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農架|是殷商文化、秦漢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匯集地

2020-08-10 天下達觀

資料整理來源於:網絡












神農架林區,是湖北省直轄林區,地處湖北省西北部,由湖北省直轄。

神農架林區地處武當山,長江三峽組成的旅遊帶上,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坐擁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












神農架是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地。













建制沿革


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採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


1970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房縣、興山、巴東的24個公社和2個藥材場、1個農場劃為神農架林區的行政區劃,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省轄行政區。


1983年8月又復歸湖北省轄。


1985年巴東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橋河3鄉移交神農架林區。


2009年,撤銷新華鄉,設立新華鎮,以原新華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華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樟樹坪。

神農架林區從印支運動末至燕山運動初,發生了強烈的褶皺和大面積的掀斜,奠定了區內的地貌骨架。


第四紀氣候的冷暖變化,在部分地段殘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區內地貌複雜多樣。


神農架山脈近東西向橫垣於神農架林區西南部,以神農頂最高,高程為3105.4米,也是華中地區最高點


林區最低點為下谷坪鄉的石柱河,高程為398米,相對高差2707.4米。


根據區內地貌形態特徵和成因類型,可分為構造溶蝕地貌、溶蝕侵蝕地貌、剝蝕侵蝕地貌、堆積地貌等四種類型的地貌單元。












旅遊

神農架生態旅遊區雄踞秦巴山脈東端,與武陵山脈咫尺共扼長江三峽,面積45.4平方公裡。


這裡有源自地球上最完整的前寒武紀地層,燕山、喜馬拉雅冰川運動造就的地質奇觀,


這裡形成了以「華中屋脊」為中心,集自然奇觀、科考探秘、天人和諧於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區。













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

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位於神農架西北部,總面積約926.24平方公裡。


是以原始森林風光為背景,以神農氏傳說和純樸的山林文化為內涵,集奇樹、奇花、奇洞、奇峰與山民奇風異俗為一體,以反映原始悠古、獵奇探秘為主題的原始生態旅遊區。


景區內林海茫茫,物華地靈,美不勝收,尤以「雄、秀、幽、野」為特色而生美感。


由於位於中國南北地理的交匯地帶,這裡匯集了南北不同自然地帶的動植物資源,區內自然植被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山地草叢、草甸、沼澤等系列植被類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極具可觀性,加之空氣清新,環境靜謐,是開展綠色旅遊的良好場所。


主要景點有燕子洞、燕天飛渡、會仙橋、燕子埡、薛剛寨、天門埡、劉享寨、山寶洞、紫竹河原始森林、雲海佛光、紅坪畫廊、百草坪、塔坪山林田園風光及民俗風情等。












野人之謎

中國科學院從1977年開始對神農架人形動物進行科考和研究,


30年來也接到過上百宗曾經見過「野人」的各界人士的反映,


同時也收集到不少有關人形動物活動的證據,


但是30年來始終都沒有過與人形動物的正面接觸。














歷史文化

神農架是殷商文化、秦漢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源源不斷匯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資源蘊藏豐富,門類繁多。


珍貴的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優美抒情的民間歌謠,絢麗多彩的傳說故事,構成了神農架民間文學的寶庫,也是上個世紀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農架的有力見證。


由於長期處於原始封閉狀態,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特殊,人們深受傳統觀念、信仰、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形成和保存了種種古老、淳樸的年俗、婚俗、喪俗、酒俗、飲食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唐(堂)戲、皮影戲、打喪鼓、狩獵、薅草鑼鼓、打火炮、吊鍋等成為其主要表現形式。


松柏、紅坪、下谷、九湖、新華、宋洛等鄉鎮多有分布,涵蓋國家劃分的十大類別,四十多個小類。










民間傳說

遠古時候,神農皇帝為遍嘗百草率眾尋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見這兒山勢陡峭,森林遍野,認定必有奇藥密藏,不禁喜出望外。


