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網紅遊樂場裡的安全隱患,別僥倖,快帶孩子遠離它們

2020-12-24 清寶姆媽2020

網際網路時代,隨手一發可能就是一個熱門,任何吸引人眼球的東西,都能成為「網紅」。

網紅往往意味著新興事物,在遊樂設施上面,網紅也許意味著不那麼完善。

最近,一位女研究生就被網紅蹦床,毀掉了後半生。

江蘇徐州一位90後醫學女研究生,在體驗網紅蹦床「人體炸彈」時,被摔成「完全性截癱」。

送到醫院的時候,胸乳頭以下是失去知覺的,大小便是失禁的。頸椎拖尾,神經損傷,後半生可能要在病床上度過。

這真的是無妄之災!

看看她被彈起又被摔落的過程,真的太心驚膽戰。整個人就像一個物品一樣,狠狠地摔倒海洋球池裡,然後又被彈起。

被救出時,女孩已經失去知覺,並且周圍沒有任何急救措施或者搶救人員。

網紅設施出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甚至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這還是一個成年人的後果,如果是一個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的孩子呢,後果真的不敢想像。

幾乎隔三差五,就能在朋友圈看到各種網紅設施集贊的消息。這些網紅設施的確刺激好玩,可它們也許沒有保護措施也沒有相關的質量標準的「三無產品」。

多少成年人因此受傷,多少孩子命喪於此,可警鐘卻遲遲沒有敲到家長的心裡。

「網紅」蹦床,真的不適合做孩子的遊樂場

2019年12月,福建一名8歲女孩玩蹦床時脊椎受傷,之後一直昏迷不醒,面臨癱瘓危險。

醫生表示,孩子很可能是在蹦床上劇烈跳躍時,脊椎錯位,導致脊椎受損,未來下半身癱瘓的概率是很大的。這個8歲的孩子,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體徵。

事發之後,多地記者都進行走訪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您這個蹦床有防護措施嗎?」

「沒有。」

「沒有?」

「如果出現小傷,比如崴腳我們就能處理,如果傷勢比較嚴重,那就得送醫院了。只要有家長陪護,就不會有事的。」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那這些癱瘓的孩子又是怎麼回事?

蹦床本是一項體操運動,可是由於其趣味性能起到減壓的效果,於是就成了「網紅」。

2019年6月,一名3歲兒童都沒有開始玩,就卡在了蹦床升降機和臺面的縫隙中,造成胸椎頸椎受傷。

只有出了事情後,這些商家才能「有幸」停業整頓。

因為這些遊樂設施有的不屬於特種設備,也沒有相關的行業規範和標準,除了家長自己小心看護,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2017年1月,一名5歲男孩玩蹦床後覺得胳膊疼,隨後被醫院診斷為左肱骨外髁骨折。

孩子的爸爸要求商家賠償醫藥費十五萬元,可是法院的裁判是,家長承擔八成責任,商家只需要支付20%的醫藥費即可。

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誰都想撇清責任,可最受罪的卻是孩子。

家長有責任,商家也有責任,我們管不了商家,不如管好自己。

曾有蹦床實驗證明,一旦在蹦床上跌倒後,很難爬起來。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在知道蹦床危險性之前,我也帶孩子玩過蹦床,最怕的就是有一個體重大的小朋友和孩子一起跳。

我之前最怕的是孩子跌倒後,被另一個小朋友「跳」到身上,現在才知道,這個東西,本身就是有危險的。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儘量不要帶孩子玩蹦床,如果一定要玩的話,必須大人全程監護,禁止在蹦床上進行危險性動作,每次蹦床上只能有1個人。

遊樂場裡暗含危機的,還不止是蹦床

除了蹦床,海洋球、海綿池幾乎是各大遊樂場的「標配」。

看起來軟綿綿的,跳下來還能起到緩衝左右的它們,能起到保護作用嗎?

