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龔琳娜還是在2010年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忐忑這首歌此前雖然火了一段時間,但是一直都沒有聽過,看跨前晚會還是為了看別的明星。但是第一次聽到忐忑的時候,我立馬就傻了眼,這是一種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音樂形式,無詞歌其實在當時已經有很多了,但是大多聽到的都是吟唱和詠嘆調,大多以美聲的形式「優美」、「快活」的呈現,大眾那個時候對民族音樂的認知還停留在《好運來》那種民美頌歌的那種認知,原生態的民族音樂其實已經被很邊緣化了,大眾對戲曲的認知更是稀少(在我的認知裡戲曲其實也屬於民歌)。
記得王珮瑜老師也發過這樣的感慨, 「看戲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封閉,看戲的和不看戲的群體之間,溝壑越來越寬。 」觀眾越來越老,演員越來越老,劇場裡的人越來越少,唱戲的人越來越少。民族音樂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對民歌之前也不是非常的感冒,畢竟在之前的生活中民美唱法一直霸佔著很多爺爺輩人的榜單,天天聽著頌歌確實也很難提起勁兒。這一首歌顛覆了我的認知,對於音樂而言,我更像是以為聲樂技術愛好者,一首歌在我以往的喜愛排序中通常是聲音技術>音色>曲>詞>編曲 所以聽到的第一遍我就已經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這是戲曲?這是民歌?這和我以前聽到的完全不一樣啊。
我迫不及待的去上網搜索到了這首歌的一切信息。此曲以笙、笛、提琴、揚琴等樂器伴奏,運用戲曲鑼鼓作為唱詞,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音色。原來戲曲有如此之多的表達方式,各種行當各顯其態。我迫不及待的開始去聽龔琳娜的各種歌曲,弦歌,古詩詞,中國民歌這些專輯都一個不拉的聽了一遍,在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抱著一種聽技術的目的去聽的,龔琳娜的技術自然無需多說,C3-F6三個八度多的無斷層音域,重點!!!無斷層!!!溫柔,大氣,憤怒,哀愁,寬廣各種音色隨著她各地採風的學習信手拈來。在技術上真的是挑不出什麼問題(唱腔,咬字這些就不提了這是歌手的個人習慣的問題)非要說不足的地方,那你也只能黑她說音還不夠高(畢竟人家瑪麗亞凱莉還能上七呢,然而龔琳娜老師是民族歌手,一個女民歌手在不藉助美聲的唱法唱到F6已經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情了,我腦袋裡也一時想不出來國內哪位民歌手用民族唱法能唱到F6,李娜在蘇武牧羊裡展示過Bb6,但是也沒有現場)。雖然不是天生大號嗓(龔老師屬於小嗓)。龔老師一直立志推廣民族新藝術音樂真的是難得可貴。
《自由鳥》這一張是在2011年出的,是忐忑火了不到一年的時候,這個時期是他們最有動力的一個時期,忐忑大火,讓龔琳娜夫婦看到了回國推廣新民族音樂的希望。《自由鳥》這一首歌是龔琳娜寫的詞,老羅做的曲,笙、笛、提琴、揚琴這些樂曲真的是老羅的最愛。很多作品裡都有謝謝樂器的「聲影」當然,效果還是很棒的。老羅的作曲功夫很強,工工整整,充滿著中國的韻味,龔琳娜夫婦一部分的歌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歌詞上,歌詞過於直白,拋開古詩詞和一些民歌在文採上確實稍弱,但是《自由鳥》這一首歌我卻沒有這種感覺,這首歌是龔老師個裡面相對簡單的歌了,沒有複雜的技術,卻充滿了自己的真心。這首歌寫的正她自己吧。龔琳娜是一個因為愛唱歌而唱歌的人,從5歲開始登臺唱歌到青歌賽拿下銀獎。前途可謂是一帆風順(當然,這和她自己在專業上超級努力的付出是離不開的),一個人幹著和她興趣愛好相匹配的工作,而且你還做出了成績,這在別人眼裡是一件多麼快樂事情啊。可是龔老師好像並不快樂,她在自傳裡也寫到過,青歌賽出來之後自己一點也不快樂,反而充滿了疑惑,名利確實能夠迷惑人心,人們往往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名利,可是大多數人最終都被名利給控制俘虜,身不由己。龔琳娜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被要求假唱,唱著一些不屬於民歌的「民歌」,天天像一個傀儡似的生活,感覺自己被控制住了,不自由了,不是一隻自由的鳥,是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在夢中才能自由的飛,她開始想辦法去突破自己,去不斷的認識作曲家們,尋找自己想要的音樂,可是當時結交的大多數都是「國家隊」的人,並沒有她想要的她也產生了困惑。
