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

2020-12-21 三味松竹梅

去年到福州出差,在在個雨後的下午,我走進了有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市鼓樓區,是建國後福州僅存的古城的一部分。也是福州歷史的起源和文化之根。

從南后街與馬路的交叉口右轉,就走進了三坊七巷。

圖片由作者提供

灰色牆暗藍瓦,朱紅的油漆抱柱,簡單古典的建築風格,顯得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但小街和巷子裡絡繹不絕的人流,交頭接耳,左顧右看,方知我們是在觀賞一段歷史,品味一種文化。

那麼,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

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

圖片源於網絡

七巷:楊橋巷、郎宮巷、塔巷、黃巷、宮巷、安民巷和吉庇巷。

說到這裡,可能還有人會問:三坊七巷從何而來?

三坊七巷起源於晉,歷經唐五代,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是各個朝代裡福州經濟發展和生活韻味的縮影。對我們了解福州回眸過往,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同時,在近代,一些有影響的人物也匯集於此。像林則徐、沈葆楨、嚴復、冰心等,都在三坊七巷生活過。

圖片源於網絡

這些歷史名人,或疏理政見,或闡述學說,或熱衷藝木,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蘊,也相當濃厚。

在三坊七巷轉了差不多小半天,扶扶斑駁的牆壁,敲敲深黯的古鐘,似乎看見了歷史的容貌,聽到了古人在對話。

圖片源於網絡

社會是一天一個突變,但那坊子裡的織衣聲,那巷子裡零星的腳步聲,又是我們今天特別豔羨的,一種簡單而質補的生活。

離開三坊七巷時,夜幕快巳降臨。一片片朱紅牆在華燈下熠熠發光,一串串紅燈籠在溫和地朝人微笑著…

猛回頭,三坊七巷不愧為鑲嵌在福州城的一塊瑰寶,雖清淺卻底蘊濃厚。雖古樸卻價值連城。

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你好,三坊七巷
    無論來到哪座城市,最喜歡的還是當地特色小街。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地方,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翻新,用作商業美食街,像北京南鑼鼓巷,武漢的戶部巷,成都錦裡,包括這次的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
  • 福州「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很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
    福州的「三坊七巷」,保留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民 國版《福建通志》的總纂、近代詩家《石遺室詩話》作者 陳衍就是住在「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三官堂」。他曾自吟一聯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都位於「八一七北路」(舊稱「南街」)以西,南后街東西兩邊的一大片居民區,舊屬侯官縣的轄地。 所謂「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這三坊都位 於南后街的西面。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 此,遂名「祿錦」。後又有裡人王益詳任江東提刑,始更名 「衣錦坊」。
  •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在王審知建羅城之前,唐代福州人還使用著晉代建造的子城,南門護城河外的南門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稱南街)是一片繁華的商住文化區。當時閩江的沙洲沉積到那裡,那裡便出現了一片陸路與河道並存的"開發區"。"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第一次去福州三坊七巷的時候,已入眼帘便是那座寫著南后街的石雕牌坊,當時那時候其實我還對其並不是很了解,而今回想起來才不禁感嘆其建築。說起三坊七巷,一般沒來過的人都會和我一樣,都會問到,是哪三坊哪七巷?這個坊字是牌坊的意思嗎?要說清楚這些,得從三坊七巷的南后街說起,也就是說,三坊七巷不僅是由三個「坊」和七條「巷」組成,還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一條街,叫南后街。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國家5A級景區。二十二年前,初來福州,逛南后街,大失所望,一個省會城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竟然是一些破破爛爛的瓦房,好像大風一吹就會倒下一樣,還不如我農村老家的破房子。在福州呆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三坊七巷不一般,這些低矮的瓦房主要是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這裡人才輩出,是很多名人故居,如沈保楨、嚴復、林覺民、冰心、林長民等。
  • 遊三坊七巷隨想
