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記於去年國慶期間,照片今早所拍)
這次國慶長假,不想遠足,只想帶女兒到三坊七巷、三山兩塔等福州著名景點走走,感受福州的文化氣息。
烏山,又叫烏石山,是福州風水寶地。在福州21年,早就想去看,卻一直沒成行。今天中午吃完飯,帶上女兒,開車20分鐘就到了烏山腳下。
我和女兒一走出地下停車場,烏塔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和女兒疾步走到烏塔邊,這兒遊客稀少。我拉著女兒的手,抬起頭,異口同聲地數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共七層。」烏塔全是大理石徹成,周身都是造型精緻的佛像,雖不是很高,但並不影響烏塔的宏偉。
在保安的指引下,我們開始沿著石梯往烏山上爬。剛走大概20米,就見到了一十來平方米的水池,池正中的石頭上一隻烏龜正伸長脖子,享受著日光。
「爸,小鴨子。」女兒驚叫道。
順著女兒手指的方向,我看見一野鴨正站在池邊用灰色的嘴梳理著自己的羽毛。旁邊的保安說:這隻野鴨很小就到了這裡,遊客都很喜歡它,給它餵吃的,時間久了,小鴨也不怕人了。
小鴨的魅力太大了,女兒奔到小鴨旁邊,就地拔草餵鴨,但又不輕鬆放掉,和小鴨玩著拔河遊戲,小鴨也對此樂此不疲。我就做他們專職的攝影師,從各個角度進行拍照。足足玩了半個小時,我們才從池塘離開,繼續向前。
今天的於山,遊人稀少,很適合拍照,今天女兒也很配合(女兒以前不喜歡拍照),擺出淑女的姿勢,讓我拍個夠,因為人少,也能拍個夠。我也來了興致,叫女兒給我拍了好多張。在石刻「第一山」處拍照時,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還跑到我身邊教我擺pose,引得旁邊的遊客哈哈大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烏山海拔不足50米,卻古木參天。古老榕樹的辮子在微風中搖曳;秋蟬在樹幹上高聲歌唱;幽靜的路旁怪石林立。在路旁的石壁上,到處是唐宋元朝的石刻。最出名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巜道山亭記》,也正是因為巜道山亭記》讓烏山名揚四海。
在烏山的西邊山麓,見到了清朝康熙的題字「海闊」,卻沒見到他的題字「天空」,有點遺憾。
我和女兒在山林中穿行,一晃三個小時過去了;趕快回家,晚上還要陪老婆去看燈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