他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採得了良藥400種,著就了《神農本草經》,


為向天帝復命,才&34;而去。後人緬懷始祖恩德,便將這座高山稱做了神農架。

傳說中的神農皇帝,即確指炎帝神農氏。


神農嘗百草,中華醫藥興,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


遍嘗百草,自然要尋藥物豐足的地方,神農架山林則正合其需要,


因為這兒至今仍有「天然藥園」之稱,盛產藥用植物,分木本、藤本和草本三大類,其中上百種具有滋補、養顏功能,數十種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傳說對&34;字的解釋很全面,也很有說服力。


因為神農架的珍貴藥材對生境的要求多很苛刻,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釵。


金釵系石斛科植物,依形狀又分為人字金釵、豆芽金釵、龍頭鳳尾金釵等多種。

龍頭鳳尾金釵最難得,也最珍貴,因為它既要求生長在懸崖峭壁之端,


下臨無底深淵,


水面反射的日月光華恰好回落崖頭。

正是憑藉如此生境,金釵才盡得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才位居七十二還陽草之首。


要採金釵,藥農就必須先選合適地方「架木為屋」,繼選合適材料「架木為梯」,梯分包括硬軟兩種,木梯主要用於攀登懸崖峭壁,繩梯則主要用於空中懸身。

天門埡西側的山脊線呈梯形,頂端高聳雲霄,相傳那便是神農&34;的故址,


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傳便是刻著《神農本草經》的竹簡化成的。



























相關焦點

  • 巴蜀文化淵源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餘年發展歷程,在中國上古三大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構成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巴蜀大地是中華民族的又一搖籃,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 荊楚文化的八大特點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內涵可概括為八大系列:     1、炎帝神農文化。
  • 荊楚文化的八大特點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內涵可概括為八大系列:     1、炎帝神農文化。
  • 湖北:荊楚文化走進童話王國丹麥
    湖北:荊楚文化走進童話王國丹麥 2017-01-10 | 來源: 新華網   原標題:荊楚文化走進童話王國丹麥  五星紅旗、紅燈籠、中國結……1月7日,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的玻璃音樂廳被中國元素裝扮地煥然一新,兩千餘名丹麥民眾與來自中國湖北藝術團的藝術家們在這裡共同參加了「中國廟會」,慶祝即將到來的中國春節
  • 用動態發展觀理解荊楚文化概念
    ;革命;文明;創新;文化遺產 內容摘要:荊楚文化泛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關鍵詞:楚文化;名山;武漢;古寺;長江三峽;文學家;革命;文明;創新;文化遺產 作者簡介:   荊楚文化泛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 荊楚(湖湘)文化及其源流
    原創 牛汝辰荊楚文化有廣義狹義兩種。狹義地講,它是從楚立國到滅亡約800年間所創造的文化。狹義的荊楚文化又有兩層意義,即考古學意義的文化和歷史學意義的文化,前者是指體現在考古遺物上的文化;後者是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 七大文旅走廊 解密巴蜀文化
    在長久的歷史中巴蜀文化因何而並稱?《四川畫報》2020年8期獨家策劃推出「七大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專題展現巴蜀文化的互動、擁抱和交融展望川渝之間合作共贏的更美好未來點擊上圖封面購買雜誌七大文旅走廊 解密巴蜀文化
  • 地域學術文化系列——巴蜀文化
    地域學術文化系列——巴蜀文化 2020年12月2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字號 2020年12月2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 荊楚文化走進韓國舞動「歡樂春節」
