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櫻雨高考前填報志願時,一口氣報了八個設有臨床醫學專業的學校:她想當醫生。
沒想到高考發揮失常,她意外落榜。緊接著,命運給了正在復讀的她一個更為意外的暴擊:她因身體乏力就診,被查出患有NK/T淋巴瘤。
那是2018年3月間的事。病情進展很快,原本元氣滿滿的少女連走幾步路都喘不過氣,是坐著救護車來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求醫的。接下來的兩年裡,櫻雨的命運猶如坐過山車,經歷了病情完全緩解的喜悅,也體驗了病情復發的沮喪、無藥可用的絕望。
幸好,在中腫淋巴瘤MDT團隊的幫助下,櫻雨的病情再次得到完全緩解。如今,她的命運有了不一樣的結局。
完全緩解後 淋巴瘤捲土重來
「聽病友們說,我們得的NK/T不像瀰漫大B淋巴瘤有靶向藥和維持藥物,NK/T沒有特別針對性的藥。這讓我難過。」櫻雨回憶,自己的治療起步階段相當坎坷。一開始採用常規方案化療,效果並不明顯。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腫內科副主任黃慧強教授接診後,為她調整了治療方案。她用上了當時被腫瘤患者稱為「神藥」的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
有力氣了,能走路了,吃飯有胃口了,人也長胖了……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讓她開心極了。即使在病房裡,她也抓緊時間進行複習。
三個療程後,櫻雨從醫生口中聽到了一個名詞「CR」。這是每個淋巴瘤患者都渴望達到的治療效果,意味著「病情完全緩解」。
櫻雨惦記著高考,馬上回家投入複習。由於家裡經濟不寬裕,她捨不得繼續使用PD-1單抗,便自作主張地停藥了。沒想到,8個月後噩夢重現:她的病情復發了,只得再次回到醫院向黃慧強教授求助。
邊治療邊學習 她為自己贏得生機
「復發時比剛確診時更難過,因為感覺我以後治好的機會更小了。」儘管如此,在憂心忡忡的媽媽面前,櫻雨還是忍住了淚水,她不想讓長年在外打工的媽媽更傷心,更想活下去:她的從醫夢還沒有實現呢!
「早期的NK/T細胞淋巴瘤病人通過放療加化療,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70-80%可以長期生存。但如果是晚期的病人,特別是化療以後短期內復發,就有麻煩了。」黃慧強說,櫻雨的情況恰好屬於短期內復發,且持續高熱、白細胞下降、噬血症候群……危急信號一一出現,意味著兇多吉少。
中腫淋巴瘤中心的很多醫務人員被這個邊治療邊學習、求生欲望滿滿的小姑娘感動了。他們給予櫻雨親人一般的關懷和幫助,幫她尋找治療的機會。恰好黃慧強教授剛啟動一個全新的臨床治療項目,採用PD-1單抗加西達本胺治療淋巴瘤。得知消息的櫻雨立即懇求黃慧強教授讓她試一試。
2個療程後,奇蹟出現了,高熱、血象降低等嗜血症候群的指標完全消失了!
4個療程後,PET-CT顯示,櫻雨身上的淋巴瘤完全消除!
「現在我每次吃飯都能吃兩碗,隨時都可以跟同學朋友出去玩,晚上還會去健身房跳舞做瑜珈。」她又重新捧起課本:「我還想讀醫學院。得了淋巴瘤以後,我知道患者有多不容易,我更想當醫生了,要幫助更多的人!」
筆者獲悉,櫻雨今年順利通過高考,將在江西軟體技術學院度過四年大學生活。儘管沒有實現「學醫夢」,今年8月她回到中腫接受全面檢查,包括最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手段均未查到腫瘤細胞,身體狀態良好。
「這個小姑娘抗癌的經歷讓人感動,結局讓我們整個淋巴瘤團隊為之高興,備受鼓舞! 」 黃慧強教授表示, PD-1單抗聯合西達苯胺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已經揭曉,因其出色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認可,榮獲國際頂級學術大會2020美國血液年會的口頭報告的機會 。
黃慧強教授團隊查房
推動個體化診斷 這支團隊最早開展淋巴瘤MDT
像櫻雨一樣險中求生、成功獲救的患者故事,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淋巴瘤治療研究中心還有很多。
該中心由我國著名的腫瘤內科泰鬥管忠震教授建立,累計收治來自全國的淋巴瘤疑難病例超過1萬例。
在管忠震教授的倡導下,中腫在國內最早建立淋巴瘤單病種多學科會診(MDT)團隊,集血液腫瘤、兒童淋巴瘤、病理、影像等多學科高水平專家之力救治病人,並積極開展創新性臨床研究,有效推動中國淋巴瘤規範化和個體化診斷和治療。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中腫淋巴瘤單病種診治水平已位居國內領先的地位,是中國首家每年治療初診淋巴瘤超過1000例的醫院,成為中國淋巴瘤診治的「標杆」之一。
近年來,中腫淋巴瘤團隊在臨床、科研等各方面屢獲佳績,成績斐然。團隊執筆起草制定了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中國濾泡性淋巴瘤診斷治療指南》,CSCO淋巴瘤聯盟《NKT淋巴瘤診療指南》和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利妥昔單抗快速輸注共識》,參與制定了《中國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斷治療指南》以及其他多項淋巴瘤相關疾病治療指南。臨床與基礎大團隊共計有教授、博導14位,副教授8位,擁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才俊7位和一批充滿活力的年輕醫生。
屢創第一記錄 在國內淋巴瘤自體幹細胞移植最多
自1992年起,該團隊牽頭開展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復發和初治高危淋巴瘤,目前是國內淋巴瘤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例數領先、開展最早的團隊之一。
近年來,該團隊先後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863重大課題及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餘項,承擔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60餘項。近10年該團隊臨床專家共計15次受邀在國際頂級淋巴瘤會議發言,累計發表SCI收錄文章240餘篇,包括柳葉刀腫瘤,。
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有5項創新性臨床治療成果獲得美國NCCN指南推薦,其中3項針對的正是以往被認為「預後不佳」的NKT淋巴瘤,為中國淋巴瘤學界贏得了殊榮。
2020年,中腫淋巴瘤MDT團隊《中國惡性淋巴瘤創新基礎與臨床應用系列研究》項目榮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而中腫每年主辦的廣州淋巴瘤高峰論壇,已成為我國淋巴瘤繼續教育和最新學術資訊交流的品牌會議,深受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文/ 通訊員韋瑋、陳鋆、文朝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