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營浙企頭籌杭可科技: 36年鋰電老兵「衝刺產能」存貨押款承壓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進入廠區的辦公區域,黑色電子大屏上「讓杭可製造走向杭可創造,成為智能裝備產業國際一流系統集成商」的紅字非常醒目。

  6月21日,杭州迎來一場大雨,坐落在國家級經開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蕭山機器人小鎮的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可科技」),廠區內一片忙碌場景。

  就在一個星期之前,6月13日,杭可科技在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3次審議會議上成功過會。

  這意味著,杭可科技或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登陸科創板「第一股」。

  從今年4月15日在科創板申請獲受理,到6月13日成功過會,杭可科技只用了60天。比起更早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的另外5家杭州企業(鴻泉物聯、虹軟科技、當虹科技、安恆信息、先臨三維),可謂神速。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杭可科技的第一選擇並非科創板,其曾在今年3月申報主板IPO,但是在4月9日終止審查,並在一周內「火速」轉戰科創板。

  由於這一變換過於突然,也令市場浮想聯翩。

  鋰電行業「老兵」

  6月21日上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看到,這裡分布著杭可科技的三個廠區,位於高新十一路和高新五路的廠區內,工人們在機器前忙碌作業。

  進入廠區的辦公區域,黑色電子大屏上「讓杭可製造走向杭可創造,成為智能裝備產業國際一流系統集成商」的紅字非常醒目。

  此外,記者在廠區內走動,不時可以看到杭可科技2019年「實現42億年產能規模」的宣傳標語。

  從時間來看,杭可科技可謂鋰電行業的「老兵」,自稱有「36年的電子設備研發製造經驗,20多年的充放電化成分容設備的創新和積累」。

  招股說明書(上會稿)顯示,杭可科技的前身是杭州可靠性儀器廠,成立於1984年,是江幹區集體企業,從事軍用特種電源和實驗室用老化篩選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1999年杭可儀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2011年成立杭可有限公司,2015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杭可科技的實控人為曹驥、曹政父子,雙方合計控制了杭可科技發行前80.0749%的股份。

  在過去的三年裡,即2016-2018年,杭可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4.1億元、7.71億元和11.09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0.92億元、1.81億元和2.86億元,營收和淨利潤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均超過了67%。

  「老企業,(業務)在國內做得比較早」,一位關注新能源行業的業內人士如此評價杭可科技。

  作為國內最大的鋰電池化成測試設備供應商、電源設備的專業研發生產型企業,杭可科技的主營產品為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2016-2018年,杭可科技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0.01%、22.72%和20.23%。

  從客戶來看,杭可科技的客戶包括韓國三星、韓國LG、日本索尼(現為日本村田)、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國軒高科(002074.SZ)、比克動力、天津力神、億緯鋰能(300014.SZ)等國內外知名鋰離子電池製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顯示,杭可科技還在2018年獲得了韓國三星頒發的「BEST PARTNER」獎項。

  一周內從主板轉戰科創板

  衝刺科創板並非杭可科技的第一選擇。

  在此之前的2018年8月17日,杭可科技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報稿,擬衝刺主板IPO,公開發行不超過4100萬股。

  到了2019年3月29日,杭可科技對預披露進行了更新,這意味著,其距離上會僅差「臨門一腳」。

  隨後,證監會給予了反饋意見,就杭可科技的規範性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等三方面提出了63個問題。

  沒想到,4月9日,杭可科技的審核狀態為終止審查;4月15日,不到一周時間,杭可科技出現在了上交所科創板申請受理的企業名單中,其保薦商為國信證券,計劃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4100萬股,計劃募資5.46億元,其中4.26億元用於鋰離子電池智能生產線製造擴建項目,1.2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杭可科技選擇了科創板第一套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且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

  在4月15日受理之後,杭可科技接受了三輪審核問詢,分別在5月6日、5月23日和6月3日完成。

  對於公司目前登陸科創板的進一步進展情況,6月21日,杭可科技董事會辦公室拒絕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採訪,其表示,「公司現在處於靜默期,不接受媒體採訪」。

  財務數據顯露多重挑戰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預計為13億元,同比增長18.18%;2019年預計淨利潤為3.1億元,同比增長8.39%。」在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中,杭可科技表示。

  儘管杭可科技表示2019年營收有望達到13億元,但是其仍然面臨鋰離子電池行業波動、客戶集中度比較高以及存貨較多等多重挑戰。

  杭可科技提到,最近三年佔其營收八成以上的鋰電池充放電設備,主要應用在消費領域和動力電池領域。

  其中,消費型鋰離子電池主要用於手機(含功能手機和智慧型手機)、可攜式電腦(含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數位相機等3C產品。

  深度綁定三星、LG、索尼(日本村田)等日韓廠商們的杭可科技,最開始的營收來源就是消費類電池。招股書顯示,2016年杭可科技來自消費類鋰電池充放電設備的收入為2.6億元,佔比超過70%。

