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淵源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餘年發展歷程,在中國上古三大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構成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巴蜀大地是中華民族的又一搖籃,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從秦漢到近、現代巴蜀大地產生了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蘇軾、張木式、楊升庵、李調元、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在許多文化領域,諸如漢賦、唐詩、宋詞、蜀學、史學、道教、天文、易學等方面,都處於全國前列。巴蜀的文化和宗教,與齊魯的儒學、三晉的法學、荊楚的道家,共同形成了祖國古代文化的顯著特色。

    巴蜀地區是西南絲綢之路的出發點和主經之地,自古與西南各族和南亞各國保持著密切交往,巴蜀文化影響了西南各族乃至南亞諸國,使巴蜀文化衝破了自身的地域特色進而具有大西南意義和國際文化交流意義。

    「巴蜀文化」作為學術術語提出已近50年,郭沫若、衛聚賢、顧頡剛、徐中舒、蒙文通、馮漢驥、任乃強、繆鉞、張秀熟、鄧子琴等國學大師對巴蜀古史傳說、古代歷史、民族、學術、宗教和考古等方面進行開拓性研究,取得了一批劃時代的成果。在西南地區,我校素來是巴蜀文化研究的帶頭人,50多年來先後出版和發表了約450餘種論著,近年來巴蜀考古也獲重大成果,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和研究,以成都「寶墩文化」命名的古城遺址發掘,三峽古人類遺址的發現,都凝聚了川大學人的心血,1999年川大師生對三峽李家壩原始人遺址的搶救性發掘,被評為該年度「十大考古發現」。我校博物館4萬餘件以巴蜀及西南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物收藏,為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實物條件。

    四川大學早在1991年即已成立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並接受邵逸夫捐款修1000餘平方的「中心」大樓。1997年開始的「211工程」,我校又將巴蜀文化研究列為重點建設課題。目前,該中心與實體型研究所古籍所組合成四川大學巴蜀文化研究所,該所豐富的藏書和專職研究隊伍,為全面開展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我校有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專門史三個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為巴蜀文化高級人材培養提供了學術保障。

    巴蜀文化的全國意義和世界影響,四川大學歷代學人對巴蜀文化研究的既有基礎,使該所具有成為全國性研究基地的充分條件。該基地一旦批准建立,我校將盡最大努力支持該基地建設,為之提供更為優越的研究條件,在教育部按年拔款30萬元外,每年配套不低於30萬元、基地每年自籌10萬元,共70萬元用於巴蜀文化研究,以便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建設新西南、促進西部大開發,提供歷史依據和學術參考,使巴蜀文化在新時代渙發出更美的新姿。特此推薦,請專家和上級領導審定批准。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鄰水「巴蜀文化旅遊目的地」為何物?
    鄰水提出「建設巴蜀文化旅遊目的地」的宏大規劃。試問搞清楚巴蜀文化與旅遊目的地含義沒有,事前經過調研論證沒有。成都提出「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鄰水提出「巴蜀文化旅遊目的地」,聲名蓋過成渝,是否用力過猛。成都提的方案思路乃是切實可行,畢竟成渝巴蜀在行政區劃上曾為一家,蜀文化與巴文化歷史上曾融合發展,後重慶直轄市分家,但歷史淵源,山水相連,文化相系,割不斷的親情血脈。
  • 打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助力雙城經濟圈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長江上遊的綠色生態屏障,具有世界級的旅遊資源稟賦,長期以來互為文化發揚地、旅遊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在文化旅遊方面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先天的合作優勢。  推動四川省和重慶市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重要載體。如何打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 「巴蜀畫派·觀點」巴蜀畫派建設世界文化品牌10年實踐
    川渝兩地以久遠燦爛的巴蜀文化為紐帶,堅持「一盤棋」推進發展,合力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聯合推介一批具有濃鬱巴蜀特色的國家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力爭創建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新時代中華文明的文化高地、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 推動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成渝共奏巴蜀融合「交響曲」
    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生長在重慶,但與成都淵源極深。14歲時,沈鐵梅就來到成都川劇戲校學習,之後被成都市川劇院的川劇名家競華收為徒弟。當時,老師在成都,徒弟在重慶,師徒常常到對方的城市見面,平時也會通過電話教授唱腔。沈鐵梅說,「雖然在兩座不同的城市,但我們都傳承著川劇藝術的程式表演,川劇的兼容性很好地體現了成渝兩地不可分割的文化情感。」
  • 中國最獨特是文化之地——巴蜀文化,與中原地區的特點截然不同
    而在他獨特又深刻的視角中,巴蜀文化也呈現著不同的色彩。由於,他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一開始並不能認清作為巴蜀文化的獨有特色,直到與一位遊遍中國的美國老師進行交談後,才逐漸了解到:原來四川人極為獨立。巴蜀地區的人們,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會輕易地人云亦云,而巴蜀文化也是如此。
  • 巴蜀文化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在中國如此獨特?
