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一磚一瓦訴說歷史悠長

2021-01-11 騰訊網

福州三坊七巷保存了不少名人故居,這些古厝兼具建築價值與歷史價值,這是林覺民故居、冰心故居的大門。

三坊七巷 歷史悠長

福州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古城一角坐落著三坊七巷。這裡,白牆灰瓦,精緻的木雕,馬鞍形的風火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在訴說著悠遠深邃的歷史。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古厝》一書的序言裡指出:「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築也是歷史載體。」他強調「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為此,福州市精心保護和修復了三坊七巷。三坊七巷的歷史可上溯至晉時的「衣冠南渡」,由中原逃難而來的大批貴族、士人聚居在「子城」南門外,便是今天的三坊七巷雛形。及至南宋,坊巷已經從當時的中原大姓家族聚居點,發展為文人雅士世代傳承之地,所謂「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舊兄弟」,便是形容路遇皆士人,不是同窗好友,就是遠親近朋,可見此處不僅親緣深厚,而且書風盛行、俊才輩出。到近代,更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的美譽。

坊巷長深,家風久遠,由三坊七巷走出或在此坊巷住過的一大批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史有著重要影響的風雲人物,多以家風清正、治家嚴謹、愛國憂民著稱。其中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和冰心等人的故事,至今仍在坊巷間口耳相傳。

持身嚴正 報國為民

沿著三坊七巷南后街往南行走,路西有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韻的古建築,這就是林文忠公祠,現已闢為「林則徐紀念館」。

移步紀念館,館內懸掛著林則徐當年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手書的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聯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鑑。

館中還懸掛著林則徐家訓《十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林則徐將它作為自己涵養德性的標準,也是教育子女的原則與指南。

林則徐一生為官三十餘年,先後擔任過江蘇巡撫、湖廣總督、雲貴總督,兩度獲任欽差大臣,非但沒有盡享榮華富貴,反倒一貧如洗,未曾給後人留下什麼遺產,而且還引導家人厲行節儉家風。他在自己的老屋裡給林家子孫留下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林則徐始終以國計民生為頭等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救世濟民的品德寫照。據說,無論林則徐在哪裡做官,在他的房間總懸掛著父親親筆題寫的對聯「粗衣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任之」,寄望子孫後代修齊治平,以蒼生之幸福為己任。

為了勉勵在京做官的長子林汝舟,林則徐曾在家書中說:「服官時應時時作歸計,勿貪利祿,勿戀權位;而一旦歸家,則又應時時作用世計。勿兒女情長,勿荒棄學業,須磨礪自修,以為一旦之用。」進退之間,無不是為了國家民族利益。在林則徐的影響和教誨下,他的三個兒子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為官均廉潔而有政績,為民所稱道。

群先己後 六訓傳世

三坊七巷郎官巷20號,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

嚴復因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振臂呼喚國人救亡圖存,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思想先鋒。

「群先己後」是嚴復的座右銘,意思是要先想到別人再想到自己,人不能自私自利,光想自己一個人。他曾對夫人朱明麗說道:「人要節儉,但萬萬不可貪私不公。」他教導外甥女何紉蘭:「至於升官,吾視若浮雲久矣!」由此可見其淡泊名利的品格風範。他的九個子女經良好家風的薰陶滋養,皆有所成,在不同領域作出了貢獻。

嚴復善於相機教導子女,給予諄諄教誨。他教育三兒子嚴琥:「吾於文字頗知荼蔗,往往自輕己作,成輒棄去,又以居今之日,時異往古,有志之士,須以濟世立業為務,不宜溺於文字,玩物喪志;又薄身後之名,所以存稿寥寥,他日不足災梨棗也」,要求嚴琥把濟助他人和建功立業視為己任,積極進取,有所建樹。

1918年9月,嚴復將年僅十五歲的嚴璿送到唐山工業學校讀書,在9月11日寫信給他,向其解釋為何要送他外出求學,這是嚴璿第一次外出求學,做父親的自然心中很是不舍,但嚴復說「男兒生世,弧矢四方,早晚總須離家入世」,男子漢志在四方,要在生活中磨鍊自己成就自己,嚴復在信中對兒子在為人、處世、治學等方面予以指導,關懷備至,讀來令人感到溫暖。

1898年,嚴復在海軍任職的時候,他的四弟來信要求兄長為自己在海軍中謀一份差事。然而,嚴復馬上寫信回絕,在《與四弟觀瀾書》中,他對四弟表示,既然知道兄長在此任事,四弟理應迴避,力陳「所辦者系屬公事……再三囑飭秉公剔弊」,言辭懇切地強調秉公辦事必須剔除弊端,千萬不能優親厚友而破了規矩,如果自己任人唯親,則將帶來不良影響。

