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於特區,成長於深圳, 2016年,深圳市特發集團有限公司喜迎35周歲生日。作為深圳市最早成立的國有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特發集團沒有萌生老態,而是意氣風發地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這裡,上下都洋溢著一種開拓進取、幹事創業的蓬勃氛圍。
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全國省級監管企業評價優秀結果顯示,在資產總額大於100億元的企業中,特發集團的財務績效評價得分列全國第一位。「這是特發人交付的一份企業健康發展的合格答卷。如果說近年來特發進入了一個良性的發展階段,那麼,這既是歷代前輩們深厚積澱的薄發與傳承,也是近年來特發人執著務實地探討和實施『活力激發』模式的成果。」特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俊林表示。
輝煌往昔 底蘊深厚
深圳特區成立36周年,特發成立35周年。特發的前身是經廣東省委書記辦公會議決定成立的「深圳特區發展公司」,有著輝煌的過去:當年曾是深圳首家國有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最早在旅遊、房地產、工業、商貿、金融等五大領域拓荒創業,擔當著特區全面開展對內對外經濟活動的歷史重任,創造了無數個特區發展的第一,參股並推動了鹽田港集團、南油集團、南山集團、東鵬等一批特區早期的大型集團公司的發展,可以說是特區企業發展的搖籃,孕育了深深房、深萬科、深華源、深國商、特發信息、深特力等6家上市公司。
然而,特發集團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瓶頸和低潮,經歷了攻堅克難、收縮做實時期,進入2013年後,通過鍥而不捨的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重新步入良性健康的發展正軌。
張俊林表示:「面對困難時,千萬不要埋怨,而需要勇於面對,堅韌不拔,積極解決問題,這是特發集團持續發展的一大關鍵點。」
涅槃重生 生機勃勃
今日的特發集團,根據「資源優化整合、戰略轉型提升、產業跨越發展」的方針,剝離非核心業務,經過系統整合之後,以休閒旅遊、特色地產、光通信產業為主,培育和發展時尚消費、商務服務和物業管理的業務格局基本形成,擁有全資控股企業16家,其中直管的11家核心企業中,高科技工業類企業2家、地產類2家、珠寶服務2家、旅遊類3家、平臺投資類2家,包括特力和特發信息兩家上市公司。
從2011年~2015年,特發集團盈利能力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淨利潤分別為1.17億元、2.4億元、5.4億元、6.87億元和8.75億元,納稅貢獻也節節攀升,分別為2.21億元、2.49億元、3.55億元、3.77億元和6.68億元。
最為關鍵的是,旗下子公司發展術有專攻,各具特色,團隊幹勁十足,企業文化陽光大氣,而且處處體現了敢於擔當的企業公民的人文情懷。特發信息一直躋身於光通信纖纜行業前十強,並向軍工領域延伸,成為國企在競爭性高科技領域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特發物業堪稱高科技企業管家,為華為、阿里巴巴等頂尖級世界先進企業提供優質的物業服務,去年「混改」後業績實現大幅度的提升,是市國資委「混改」試點的成功典範;特發地產以「工匠」之心精心打造了45萬平方米的和平裡項目,以等同於商品房的交付標準,為深圳市民提供1000套商住安居房,受到市住建局和市民的好評,為特發再振雄風、塑造負責任國企形象打響了品牌;特力則積極謀求轉型,全力打造新式綜合性珠寶交易服務平臺。小梅沙以優越的自然資源和內涵豐富的海洋文化經營特色,以最高人氣票當選為深圳市首屆「城市名片」。
以人為本 激發活力
作為一家橫跨旅遊、房地產物業、高科技工業的多元化經營的綜合集團,在經營發展和改革中,特發集團一直在強力地引入並踐行著市場化、職業化的理念。
「國企改革、改革創新的關鍵點就是激發活力。這個『活力』,指的是組織的活力、員工個人的活力。」「活力」這個詞是張俊林講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讓集團25家企業和7000多名員工都有活力,有序地圍繞共同目標努力。」張俊林說,「任正非領導華為制勝最核心的方面,就是做好『利益分配』。我們向先進的民企學習,在體制的政策紅線範圍內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近年來在市國資委的指導下,特發集團在產權制度改革和分配製度方面不懈探索。集團總部圍繞小梅沙、香蜜湖·深高片區等重點資源項目的規劃和開發,實施了為期3年的長效考核激勵機制;特發信息在併購深圳東志公司及成都傅立葉公司的重大資產方案中,引入骨幹員工資產集合計劃和產業基金;特發信息控股的光網科技、光電公司、泰科公司,黎明集團控股的溢清公司分別推行了骨幹員工持股制度,成效明顯,特別是特發信息光網公司、光電公司均呈年均30%~40%的複合增長率速度快速壯大。特發物業在「混改」項目中,實現戰略投資者引入和骨幹員工持股;特力集團增發的同時,引入珠寶產業基金,嘗試搭建市場化的決策機制和管理架構;地產公司、小貸公司積極探討引入項目事業合伙人制或跟投、跟貸等新型模式。這些改革嘗試,為推動特發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注入了強勁的原動力。
「集團總部的核心功能就是以薪酬及績效制度為抓手,做好戰略管控、抓好頂層設計、做好資源配置、營造文化環境。」張俊林解釋道,「具體就是:一是確定清晰的戰略目標;二是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和實現價值的平臺,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三是要建立並動態地優化薪酬激勵和績效考核機制,讓員工對自己的努力有明明白白的預期;四是要營造簡單、透明、正派、高效的企業文化氛圍和機制,讓員工以創造價值為己任,專心致志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無需挖空心思拉關係、走後門、想歪路,以績效和能力獲得尊重和職位的晉升。」
