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能直接導致的癌症——胃惡性淋巴瘤

2020-12-20 騰訊網

一、」溫和「的胃癌

前幾天,我們發現一例54歲女性,疑似胃惡性淋巴瘤。

該患者並沒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只是感覺近期食慾略微有些下降,上腹部脹滿不適。

碳14呼氣試驗陽性,胃鏡檢查胃體大彎側可見一2-1cm大小之不規則淺隆起,取檢9塊。

今天病理回示:胃MALT淋巴瘤。

這種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記得前幾年在某籌上,見過一個山東臨沂21歲的大學生也是這個疾病。

去年還見過一例雲南文山18歲的女孩子。因為發現的晚,雖然實施了手術,但預後仍不樂觀。

18歲的患者小江

該病特點是比較「溫和」,惡性程度低、進展緩慢,規範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

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下稱HP)關係密切,且是目前唯一可通過單純抗生素治療(抗HP治療)獲得緩解的惡性腫瘤。

但是早期症狀輕微或者沒有症狀,多數發現時候已經病情不輕了。

該病臨床少見,發生率約佔胃惡性腫瘤的1-5%。

由於這個病的發生,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如果及早根除掉HP,罹患該病的機率幾乎就不存在了。

因此,我今天就簡單地科普一下。

二、簡述

胃淋巴瘤,就是胃MALT(「莫特」)淋巴瘤。大名叫「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

病因並不是特別明確,但是目前普遍認為,主要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之後,導致了胃黏膜的淋巴細胞的聚集。

正常情況下,胃黏膜表面是沒有淋巴細胞的,但是由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胃黏膜出現炎症之後,有大量的淋巴細胞聚集,在後續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良性的淋巴細胞變成了惡性的淋巴瘤細胞。

此外還有分子水平的改變——基因的突變、異位,導致了淋巴細胞的惡變,形成了胃MALT淋巴瘤。

絕大多數患者出現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慾下降,腹脹等類似於消化不良的症狀。

胃MALT淋巴瘤內鏡表現多種多樣,可類似於胃炎的糜爛、消化性潰瘍、褪色變化、黏膜下腫瘤樣隆起與皺襞腫大等。

胃鏡活檢可以確診。

三、治療

現在胃MALT淋巴瘤的治療上,主要是內科治療——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化療和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對早期的胃MALT淋巴瘤,如果HP是陽性的,治療的原則是以根除HP感染為主的治療。

抗HP治療之後,約60-80%的患者在除菌後完全緩解,是目前唯一一種通過抗生素治療可以獲得緩解的腫瘤。

2017年美國NCCN治療指南對初治的胃MALT淋巴瘤治療建議如下:

1、一二期HP陽性患者:

首選抗HP感染治療,於清除HP後3個月進行內鏡多點活檢評估HP情況和再分期。

若腫瘤及HP均陰性,則可進入觀察隨訪階段;

若腫瘤陽性或HP陰性,無症狀者亦可隨訪或選擇局部放療,若有臨床症狀,建議局部放療;

如經過一線抗HP治療後,患者仍HP陽性或腫瘤陰性、腫瘤陽性或HP陽性但疾病穩定情況下,可以選擇二線HP治療,但若疾病進展,則考慮聯合放療。

2、一二期HP陰性患者:

首先推薦放療;當存在放療禁忌證時建議應用利妥昔單抗治療,於放療後3~6個月進行內鏡多點活檢進行再分期評估。

3、三四期患者:

若存在治療適應證(包括臨床試驗、明顯症狀、胃腸道出血、器官損害傾向、大包塊、疾病進展以及患者自願),建議行化療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或局部放療;

若無治療適應證,每3~6個月行內鏡檢查一次進行再分期。

四、小結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胃MALT淋巴瘤與HP感染密切相關,90%~95%以上的病理標本中可見HP感染。

儘管它比較溫和,預後較好,但畢竟是惡性腫瘤,發現晚的話,致死率也很高。

因此若想從源頭上預防這個疾病,那就要及早檢查並根除幽門螺桿菌。

除此之外,腸型胃癌、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以及幾十種胃外疾病,都與HP感染有關。

因此我國指南建議:成年人,不管有沒有症狀,只要沒有抗衡因素,都建議根除治療!