1921年10月,這位一生心繫國家命運、民族復興的老人在病榻上,親手給子女書寫遺訓,共有六條:其一,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其二,須知人要樂生,以身體健康為第一要義;其三,須勤於所業,知光陰時日機會不復更來;其四,須勤思,而加條理;其五,須學問,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圓滿;其六,事遇群己對待之時,須念己輕群重,更切毋造孽。這份閃耀著智慧之光的遺訓,將國家之事擺在第一位,要兒女們時刻牢記中國人當以國家為先,群體為重。至今讀來,仍然句句擲地有聲。

一棟古厝 兩位名人

三坊七巷的建築不僅精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這裡的名人故居分布密度之高是少見的,往往一處民居有多位名人曾居住過。

距三坊七巷北側入口不遠,一棟坐西朝東的三進大院居住過林、謝兩家,林覺民的故居與冰心的故居都在這裡。

在林覺民故居,那篇感人至深的《與妻書》複製品懸掛在牆上,讀著它依然能夠感受到林覺民就義前寫下此書的心境。

林覺民從小天性聰慧,讀書過目不忘,但無意獲取功名,13歲那年在考場上留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拂袖而去。後來,他在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了同盟會,做好隨時為革命流血犧牲的準備。

林覺民故居的臥室,一桌、一床、一椅。窗前婆娑的樹影含情脈脈;床榻之上,林覺民和愛妻陳意映執手相看淚眼。妻子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更堅定了林覺民的決心。

《與妻書》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於悲啼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字裡行間不僅是對親人的深愛,更是對國家的熱愛。

在同一片屋簷下,還走出了一位「世紀老人」——冰心。典雅的紫藤樹屋見證著冰心幼年時的坊巷生活,她在此受到愛的陶冶和薰染。在五四運動期間,冰心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從此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冰心的父親是北洋海軍一位愛國將領,父親的言傳身教一直影響著她。冰心畢生以作品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新生活。在冰心長達八十年的創作歷程中,她寫了大量散文和小說,《小橘燈》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她還寫這樣的小詩,「弱小的草呵!驕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裝點了世界」,小詩只三言兩語,卻融進了許多深刻的哲思。

愛國主義一直深深浸透在冰心的作品中,即使是禮讚母親、讚美童心和大自然的篇章,也無不蘊含著愛國主義的情感。90歲高齡時,她在《世紀印象》一文中直抒胸臆:「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