好在最終,她遇到了老鑼。一句「真噁心」打醒了她的人,於是她們去了德國開始了一段新的音樂探尋之旅,在德國的日子裡龔琳娜真的成了一隻自由鳥,在山裡高歌,在林子裡放聲歌唱,在溪水邊潺潺吟唱,偶爾在音樂會給大家唱一些自己想唱的歌,雖然生活不算富裕,但是自由自在,快活!創作源於生活,源於自然,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在音樂人們採風的時候誕生出來的,龔琳娜夫婦這個時期組成的五行樂隊也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琉璃光,相思染,給古詩詞譜的曲子,有的時候確實需要沉寂,才能出佳作,如果一直在節奏快的大都市裡,可能有一些作品,它是永遠不會誕生的。《自由鳥》是寫給龔琳娜自己的歌,也是提醒她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自由的唱歌才是初衷,不要被關在名利的牢籠之中。
《山中問答》、《走生命的路》等等其實在之前的專輯裡都已經出現過了,這裡也就不多說,都是龔老師的一些明志之作,這裡還有2首歌比較喜歡,一個是《小表妹》還有《春去冬來》
《小表妹》這首歌之前是以五行樂隊的名義發行過一次,但是和自由鳥的版本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首先一個是技術上的不同,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很容易聽出來,特別是後面那一段民族的高腔,自由鳥版的明顯更高,更輕盈,更快活,顯得更輕鬆,五行樂隊的版本,學院派的高音特色還是非常的明顯,有點渾厚,倒不像一個小表妹,有一點小阿姨的感覺~哈哈,兩個版本在對比之後,能明顯感受到龔老師技術上的豐富和進步以及對歌曲的理解更上一層樓的把控力,感興趣的可以去聽聽,另一首《冬去春來》也是很常喜歡的無詞歌,龔老師的吟唱真的是太好聽了,而且音色非常的獨特,唱法和別的歌手真的很不一樣,如果說缺點的話就是這種吟唱唱法太費體力了,特別是到6組的時候,頗有人聲樂器化的特質。龔老師之前在全能星戰唱小河淌水還要先用饅頭墊墊肚子。冬去春來非常的悅耳,無伴奏純人聲合唱(龔老師一個人唱五個部分哦)用最自然的方式描述著萬物復甦,充滿希望的景象。私心一直希望龔老師能出一個一人獨唱的版本。那簡直死而無憾了。
整體來說《自由鳥》這張專輯是龔老師回國發展之後最有活力的一張專輯,它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回國之後對於宣傳新藝術音樂的一個美好期望,雖然之後的路走的是那麼艱辛,龔老師的的作品一直飽受爭議,一直到現在都有一部分人認為忐忑這樣的歌是神經病的神曲,這裡還真的要感謝一下《全能星戰》這個節目,雖然這個節目撲街了,而且龔老師在裡面確實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待遇,但還是要感謝它的出現,帶出了《小河淌水》、《戲曲忐忑》、《明月幾時有》這樣的歌曲,讓龔老師迅速被大量的人所接納。不得不說,這個節目的幫助讓龔老師被接納了速度提升了數年,如果一直依靠一邊寫神曲一遍寫高雅藝術,確實被大眾接納還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一次上《歌手》也是讓觀眾們進一步的為龔老師吶喊,從決賽的《武魂》網上的評論和觀看量就能看出來,龔老師其實還是非常能造流量的人,如果她想的話,上熱搜其實也不是難事,不過咱家老龔在回國這麼多年了之後已經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專心致志的採風發展古詩詞音樂,退了在北京的房子,去大理定居。想必也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結果吧,這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在這裡也祝福一下龔老師的藝術之路越來越順利吧
做新藝術音樂真的是很孤獨的一件事,很多人嘗試了,但失敗了。龔老師還好有她的老鑼,很開心這次又吸了一批粉絲,可能路會比較艱難,但是這一次,她不會在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