  不過到了2018年,杭可科技消費類鋰電池充放電設備的收入為4.9億元,但是佔比由此下降到54.43%。

  而在動力電池領域,動力型鋰電池主要應用於電動汽車、電動工具等設備領域。

  從數據可以看到,2016年至2017年,杭可科技的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充放電設備的銷售規模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同比增長了195%,主要得益於電動汽車領域的快速增長;但是2017年至2018 年,隨著下遊補貼政策退坡及下遊行業競爭加劇,杭可科技的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充放電設備的增長明顯放緩,增長率僅為27.25%。

  如何面對鋰離子電池行業波動,繼續保持營收和淨利潤穩步增長,是杭可科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此外,2016-2018年,杭可科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比達60%以上,集中在韓國三星、韓國LG、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外頭部企業,不得不面臨客戶集中度過高帶來的經營風險。

  在杭可科技申報主板時,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就重點關注到這方面的問題,要求其補充披露是否對前五名客戶存在重大依賴;該等集中是否可能招致對發行人未來持續盈利能力的重大不確定性風險。

  此外,由於杭可科技的業務模式,也決定了其存貨佔比較高的風險。

  2016-2018年,杭可科技的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3.65億元、6.05億元和7.8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44%、40.42%和41.13%,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9.14%、32.95%和33.84%,佔比較高。

  「公司存貨主要為發出商品。發出商品金額較大系公司產品運達客戶後,需先進行安裝、調試和試生產,在能夠穩定地滿足客戶生產需求後,經客戶驗收合格方能確認收入,從發貨至驗收的時間間隔較長,普遍在一年左右。」對此,杭可科技如此解釋。

  在杭可科技的業務模式中,鋰離子電池後處理系統設備主要與鋰電池生產線進行配套,所以設備需要與客戶的整條鋰電池生產線一起試生產後才可驗收。

  而對於採用「首付款—發貨款—驗收款—質保金」的銷售結算模式,一位上市公司財務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如果驗收時間較長,結算周期較長,就會對公司的資金流產生較大壓力」。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12)

