很容易對耳朵產生傷害
  • 經常掏耳朵會致癌嗎?如何為寶寶清理耳朵
    經常掏耳朵並不會致癌,某醫院耳鼻喉科的易大夫告訴我們,一般來說,只有掏耳朵用力過猛,損傷了外耳道或是鼓膜,引發外耳道炎、中耳炎之後,再經過長期的刺激才有可能出現外耳道乳狀腫瘤,但發生的可能性並不大。雖然經常掏耳朵未必會致癌,但也會破壞到耳道內的酸性環境,對耳朵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