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王鑫鑫
近日,青島各區市陸續迎來了復學複課。然而,5月20日下午,有一個13歲的小姑娘在開學前喝下了農藥被緊急送醫,她的理由是「上學沒意思,上學就沒法玩遊戲了」。面對長假期過後的復學複課,心理失衡的學生不在少數,近期,青島婦兒醫院心理科和青島市市立醫院臨床心理科就接診了諸多「問題少年」。面對頻發的悲劇,醫生在痛心的同時,也緊急呼籲廣大家庭,在防疾病、防意外時,更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讓失衡的心理及時復位。
因不想開學花季少女喝下了農藥
「 昨天ICU一個多小時內來了4個孩子,都很重。最讓我們痛心的是一個13歲的女孩,因為要開學而喝了農藥……」5月21日,青島一位醫生發的朋友圈引起了廣泛關注。原來,5月20日下午,該院接診了一個服了農藥的13歲女孩,不知道後果的她一直有說有笑,還笑著對醫護人員說「上學沒意思,上學就沒法玩遊戲了。」笑著問醫護人員「幾點能回家啊?今天見不到媽媽了嗎?」深知喝農藥的危害,醫護人員以最快的速度給她做了最好的治療——血液淨化。然而,想到這個花季少女的以後,醫護人員還是心疼得想哭……直到護士準備離開時,女孩念叨自己嗓子疼了,也不配合治療了,理由還是沒法玩手機了。
13歲女孩接受血液淨化治療。
女孩的表現讓醫護人員痛心的同時,也深感憤慨無奈,為此發出呼籲:生命只有一次,來之不易!請珍愛!請敬畏!開學在即,希望父母們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多疏導。
記者了解到,近期在ICU參與搶救的患兒中,還有因抑鬱服藥自殺的,割腕的……這些案例讓人觸目驚心,唏噓不已。
醫生開出心理處方幫助心理歸位
開學在即,青島婦兒醫院心理科迎來了一大波就診的患兒。周長虹副主任醫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往年每到開學季,都會出現心理就診小高潮,主要表現為因厭學導致的自殺自傷等行為。今年受疫情影響,復學複課延遲,學生心理失衡表現得更加明顯。在她接診的病號中,有幾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個小學生在聽到開學通知後當場就崩潰了,大哭大鬧不止,問及原因,孩子稱平時媽媽忙於工作無暇管教自己,姥姥監督不嚴上網課偷懶,作業也沒有及時完成,他擔心開學後老師會批評他。還有一個初中生因父母離異,平時性格就比較自閉,疫情期間更加悶悶不樂,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得知要開學了,不知如何面對社交而產生了自傷行為,媽媽在他身上發現了多處傷痕。
「雖然都表現為恐懼開學,但每個孩子背後的原因卻不同。」周長虹分析,有的是因為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鬱,有的是因為社交恐懼怕和同學們處不來;有的是因為和父母的分離焦慮;有的是對學校的恐懼。在這些原因背後,一方面與孩子的性格密不可分。有的孩子性格過於敏感,抗挫的能力較弱又不善於表達,長期積攢的負面情緒導致心理失衡;有的孩子性格要強,過於追求完美,擔心開學後學習成績落後被人嘲笑而導致心理失衡。另一方面與家庭環境有關。有的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婚姻出現危機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有的家庭中生了二胎後,相應產生同胞競爭;有的父母的養育方式不恰當,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排名,要求過高過嚴等導致孩子壓力大難發洩。
周長虹格外強調的一點是,在接診的病例中,大部分家長都告知孩子迷戀電子產品,令家長頭疼不已。「其實孩子迷戀電子產品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原因,背後反映出的是孩子的情緒出現了問題,是因為有所不滿或無法發洩而轉移到了電子產品上。」她指出,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應該多關注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問題。
復學複課更要復「心」,為此,周長虹提醒廣大家長,要幫助孩子儘快調整作息時間,循序漸進地讓孩子進入學校的學習狀態;在玩電子產品方面,用勸導代替指責,幫助他們一點點戒掉,或者找一些戶外活動取代;跟孩子多一些溝通,多問問他們心裡真正的需求;孩子本身要給自己找一個支撐點,正確面對開學這件事,開始做一些複課後的學習規劃,多跟同學交流,儘快找回上學的狀態;當遇到心理問題時,要學會及時求助,告知家長,必要時就醫。作為老師,要多些耐心,多觀察孩子的異常舉動,當孩子因心理問題出現軀體症狀時,不要認為他們是裝病,理解的基礎上提供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