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細胞β3-整合素與腫瘤細胞的交流影響腫瘤負荷

2020-12-11 科學網

壁細胞β3-整合素與腫瘤細胞的交流影響腫瘤負荷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 20:30:51

英國倫敦大學皇后瑪麗學院Kairbaan M. Hodivala-Dilke、José M. Muñoz-Félix、中山大學Ping-Pui Wo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壁細胞β3-整合素與腫瘤細胞的交流影響腫瘤負荷。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5月29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

研究人員發現,高比例的壁細胞β3-整合素陰性腫瘤血管(BV)與腫瘤大小的增加相關,但對BV數量沒有影響。壁細胞β3-整合素的丟失還可以促進植入和自體小鼠腫瘤模型中的腫瘤生長,而對BV數量或功能沒有明顯影響。在分子水平上,壁細胞β3-整合素的缺失通過FAK-p-HGFR-p-Akt-p-p65增強信號傳導,從而驅動CXCL1、CCL2和TIMP-1的產生。

 

此外,源自壁細胞的CCL2刺激腫瘤細胞MEK1-ERK1/2-ROCK2依賴性信號傳導並增強腫瘤細胞存活和腫瘤生長。總的來說,這些數據表明,壁細胞可以通過β3-整合素調節的旁分泌信號控制腫瘤的生長,從而提供了新的癌症生長控制機制。

 

據悉,人們認為血管(BV)形成的增強可通過增加營養輸送來驅動腫瘤生長。然而,這一發現忽略了壁細胞在不依賴BV功能的情況下直接影響腫瘤生長的潛在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Cancer Burden Is Controlled by Mural Cell-β3-Integrin Regulated Crosstalk with Tumor Cells

Author: Ping-Pui Wong, José M. Muoz-Félix, Maruan Hijazi, Hyojin Kim, Stephen D. Robinson, Beatriz De Luxán-Delgado, Irene Rodríguez-Hernández, Oscar Maiques, Ya-Ming Meng, Qiong Meng, Natalia Bodrug, Matthew Scott Dukinfield, Louise E. Reynolds, George Elia, Andrew Clear, Catherine Harwood, Yu Wang, James J. Campbell, Rajinder Singh, Penglie Zhang, Thomas J. Schall, Kylie P. Matchett, Neil C. Henderson, Peter W. Szlosarek, Sally A. Dreger, Sally Smith, J. Louise Jones, John G. Gribben, Pedro R. Cutillas, Pascal Meier, Victoria Sanz-Moreno, Kairbaan M. Hodivala-Dilke

Issue&Volume: 2020-05-29

Abstract: Enhanced blood vessel (BV) formation is thought to drive tumor growth through elevatednutrient delivery. However, this observation has overlooked potential roles for muralcells in directly affecting tumor growth independent of BV function. Here we provideclinical data correlating high percentages of mural-β3-integrin-negative tumor BVswith increased tumor sizes but no effect on BV numbers. Mural-β3-integrin loss alsoenhances tumor growth in implanted and autochthonous mouse tumor models with no detectableeffects on BV numbers or function. At a molecular level, mural-cell β3-integrin lossenhances signaling via FAK-p-HGFR-p-Akt-p-p65, driving CXCL1, CCL2, and TIMP-1 production.In particular, mural-cell-derived CCL2 stimulates tumor cell MEK1-ERK1/2-ROCK2-dependentsignaling and enhances tumor cell survival and tumor growth. Overall, our data indicatethat mural cells can control tumor growth via paracrine signals regulated by β3-integrin,providing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mechanism of cancer growth control.

