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暢遊鹿港城隍廟

2020-12-23 小車花家

城隍廟主祀的是城隍爺,而城隍爺並不專指一位特定的神仙,而是玉皇大帝指派的職位,「城」是城牆,「隍」則是護城河,陰間的賞罰得咎則由城隍職司

生前對地方有貢獻,且能堅持公平正義的人,就會被選為當地的城隍爺相當於人間的父母官一樣的道理,相傳古時的縣令上任前,都要先拜城隍廟才坐堂

鹿港城隍廟屋頂同時採用筒瓦與板瓦,而在三川殿屋頂上的垂脊內外兩側設置一排瓦當與鋪水的作法,亦為該廟一大特色。

這一作法除了此廟外,在臺灣僅有彰化孔廟大成殿用過鹿港城隍廟一共有13個爐,分別供奉不同的神職,每爐一炷香13爐,懂行的是有固定順序的:,,,,,,,.後殿的文魁星君,,

黛玉超對宗教民俗相比念小遺懂得多些,神明不可拍,所以念小遺秉承著尊重,殿內沒有拍照,但是後殿頂部的鮮紅的燈籠實在好美麗燈籠上都有籤語和祈願,虔誠的色彩愈漸濃厚

鹿港城隍廟涵儒悠遠,古色古香香客不密集,慢慢參觀很不錯

鹿港古時為繁華商港,舟帆雲集,船運旺盛,這條街也曾經繁盛一時

老街上多為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地上鋪設了紅磚地板,紅磚建築的門前掛著驅邪的艾草,相當具有古樸風華

古早味在鹿港老街上隨處可見,不管是飲料還是小吃,都是傳統古法製作的天然產品

鹿港老街上有許多販售茶葉茶磚的店鋪,還有很多幾十年的茶具對外售出,淘寶愛茶人士一定不能錯過,很多60年代的老物件哦

再次感慨自己的菠蘿裙,幾家店鋪都不讓拍,竟然客氣的讓念小遺拍照哈哈哈我可是帶著財運來的

半邊井鹿港老街中,瑤林街十二號,於一家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

以一道牆將水井隔成兩邊,一邊於門外,另一邊則是在自家內,這是基於早期民眾擁有濃厚的人情味,將半邊的水井口建於外面,供無足夠能力鑿井的民眾也可以到此取水使用,敦親睦鄰的美德已讓這裡成為重要景點半邊井不用特意尋找,順著老街走總能看到,特意而來只會失望的,因為真的只是一個井哈哈哈