漫步三坊七巷,聆聽住在坊巷中人的家風故事,那淳厚的家風,如秋日的果實一樣美。(黃俊 黃育聰)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一磚一瓦訴說歷史悠長
    三坊七巷 歷史悠長 福州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古城一角坐落著三坊七巷。這裡,白牆灰瓦,精緻的木雕,馬鞍形的風火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在訴說著悠遠深邃的歷史。
  • 福州三坊七巷:一磚一瓦訴說歷史悠長
    三坊七巷 歷史悠長臺海網10月9日訊 據福州新聞網報導 福州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古城一角坐落著三坊七巷。這裡,白牆灰瓦,精緻的木雕,馬鞍形的風火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在訴說著悠遠深邃的歷史。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古厝》一書的序言裡指出:「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築也是歷史載體。」他強調「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為此,福州市精心保護和修復了三坊七巷。
  • 三坊七巷:一磚一瓦訴說歷史悠長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三坊七巷 歷史悠長  福州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古城一角坐落著三坊七巷。這裡,白牆灰瓦,精緻的木雕,馬鞍形的風火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在訴說著悠遠深邃的歷史。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古厝》一書的序言裡指出:「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築也是歷史載體。」
  •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探尋福州的歷史
    導語:三坊七巷冰心故居,探尋福州的歷史福州市,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的省會;我的大學生活將在這裡開始。為了更了解福州,我決定去三坊七巷和冰心故居走一圈。三坊七巷,字面意思就是三街坊,七條巷;這三坊指的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而這七巷則指的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的建築風格和北方的金碧輝煌的紅磚碧瓦不同,白牆灰瓦,馬鞍牆頭,融進了南方的婉約,雖然沒有上海的古典,但卻別有一番風味。
  • 福州三坊七巷:鬧市中的「裡坊化石」
    人文薈萃積澱歷史文脈精髓「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三坊七巷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精美絕倫的建築,更有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三坊七巷北側入口,一棟坐西朝東的三進大院坐落於此。濃縮古城千年歷史文脈的三坊七巷,文化空間獨具特色,2011年8月,全國首座社區博物館正式在此設立。「文化內涵有傳統性、活態性等特點,我們將通過整理三坊七巷文化的內在精神內涵,不斷挖掘其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豐富遺產。」
  • 三坊七巷:最美的古巷裡,藏著福州人最愜意的生活
    對於喜歡遊走於古街、古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我來說,三街七巷也是我來了福州,最喜歡逗留的景點之一。在寫福州西湖公園的時候,就有讀者給我留言,問三坊七巷值得去嗎?還有熱心讀者幫我回答了,說那裡很文藝,很適合情侶拍拖、或者約上三五好友喝茶、一塊品嘗美食、海闊天闊的閒聊。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江南的雨巷,悠長,綿綿的愁蔓延開來,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的花來。而在初午後的陽光裡,燦爛,甚至還有點炙熱。當你徜徉在位於福州鬧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直面給你的卻是一份歷史的寧靜和淡遠。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三坊七巷:坊巷傳韻 家訓流芳
    穿過跳躍著明媚陽光的斑駁樹影,繞開熱鬧煙火的熙攘人群,便是福州著名的歷史文化名片——三坊七巷。與江南的街弄不同,三坊七巷不僅是古老城市的主要交通脈絡,更是一方地域的經典人文薈萃。三坊七巷的歷史可上溯至晉時的「衣冠南渡」,起於中原之亂的大規模漢民南遷,推動了漢人與閩人的第一次大融合,史稱「八姓入閩」。
  • 三坊七巷:最美的古巷裡,藏著人間最愜意的生活
    三坊七巷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歷史悠久,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聽說,眾多的名人,比如冰心、才女林徽因都曾經來這裡居住過。
  • 三坊七巷:最美的古巷裡,藏著福州人最愜意的生活
    對於喜歡遊走於古街、古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我來說,三街七巷也是我來了福州,最喜歡逗留的景點之一。在寫福州西湖公園的時候,就有讀者給我留言,問三坊七巷值得去嗎?還有熱心讀者幫我回答了,說那裡很文藝,很適合情侶拍拖、或者約上三五好友喝茶、一塊品嘗美食、海闊天闊的閒聊。
  • 你好,三坊七巷
    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地方,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翻新,用作商業美食街,像北京南鑼鼓巷,武漢的戶部巷,成都錦裡,包括這次的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福州三坊七巷遊記
    就可以來到三坊七巷這個國家5a景區了。撐著一把雨傘開始了三坊七巷的遊走,我從南后街進入的,由於沒看導遊平面圖,在裡面逛時,也分不清那個是那個,就一個接著一個的逛。所以費了些時間。 事先在電腦上看了文字介紹的三坊七巷,再在現實中走一走,看一看,就會發現沒有文字裡的好,這也許就是看景不去聽景吧。
  •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在王審知建羅城之前,唐代福州人還使用著晉代建造的子城,南門護城河外的南門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稱南街)是一片繁華的商住文化區。當時閩江的沙洲沉積到那裡,那裡便出現了一片陸路與河道並存的"開發區"。"
  • 漫步三坊七巷,看坊巷傳韻,聽家風流芳……
    福州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古城一角坐落著三坊七巷。這裡,白牆灰瓦,精緻的木雕,馬鞍形的風火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在訴說著悠遠深邃的歷史。三坊七巷的歷史可上溯至晉時的「衣冠南渡」,由中原逃難而來的大批貴族、士人聚居在「子城」南門外,便是今天的三坊七巷雛形。
  • 古厝聲音02|福州的傳統街區:三坊七巷
    古建築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築也是歷史載體。當我們走近福州古厝,似乎可以聽到它正訴說著自己獨特的故事。本期,我們一起傾聽來自 「福州古厝-福州的傳統街區:三坊七巷」 的聲音!>在福州傳統街區裡,基本保留原有風貌的其中就有三坊七巷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三坊七巷「老古董」被隨意丟棄(圖)
    這是記者連日來在走訪三坊七巷時看到的情景。  據前不久出臺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古建築各種裝飾裝修構件,亦屬於文物,受本辦法保護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未經市城鄉規劃局、市文物管理局同意,不得拆除、倒賣。」
  • 你好,三坊七巷
    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地方,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翻新,用作商業美食街,像北京南鑼鼓巷,武漢的戶部巷,成都錦裡,包括這次的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
    去年到福州出差,在在個雨後的下午,我走進了有名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市鼓樓區,是建國後福州僅存的古城的一部分。也是福州歷史的起源和文化之根。從南后街與馬路的交叉口右轉,就走進了三坊七巷。但小街和巷子裡絡繹不絕的人流,交頭接耳,左顧右看,方知我們是在觀賞一段歷史,品味一種文化。那麼,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