2016年10月,山西一名5歲男童,在玩海洋球時戳破右眼外眼角。醫生檢查後,發現傷口距離眼球只有幾毫米,可謂有驚無險。

海洋球也是新興事物,沒有統一標準,在某寶上搜索也是各種品種都有。軟的硬的,平滑的,有毛邊的都有。

就是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球球,就能差點戳到孩子的眼睛。

海洋球看起來安全,可是它也是危險物品很好的「障眼法」。孩子在裡面玩完後,會丟在裡面什麼尖銳物品,我們誰也不知道。

更何況,海洋球的衛生問題也是不容小覷。孩子的口水、尿液等,都可能粘在上面。我們可以去自己所在城市的遊樂場問一下,關於海洋球的消毒措施。

幾乎不會有任何一個遊樂場所,會一個個清理,一個角落一個角落的消毒。簡單一噴,就已經算是負責了。

每次孩子玩完海洋球之後的小黑襪子,就能說明一切。

還有網紅海綿池,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新聞上雖然一搜,關於海綿池導致骨折的新聞,數不勝數。

誰也不會想到,帶著孩子去了一趟遊樂場,就帶回來巨大的傷痛。

但是,我們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理應謹慎謹慎再謹慎,不能因為「別人都玩」,或者「別人都沒有事」就放鬆警惕。

「三無產品」的危險,不知道會降臨在誰頭上。

危險係數高的充氣城堡

除了網紅蹦床和海洋球,還有不少網紅設施存在著安全隱患。

每年到了夏天,充氣城堡就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孩子們都喜歡,價格也不貴的充氣城堡,真的安全嗎?

就在今年5月26日,內蒙古包頭一充氣城堡被大風颳翻,造成兩人死亡,其中一名為兒童,還有兩名兒童輕傷。

空氣城堡看起來是龐然大物,但是實際上並不夠堅固,裡面衝的也都是空氣。它隨時有跑氣,坍塌的風險,也會被大風颳走。

《新聞大求真》欄目組做過一個實驗,給空氣城堡放氣,讓實驗娃娃模擬被壓的場景。結果實驗娃娃被牢牢卡死。

接著又讓主持人去實際模仿,結果只堅持了42秒鐘,就已經呼吸困難,也沒有力氣掀開城堡自救。

實驗人員還進行了風力測驗,當空氣城堡承受5級風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掀起40釐米了。

5級風,就相當於打傘有阻力,傘會被吹翻的時候。當風力再大一些,城堡會被直接吹翻。

風力再大一點,這還是相對比較大的城堡,如果是小一點的城堡,可能4級風吹倒吹翻。

雖然關於充氣城堡,國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行業規範,可是很多商家依然沒有按照要求實施。

有風的天氣,千萬不要玩充氣城堡。即使沒有風的天氣,也儘量避免孩子去玩。

如果必須要玩的話,事先檢查是否固定好,只有幾塊磚頭壓著四角的,是一定不行的。同時,一定要緊緊看住孩子,不要讓孩子趴在或騎在充氣城堡邊緣的護欄上,更不要在裡面打鬧或做從高處下跳等危險動作。

永遠不要抱著僥倖心理

網紅滑梯、網紅攀巖、網紅玻璃棧道,都是心驚肉跳的活動。

他們的危險性,幾乎都可以在新聞中看到端倪。

我們之所以不重視,是因為它們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僥倖心理,真的會「吃人」。

沒有建設標準,沒有審批手續,沒有監管機構,我們就真的忍心讓孩子以身犯險嗎?

就拿世界著名玻璃橋先鋒——美國大峽谷「空中走廊」來說,94根鋼柱直插入 14米深石灰巖壁,支撐橋墩,使用的特種玻璃也是普通玻璃的十幾倍。

可承受8級地震,2萬人體重,但是,他們每次僅限120人進橋。

再看看我們的玻璃橋,到了節假日就像「煮餃子」一樣。

很多規則尚未完善,就給了商家可乘之機。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些都還沒有完善之前,不要盲目追網紅產品,網紅遊樂設施,特別是不要帶著孩子去求新奇刺激而疏忽了安全。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了。

