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如今,中國傳統零售業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酷的冬天。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各傳統零售巨頭紛紛關門、賠錢、倒閉。英國最大零售巨頭瑪莎百貨和美國百年零售巨頭梅西百貨率先落敗,在電子商務的強大衝擊下被迫退出中國市場。隨後,歐洲最大的零售商家樂福將其大中華區業務出售給蘇寧,麥德龍出售給物美,沃爾瑪與蘇寧合作京東。而自成立以來從未出現過閉店的大潤發,也是併入了阿里系之中。
這些曾經佔據主導地位的零售巨頭面臨的困境,不僅是要與中國零售市場展開激烈競爭,更是要接受新興電子商務的挑戰。除了電子商務行業的衝擊,還有一些零售巨頭完全因為自身問題退出中國市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樂天百貨。
這家來自韓國的零售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後,一邊向中國人賺錢,一邊愚蠢地傷害中國人,遭到了全國的抵制。一開始,樂天百貨採取強硬態度,沒有道歉,而是發表了一些不恰當的評論。最後,樂天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價,被迫離開中國。
面對中國消費者的抵制,樂天在中國的業務幾乎崩潰。一開始,樂天並不打算放棄在中國的業務,為了贏回中國市場,樂天甚至花了40億補貼來支撐市場。然而,即便如此,樂天還是未能贏回中國消費者的心。2018年10月,樂天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將93家門店打包出售給物美和利群,並關閉了其餘門店。從那時起,它就退出了中國市場。
樂天超市背後的公司是樂天集團,它是繼三星和現代汽車之後韓國國內五大企業集團之一,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2008年5月,樂天瑪特還收購了北京馬克龍的8家門店,並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次年10月,樂天瑪特收購江蘇時代超市,以增強其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實力。
樂天作為韓國五大集團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創造了諸多行業奇蹟,堪稱亞洲零售業的典範。樂天從1994年開始進入中國,但直到2007年,樂天集團的零售業務樂天超市才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樂天非常強勢,在北京一口氣開了8家店。此後,樂天用60年時間收購江蘇時代超市,進一步擴大了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
但隨著電子商務在2012年的蓬勃發展,它對實際零售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樂天百貨也未能倖免,在2013年至2016年的四年時間裡虧損496億韓元(29.4億)。因此,即使沒有之前的愚蠢行為,樂天瑪特也有自己的經營問題,而如今,它很可能會以家樂福和麥德龍一樣的方式結束。那個事件也充其量是個加速的作用,其結果都是很難堅持下去。
事實上,樂天集團在中國有很多業務,不僅有樂天超市,還有商場、遊樂園、食品、石化產品等。過去,中國佔樂天集團業務的29%。所以,事實上,只有樂天百貨的零售業務退出了,而不是全部退出。不過,從事件的負面影響來看,對樂天的負面影響還是非常深刻的。
那麼,離開中國兩年多的樂天又怎麼樣了?據悉,隨著樂天事件的爆發,除了樂天百貨在中國市場受到很大影響外,其在韓國的免稅店業務也受到很大影響。然而,樂天事件的餘波並沒有持續多久,樂天免稅店很快恢復了生機。2018年,總部位於韓國首爾明洞的樂天百貨銷售額超過35億美元,打破了一年內門店銷售額的世界紀錄。2018年5月1日,樂天免稅店銷售額同比增長45%,中國客戶佔比達到70%。
此外,樂天免稅店2018年的總銷售額為67億美元。因此,如果你看一下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儘管它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但它在韓國的表現卻創下了新的紀錄。可以說,由於中國的採購機構和消費者,他們仍然過著美好的生活。
如今,樂天在中國生意的情況是給每一個投資中國的海外品牌和公司敲響警鐘——中國已經不再是當年做出口加工、受盡頤指氣使的國家,而是真正的消費強國,世界大國,必須尊重一切與中國利益有關的事,否則需要承擔應有的代價。
(本文系永益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永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