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風生水起成了搖錢樹 故宮敦煌爭議多

2020-12-18 騰訊網

敦煌文創與敦煌研究院沒有關聯、故宮出版社的一些文創產品屢遭盜版……最近,故宮出版社和敦煌研究院的兩則聲明,讓「吃瓜群眾」看了不少好戲。文化IP越做越大,文創產品風生水起,可因為種種原因,背後的利益糾葛也愈演愈烈。看來,國潮文創要行穩致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故宮日曆》屢遭盜版

近幾年,隨著故宮的IP熱度增加,故宮文創已成為業界標杆,頗有「錢」途。據公開報導,自2014年起,故宮的文創產品收入開始超越門票收入,這標誌著故宮不再只是一個旅遊目的地,故宮IP的綜合商業價值開始顯現威力。

作為故宮的一張文化名片,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故宮日曆》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歡迎。但與此同時,也遭到了一些不法商販的覬覦和盜版,從2018年起,《故宮日曆》已經連續三年遭到盜版的困擾,今年也不例外。

近日,故宮出版社發布消息稱,《故宮日曆》的讀者孫先生向該社反映,他收到在某網購平臺上以34元的價格買的一本2021年版《故宮日曆》,結果發現印製質量低劣,裡面的紅色字體顏色幾乎為咖色,圖片也比較模糊,無論外觀還是細節,都和往年買的《故宮日曆》相差甚遠。經故宮出版社鑑定,孫先生所買的這本2021年版《故宮日曆》為盜版。

近日,《故宮日曆》的經銷商姜女士也向故宮出版社反映,自己在圖書銷售過程中,發現一些商家以25元每冊的超低價銷售盜版日曆,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圖書發行。

這幾年,苦於《故宮日曆》年年被盜版,故宮出版社在防盜防偽措施上每年都會有所改進。其中,今年推出的2021年版《故宮日曆》,在塑封上用特別工藝印製了「故宮日曆」四個字,這雖然是普通的塑封膜,但是印製費用較高,會極大增加盜版的成本,普通盜版書的塑封很難做到。如果收到的《故宮日曆》塑封上沒有印製「故宮日曆」文字,即為盜版,這也是2021年正版《故宮日曆》最明顯的特點之一。

為了打假,故宮出版社編輯在該網購平臺上,購入一冊《故宮日曆》盜版書,並將正版2021年版《故宮日曆》與市場出現的盜版日曆進行對比。翻開盜版日曆,裡面出現的誤差慘不忍睹。內文製版質量低劣,應為掃描後製版、印刷,因此,不僅顏色失真,圖片不清晰,更加可笑的是,盜版日曆在裝訂上,內文中竟然出現前後頁順序錯亂的情況。

如果打開《故宮日曆》,從封面外觀上看,顏色、手感、觀感上差別很大。正版日曆封面布為棉布,紋路細膩,顏色為宮牆的暖紅色,需特殊定製,是為《故宮日曆》單獨染色。盜版則為纖維布,紋路較粗,顏色偏深,較為刺眼。看封面燙金文字,正版的燙金印,字體纖細,燙印清晰,排列整齊。盜版字號則較大、生肖標誌的燙印較粗,整體都很粗糙。

據了解,故宮出版社已取得該網購平臺及部分批發圖書市場銷售盜版圖書的證據,向網信、市場監管部門舉報購物平臺銷售盜版日曆的問題,並通過法律手段追究購物平臺的法律責任,維護出版社和讀者的權益。

敦煌研究院要「劃清界限」

與故宮遭遇同樣煩惱的,還有另一個文創巨頭:敦煌。近期,針對消費者諮詢淘寶「敦煌博物館官方旗艦店」是否為敦煌研究院官方開設或官方委託開設的文創店等問題,敦煌研究院在微博發布聲明,稱天貓上的「敦煌博物館×李寧」等品牌聯名,並非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權開發,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博物館是互不隸屬的獨立機構,兩者之間目前無授權業務委託或相關關係。

聲明中介紹,敦煌研究院是國家設立的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綜合性研究型事業單位,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所。敦煌博物館即敦煌市博物館,隸屬於敦煌市管轄,成立於1979年,新館建成於2011年。敦煌研究院的聲明發出後,不少網友才恍然大悟,原來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博物館是兩家單位。

