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和「的胃癌
前幾天,我們發現一例54歲女性,疑似胃惡性淋巴瘤。
該患者並沒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只是感覺近期食慾略微有些下降,上腹部脹滿不適。
碳14呼氣試驗陽性,胃鏡檢查胃體大彎側可見一2-1cm大小之不規則淺隆起,取檢9塊。
今天病理回示:胃MALT淋巴瘤。
這種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記得前幾年在某籌上,見過一個山東臨沂21歲的大學生也是這個疾病。
去年還見過一例雲南文山18歲的女孩子。因為發現的晚,雖然實施了手術,但預後仍不樂觀。
18歲的患者小江
該病特點是比較「溫和」,惡性程度低、進展緩慢,規範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
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下稱HP)關係密切,且是目前唯一可通過單純抗生素治療(抗HP治療)獲得緩解的惡性腫瘤。
但是早期症狀輕微或者沒有症狀,多數發現時候已經病情不輕了。
該病臨床少見,發生率約佔胃惡性腫瘤的1-5%。
由於這個病的發生,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如果及早根除掉HP,罹患該病的機率幾乎就不存在了。
因此,我今天就簡單地科普一下。
二、簡述
胃淋巴瘤,就是胃MALT(「莫特」)淋巴瘤。大名叫「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
病因並不是特別明確,但是目前普遍認為,主要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之後,導致了胃黏膜的淋巴細胞的聚集。
正常情況下,胃黏膜表面是沒有淋巴細胞的,但是由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胃黏膜出現炎症之後,有大量的淋巴細胞聚集,在後續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良性的淋巴細胞變成了惡性的淋巴瘤細胞。
此外還有分子水平的改變——基因的突變、異位,導致了淋巴細胞的惡變,形成了胃MALT淋巴瘤。
絕大多數患者出現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慾下降,腹脹等類似於消化不良的症狀。
胃MALT淋巴瘤內鏡表現多種多樣,可類似於胃炎的糜爛、消化性潰瘍、褪色變化、黏膜下腫瘤樣隆起與皺襞腫大等。
胃鏡活檢可以確診。
三、治療
現在胃MALT淋巴瘤的治療上,主要是內科治療——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化療和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對早期的胃MALT淋巴瘤,如果HP是陽性的,治療的原則是以根除HP感染為主的治療。
抗HP治療之後,約60-80%的患者在除菌後完全緩解,是目前唯一一種通過抗生素治療可以獲得緩解的腫瘤。
2017年美國NCCN治療指南對初治的胃MALT淋巴瘤治療建議如下:
1、一二期HP陽性患者:
首選抗HP感染治療,於清除HP後3個月進行內鏡多點活檢評估HP情況和再分期。
若腫瘤及HP均陰性,則可進入觀察隨訪階段;
若腫瘤陽性或HP陰性,無症狀者亦可隨訪或選擇局部放療,若有臨床症狀,建議局部放療;
如經過一線抗HP治療後,患者仍HP陽性或腫瘤陰性、腫瘤陽性或HP陽性但疾病穩定情況下,可以選擇二線HP治療,但若疾病進展,則考慮聯合放療。
2、一二期HP陰性患者:
首先推薦放療;當存在放療禁忌證時建議應用利妥昔單抗治療,於放療後3~6個月進行內鏡多點活檢進行再分期評估。
3、三四期患者:
若存在治療適應證(包括臨床試驗、明顯症狀、胃腸道出血、器官損害傾向、大包塊、疾病進展以及患者自願),建議行化療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或局部放療;
若無治療適應證,每3~6個月行內鏡檢查一次進行再分期。
四、小結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胃MALT淋巴瘤與HP感染密切相關,90%~95%以上的病理標本中可見HP感染。
儘管它比較溫和,預後較好,但畢竟是惡性腫瘤,發現晚的話,致死率也很高。
因此若想從源頭上預防這個疾病,那就要及早檢查並根除幽門螺桿菌。
除此之外,腸型胃癌、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以及幾十種胃外疾病,都與HP感染有關。
因此我國指南建議:成年人,不管有沒有症狀,只要沒有抗衡因素,都建議根除治療!
很簡單,去醫院消化科做一個呼氣試驗(無創、無痛的),檢查有沒有感染;
如果感染了,建議」四聯方案「(兩種抗生素+鉍劑+抑酸劑),吃藥10-14天,大部分就能根除;
此後注意外出吃飯注意飲食衛生,比如使用公筷就行了。
HP治好後5年內的再次感染率低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