很簡單,去醫院消化科做一個呼氣試驗(無創、無痛的),檢查有沒有感染;

如果感染了,建議」四聯方案「(兩種抗生素+鉍劑+抑酸劑),吃藥10-14天,大部分就能根除;

此後注意外出吃飯注意飲食衛生,比如使用公筷就行了。

HP治好後5年內的再次感染率低於5%。

相關焦點

  • 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能緩解的癌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胃淋巴瘤,就是胃MALT(「莫特」)淋巴瘤。大名叫「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病因並不是特別明確,但是目前普遍認為,主要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一、發病機理正常胃黏膜沒有淋巴組織,胃黏膜淋巴樣組織是HP感染的結果,HP可能提供胃MALT瘤生長的抗原性刺激Eck等用免疫印跡法、純化重組CagA蛋白對68例胃MALT瘤患者進行檢測,幾乎所有患者均有CagA+ HP感染,說明在胃MALT瘤發病過程中,表達CagA蛋白的菌株起重要作用,Isaacson和Spmencer
  • 幽門螺桿菌感染人數我國已超一半,快看你有沒有中招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且具有傳染性。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癌?吃大蒜可以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好大的...
    幽門螺旋桿菌到底是個啥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會導致胃潰瘍、胃癌?發現幽門螺桿菌必須要根除?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感染後的主要症狀表現為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幽門螺旋桿菌是引發潰瘍病的主要原因,但並不是每個人感染了都會導致胃潰瘍或胃癌。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且多見於潰瘍病患者。胃癌的發生有很多致病原因,主要與遺傳因素、飲食結構不當、環境汙染和病毒感染等相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只是其中一個致病因素。
  • 【「脾」疾「娜」來】第3期|幽門螺桿菌,真的要「趕盡殺絕」麼?
    本期話題:幽門螺桿菌,真的要趕盡殺絕麼? 上次我們講到幽門螺桿菌不僅僅在胃上皮深深紮根,還會瘋狂的繁衍後代,極儘可能的大搞破壞,是個十足的「壞」細菌。 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對它趕盡殺絕麼?
  • 幽門螺桿菌「害怕」的食物公布,若你愛吃,或能給胃「加把勁」
    據統計,全球大約有47%的新發胃病患者都出現在我國,而且大部分的胃病患者都是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關係。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細菌,在胃中腸酸的環境裡,依舊可以頑強的吸附在胃黏膜上,腐蝕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胃癌。幽門螺桿菌跟我們平時的飲食是有很大關係的,不良的飲食習慣,不注意飲食衛生都會增加患上幽門螺桿菌的機率。
  • 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需不需要治?腸道微生物群不成熟,根治需權衡
    我們檢索發現,從2014年開始,網上就已經有大量關於「無限極能否治療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諮詢了:最近,無限極公開承認「經銷商誇大虛假宣傳」,放棄和解賠償的田女士目前正走司法途徑。整個事件的起始點叫做「幽門螺桿菌感染」。此病在「無限極事件」中有三個焦點:1.口臭,有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嗎?2.三歲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要緊嗎?
  • 體內有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導致胃癌,醫生:注意飲食是關鍵
    實際上,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真正「幫兇」不僅僅是吸菸和飲酒。長期吸菸將促進體內基因突變並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煙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這些有害成分會隨消化道進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縮和痙攣,引起胃痛並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 胃有幽門螺桿菌,堅持吃這3物,幽門菌或能「連根拔起」
    在現在所有的胃病中,大部分人都感染有幽門螺桿菌,據統計,我國有50%以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主要跟我們平時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 胃被幽門螺桿菌「佔領」,有什麼表現?千萬別以為只有脹氣、反酸
    通常胃脹氣在短時間內就會自行痊癒,並不是特別嚴重,但是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同樣也會引發胃脹氣問題,並且這種胃脹氣問題會逐漸變得嚴重起來,不容易自行治癒,即便是使用相應的藥物也很難緩解。2、胃反酸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容易導致胃反酸的,一般情況下反酸主要是胃部的酸液過多或者是內容物過多引起的情況。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nbsp&nbsp&nbsp&nbsp16日,南京一男子感染幽門螺桿菌致全家被傳染的新聞在各平臺上熱傳,話題#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迅速登上熱搜榜單。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很高,但很多人認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沒感覺、沒症狀,所以不重視它,等到出現嚴重腸胃疾病時才後悔沒有早預防,早治療。