敦煌博物館文創品牌官方微博則在稍後留言表示,敦煌市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為獨立的官方機構,同為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敦煌博物館旗艦店及對外合作中,從未使用「敦煌研究院」及「莫高窟」關鍵詞,請注意甄別。

在淘寶搜索可以發現,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博物館均開設有旗艦店。據兩家店的客服介紹,旗艦店均是官方授權,售賣物品包括文具、服飾、化妝品等文創產品,店內的文創產品大多以莫高窟內的九色鹿、飛天等元素為主。

此外,敦煌博物館和李寧、百雀羚等品牌均有聯名,今年8月還和熱門綜藝《這就是街舞》聯名推出滑板。敦煌研究院則較為低調,並沒有和其他品牌的聯名產品。

據了解,目前敦煌研究院主要和騰訊、華為等企業在技術上合作較多,比如網上觀展、遊戲體驗等,但和消費性質的企業聯名合作比較少。敦煌研究院表示,該院做文創多年,但作為一個研究、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真正要做文創,也有很多限制性因素,研究院也在考慮,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出更符合社會公眾期待。

「神仙打架」如何破題

近年來,在政策鼓勵下,知名傳統文化IP所推出的文創產品如潮水般湧來,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一些混亂現象也顯現出來,廣大用戶在較短時間內,就經歷了從驚喜到疑惑、再到審美疲勞的情緒變化。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恐怕讀了聲明仍無法找到簡單有效的方法,分辨其中誰是誰非。

從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和2019年國家文物局編制發布的《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操作指引(試行)》看,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各類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應依託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然而,文創亂象往往起於內外交困。

故宮屬於典型的內部管理模式問題,在不同的商業平臺上竟然有九家商鋪可供用戶購買文創產品,甚至被網友戲稱為「九子奪嫡」。

這幾家商鋪的性質其實比較單一。不同的經營主體之間雖然有時因為產品衝突,會偶爾在微博上拌拌嘴,但他們都歸屬故宮博物院管理,完全屬於「內部矛盾」。正所謂「孩子多了好打架」,不管如何,所有這些渠道的銷售業績,最終都是匯總到故宮的成績單上。

敦煌則有所不同,是不同層面的空間交集之間的矛盾。敦煌研究院是由甘肅省文化廳與甘肅省文物局管理的正廳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它這樣的級別與地位在全國同行中並不多見。而敦煌博物館的級別與影響力就要小得多了,敦煌市只是一個縣級市,儘管敦煌博物館也是事業單位,但其行政級別與敦煌研究院差了許多。

敦煌研究院家大業大、根正苗紅,也不能「一家獨大」,言辭中只是表明上述這些合作行為、產品和該研究院無關,請廣大用戶周知。敦煌博物館則只說自己從未侵犯過敦煌研究院的合法權益,所有該館推廣的都是敦煌這個地域的,而且屬於敦煌博物館獨有的、合法的權益。

我國的文化單位有著比較獨特的運作體制,博物院、文物保護單位歸屬於事業單位,但是在發展中又不斷涉足經營,於是社會公益、行政管理、商業經營等功能混雜在一起。

讓類似故宮這樣具有很強盈利潛力的事業單位,既要搞文創開發補足經費缺口,又要完全做公益不能考慮盈利,這多少有些自相矛盾,尺度難以把握,也限制了這些單位的創造積極性。

於是,這些單位或授權第三方,或由下屬部門去做這些文創項目,便很容易形成分散開發的情況,致使創新開發後勁不足,面對跟風模仿、人云亦云的情況自然無心也無力。

對同一知名文化IP進行分散多頭開發,是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正常現象,一方面說明了大家對文化IP價值的認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現有的發展模式不匹配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現實。

文物一定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文物事業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來」。敦煌研究院在統管了甘肅的重點石窟寺之後,保護、研究、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效果非常明顯,如果未來能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或許還會有更好的發展。

即便故宮文創每年的產值達到了近20億元的規模,但其體量比起國際知名文化巨頭還有些差距,競爭力仍偏弱。對於一些具有潛力的文化單位,應充分鼓勵先行先試,進行改革放權,激發IP活力,使其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內容來自中國網