撰稿:妙黛

相關焦點

  • 警惕:網紅項目的安全隱患,會導致景區血本無歸!
    工作人員簡單介紹了玩法:場地有一個高大的氣墊,站在高處的人用力蹦,將躺在氣墊低處的人彈入一旁的球池裡。 表哥還特意向工作人員確認過安不安全,工作人員回答:「大家都這樣玩兒,沒事兒。」 可當琪琪被彈起後,頭部朝下摔進了海洋球池裡,當場動彈不得。
  • 海洋球暗藏「手足口病」風險 家長別忽視遊樂場安全隱患
    原標題:海洋球暗藏「手足口病」風險 家長別忽視遊樂場安全隱患 近日據媒體報導,兒童「海洋球樂園」衛生隱患不小,暗藏「手足口病」傳染風險。 色彩斑斕的海洋球是各種兒童遊樂場的標配,也是小朋友們的最愛。但是你知道嗎,孩子們喜歡玩的海洋球,卻在衛生安全方面存在著不小的隱患。工作人員稱,對於數量巨大的海洋球,目前只能用噴灑消毒水的方式進行消毒。
  • 安陽城事丨街頭「遊樂場」設施簡易隱患多 如何保障孩子安全?
    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這類非法搭設遊樂設施的管理,決不能讓這種安全隱患留在孩子身邊。」■市民■這樣的遊樂設施不敢讓孩子玩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像這樣的街頭「遊樂場」在我市其他小區或街頭也能見到。記者通過連日來的調查發現,這些街頭「遊樂場」有時候下午就擺出來了,有時候則是傍晚。
  • 安全:十一帶娃到遊樂場,父母們要注意哪些安全隱患
    國慶期間,各大景點人擠人,不少家長都選擇帶孩子到遊樂場或者商場逛逛,孩子能玩得開心,大人也能放鬆一下。對於孩子來說,遊樂場或者商場裡還是有不少安全隱患的,家長們要引起重視。在孩子進行攀爬遊戲時,要有成人陪伴在身邊,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在攀爬前最好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教會孩子如何實現安全攀爬與安全下降。最好給孩子選擇不太密集的位置玩耍,以免因擁擠而相互影響。
  • 兒童遊樂場存在衛生、安全等隱患 想說愛你不容易
    核心提示  蹦床、海洋球、長滑梯……雙休日、節假日,商場、社區、公園裡的兒童遊樂設施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孩子們玩得盡興,但其中不少場所也存在衛生、安全等隱患。近日,陳女士5歲的兒子在中心市區一家商場的遊樂園玩滑梯時磕破額頭。還有市民來電反映辦了數百元充值卡,遊樂園關了也沒相關告示。
  • 兒童節帶寶貝耍遊樂場切記安全
    兒童節帶寶貝耍遊樂場切記安全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越來越多的家長帶孩子去大型遊樂場陪孩子過節。殊不知一些遊樂設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 網紅滑梯竟「咬」斷孩子手指?網紅爆品成了毒害你孩子的頭號殺手
    點擊查看 近日,關於上海遊樂場「霽華壁兒童樂園內網紅滑梯上夾著一截手指」的消息在網上熱傳,引發不少市民轉發關注。據現場報導,那「一截手指」只是成人指甲蓋,並非兒童手指。
  • 室內兒童遊樂園安全隱患不少
    記者走訪發現,室內兒童遊樂園安全隱患不少    水母網8月1日訊 (YMG記者李俊玲)日前,網上的一則「2歲孩子被遊樂園小火車碾壓身亡」的消息,再次讓無數人感到心疼又扼腕。看似無公害的遊樂園,怎麼就能變成了「隱形殺手」呢?兒童遊樂園設施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呢?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
  • 11歲女孩玩網紅吊橋墜落!這些遊樂設施,千萬別讓孩子玩…
    所以當爸媽帶孩子去遊樂園,打卡這類網紅項目時,一定要看一下適用年齡和身高,還要查一下安全帶,如果不合格有安全風險的,一定要堅決拒絕。在「網紅」產業盛行的今天「網紅遊樂設施打卡」成了遛娃必做的事情特別是暑假快到了家長想帶孩子們出遊的心情也無可厚非但是事實上這些網紅的遊樂項目
  • 家長望周知,很火的網紅泡泡機裡藏著安全隱患,不要買給孩子玩
    現在的網紅泡泡機真的很火,不僅看著有趣,還非常便宜,小區裡的孩子常常人手一個。但是這些廉價的泡泡機裡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新聞截圖這是因為這種廉價的泡泡水常為三無產品,鹼性非常大,落到孩子的皮膚上,容易引起各種皮膚反應,比如瘙癢、疼痛、過敏等,甚至會燒傷孩子的皮膚,還有可能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嚴重時引起吸入性肺炎
  • 11歲女孩玩網紅吊橋墜落!這些遊樂設施,千萬別讓孩子玩……
    但是事實上 這些網紅的遊樂項目 還處於很不成熟的狀態 所以,如果爸媽想帶孩子去打卡, 請一定三思而後行。
  • 網紅「夜光氣球」別給寶寶買,存在安全隱患,易燃易爆炸!