  • 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必要去治療嗎?
    幽門螺桿菌,幾乎有一半的中國人都被之感染。 據數據顯示,我國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就高達50%,這也意味著每兩人就有一個攜帶者。 1、口臭 幽門螺旋桿菌可以生存在牙菌斑當中,所以很多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最直接的就是口臭。 因為幽門螺桿菌會使口腔中微生物以及一些食物殘渣一起產生化合反應,產生有臭味的化合物,從而引起口臭。
  • 一旦出現4個異常,十有八九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及時是查查胃
    幽門螺桿菌,堪稱胃病的「禍根」。 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便會誘發一系列胃病。 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都與幽門螺桿菌,脫不了干係。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一個人的胃裡,是否有大量的幽門螺桿菌呢?
  •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多半會有這3個症狀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很高,城市有 47%,幾乎是兩個人裡就有一個,農村更是達到 66%。這種名叫幽門螺桿菌的細菌,與每年出現的新增胃癌病例,有著緊密的聯繫,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病例中,也幾乎都能發現幽門螺桿菌的蹤影。
  • 胃腸科普:對幽門螺桿菌需要趕盡殺絕嗎?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18年3月的時候,去醫院做呼氣檢測和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為:幽門螺桿菌呈陽性,HP值1368,和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剛開始我對幽門桿菌沒有什麼太大的概念,後面我從醫生那裡才了解到這種病菌多與胃病關聯,久拖不治更易導致胃病惡化。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防治為什麼這麼難?
    數據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險增加了2.7-12倍,在所有因感染因素導致的癌症中,被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癌症佔45%。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風險將增加4~6倍。
  • 幽門螺桿菌入胃,或會發出預警,4類食物別捨不得吃,或能強壯胃
    幽門螺桿菌是一個非常頑固的細菌,在胃中強酸的環境當中,依然可以頑固地依附在胃中侵蝕我們的胃黏膜,長期可能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的現象。而且幽門螺桿菌很容易交叉感染,如果一群人坐在一起吃飯,其中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桿菌,那麼其他人就會有感染的機率。在日常生活當中胃痛的毛病時有發生,但是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呢?
  • 感染一次就可能引發胃癌,小心「1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能侵入人體並在消化道內存活的細菌。經過多年的繁殖,幽門螺桿菌能引起患者胃或小腸上段糜爛,也就是潰瘍。對某些患者來說,感染一次就可能會引發胃癌。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很常見。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體內都有這種病菌。對大多數人而言,它並不會引起潰瘍或任何其他症狀。
  • 幽門螺桿菌最怕「1物」,你若愛喝,腸胃壯如牛,口臭也沒了
    據調查數據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甚至是部分國家的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或多或少的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而在我國,最常見的聚餐共同吃飯的都是導致幽門螺旋桿菌大量傳播的重要原因。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話,首先就會引起慢性胃炎,而慢性胃炎就是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的重要一步,再往下發展就是胃癌。
  • 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據統計我國有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據統計我國有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十人九胃病」,就是說十個人當中就有九個人有胃病。近日,南京一男子胃痛不舒服,進而檢測出全家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 醫生提醒:常吃3種水果,會加速幽門螺桿菌生長,胃傷不起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病原菌,如果胃內被幽門螺桿菌佔據,後果將會是無法想像,因為幽門螺桿菌是導致很多胃病的源頭,如果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而沒有及時殺菌,將會引發很多胃病,甚至更嚴重會導致胃癌。幽門螺桿菌的入侵是有多種原因引起的,並不僅僅是客觀的因素,像包括一些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就是因為有很多人有著這些不好的習慣,才導致了胃被幽門螺桿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