DOI: 10.1016/j.cell.2020.02.00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147-1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Cell:壁細胞整合素調控癌細胞交流來控制癌症負擔!
    2020年6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血管(BV)形成的增加被認為通過提高營養輸送來驅動腫瘤生長。然而,這一觀察忽略了壁細胞在不依賴BV功能而直接影響腫瘤生長方面的潛在作用。近日,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Barts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在Cell雜誌上發文,利用臨床數據和動物實驗證明了高比例的壁細胞β3整合素陰性的腫瘤BVs與腫瘤大小增加相關,但對BV數量無影響,該研究題為"Cancer Burden Is Controlled by Mural Cell-β3-Integrin
  • 上海交大:以阿黴素為基礎誘鐵死亡實現殺傷腫瘤細胞
    腫瘤的發展不僅體現在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上,還表現在腫瘤微環境對腫瘤的促進作用。目前,常規化療藥物通常帶來藥物抵抗及不良反應,嚴重影響化療藥物的臨床應用。因此,新的腫瘤治療方法成為了腫瘤治療的需求。 沈琦課題組結合腫瘤細胞內外兩個作用位點,創新地以阿黴素(DOX)為基礎誘導腫瘤細胞內的鐵死亡機制,並利用小分子抑制劑SB431542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TGF-β通路,協同提升DOX療效。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4 細胞工程與腫瘤&S05 腫瘤幹細胞與微...
    S04細胞工程與腫瘤細胞工程可通過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操作,重組細胞的結構,改變細胞的功能,製備生物技術藥物,進行研究和臨床應用。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運用細胞工程技術及其產品對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已成為腫瘤研究的新方向。本分會場邀請研究細胞工程與腫瘤的專家學者就該領域的前沿發展進行探討與交流。
  • TCGA腫瘤基因譜主要信號通路分析——Cell系列文獻解讀
    研究將多種腫瘤分為三大類群,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分別是包括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在內的婦科腫瘤類;包括膀胱癌、宮頸癌、食管癌、頭頸部癌及肺癌等鱗狀細胞癌類以及以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為代表的消化道腫瘤。這三大類群各有獨特的分子通路失調,我們關注的消化道腫瘤則主要體現在免疫檢查點、白介素類、細胞增殖周期相關和細胞黏附相關等通路的改變。
  • 《自然·醫學》:腫瘤一出現,全身T細胞都遭難!
    從當前的免疫治療模式來看,治療的思路主要聚焦在腫瘤內的殺傷性T細胞上,但是近年來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腫瘤微環境內殺傷性T細胞的功能障礙是不可逆轉的[2],而全身性抗腫瘤免疫反應對免疫治療效果至關重要[3,4]。
  • Science子刊:新方法讓細胞因子變成狙擊手,精確攻擊腫瘤組織
    這是因為細胞因子對健康組織和腫瘤都有很高的毒性,這就使得它們不適合用於全身治療。將細胞因子直接注射到腫瘤本身可能能提供一種將它們的療效限制在腫瘤中而不會影響健康組織的方法,但是之前的嘗試已導致這些蛋白在幾分鐘內從癌變組織中洩漏出來,並進入人體循環。
  • 高山/高福團隊發現,PD-1、PD-L1普遍在腫瘤細胞同時表達
    接著,為了研究PD-1和PD-L1在腫瘤細胞系的功能,研究團隊利用在細胞中敲減或過表達PD-1和PD-L1進行實驗,發現PD-1和PD-L1都是腫瘤抑制性分子。同樣地,小鼠皮下移植瘤實驗也驗證了與體外實驗同樣的結論。那麼PD-1/PD-L1是如何影響了腫瘤細胞的增殖?
  •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訓練的抗腫瘤效果
    ,粒細胞生成的先天免疫訓練可促進抗腫瘤活性。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29日出版的《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測試了是否可以通過誘導訓練後的免疫力來增強抗腫瘤免疫力。用β-葡聚糖(一種訓練後免疫力的真菌來源激動劑)對小鼠進行預處理,可減少腫瘤的生長。β-葡聚糖誘導的訓練後免疫的抗腫瘤作用與粒細胞生成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重排以及嗜中性粒細胞重編程的抗腫瘤表型有關。
  • 第七屆中原腫瘤整合高峰論壇暨河南省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年會
    為進一步推進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為腫瘤醫務工作者搭建規範化診治平臺,11月21日,由河南省醫師協會主辦,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承辦的第七屆中原腫瘤整合高峰論壇暨河南省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年會在鄭州舉行。開幕式上,大會主席、河南省醫師協會腫瘤分會會長、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明智教授致開幕詞,河南省醫學會黨總支書記郭金玲,大會主席、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宋永平教授分别致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劉章鎖視頻致辭。