    在他獨特而深刻的視角中,巴蜀文化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由於他是四川人,起初並不能認清巴蜀文化的獨特特徵。直到與一位走遍中國的美國老師交談,他才逐漸意識到四川人是極其獨立的。巴蜀地區的人有自己的見解,不會輕易人云亦云,巴蜀文化也是如此。
  • 地域學術文化系列——巴蜀文化
    地域學術文化系列——巴蜀文化 2020年12月2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字號 2020年12月2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 關起巫山峽 巴蜀是一家
    成渝兩地文化交流與融合 關起巫山峽 巴蜀是一家   出生於重慶、在成都工作的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先生,在論文《巴蜀文化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裡談到:一是「巴蜀」連稱概念出現後,就逐步成為一個共同文化體的稱呼——巴在前,蜀在後,再沒有人稱「蜀巴」。從語音看,巴是重唇音系統,蜀是舌上音系統,都是人類和族群最古老的語言,巴蜀連稱比較自然,但也顯示出特異性。
  • 傳承巴蜀傳統文化 著名巴蜀笑星杜天棒收愛徒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丁寧攝影報導)11月26日,著名巴蜀笑星杜鈺在成都市郫都區舉行收徒儀式。巴蜀笑星杜鈺因為塑造了很多著名熒幕經典形象也被稱粉絲們稱為「杜天棒」,在巴蜀文藝界和李伯清、巴登等人齊名。四川省對外交流中心研究員楊磊主持拜師儀式,楊磊向大家提到巴蜀文化應該不斷傳承,不斷創新,承前啟後,讓「後生可畏」。杜鈺端坐上位,中間一個大大的「藝」字給外顯眼,蒼勁有力。在上香,跪拜、敬茶等傳統儀式後,尹剛、劉嘉、王平3名弟子正式被收入「杜家軍」麾下。在新徒弟向師傅互贈禮物,並聆聽教誨後,三位杜家軍新成員,也向大家展示了精彩的才藝和出色的演技。
  • 巴蜀大將——讓世界品味成都味道
    原標題:巴蜀大將——讓世界品味成都味道成都巴蜀大將創始人毛曉佩於2016年8月30日以三國文化為主題創立了巴蜀大將這個火鍋品牌,至今為止已有11家直營店和100餘家加盟店。在這期間,不僅壯大了自身品牌,同時也創立旗下子品牌,如牛牪犇火鍋和陳豔紅市井火鍋。
  • 從巴蜀的巴蜀到中國的巴蜀
    在這種殘酷的政治和文化條件下,巴蜀不但沒有產生出思想家,反而發揚了神聖的宗教傳統,政治經濟上雖然被納入秦的勢力範圍之內,然而文化上卻仍然在中原之外,兩者出現了明顯的脫節。巴蜀真正融入中華是在漢代。漢興,實行輕徭薄賦緩刑的政策,文化上允許百家共存,惠帝時「除挾書之律」,自此才有思想家、文學家的出現。漢代巴蜀學者著書立說,均為私家著述,這是巴蜀文化漢化的重要標誌。
  • 古巴蜀·新成渝·文化談④|藍勇:從川菜演變歷史看巴蜀文化發展軌跡
    重慶和成都這對長江上遊的雙子星,曾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巴」文化和「蜀」文化,從遠古到現在,相遇相知相守,進而融合為「巴蜀文化」一脈相承。千百年來,成渝兩地在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互相交融、互相滲透,文化血脈生生不息。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巴山蜀水又將開啟怎樣的華彩畫卷?
