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區太和街道雙友社區面積2.89平方公裡,有1個居民小組、76家非公企業,實有人口4619人。社區以強化城市基層黨建為引領,以創建「八無」社區為載體,採取「四管三服務」舉措,紮實推進社會治理提質增效。今年以來實現了無違法上訪、無刑事和重大治安案件、無邪教、無黑惡勢力、無新增訴訟、無公共安全事故、無毒害、無群體性事件的「八無」社區創建目標。
「四管」齊下,做到「人熟、事清、房明」將黨建和治理「雙網合一」設立7個網格28名網格員,圍繞人、房、事、廠「四要素」構織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矛盾格中化」的「社區治理網絡」。
「四色分類」管好人。將精神病人、前科人員、疫情防控重點人員等列為紅色嚴管類,專人盯護、定期走訪,確保控得住、管得了;將本地無業青年、租房人員列為黃色重點類,租前登記,辦理居住證、籤訂治安責任承諾書,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將企業外來務工人員列為藍色關注類,企業主動採集信息錄入公安「大數據」,動態比對管控前科劣跡人員,做到早發現、早管控;將一般居民列為綠色放心類,修訂居規民約探索誠信約束,教育引導群眾樹立向上向善的道德風尚。
「三個依託」管好房。依託「智慧黨建」幸福麒麟APP,精準錄入樓棟、房屋、人員等信息、實時監控、歸口處置;依託「雪亮工程」,投入85萬餘元建設高清探頭168個,通過公安「一標三實」系統,做到以房管人、以房找人;依託「黨員包房」制度,社區30名黨員劃分22個責任區包保197棟房子,監督「門前五包」,收集民情民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四清五進」管好事。網格員對家家戶戶做到「四清」,即: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五進」,即:經常入戶走進家、社情民意聽進家、建立感情心進家、細緻工作做進家、好事實事辦進家,成為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今年累計排查辦理事項320餘件。
「三建共治」管好廠。建「社企之家」,圍繞街道「紅色工圈」「平安工圈」,與15家廠企籤訂「共駐共建協議」,每月召開1次黨建聯席會,動態收集 「三個清單」,依託「雙吹哨雙報到」機制解決供需事項29起。建「智聯隊伍」,即:社區幹部、綜治隊伍成立「專業幫」,做好綜治維穩,調處矛盾糾紛;企業70餘名安保人員成立「互助幫」,24小時輪流值班,做好聯防聯巡、群防群治;由本地鄉賢、退役軍人等熱心市民成立「隨手幫」,對問題隨見隨解決。建「矛調平臺」,整合綜治、司法、民警、企業內保等力量,及時調解矛盾糾紛30餘起,實現了「小事不出廠企,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三服務」聚力,做到「惠民、便民、安民」堅持在治理中融入服務,在服務中強化治理,聚焦老、小、弱群體,通過「抓兩頭、帶中間、扶弱勢」方式,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孝心服務「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打造「曉國睦鄰幫」,長期為82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家電維修等貼心服務。聯合愛心商企,開展義剪、體檢、慰問等活動,教育引導老年人不佔便宜防詐騙、不信唆使防入邪。聯合衛生服務中季度性開展老年人慢性病體檢和走訪慰問志願服務活動,開展家風家訓和文明家庭、道德模範事跡宣講,延伸「孝」文化內涵,營造「百善孝為先」的濃厚氛圍。
用心服務「小」。設立兒童服務站,開設「四點半課堂」,引進「風華萌啟團」「晨曦志願服務團」等社會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手工教學、英語輔導、夏令營等活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自覺抵制黃、賭、毒低俗文化入侵。結合實際情況,春節前為轄區兒童免費發放溫暖包,疫情期間為轄區困難職工子女送去口罩、學習用品,按照「七步洗手法」教小朋友認真洗手,貫徹落實愛國衛生勤洗手專項行動,從小從細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愛心服務「弱」。為參與社區治理的12名低保戶、困難人員「以勞兌幣」3萬餘元,協調就醫就學27人次,開展送愛心活動39人次;以黨建帶婦建,組織待業婦女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並輸送到共建企業就業;組織婦女開展手工串珠、文藝匯演等各類群團活動,培養自信、自立、自強,鼓勵發揮特長,自食其力、大膽創業。
通過「四管三服務」舉措推動「八無」社區創建,如今的雙友社區,幫困扶弱蔚然成風,鄰裡守望和睦相處,糾紛少了、非法上訪沒了、聚眾鬧事不存在了,邪毒不再侵蝕、欺騙不再盛行、矛盾不再升級、服務不再缺位,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圖文:張紅豔 李江蓮
編審: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