相關焦點

  • 文創成了搖錢樹故宮敦煌爭議多
    故宮出版社發布的《故宮日曆》真假對比圖      敦煌文創與敦煌研究院沒有關聯、故宮出版社的一些文創產品屢遭盜版……最近,故宮出版社和敦煌研究院的兩則聲明,讓「吃瓜群眾」看了不少好戲。
  • 文創成了搖錢樹故宮敦煌爭議多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敦煌文創與敦煌研究院沒有關聯、故宮出版社的一些文創產品屢遭盜版……最近,故宮出版社和敦煌研究院的兩則聲明,讓「吃瓜群眾」看了不少好戲。文化IP越做越大,文創產品風生水起,可因為種種原因,背後的利益糾葛也愈演愈烈。看來,國潮文創要行穩致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敦煌九色鹿、故宮夜宴圖 3000多件文創亮相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
    12月7日,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開幕,文創行業大咖、從業者匯聚蓉城,帶來了3000多件套特色文創產品,以及用文化IP、黑科技為文創賦能的腦洞。
  • 爆紅的北京故宮文創產品,不只是是顛覆性的創意
    故宮的文創產品特徵和設計思維方面不只是在創意層面上的發揮,更多的是沿著故宮五千年歷史脈絡,發掘出深藏的「故宮文化」元素作為傳播載體並且不斷發展。故宮博物院在開創文化產品上走在前列,深度挖掘豐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將有五千年歷史故宮的建築、故宮的文物以及背後的故事,融合現代人喜歡的時尚表達理念,最終打造出具有故宮文化內涵,具有鮮明時代特徵,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故宮元素文創產品。
  • 文創「府院之爭」,敦煌上位四年
    2020年,敦煌文創更是迎來聯名爆發期,卡姿蘭、李寧、良品鋪子、拼多多,簡直是「萬物皆可敦煌」。比起自己悶頭做產品搞營銷,聯名可以借勢其他品牌的影響力,覆蓋更廣的受眾群體。就像愛豆選秀一樣,那些有豪華明星親友團打call的,獲得的關注總要更多。
  • 故宮文創這些年有多火
    故宮文創有多火——出一款口紅不用網紅帶貨就能賣斷貨,畢竟,「本宮」就是最大的「網紅」。截至2018年12月底,故宮文創產品達11936種。無論你去沒去過故宮,都能感受到近年來故宮文創的風生水起。故宮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這本《故宮文創記》,由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故宮出版社社長王亞民主編,是第一本由故宮人執筆披露其文創發展歷程、做法和經驗的書。紫禁城從來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四合院,相比之下,故宮文創的故事要年輕得多,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來處與歸處依然是中華傳統文化。
  • 那個給故宮文創啟蒙的館長,退休了
    另一個,是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於今日退休,繼任者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過後單霽翔回應稱:「光榮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還會在故宮博物院走走,看看門。」在老一輩人眼中,故宮的形象是莊嚴、肅穆。不過在單霽翔擔任館長之後,在他的帶領下,故宮的文創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還引發了不少爭議。  事實上,故宮賣周邊並不是單霽翔首發,早在十年前,故宮淘寶就已經開張,不過,那時候售賣的產品和普通旅遊景點售賣的紀念品並無區別,不光價格高,質量也一般。  單霽翔上任後,故宮的周邊從以前的莊嚴肅穆搖身一變,變得時尚起來。
  • 故宮文創產品火了!文化大IP的創意設計究竟有多重要?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走紅的博物館文創,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已達到9170種,而僅2016年一年就為故宮帶來了10億元左右的收入。這讓率先「出道」的臺北故宮文創感到心酸,大陸怎麼就悄無聲息的超過我們了呢?在一些臺媒眼裡,北京故宮的成功是師從臺北故宮。
  • 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顏值逆天,除了故宮雪糕、口紅,還有其他!
    以前故宮是我們旅行時會選擇的一個地方,而去年和今年,故宮卻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就是一些「周邊」,比如綜藝、燈展等,而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些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故宮首先要說的的就是最近很火的故宮雪糕,就是故宮的神獸,10塊一支,目前有3種口味,而且造型也很好看。
  • 繼故宮之後,敦煌又成了另一大傳統文化IP
    浦發銀行敦煌文化主題信用卡而前不久,故宮的「皇帝」「娘娘」們還曾經佔據過民生信用卡的封面,讓你「奉旨刷卡」——似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可以從各大銀行的信用卡面上,感知到某種IP的流行。這麼看,繼故宮之後,敦煌也成為了另一大傳統文化IP。
  • 各界掀起文創風潮,你不能錯過這款白酒文創產品的三大理由
    近年來,故宮這座擁有600年底蘊的建築,完成了在大眾心智中從「著名景點」到「超級IP」的形象轉變,而這樣的改變很大程度上依託於其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為6億元,2017年則增至15億元,4年間翻了1.5倍;而在數量上,早在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數量便已超過10000種。
