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隨手一發可能就是一個熱門,任何吸引人眼球的東西,都能成為「網紅」。
網紅往往意味著新興事物,在遊樂設施上面,網紅也許意味著不那麼完善。
最近,一位女研究生就被網紅蹦床,毀掉了後半生。
江蘇徐州一位90後醫學女研究生,在體驗網紅蹦床「人體炸彈」時,被摔成「完全性截癱」。
送到醫院的時候,胸乳頭以下是失去知覺的,大小便是失禁的。頸椎拖尾,神經損傷,後半生可能要在病床上度過。
這真的是無妄之災!
看看她被彈起又被摔落的過程,真的太心驚膽戰。整個人就像一個物品一樣,狠狠地摔倒海洋球池裡,然後又被彈起。
被救出時,女孩已經失去知覺,並且周圍沒有任何急救措施或者搶救人員。
網紅設施出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甚至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這還是一個成年人的後果,如果是一個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的孩子呢,後果真的不敢想像。
幾乎隔三差五,就能在朋友圈看到各種網紅設施集贊的消息。這些網紅設施的確刺激好玩,可它們也許沒有保護措施也沒有相關的質量標準的「三無產品」。
多少成年人因此受傷,多少孩子命喪於此,可警鐘卻遲遲沒有敲到家長的心裡。
「網紅」蹦床,真的不適合做孩子的遊樂場
2019年12月,福建一名8歲女孩玩蹦床時脊椎受傷,之後一直昏迷不醒,面臨癱瘓危險。
醫生表示,孩子很可能是在蹦床上劇烈跳躍時,脊椎錯位,導致脊椎受損,未來下半身癱瘓的概率是很大的。這個8歲的孩子,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體徵。
事發之後,多地記者都進行走訪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您這個蹦床有防護措施嗎?」
「沒有。」
「沒有?」
「如果出現小傷,比如崴腳我們就能處理,如果傷勢比較嚴重,那就得送醫院了。只要有家長陪護,就不會有事的。」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那這些癱瘓的孩子又是怎麼回事?
蹦床本是一項體操運動,可是由於其趣味性能起到減壓的效果,於是就成了「網紅」。
2019年6月,一名3歲兒童都沒有開始玩,就卡在了蹦床升降機和臺面的縫隙中,造成胸椎頸椎受傷。
只有出了事情後,這些商家才能「有幸」停業整頓。
因為這些遊樂設施有的不屬於特種設備,也沒有相關的行業規範和標準,除了家長自己小心看護,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2017年1月,一名5歲男孩玩蹦床後覺得胳膊疼,隨後被醫院診斷為左肱骨外髁骨折。
孩子的爸爸要求商家賠償醫藥費十五萬元,可是法院的裁判是,家長承擔八成責任,商家只需要支付20%的醫藥費即可。
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誰都想撇清責任,可最受罪的卻是孩子。
家長有責任,商家也有責任,我們管不了商家,不如管好自己。
曾有蹦床實驗證明,一旦在蹦床上跌倒後,很難爬起來。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在知道蹦床危險性之前,我也帶孩子玩過蹦床,最怕的就是有一個體重大的小朋友和孩子一起跳。
我之前最怕的是孩子跌倒後,被另一個小朋友「跳」到身上,現在才知道,這個東西,本身就是有危險的。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儘量不要帶孩子玩蹦床,如果一定要玩的話,必須大人全程監護,禁止在蹦床上進行危險性動作,每次蹦床上只能有1個人。
遊樂場裡暗含危機的,還不止是蹦床
除了蹦床,海洋球、海綿池幾乎是各大遊樂場的「標配」。
看起來軟綿綿的,跳下來還能起到緩衝左右的它們,能起到保護作用嗎?