    在市中心的明洞樂天普希金廣場上,上演了一段充滿濃鬱荊楚風情的民俗舞蹈。這段《雙鳳朝陽》舞蹈為路過的韓國民眾帶來了一絲慶祝新春的暖意。  演出主角是一群來自中國湖北省十堰市的民間藝人。他們身著傳統戲服,高舉造型精美的鳳凰花燈,伴隨著風格獨特的曲調輕快起舞。不時有路人冒著嚴寒停下腳步,欣賞中國的鳳凰燈舞,並拿出手機拍下精彩畫面。  「他們舉的不是龍,是鳳凰,對嗎?」
  • 「荊楚」之發源與文化:成長速度驚人,文化海納百川
    商王朝自仲丁以後,國勢起落不定,荊楚時朝不朝、時貢不貢。武丁時期商人勢強,武丁親率大軍「奮伐荊楚」,深入荊楚腹地,重創楚軍,荊楚聯盟土崩瓦解,楚人元氣大傷,長期不振。商亡周興,羋姓部落出現一位傑出首領——鬻熊。他利用商朝力量衰弱,一統羋姓諸部,建立國家,定居丹陽。
  • 巴蜀文化走進加拿大溫尼伯 受當地民眾熱捧
    巴蜀文化走進加拿大溫尼伯 受當地民眾熱捧   中新網9月3日電 (喬文軒)記者3日從四川省僑辦獲悉,「共慶中國年·巴蜀文化走進加拿大」系列活動──「巴蜀文化走進加拿大」文藝晚會在溫尼伯Asssiniboine公園舉行,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捧。
  • 巴蜀文化的傳承者——成都靚聲文化傳媒
    "泱泱岷江,峨峨蜀山,惟蜀有才,奇魂磊落",而俗尚遊樂是巴蜀人的一大特點。所以,巴蜀很早就興起了旅遊娛樂的習俗,到唐宋時達到頂點。因而,發達的娛樂文化從古至今都是巴蜀的一大風情特點。  5月18日,由成都靚聲文化傳媒舉辦的"聚流引靚、同心同行"2020年業務交流宴在西藏飯店隆重舉行。
  • 神農架傳說中有種「棺材獸」,專家說:它的真身有三種可能
    而湖北的神農架,傳說神農在此架木為梯,親嘗百草,救民於疾病的困擾——而神農架正是因此而得名,最後被天下所知,但神農架中的神秘的生物「棺材獸」,究竟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神農架林區,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也就是由湖北省直接管理,神農架在湖北省的西北部,地處武當山、三峽之間,林地可佔林區的四分之三,除了我們今天能夠探知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神農架更吸引人的是它的歷史淵源,作為殷商文化、巴蜀文化、秦漢文化等等的匯集地,神農架地區的民風民俗是最為珍貴和淳樸的,漢民族的神話史詩《黑暗傳》,大量絢麗的民間傳說
  • 「禮樂學堂」寓教於樂 荊楚文化走進嘉興
    湖北省博物館聯合嘉興博物館,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帶著「禮樂學堂」走進嘉興博物館。「禮樂學堂」是湖北省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品牌,其志願服務團隊先後走進學校、社區等地宣揚禮樂文化。湖北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遺存,講解員從董必武一件穿了70多年的長衫說起,讓小朋友感受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情懷。
  • 段渝:略談巴蜀文化
    中華文化是由中國各大區系文化多元整合、一體發展而成的,巴蜀文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區系文化,在中國文明的締造尤其是長江上遊和西部的開發史上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第三,最重要的是,戰國時期巴文化區和蜀文化區通行共同的文字——巴蜀文字,增強了二者的凝聚力和整合力。  由於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多種原因,巴文化與蜀文化最終於戰國時期在諸多層面達到了融合狀態,從而形成了大體整合的巴蜀文化。因此,巴蜀文化有廣狹兩種概念。狹義上的巴蜀文化,特指先秦時期的巴蜀文化,其中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
  • 對荊楚文化,我們飽含深情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古代的「荊楚」,其地域範圍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為主體。今天的湖北人,也常將本省稱為「荊楚大地」。  從「荊」「楚」二字中,我們可以窺見古代楚人的生活之本與文化根基。從詞源上看,「荊」「楚」同義,「楚」,是一種灌木的名稱,也叫作「荊」,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堅勁,可做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