相關焦點

  • 杭可科技:鋰電後段設備龍頭
    從杭可科技所處的細分行業來看,我國鋰電設備製造業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國內從事相關設備製造的企業較多。但行業內企業大多規模較小,主要從事生產線上的工裝夾具及某一工序半自動化設備的製造。規模較大的企業目前也主要專注於鋰電生產線上部分設備的生產和銷售。
  • 杭可科技:綁定三星、LG 國內龍頭潛在訂單預計40億
    杭可科技(688006)杭可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行業領先的鋰電池化成分容測試設備商,在充放電設備、電壓/內阻測試設備等後段核心設備方面擁有核心技術,並能提供後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充放電設備包括鋰電池充放電設備和鎳氫電池充放電設備,其中主要為鋰電池充放電設備,市佔率超過20%。
  • 杭可科技:消費和動力鋰電雙輪驅動,後處理系統佼佼者
    作者:常睿城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於錢塘江邊,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杭州可靠性儀器廠,至今已有35年歷史。今天,杭可科技(證券代碼:688006)已發展成為集銷售、研發、製造、服務為一體的新能源鋰電池生產設備系統集成商。
  • 全球鋰電後段設備龍頭杭可科技
    今天科創板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杭可科技,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各類可充電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在充放電機、內阻測試儀等後處理系統核心設備的研發、生產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和能力,並能提供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 天風證券:杭可科技買入評級
    原標題:杭可科技(688006):鋰電後道設備專家,領先技術+優質客戶鑄造競爭優勢   多年精耕,打造鋰電生產後處理系統專家
  • 新能源風口下的寵兒,杭可科技價值幾何?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從1984年杭可科技的前身,杭可可靠性儀器廠的建立,到如今衝刺科技板的科技概念股,公司已具備完整的後處理系統設計與集成能力。如上圖,公司1997年就完成了首臺軟包及圓柱鋰電池充放電設備,持續發展至今,從電流精度到輸出電流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3月31日,杭可科技擁有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56項,軟體著作權9項。
  • 前三季營收微增 鋰電設備商杭可科技市佔率再提升
    《科創板日報》(杭州,記者 羅禕辰)訊,10月27日,鋰電設備商杭可科技(688006.SH)披露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30億元,同比增長3.12%,其中,歸屬淨利潤3.08億元,較上年提升7.83%。在業績整體提升的同時,其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也激增748.77%。
  • 787006杭可科技怎麼樣 杭可科技申購價格多少?
    據最新消息顯示,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7月3日開啟新股申購,公司股票代碼為688006,網上申購代碼為787006,申購價格預估15.69元/股。那麼,787006杭可科技怎麼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可科技的相關內容吧。
  • 杭可科技:主營業務單一 研發投入佔比走低
    每經記者:沈溦 每經編輯:魏官紅公司全稱: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控人:曹驥、曹政(父子)》記者注意到,杭可科技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化成設備、可靠性實驗設備、電源的專業研發生產型企業,公司起源於1984年設立的杭州可靠性儀器廠,2011年成立浙江杭可科技有限公司。
  • 鋰電風光的B面:杭可科技一億多帳款難回 還有一筆潛藏壞帳?
    14日,杭可科技((688006,SH)披露了對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鄭州比克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克動力」) 應收帳款的最新情況。鑑於比克動力資產已被第三方申請保全,雙方暫時無法達成還款計劃也無法籤署保全協議,總計約1.36億元應收帳款及存貨餘額難以收回。對此,杭可科技表示雙方仍在溝通,暫還未採取法律手段。
  • 【銅箔周報】未來三年鋰電銅箔產能利用率或僅為65%左右!諾德股份...
    年)》,在白皮書中,EVTank對包括鋰電銅箔和電子電路銅箔在內的整體銅箔的產量、產能、市場規模、企業競爭格局、進出口情況、未來供需關係、產業發展趨勢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並對國內主要銅箔企業進行了對標分析。
  • 鋰電材料價格觸底反彈 機構稱行業增長空間大、確定性強丨牛熊眼
    從歐洲規劃來看,歐洲2030年新能源車保有量將達到3000萬輛,這意味著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車將接近300萬輛,行業未來高速增長無虞。而從國內銷量來看,理想、蔚來、小鵬等新勢力在11月的銷量均大幅增長,下遊整車市場的繁榮也使得上遊鋰電關鍵材料供不應求,主流廠商紛紛滿產,產業鏈價格也不斷上調,僅12月初,六氟磷酸鋰、正極材料和碳酸鋰相繼漲價。
  •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銷售、研發、製造、服務為一體的鋰電池後端成套生產設備系統集成商。公司成立於2011年,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各類可充電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在充放電機、內阻測試儀等後處理系統核心設備的研發、生產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和能力,並能提供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 華泰柏瑞帶你走進科創50第十三期——杭可科技(688006)
    7月以來行情啟動,杭可科技展現出科創企業的高度成長性,漲幅逐漸與主流指數拉開差距,潛力無限。市值論資排輩,杭可科技無疑處在頭部。以軟包電池充放電設備為例,1997年杭可科技就完成了首臺軟包及圓柱鋰電池充放電設備的研製,迭代至今,該產品從電流精度到輸出電流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今資訊時代實際上也是電力時代。
  • 杭可科技今日「闖關」 有望成為蕭山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今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召開本年第3次上市委審議會議,位於蕭山的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杭可科技」)等三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將上會,如能順利通過上市所需的各項流程和環節,杭可科技將成為我區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據了解,上市委員會審議工作,是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的重要環節之一。
  • 政治局委員、胡春華副總理訪問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赴浙江督導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並現場視察了位於杭州的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胡春華同志對杭可科技多年的發展給予了肯定,鼓勵企業致力於國際化、科技創新與管理進步。
  • 科創板「衝浪」走勢驚心 浙股杭可科技誕生12位億萬富翁
    科創板身家第2~4位的都是浙商,杭可科技實控人曹驥、曹政父子身家152億元,成為亞軍;位居第三的是虹軟科技實控人鄧暉,持有市值達到95億元;第四名是容百科技創始人白厚善,身家83億元。  開盤一分鐘,杭可科技即因漲幅超過開盤價30%而臨時停牌。25隻科創板股票開盤平均漲幅132%,大部分個股高開低走,睿創微納、天準科技等9股股價一度比開盤價跌30%而被臨停,天準科技盤中漲幅一度低至21.14%。  「開盤上衝的第一波,就賣掉了,一共中了4隻,賺了3萬多元。」杭州一位大戶朱先生選擇了見好就收。
  • 浩通科技數據打架現金流蹦極 存貨飆毛利率低客戶違法
    而在浩通科技2021年1月披露的上會稿中,公司含貴金屬廢催化劑等二次資源處理2017年和2018年的實際處理量變為2333.13噸和2407.54噸,產能利用率為77.77%和80.25%,兩年的數據完全互換。其原因可能是浩通科技數據顛倒。2018年浩通科技的存貨帳面價值較2017年同比大增184.62%,此後浩通科技的存貨保持高位。
  • 【圖解中報】杭可科技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1.97億元 同比增長10.02%
    杭可科技8月28日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報顯示,其   近年來,公司的業績情況如下表所示: 杭可科技歷史業績
  • 300位CEO、13家鋰電行業巨頭齊聚 共商鋰電轉型
    其中,確認參會的13家上市公司為比亞迪、成飛集成子公司中航鋰電、滄州明珠、欣旺達、多氟多、億緯鋰能、杉杉股份、廈門鎢業、南都電源、中聚電池,新宙邦、中國寶安公司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天科技子公司中天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