相關焦點

  • 鹿港城隍廟見證兩岸文緣
    日前,臺灣鹿港城隍廟洪能坤一行三人到石獅,拜會了永寧鎮僑聯和永寧城隍廟管委會。雙方就兩地進一步弘揚城隍文化、加強交流合作進行了探討。   永寧鎮僑聯主席洪全克告訴筆者,今年6月,永寧鎮僑聯組團到臺灣鹿港城隍廟參訪,受到熱情招待,這次是臺灣鹿港城隍廟的回訪。
  • 讓我們聽著《鹿港小鎮》一起暢遊在美麗的彰化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的家鄉,那個沒有霓虹燈的小鎮,它的名字叫做鹿港小鎮。鹿港有很多古老的寺廟和商行,以清朝和日治時期為主,都保存完好,其中鹿港龍山寺、天后宮和文開書院為必看古蹟。
  • 【旅遊】永寧福地●城隍廟
    永寧衛城隍廟規制完備,除主祀城隍神外,還模仿封建儀制,設置二十四司、四大將、三夫人、役吏差官等近百尊神像,是閩南地區少有的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城隍廟。其建築藝術結構嚴整、精美。書法、聯文、木雕、石雕、磚刻均出自明、清高手。門樓兩側「雷厲」、「風行」四個石刻大字,書法遒勁、端莊大氣。拜亭兩側的清代石雕獅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
  • 海內外城隍廟石獅會香謁祖 連戰吳伯雄蕭萬長題詞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分別為永寧城隍廟題詞「護安天下」、「洪恩溥濟」,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也為永寧城隍廟題詞「護國佑民」。  以「弘揚傳統文化、重振古衛雄風、促進交流合作、再鑄永寧輝煌」為主題的本屆文化節,吸引了來自臺灣、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以及大陸各地1000多名嘉賓、信眾出席。
  • 臺灣 臺中彰化縣鹿港小鎮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海內外永寧城隍廟分靈廟宇首次大規模齊聚祖廟會香
    海內外永寧城隍廟分靈廟宇首次大規模齊聚祖廟會香 永寧城隍廟的海內外分靈廟宇首次大規模聚集祖廟會香謁祖。  來自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的十幾個參訪團,前來參加文化節。其中,臺灣城隍廟宇參與人數為歷屆參加福建省城隍活動之最,包括臺灣鹿港城隍廟等,共300多人。  「清代,臺灣鹿港城隍廟從永寧城隍廟分靈到鹿港。聽說永寧舉辦文化節,鹿港城隍廟就召集了臺灣10多家城隍廟宇回祖廟會香。」
  • 我眼中的鹿港小鎮
    鹿港旅遊服務中心。好像記得裡面的工作人員是兩位年紀比較大的義工阿嬤。一番詢問之後,就開始鹿港半日遊了。 鹿港國小   透過護欄拍的臺灣的寺廟文化特別發達,登記在冊的寺廟有一萬多座,道教寺廟佔百分之七十多。 光鹿港小鎮有大小廟宇約有60座,分布在大街小巷、鄉村裡弄間。
  • 鹿港小鎮 | 從未離開 ,一直錯過
    曾經的我們,不知道離開的「鹿港」是什麼,也不知道失去的夢想在哪裡;今天的我們,「鹿港」和「臺北」交織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多少地方,從未離開,一直錯過。鹿港城隍廟【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中年的我,終於到了鹿港,臺灣彰化的小鎮。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鹿港靠智慧手機 訊息E路通!
    智慧型手機,靠著衛星定位地圖、導覽解說,帶你在鹿港趴趴走,吃香喝辣、鹿港的餅店、麵茶冰特惠活動訊息通通讓你「一手掌握」。       臺灣彰化縣鹿港鎮受經濟部商業司補助實施了「智慧導覽」服務,端午節將啟用這臺個人行動導覽機,試辦期間可享免費租借,10、11日民眾若持智慧型手機,可到鹿港遊客中心免費安裝軟體,隨時可導覽鹿港。
  • 「龍翔霞蔚」舞動鹿港 「臺灣燈會」盛大開幕 (22)
    鹿港城隍廟。(攝影:遊海濱)(責任編輯:鄧志慧)14657|||17039199|||「龍翔霞蔚」舞動鹿港 「臺灣燈會」盛大開幕 (22)|||2012年02月07日09:41  (攝影:遊海濱)(責任編輯:鄧志慧)14657|||17039199|||「龍翔霞蔚」舞動鹿港 「臺灣燈會」盛大開幕 (23)|||2012年02月07日09:41
  • 遊記《七律·西安都城隍廟之遊記》組詩 靳林盛
    1·《七律·西安都城隍廟之遊記》隍爺端坐在高堂,銅鑄丹哥置兩旁。罄鼓齊鳴縈道觀,蠟燭煙繞敬城皇。2·《七律·登天水麥積山之遊記》麥積山嶂異峰翹,谷垛形如矗嶺霄。千洞恭佛於壁間,百龕貢像在雲腰。3·《七律·登平涼崆峒山之遊記》中華道教第一山,秀色靈峰入眼帘。李杜諸仙曾誦簡,太宗巡訪賜名觀。
  • 630歲永寧城隍廟百年大修
    有著630年歷史的石獅永寧城隍廟,正在進行百年來規模最大的維修。永寧城隍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堪稱泉州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城隍廟。這兩天,城隍廟中庭開始修繕。昨天下午,泉州文物兩位專家,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研究員陳鵬、泉州市文物局文博館員梁少金,在石獅市文體新局工作人員、城隍廟負責人等的陪同下,現場「號脈」。永寧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古代的規制是「有城必有城隍」,所以它與永寧古衛城同期營造。
  • 探訪鹿港小鎮:走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交匯處
    鹿港因港而起,那時鹿港所有的「船頭行」及大盤商都與他們的祖地福建密切往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泉州蚶江與鹿港對渡習俗充分說明當時頻繁的兩岸商貿關係。即便到了日據初期,並且港口日漸淤塞,鹿港也仍然是中臺灣唯一與福建乃至大陸通航的「合法」港口。那時從福州、蚶江過來的貨船往往乘著潮水靠泊鹿港。  這種商緣的延脈來自親緣、血緣。
  • 上海城隍廟及周邊遊記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旅遊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兩岸記憶:漫步鹿港 恍惚間在泉州的某個巷落
    閩南網12月22日訊 提到鹿港,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羅大佑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鹿港小鎮》。  「一府二鹿三艋岬」的諺語,道出了鹿港在臺灣開發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曾是扼全臺經濟、文化、軍事命脈的清代臺灣第二大城。儘管因港口淤積、交通要道改變,繁榮盛景一去不返,卻也成為臺灣古蹟保留得最完整的城鎮之一。
  • 阿七臺灣遊記系列 No.1 臺中 & 彰化 & 鹿港 吃玩住行一文打盡
    坐客運的話請跟司機說到這裡下車,然後一路逛進去吧~鹿港是沒有計程車的,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啦!「在夢中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夢中的姑娘依然長發迎空」——《鹿港小鎮》照片選了很久,遊記也寫了很久~ 我已將此次旅行的功力都傳給你們了,希望小夥伴們有錢的捧個錢場,或者幫忙捧個人氣 (zhuǎn fā)~捧人氣的小夥伴將獲得(關注zhuǎn fā後請私信我發給你)1. 文中所有景點&美食的店名與地址2.
  • 【臺灣自由行】54臺中遊記(14)--鹿港龍山寺&摸乳巷
  • 探尋羅大佑著名歌曲中的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資訊標籤: 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核心提示:臺中鹿港的早晨讓人非常的舒服,沒有了臺北的大城市的感覺,多了幾分舒適和安逸,你知道羅大佑的歌《鹿港小鎮》嗎?
  • 臺灣鹿港古鎮
    鹿港映像工作室也亮著燈。談起鹿港歷史,文史工作者陳仕賢如數家珍。他已經寫了十幾本關於鹿港歷史及民俗的書。為了寫這些書,他自費到福建泉州、惠安等地多次考察。「出書一定賠錢,」陳仕賢說,「可是我願意啊!有些事情不能等有錢才做……」  據說羅大佑寫歌時不曾到過鹿港。仿佛冥冥中的天意,鹿港誤打誤撞成了漂泊在都會、無所適從的情感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