    買回家後就「日漸消瘦」基本到第4天的時候就「香消玉殞」了電量可用十餘天沒氣了可以補充氦氣但補一次氮氣需要10塊錢 氣球構造簡單 易發安全隱患網紅氣球構造簡單, 其實就是一個透明氣球、一串LED燈帶與三節電池,電池放在一個塑料盒子裡,將電源直接與燈帶相連,打開開關便可發出亮光。
  • 兒童遊樂場:存衛生、安全隱患 想說愛你不容易
    蹦床、海洋球、長滑梯……雙休日、節假日,商場、社區、公園裡的兒童遊樂設施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孩子們玩得盡興,但其中不少場所也存在衛生、安全等隱患。近日,陳女士5歲的兒子在中心市區一家商場的遊樂園玩滑梯時磕破額頭。還有市民來電反映辦了數百元充值卡,遊樂園關了也沒相關告示。近年來,從城市到農村,隨處可見小型兒童遊樂設施的身影。遍地開花的兒童遊樂場,存在哪些隱患?這些問題誰來監管又該如何管?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
  • 室內兒童遊樂場:生意火 隱患多
    原標題:室內兒童遊樂場:生意火 隱患多 「現在孩子玩的地方不多,只好帶孩子在室內的遊樂場玩耍。」市民陳女士的兒子今年5歲,她經常帶孩子去商場或超市的兒童遊樂場玩。 目前,不少大型商場或超市內都提供了專供兒童活動的場所,設置了翻鬥樂、海洋球、決明子沙堆等設施,成為孩子們假期最愛光臨的地方。
  • 家長警惕:這些「玩具」暗藏危險,讓孩子遠離傷害,安全無小事
    孩子對很多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總想一探究竟。加上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對危險的事物又缺乏安全意識。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各種關於孩子發生意外的新聞報導,以至於很多家長變得草木皆兵。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吃東西要時刻提防,尤其是一些危險物品,一定要讓孩子遠離。
  • 兒童遊樂場遍布各小區,安全隱患叢生 出事故家長和遊樂場都應擔責
    孩子母親羅女士認為,遊樂場滑梯邊角未做防護,存在安全隱患,對方孩童家長事發時根本不在孩童身邊,屬於監管不力。 「目前治療費已經超過4500元。醫生說了留疤是肯定的,縫針的地方不會長眉毛,後續治療費用目前難以估算。」
  • 探訪西安30家兒童遊樂場:王府井百貨內遊樂場不安全
    兒童遊樂場國慶長假即將到來,帶寶寶去遊樂場盡情玩耍,也被很多家長列入計劃,其中不少人覺得遊樂場安全、衛生,帶孩子去可以不用操心,然而正是這樣的疏忽大意,導致危險往往不期而至。兒童遊樂場裡接連發生受傷事件,孩子們在裡面玩還能讓人放心嗎?9月26日至27日,華商報多路記者實地走訪了西安市內30家兒童遊樂場。走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兒童遊樂場在安全和衛生的細節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為孩子們的安全埋下了隱患。華商報記者實地走訪西安市內30個兒童遊樂場,發現多數存在安全隱患。
  • 商場裡的海洋球有安全隱患 還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近日,據央視財經報導,兒童「海洋球樂園」衛生隱患不小,暗藏「手足口病」傳染風險。 現場,包女士帶著快五周歲的女兒前來遊玩,她說,每次路過這樣的地方,女兒就吵著要玩,不玩就賴著不走。最後,只能花錢帶她進去。至於,海洋球的清潔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那麼多。
  • 網紅氣球,你身邊的定時炸彈
    你中招了嗎這看似美麗的氣球背後其實暗藏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你知道嗎這幾天,在朋友圈,有不少人都曬出了一種新型的夜晚逛街酷炫玩具——「發光氣球」!情侶之間,朋友之間,送一個網紅氣球,再為浪漫不過。在黑夜裡,帶著五顏六色的LED燈漂浮在空中,格外亮眼,有種電視劇裡的浪漫氣氛。有人叫它發光氣球,有人叫它波波球。但我們還是總稱它們叫:網紅氣球但是,它的安全性如何呢?
  • 網紅進駕駛艙 飛行安全別心存僥倖
    新聞背景:  11月3日,網曝某民航機長疑似飛行途中邀請網紅進入駕駛艙喝茶。圖片顯示,一名女子在駕駛艙中拍照,並發文「感謝機長」。【詳細】  專業,是安全的保障  在國慶檔電影《中國機長》的原型事件中,川航英雄機組正是憑藉專業規範和職業素養,讓乘客脫離了危險。兩相對照,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讓「網紅」進駕駛艙拍照的機長和機組人員,其專業性和責任心都要打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