    三坊七巷作為福州這座城市的名片來說其實是名副其實的,單叢外表來看建築的話確實感覺很新好像不符合文化旅遊這樣一種概念,但其實走進三坊七巷各個景點的裡面真的內容還是很多的。民俗博物館裡給大家呈現的是明清時期福州地區的婚嫁習俗以及我們福州人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視。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江南的雨巷,悠長,綿綿的愁蔓延開來,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的花來。而在初午後的陽光裡,燦爛,甚至還有點炙熱。當你徜徉在位於福州鬧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直面給你的卻是一份歷史的寧靜和淡遠。
  • 三坊七巷你真的會玩嗎?最全三坊七巷美食攻略出爐!
    提起福州最先想到的就是我們三坊七巷不過你真的知道怎麼玩嗎來!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範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三坊七巷的防火寶典
    三坊七巷為多為木質結構,從古至今,三坊七巷的老居民們就有很強的防火意識,在三坊七巷建造時就考慮到了防火的重要性。
  • 三坊七巷,剪不斷的文藝舊夢
    把文藝的種子散入傳統的土壤,福州-三坊七巷。沒來以前我一直覺得,這裡與其它歷史文化街區沒有什麼差異,無非是一些被商業侵佔並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人造老街罷了。但越了解越覺得,這裡的味道與眾不同。當哈根達斯碰撞三坊七巷,毫無例外,西式的小資和中式的古色古香融為一體。一張紙引發的奇思妙想,徹底顛覆你的想像。來自海峽對岸的紙箱王,作為寶島臺灣文化創意的先驅,這裡完美地體現了創意。紙做的家具,紙做的房子,紙做衣帽配飾,甚至還有紙做的火鍋。這是文藝,是創意,更是真實的生活。
  • 福州三坊七巷,不多來幾次,還真的難於了解你
    我以前沒去過福建,自然也沒去過福州,但我知道福州有三坊七巷,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三坊七巷這四個字就一直活在心裡,想著什麼時候能來這裡走走看看。三坊七巷位於市中心,東臨817北路,西接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接雞皮巷、廣陸廣場,佔地約40公頃,位於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側由北向南排列的十條車道的總稱,「三坊」是一金坊、文如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翔、塔巷、公巷、雞皮巷。
  • 第十代索納塔#三坊七巷
    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坊巷格局至今基本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福州三坊七巷遊記
    就可以來到三坊七巷這個國家5a景區了。撐著一把雨傘開始了三坊七巷的遊走,我從南后街進入的,由於沒看導遊平面圖,在裡面逛時,也分不清那個是那個,就一個接著一個的逛。所以費了些時間。 事先在電腦上看了文字介紹的三坊七巷,再在現實中走一走,看一看,就會發現沒有文字裡的好,這也許就是看景不去聽景吧。
  • 漫遊福州之…三坊七巷
    十一期間的福州三坊七巷,依舊熱鬧。閩江之水天上迴蕩,三坊七巷地靈人傑民國初,著名詩人陳衍曾留下千古名句:「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閩江的景色扣人心弦,三坊七巷的風情則令我嚮往。繁華裡透著古雅,坊巷縱橫,深院大宅,鱗次櫛比,曲徑通幽。居民們大都以碩大的木頭製成門坊,門坊上的木雕圖案線條飄逸,花廳門扇的窗花紋路流暢。柱礎用青石細磨,雕刻著花草山水、蟲魚鳥獸。那鬱鬱蒼蒼的古木在錯落有致的風火牆內靜靜矗立,悠久和美麗。
  • 福州三坊七巷,當古巷遭遇現代化
    2008年,我在大光裡15號覓得陳衍故居,有位老人邀我進去參觀,天井和廳堂都鋪著大塊青石板,但堆滿雜物,全非舊觀;右邊一小院倒是清幽,一座兩層杉木閣樓據說是當年舊物,不知是不是匹園和皆山樓。陳衍於1905年買下此屋,但他常年旅居在外,晚年回家修志,才一住十餘年。他寫詩自況:「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 三坊七巷「老古董」被隨意丟棄(圖)
    這是記者連日來在走訪三坊七巷時看到的情景。  據前不久出臺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古建築各種裝飾裝修構件,亦屬於文物,受本辦法保護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未經市城鄉規劃局、市文物管理局同意,不得拆除、倒賣。」
  • 【行走福州三坊七巷】楊橋巷
    楊橋巷是福州三坊七巷第一巷,後擴為馬路叫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才俊雲蒸,惟賢是登的「登俊」二字,透露出坊巷人家對功名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但也許,「登俊坊」的名字雅得有點拗口,人們因坊巷往西通過一小橋叫楊橋,而喜歡直呼其為楊橋巷。
  • 三坊七巷|與你走過這長長的石板路
    這次總算有些時間可以慢慢的欣賞這個城市,上次來正好趕上蘇力,這次陽光大好,空氣清新!福州其實最有名的的就算是三坊七巷了,來到福州的人肯定是要到這裡轉轉的,儘管這裡商業氣息還是比較濃,但是福州傳統小吃還是要到這裡吃比較好,比如:肉燕、魚丸。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