  • 故宮文創年收入15億元,遠超1500家上市公司,如何做到的?
    近兩年,一直深耕文創領域的故宮文具名聲大噪,商業化跨界做生意的故宮做得風生水起。最近,故宮文具還受邀入駐中國郵政集團中郵傳媒(智融)平臺,並成為長期資源商。在此之前,故宮已經在各平臺上線,布局電商渠道。從天貓上的故宮出版社、故宮文創、故宮食品到淘寶的上新了故宮和故宮淘寶,足以證明故宮文創迅速搶佔各大市場。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2014-07-26 14:48:45早期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都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但在2000年以後,他們開始強調對文物價值進行開發和利用,文創產業逐漸起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方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的觀念,對所有博物館從業者都很有啟發。
  • 文創產品開發的四大秘笈:來自故宮文創產品的啟示
    第二,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也是區別於一般商品的基本特性。故宮有186萬多件(套)藏品,但並不是所有藏品都適合作為文創構思的源泉。只有打造符合時代需求的知名IP,才能有效傳播藏品的文化價值,而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區別於其他商品的基本特性。選取哪些文物作為文創素材,要考慮主題是否喜聞樂見,構圖色彩是否便於呈現等。
  • 敦煌博物館文創IP 掀起千年敦煌文化新熱潮
    2019年,敦煌博物館授權甘肅絲路手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絲路手信」)推出系列文創產品;2019年6月,由絲路手信創意設計的敦煌市博物館文創品牌正式對外上線,他們通過大膽創新,讓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再次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了新的活力。
  • 文創IP 讓千年敦煌文化流行起來
    作為敦煌文化的愛好者與推廣者之一,絲路手信自2016年初就著手打造敦煌文創IP項目,將中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進行融合,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喜愛敦煌文化,成為了IP開發的核心思路。  在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敦煌博物館天貓旗艦店」上線,除自身原創設計產品正式與廣大網友見面外,還同時與旁氏面膜、湯姆樂器等品牌合作,擴大敦煌文創IP產品領域的範圍。
  • 盤點臺北故宮文創產品
    而這也只是臺北故宮 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的其中之一。對於文創產品的發展,臺北故宮不僅專設藝術基金,更親自為文創產品的出爐保駕護航。 臺北故宮與90餘家臺灣本土以及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目前已推出了近2400種文創商品,包括「翠玉白菜傘」、「冰山一腳」潮襪、「富春山居圖」茶杯墊、為消暑飲品「三清茶」的乾隆御飲,臺北故宮從神壇走向民間,將歷史文物與社會民間巧妙結合,不僅創造富有情趣的文創產品,更將大眾拉近臺北故宮的殿堂。接下來一起去臺北故宮看看那些搶手正夯的文創產品吧!
  • 關於故宮文創產品開發運營的調查報告
    一,緣起:說到故宮的文創,我們不得不提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中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影響,在1983年,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提出了「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那時候正好是英國和澳大利亞提出「創意產業」振興城市計劃的最早階段,接著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故宮文創產品火遍全球值得我們深思
    當時,臺北故宮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這讓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識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故宮文創產品故宮在傳統文化從簡單商品到創意的過程中,搭建起了自己的文創商業版圖和一個堅守IP價值與開放互動的產業鏈
  • 1000多家文創開發機構、3000餘件文創產品匯集成都,接下來三天有看...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 攝影 向宇12月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以「大文創·新文旅」為主題,包括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及四川文創精品推介、「天府文創大賽」、「四川文創集市」線上開市線下授牌、發布《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名錄》及中國文化和旅遊企業品牌價值TOP50榜單、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創意產業聯盟年會、文創交流路演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