  • 巴蜀笑星雲集邛崍大良酒莊,杜天棒傳承著巴蜀文化
    國家級演員,四川省喜劇藝術促進會會長杜鈺創作了許多著名的銀幕經典形象,尤其是年代戲《老坎客棧》中的杜天棒,被粉絲們稱為「杜天棒」,其德藝雙馨在巴蜀文藝界享有盛譽,與沈伐、李伯清、巴登齊名。三位徒弟在聽完師父的教導後,也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精湛的演技,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區政協考察組赴瀘州宜賓交流學習本報訊(記者 鄧小強)9月14日至16日,區政協副主席陳仲倫率政協考察組赴四川省瀘州市、宜賓市,學習兩地在打造全國知名旅遊城市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瀘州市政協副主席羅素平、宜賓市政協副主席王賓分別陪同考察。
  • 巴蜀文化的風格特色,你都知道嗎?
    巴蜀文化是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員,中華文化其實很早就形成了一種宏大的多元一體的格局,而巴蜀文化呢就是這宏大格局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單元,同樣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而巴蜀文化的時間範圍是指巴蜀大地上自古以來所發生、發展起來的文化。是巴蜀文化時空範圍的基本界定。那麼巴蜀文化的風格特色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筆者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巴蜀文化的風格特色,感受那巴蜀大地上的濃厚的文化氛圍。
  • 巴蜀文化名家傾情講述「成都故事」
    此次活動由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組織部(區人才辦)、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兩新」工委、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社治委、青羊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主辦,邀請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為大家做主題分享,講述精彩紛呈的成都故事。成都樹德中學國際部校友會應邀參加。
  • 七大文旅走廊 解密巴蜀文化
    在長久的歷史中巴蜀文化因何而並稱?《四川畫報》2020年8期獨家策劃推出「七大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專題展現巴蜀文化的互動、擁抱和交融展望川渝之間合作共贏的更美好未來點擊上圖封面購買雜誌七大文旅走廊 解密巴蜀文化
  •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內江「三借」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內江怎麼辦?……9月23日下午,市直機關幹部大講堂如約開講。本次幹部大講堂聚焦主題為「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5名年輕幹部走上幹部大講堂,立足各自崗位實際,分享了他們對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感悟。
  • 巴蜀的道教與佛教
    這些考古材料證明,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已傳入巴蜀。而同一時期中原地區至今還未見東漢佛像遺物和佛塔痕跡,但巴蜀地區卻在搖錢樹和畫像石、畫像磚上大量湧現,這必是佛教已有了較長時間傳入過程,才有可能反映在藝術形象上。其傳播途徑,顯然不是經過西域——中原的途徑輸入,而是從南方傳入的。這是我們目前已知的佛教南傳入中國的最早的實物證據。
  • 巴蜀文化.神秘的漢中|四川的古老發展史
    這支巴人在大禹治水時就"州巴蜀"而與蜀,被後來史學家,地理家稱為巴蜀的地方。這支巴人在周初被封為子爵國,即巴子國。巴子國後為秦所滅。秦滅巴後建立巴郡。郡治江州(重慶)。早期的巴人,以狩獵、捕魚為主,和猛獸打交道,居石穴,以虎為圖騰。他們的首領廩君,不僅武藝西蜀三星堆文化高強,而且不為聲色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