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人口總量第一的國家,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吸引著眾多國外企業在華投資。
時至今日,在中國各大消費市場領域中都大量充斥著國外的品牌,例如零售行業的美國沃爾瑪、家居行業的瑞典宜家以及飲料行業的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等都是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均得到了不錯的發展。
但是,也有不少國外品牌在我國發展過程中觸犯到我國消費者的愛國底線,遭到消費者的抵制,最終退出來了中國市場。其中三年前韓國樂天集團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退出中國市場三年後的樂天現在發展又如何呢?
樂天籤署換地協議,遭到中國消費者抵制
據了解,樂天集團是韓國五大集團之一,世界五百強跨國企業。目前以全球化戰略在全球近二十個國家蓬勃發展零售、食品、旅遊及金融等領域事業。樂天集團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旗下業務涉及眾多領域。
但是2017年的決定,徹底讓樂天在中國市場失去了優勢。
2017年韓國樂天集團正式宣布要將星州高爾夫球場轉讓給韓國防部用於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據調查資料得知,「薩德」反導系統是由美國主導的在韓國部署系統,該系統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本地區有關國家戰略安全利益。由此樂天集團徹底遭到了中國消費者的抵制。
曾在華擁有120多家門店,後以退出中國市場為結局
自韓國樂天集團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算起到2017年,作為韓國免稅店行業龍頭企業的樂天在華事業已發展多年。在2017年時,樂天的業務便已經覆蓋中國20多個省市,在華擁有120多家門店。其中韓國樂天免稅店70%的銷售總額的以上的來自中國遊客。
一切都以2017年的「薩德」事件為轉折點。2017年9月14日,樂天集團旗下零售店樂天瑪特因在華市場業績慘澹,不堪重負之下,最終決定進行出售在華超市。截至2018年5月,樂天超市在華112家店鋪中的96家已經出售,另14家店鋪也零星出售或關門停業。從此樂天便退出了中國市場。
時隔三年,樂天集團的也為退出中國市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數據顯示,此前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前100左右的樂天集團,到2018年時排名直接下降到第304位。雖然現在樂天集團的市場已經放在了東南亞國家,但是已經失去了國這個巨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