2016年10月,山西一名5歲男童,在玩海洋球時戳破右眼外眼角。醫生檢查後,發現傷口距離眼球只有幾毫米,可謂有驚無險。
海洋球也是新興事物,沒有統一標準,在某寶上搜索也是各種品種都有。軟的硬的,平滑的,有毛邊的都有。
就是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球球,就能差點戳到孩子的眼睛。
海洋球看起來安全,可是它也是危險物品很好的「障眼法」。孩子在裡面玩完後,會丟在裡面什麼尖銳物品,我們誰也不知道。
更何況,海洋球的衛生問題也是不容小覷。孩子的口水、尿液等,都可能粘在上面。我們可以去自己所在城市的遊樂場問一下,關於海洋球的消毒措施。
幾乎不會有任何一個遊樂場所,會一個個清理,一個角落一個角落的消毒。簡單一噴,就已經算是負責了。
每次孩子玩完海洋球之後的小黑襪子,就能說明一切。
還有網紅海綿池,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新聞上雖然一搜,關於海綿池導致骨折的新聞,數不勝數。
誰也不會想到,帶著孩子去了一趟遊樂場,就帶回來巨大的傷痛。
但是,我們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理應謹慎謹慎再謹慎,不能因為「別人都玩」,或者「別人都沒有事」就放鬆警惕。
「三無產品」的危險,不知道會降臨在誰頭上。
危險係數高的充氣城堡
除了網紅蹦床和海洋球,還有不少網紅設施存在著安全隱患。
每年到了夏天,充氣城堡就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孩子們都喜歡,價格也不貴的充氣城堡,真的安全嗎?
就在今年5月26日,內蒙古包頭一充氣城堡被大風颳翻,造成兩人死亡,其中一名為兒童,還有兩名兒童輕傷。
空氣城堡看起來是龐然大物,但是實際上並不夠堅固,裡面衝的也都是空氣。它隨時有跑氣,坍塌的風險,也會被大風颳走。
《新聞大求真》欄目組做過一個實驗,給空氣城堡放氣,讓實驗娃娃模擬被壓的場景。結果實驗娃娃被牢牢卡死。
接著又讓主持人去實際模仿,結果只堅持了42秒鐘,就已經呼吸困難,也沒有力氣掀開城堡自救。
實驗人員還進行了風力測驗,當空氣城堡承受5級風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掀起40釐米了。
5級風,就相當於打傘有阻力,傘會被吹翻的時候。當風力再大一些,城堡會被直接吹翻。
風力再大一點,這還是相對比較大的城堡,如果是小一點的城堡,可能4級風吹倒吹翻。
雖然關於充氣城堡,國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行業規範,可是很多商家依然沒有按照要求實施。
有風的天氣,千萬不要玩充氣城堡。即使沒有風的天氣,也儘量避免孩子去玩。
如果必須要玩的話,事先檢查是否固定好,只有幾塊磚頭壓著四角的,是一定不行的。同時,一定要緊緊看住孩子,不要讓孩子趴在或騎在充氣城堡邊緣的護欄上,更不要在裡面打鬧或做從高處下跳等危險動作。
永遠不要抱著僥倖心理
網紅滑梯、網紅攀巖、網紅玻璃棧道,都是心驚肉跳的活動。
他們的危險性,幾乎都可以在新聞中看到端倪。
我們之所以不重視,是因為它們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僥倖心理,真的會「吃人」。
沒有建設標準,沒有審批手續,沒有監管機構,我們就真的忍心讓孩子以身犯險嗎?
就拿世界著名玻璃橋先鋒——美國大峽谷「空中走廊」來說,94根鋼柱直插入 14米深石灰巖壁,支撐橋墩,使用的特種玻璃也是普通玻璃的十幾倍。
可承受8級地震,2萬人體重,但是,他們每次僅限120人進橋。
再看看我們的玻璃橋,到了節假日就像「煮餃子」一樣。
很多規則尚未完善,就給了商家可乘之機。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些都還沒有完善之前,不要盲目追網紅產品,網紅遊樂設施,特別是不要帶著孩子去求新奇刺激而疏忽了安全。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了。
撰稿:妙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