  • 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腎細胞癌患者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微生物群的組成受TKI和ATB的影響,並影響免疫治療的成功。未來的研究將有助於提高這些特定細菌的作用,以及它們作為新的生物標誌物的潛力。ATBs影響了ICBs對腎細胞癌患者的臨床療效,並改變了腸道菌群的β多樣性和組成ATB:抗生素;noATB:未使用抗生素;NR:無腫瘤反應;PR:部分緩解;PD:疾病進展;PFS:無進展生存期;R:有腫瘤反應;SD:疾病穩定;ORR:客觀緩解率(B).使用和不使用抗生素腎細胞癌患者人數佔總患者人數的比例以及不同
  • 抗腫瘤食物大全,生活中常見的抗腫瘤食物有哪些?你知道幾個
    都說「病從口入」對於食物的攝入吃錯了有害健康會得病甚至腫瘤,吃對了則有益健康預防腫瘤。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那麼幾個常見的蔬菜具有抗腫瘤的作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1.紅薯在20種可抑制腫瘤細胞的蔬菜中,紅薯無疑是抗癌食物第一名。
  • 常見抗腫瘤藥物的肝毒性及治療藥物
    抗腫瘤藥物是一類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增殖的化療藥物,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核酸或蛋白質的合成、幹擾大分子物質代謝、幹擾微管系統、抑制拓撲異構酶等發揮作用,如烷化劑、抗代謝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鉑類藥物、紫杉類藥物、長春鹼類藥物等。
  • 同期兩篇Cancer Cell:傅陽心/李國民揭示dMMR腫瘤免疫治療新機制
    從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先後有三篇重磅文獻報導,dMMR腫瘤細胞因為在DNA複製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突變負荷導致生成大量的neoantigen,從而促進了抗腫瘤T細胞的增殖,最終增強了PD-1抗體的治療效果【2-4】。以上研究極大鼓舞了基於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標誌物的相關研究。
  • Cell:利用IFNγ靶向調節性T細胞有望改進腫瘤免疫療法
    腫瘤的三維顯微圖顯示調節性T細胞(綠色),血管(紅色)和腫瘤基質(藍色)。圖片來自Pitt Health Sciences/Vignali Lab。儘管開發出清除Treg細胞的藥物可能似乎是一種符合邏輯的治療方法,但是這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併發症,從而使得這些藥物不適合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因此,我們需要鑑定出選擇性地靶向腫瘤中的Treg細胞並且讓腫瘤外的那些Treg細胞保持完好無損的方法。」
  • 金斯瑞子公司傳奇生物與Noile共同開發實體腫瘤的下一代細胞療法
    根據此協議,傳奇生物將使用Noile的PRIME技術來增強CAR-T和TCR-T,以及病人T細胞的擴增和向腫瘤趨化的能力。「細胞治療正往實體瘤領域拓展,關於增強CAR-T往腫瘤部位遷徙的能力對於產品開發至關重要。」傳奇生物董事會董事,執行長許遠博士評論道,「這次合作顯示了傳奇生物致力於為實體腫瘤開發創新療法的決心。」
  • 張志斌/劉志博/邵峰等揭示細胞焦亡在腫瘤免疫方面的全新功能
    該研究組曾於2016年在Nature發文報導GSDMD的膜穿孔活性,揭示細胞焦亡的分子機制【3】。之前的研究表明GSDME的啟動子在多種癌症細胞中被甲基化,這一表觀修飾抑制了GSDME在癌細胞中的表達【7】。這一觀察讓作者推測GSDME可能抑制腫瘤生長。
  • 友芝友醫療科技與上海立迪聯合推動循環腫瘤細胞下遊應用研究戰略...
    武漢友芝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友芝友醫療科技)與上海立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立迪)於3月4日宣布開啟第二階段戰略合作,共同推進循環腫瘤細胞(CTC)下遊技術開發在腫瘤精準醫療上的應用研究。為了進一步推進CTC在腫瘤個體化精準醫療上的應用,友芝友一直致力於開發基於CTCBIOPSY?平臺的CTC單細胞全基因組分析技術及下遊相關技術;而上海立迪則在腫瘤樣本精準醫療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雙方計劃將CTC單細胞全基因組分析上下遊技術進行整合,通過系統的研究,揭示CTC單細胞全基因組分析及下遊應用的意義,推進個體化精準醫療技術的應用研究,造福於腫瘤患者。
  • 腫瘤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腫瘤切除了還會復發呢,腫瘤專家告訴你
    比如說,對於那些經常從事化學藥品工作的人來說,患上腫瘤的概率要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其次,對於經常受到各種輻射的人而言,患上腫瘤的概率也要比常人高。除此之外,如果晝夜不分、不注意生活規律的人,患上腫瘤的機率也是非常高的。由此可見化學、物理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會導致腫瘤的形成的。
  • Science:穀氨醯胺阻斷藥物增強抗腫瘤反應,有望用於CAR-T細胞療法中
    Powell說,儘管穀氨醯胺代謝是身體所有細胞所必需的,但是這種DON前體藥物選擇性地靶向腫瘤細胞,這是因為它們對穀氨醯胺的需求最為迫切。「代謝療法中出現的這種新情形---對我來說,這就是為什麼它令人非常興奮的原因---是像我們這樣的治療變得有選擇性的原因在於它優先影響對穀氨醯胺有最大需求的癌細胞。」
  • 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助力金華腫瘤防治事業發展
    12月20日, 由金華市醫學會主辦、金華廣福醫院承辦2020年金華市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學術年會順利舉辦。每年一屆的學術年會已成為我市腫瘤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與學術盛會。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精準防治、贏在整合」,設腫瘤精準與免疫、外科微創、內鏡介入和腫瘤綜合等單元。大會雲集了近60名來自省內及金華市本級知名專家,就腫瘤領域的新理論、新進展、新成果與與會人員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共同推動我市腫瘤防治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