心胸開放 直面競爭
張俊林給人的印象是一位大氣的企業當家人,他深信,「通過成就別人成就自己」。搞好利益分配問題,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作為高管,不要怕一線、不要怕下屬比自己拿得多。「有能力的人,在好的人力資源政策的激勵下,自然就爆發了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的動力,員工個人能得到市場化的回報,得到更高的收入,這實際上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高管。沒有一線的成就,哪來高管的成就?哪有企業的成就?所以高管一定要有這個肚量。」
作為集團總部,就是要敢於放手,善於授權,並對關鍵點的管控要到位,監控也要全程同步,還要在可以承受的限度裡鼓勵創新,要配套容錯制度,營造好的文化氛圍。
愛才重才 鍛造團隊
集團總經理張建民認為,經過市場經濟30餘載的磨礪,特發集團完成了大布局、大積累、大梳理,現已進入攀登高峰前的熱身啟動期,特別是「十三五」戰略規劃已拉開序幕,「特發要甩開膀子做的事情很多,處處都感到骨幹人才緊缺。」他感嘆地說,「所以我們現在特別關注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我們對幹部,最看重的是其職業操守和專業能力。嚴格地選用幹部後,我們就信任、大膽地使用,並輔以科學的考核,讓幹部活力壓力具備,在磨礪中快速成長。」
「目前我們的整個經營管理團隊齊心協力、清正廉潔,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都很好,能夠積極圍繞集團戰略目標進行分解實施,推進重點項目和指標各項計劃節點的完成。」張建民不無欣慰地介紹,從長遠的事業需要出發,特發正在開展戰略性的人才梯隊的格局化建設,比如堅持了多年常態化的中高層幹部年度述職制度,建設了後備人才儲備資源庫,推行了內部網絡學院的學習考核制,幫助員工制訂職業成長規劃及輔導其執行計劃,從身體健康、生活福利、情緒管理等方面,創造多種條件讓員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在談到人才隊伍建設時,張俊林特別提到,引入競爭機制,會讓團隊更加有活力和幹勁。「我們選用人才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注重從外面引入『鯰魚』,也注重提拔本土培養的幹部。」他表示,特發一直與時俱進、動態地優化薪酬激勵與績效考核機制,並且針對行業及企業的情況,執行「一企一策」的制度,打破平衡,使活力真正被喚醒。
「國資的監管制度主要針對公共領域、基礎設施等行業,並不太適用於技術更新換代非常迅速的高科技競爭型企業,因為我們一直保持著恐懼感和危機感,盡力釋放工業企業的活力。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特發集團旗下的特發信息公司雖然在充滿競爭的IT領域,但一直佔據業內的前十強,並且未來的發展態勢很不錯。」張俊林說。
企業公民 回饋社會
「功成不必在我」,這是張俊林與他的團隊經常共勉的人生信條。特發集團副總經理俞磊介紹,深圳市今年在人才安居方面剛剛創新出臺了相關政策,特發集團在一個月之內就結合企業情況制定了配套落實方案,擬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搶佔先機,這會提升集團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對深圳的社會貢獻度。「這件事情,可能在短期內並不會產生效益,甚至是花錢影響效益的事情。」俞磊說,「但特發認為,需要目光立足長遠些,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的事情,哪怕在我們這一屆班子任內不會產生效益,也必須去做。」「同時,作為國企,我們要做優秀的企業公民,要自覺地處理好企業利益、社會公眾利益和政府利益的平衡關係。比如我們對小梅沙片區和香蜜湖片區的規劃開發,在社會利益這塊,就考慮了相當大的權重。」
活力永動 築夢前行
談到「特發夢」,特發的「十三五」規劃已明確:達成營業收入400億元,利潤超50億元;依託集團優質旅遊資源和上市公司資源,大力推進產業發展與商業模式創新,打造高端商旅文化、時尚休閒生態活力區,成為都市生活體驗平臺運營商;加強光通信產業科技創新和升級轉型,成為信息產品與服務的綜合提供商。集團中長期的戰略布局將建設產業平臺,孕育產業生態圈,並逐步演化為:平臺型與支持型兩大業務板塊。對此,張俊林如數家珍:「伴隨著深圳『東進戰略』的全面挺進,小梅沙整體更新改造項目即將實質性地鋪開,將改造成為國際級的世界濱海旅遊休閒勝地;面向『網際網路+』的浪潮和全新商業模式的顛覆性革命,特力集團正在執著地推進轉型,全力打造在水貝的珠寶時尚消費平臺,目標在『十三五』期末達到年貿易額1000億元;特發的產業投資基金群也正在籌建;特力平湖TOD城市更新項目將涉及佔地20多萬平方米,這裡是三條地鐵和三條鐵路交會處,特發集團很榮幸擔此重任;特發信息正積極向光器件、軍工電子、智慧城市等新興業務延伸;香蜜湖和深高片區已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市重點項目開發片區,我們規劃將其打造成商旅文化平臺,成為深圳市的中央活力區,兼備『CBD+文化公園+都市運動休閒+金融街區』的多功能,建設標準將是世界一流水準。」
「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圍繞為深圳、為市民提升生活品質這一目標,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特發人肩負的神聖使命。走過35年,我們還要走向百年特發。再苦再累,我們7000多特發人將永不停步,因為心中有夢!」張俊林擲地有聲,雙眸炯炯有神。 (林 焰 徐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