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巴中全市上下同心協力,創文時刻在行動,全民共建、全員參與的創建氛圍日益濃厚。巴中城區的環境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道路乾淨整潔,市容環境靚麗,交通秩序文明。即日起,無線巴中記者將走進巴中的大街小巷,打卡巴中文明地標,感受創文帶來的變化。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巴中的一條百年老街——草壩街。
草壩街位於巴城老城區核心地段,已有百年歷史。2014年年底,經過特色街區打造的草壩街換上「新裝」,如今的街道中融入了大量巴中本地的文化、地理、歷史等元素,是一條古建築風格非常鮮明的一條商業休閒街。
9月21日下午,雖然巴城下著陣陣小雨,草壩街上依然有不少市民往來於此,穿梭在仿古風格的商鋪間休閒購物。
街道整潔有序,兩側的商鋪燈火闌珊。精美的古風建築在微涼的秋雨的襯託下,別有一番詩意。
街道上遍布著巴中文化元素,巴山背二哥等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竹簡石雕上書寫著巴城的歷史往事;重新打造的白馬井井口重新回到了街道中。
除了草壩街的特色雕塑、古風建築,在這條街上還融入了大量公益廣告、文明標語,給街道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時值巴中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驗收時期,記者看到,街道、商鋪一如既往的乾淨、整潔、有序,這離不開多年來長期堅守在崗位上的環衛工人和社區工作人員。
值守在草壩街的社區工作者李青雲告訴記者:「以前有很多摩託車停在街道兩側,影響行人出行,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那些亂停亂放的摩託車、自行車規範停車。然後就是保持環境的一個整潔,有時會遇到極個別的市民亂丟垃圾的,我們都會及時制止。此外,貼小廣告、亂塗亂畫等行為的處理都在我們的職責範圍裡。」
創文改變的雖是城市環境,但其實改變的是我們的文明習慣,創文,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更不是空洞無物的口號,而是一種人人崇尚的社會風氣。讓文明無處不在,才有我們乾淨舒適的家園生活,您做到了嗎?